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

信陵君聞到段幹氏,道:“段幹氏?寧老氏之後歟?如系段幹氏之裔,必勿負也。”

張輒道:“助段子成功,必也爲吾助力也。君上居於外,芒氏居於內,是勞逸不等,彼居其逸,吾居其勞,芒氏必無辭,一也。君上前嘗敵,而芒氏爲援,是安危不等,吾居其危,而彼居其安,芒氏必無辭,二也。君上戰有功則歸於人,無功則自受之,是得失不等,彼居其得,吾居其失,芒氏必無辭,三也。有此三便,芒氏必能從於君上而無辭也。”

仲嶽先生道:“先生之言是也。惟君上所利者,在破秦也;魏氏所利者,亦在破秦也。是二利相得而益彰,必得多助,而衆心歸矣。”

信陵君遜道:“孤何德,而敢言此。但得保首級與宗廟,所求亦多矣。”

仲嶽先生道:“方此危難之時也,非君上無能爲也。願君上勿辭勞苦,勿避讒言,心念社稷,意在宗廟,雖萬難而不回。”

信陵君道:“先生所教,敢不銘心,願受而持之,且多聞增益。”

仲嶽先生道:“此固吾等所願也。”

氣氛活躍了一些後,仲嶽轉換了話題,道:“中大夫於途何言,何情?其從者又何言?”

曹先生回憶了片刻,道:“未見其異也。出城即與吾等交情,各各安定;且以計退追躡者,於營中說芒公子等,皆得其力。”

仲嶽先生道:“奈何薛公往請隨衛,而固辭不已?”

曹先生道:“其實不知,亦未探得。”

仲嶽先生道:“薛公返時,有何言語?”

曹先生回憶道:“並無其他,但言中大夫固辭不許。且告以旦日道辭,即時啓程,不及多議也。”

仲嶽先生道:“薛公亦告知汝等欲從之出城,大夫雖固辭不許,亦告以行程諸事,容汝計議。汝等雖無禮,而彼亦輕輕放過,並無他辭。”

曹先生恍然道:“然也!……是須賈大夫雖不助而實助之矣!”

仲嶽先生道:“大夫既有心相助,奈何固辭於先?”

張輒道:“必有難言者也。”

仲嶽先生道:“大夫行前先拜君上,是有意相助也,故家老遣薛公拜之。薛公至,而大夫不允,變者其在此時乎?”

張輒道:“先生高才。此時大夫見過何人?”

曹先生道:“詳細不知,或拜魏相,亦未可知。”

仲嶽先生道:“大夫與薛公相見之情,汝知之乎?”

曹先生面有慚色,道:“實不知其詳也。”

張輒道:“但諮之以大夫可也。”

仲嶽先生道:“大夫多經外事,辭機甚嚴,若不欲言,又豈能得。”

張輒道:“此必先生察言觀色而後可也。此事可無慮,須氏父子皆居於倉城,內外斷絕。旦是先生隨君上親訪之,必得其實。”

信陵君道:“旦日訪大夫,察言觀色事小,議定出使事大。願諸君教我。”

說到外交事宜,曹先生本能地往後退了退,躲到暗影中。仲嶽先生道:“申公子入,而大夫出,必也將軍說王從吾意也。”

張輒道:“雖從吾議,寧有他謀?”

仲嶽先生道:“必有其謀,惟其不發,而難知也。”

張輒道:“奈何發之,而顯其謀也?”

仲嶽先生道:“先觀中大夫及其使也,以觀朝中;複議軍事,以觀其心。”

信陵君道:“強秦當前,非計較於朝政得失之時也。願先生以破秦之策教我。”

仲嶽先生道:“破秦非在我,在大梁與鄭國也。故不得其情,則不知己。若韓暗資秦而我不知,是不知彼也。兵法雲每戰必殆。是故當知大梁、鄭國及啓封之情,而後破秦之策方生也。”

信陵君道:“大梁助我而鄭國不從奈何?鄭國助我而大梁不從奈何?鄭國、大梁皆不助我奈何?鄭國、大梁皆助我奈何?”

仲嶽先生道:“大梁助我而鄭國不從,反而助秦,則秦得久居啓封,而得天下之財;大梁與吾迫而就秦,其勢甚難。鄭國不從我亦不助秦,則秦必就我求戰,秦強我弱,必不免矣。鄭國助我而大梁不從,鄭必逡巡而不前,或與秦和,或以秦謀我,則殆矣。必三者俱,而後吾事可成。”

信陵君道:“先生之言寧勿過乎?秦人遂利千里,入我重地,反左右逢源,一敗三勝,何也?吾居其地,反左右掣肘,三敗一勝,何也?”

張輒道:“秦人,虎狼也。昔者於伊闕也,韓魏精銳二十四萬,秦不過十萬,以二擊一,竟以北。今韓魏之卒不過昔,而秦人之勇過之,是故秦得入吾腹心,而成心腹之患也。”

信陵君道:“講武習射,此天下所同也,何秦人獨勝?”

張輒道:“斬一首則賜一爵,復一家,是以秦人獨勝也。”

信陵君道:“吾魏之武卒亦復一家,其庶幾乎?”

