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旦夕評

bookmark

仲嶽先生去請須賈父子,三司均辭去,兩人回營,一人去找爹,信陵君身邊只剩下張輒一人。

信陵君道:“吾觀右偏五千,甚安逸。若欲用之,奈何?”

張輒道:“盍諮之司莽!”

信陵君道:“善。唐叔歸否?”

張輒道:“蓋黃昏也。”

信陵君道:“黃昏時分,前軍之車亦至,或當其時。”

張輒道:“君上可善勉之,以壯其氣。”

信陵君道:“謹從先生之教。但四方車至,願先生呼我。”

幾句話間,已經走到庭前,不當值的衆門客散在庭院四周,或坐或站,三三兩兩交談着。

信陵君忽道:“靳先生何歸?”

張輒一愣,道:“靳先生探於兩軍陣前,必有細故。且兩翼相距十里,非旦夕可成。”

信陵君道:“不然。靳先生將探秦人軍陣。現秦軍已退,戰陣已散,何勞多探?少時必歸也。”

張輒想了想,似乎也有些道理,便道:“可遣人相迎於道!”

信陵君道:“且靜待之。吾觀衆先生皆在,忽然憶及耳。”

兩人行至階前停下,張輒高聲道:“君上勞諸先生!”信陵君順着聲音,於階前深深一揖,口裡道:“甚勞諸先生!”

本來分散站坐的門客們連忙聚集起來,按品級排好,一齊回禮道:“豈敢曰勞!”

信陵君道:“煮粟已熟,鹽梅已具,盍各言其所見,以教愚魯,然後取食,亦不負睛日閒暇!”

衆門客轟然。這是信陵君府的一項保留節目,隔一段時間,或遇上重大事件,信陵君都會集會衆門客,依次進言,或褒貶人物,或建言獻策,或一句兩句,或長篇大論,隨其所意。凡言而有物者,自然顏面有光;空言無忌者,也仍然會被恭敬對待。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套不成文的儀式,稱爲旦夕評。

按照這套禮儀,應由排序最尾的門客首先發言,依次而上,這樣能最大限度保證每個人都不會出醜:排名在後的,說的話如果不切事實,也無大礙;排名在前的,有前面的人做鋪墊,自然要有更加出色的表現。

在信陵君的示意下,衆門客依序而坐。最靠照壁的先生正待發言,忽然聞到門外有人道:“須賈大夫拜上信陵君!”

信陵君重新站起,高聲道:“請!”邊向門口走去。

衆門客齊聲道:“請!”站立兩邊。

照壁後轉過須賈父子和仲嶽先生。信陵君行至半庭,躬身一揖,道:“勞大夫遠行,甚不安!