張輒道:“非其匹也。魏復其家,而人顧其田畝,而惜其性命。秦復其家,則人爭上陣而忘身。意者何其遠也。”

信陵君道:“奈何魏復其家而人顧其家,秦復其家而人忘其家?”

仲嶽先生道:“魏復其家者,因其才也;秦復其家者,因其功也。有才而無功,在魏則同復其家,在秦則與無纔等。是以秦人上陣而忘其身也。”

信陵君嘆道:“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乎,此之謂也。魏復其才,義之也;秦復其功,利之也。何小人之多,而君子難尋!”

座中諸先生見信陵君動了感情,趕緊安慰、勸解,皆道“人心不古”“世風日下”“聖賢難覓”等語。

信陵君見勸慰之語說得差不多了,拉回話題道:“吾思之也,秦千里遂利,必有顛仆者。乘其虛而擊之,不變可乎?”

座中諸先生見信陵君認爲死理,不好勉強,只得順應道:“君上之言是也。旦夕得其虛實,必能成功!”

信陵君道:“雖勝負之操在我,然韓外援也,不可恃之,亦不可忽也。說韓奈何?”

仲嶽先生道:“此諮之於中大夫可也。”

信陵君道:“雖然,亦願先生教我。”

仲嶽先生道:“韓與秦晉之間首鼠兩端,然明與晉也,暗乃與秦。此事有可爲也。君上居華陽,是揭其短,而斷其道也,若韓非必親秦,乃利於秦者,則必從吾。”

信陵君道:“然吾所慮者,韓責我無故而襲華陽,反迫之親秦而擊我。”

仲嶽先生道:“非也。韓見吾襲華陽,必也知吾察其能秦也;華陽已失,韓雖欲通秦而無道,必懼秦責韓,而依於吾也。”

信陵君道:“何故而秦反責韓耶?”

張輒道:“秦所以趨千里而爭利也,蓋因韓暗資之。韓若背約,而秦難立也;秦必責之棄信而陷軍。啓封距鄭不遠,旦夕可至。秦若問罪,明伐暗襲,韓必不免。故其必轉而厚吾,以分秦勢。”

信陵君道:“先生之言,必有深意。孤雖愚,願謹奉教。旦日議與大夫,何言?”

仲嶽先生道:“君上但以求之以禮,而觀其應。”

信陵君道:“喏。”

門客們見計議已定,各自辭去。信陵君也回到東閣。小奴和孩子在東閣相候。小奴自入營中,就沒有被放回家。鄭安平受傷昏迷時,安排她照料鄭安平;後來知道小奴並非鄭安平的外室,兩人不過是萍水相逢,待鄭安平傷勢好轉後,仲嶽先生就安排小奴二人侍候信陵君起居。小奴沒有青年女人通常的羞澀,在軍營中十分自如,無事就待在信陵君的帳中,並不外出;孩子也僅僅在帷帳周圍玩耍,十分省心。時夜已深,二人仍候在室內,並未入睡。見信陵君進來,服侍着打開席褥,輔好衾枕。信陵君躺下,對小奴道:“但眠一時,雞鳴即起。”翻身睡去。小奴見信陵君並無臨幸之意,就帶着孩子在門邊另輔一席,合臥入睡。一時雞鳴,信陵君披衣而起,持劍來至院中,就着殘月和晨曦,一路路練起劍來。

小奴和孩子也聞聲而起。小奴去收拾臥具,孩子則立於門邊,靜靜地看信陵君練劍。

整個華陽尉府都在門客們的控制之下,但在約束下並不進入後宅——後宅的舉動卻也逃不過門客們的監督。輪班守衛的門客見信陵君出來,見過禮,很有眼力地退到暗處。雞鳴之後,住在庭內廂房、門房中的門客也陸續起身。見信陵君在院中練劍,也有門客見過禮後,也找個角落練習自己的武功。漸漸地院子裡熱鬧起來。小孩躲在門後,眼睛東張西望,留意着每個人的練功方法。

信陵君完成晨課,東方破曉,遠近軍營中傳來鼓聲。信陵君收了劍,額頭見汗,便用袖子擦了擦。室內很暗,信陵君沒有進屋,而是立於門口,道:“就於此整冠可也。”將簪冠摘下。小奴很熟練地爲信陵君打開頭髮,梳理順了,復又捲上,戴好冠,用簪固定。再幫信陵君整好衣帶。信陵君收劍入鞘,別在腰間,打個挽,讓束帶束得更緊一些。走出到堂前。

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129章 草舍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21章 籌謀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143章 夜行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32章 陷城(三)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338章 祭壇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14章 定計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275章 和議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24章 調兵第206章 洗塵第308章 救暴鳶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260章 議連衡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151章 匯合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144章 訪老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9章 有刺客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11章 離城第222章 善後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282章 疑雲第97章 月下清談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86章 尉府第194章 追蹤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222章 善後第135章 打探第215 歃血爲誓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302章 報喪第170章 遠迎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40章 勵士第19章 邂逅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131章 麻太公第95章 郭子仲謹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81章 換防第121章 豪強第93章 故地重遊第321章 管令第199章 歸華陽第96章 隻言片語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228章 戰臨第85章 軍市第25章 仲嶽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94章 陰謀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37章 點兵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196章 張祿第97章 月下清談第52章 私議第10章 麻三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206章 洗塵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290章 氣候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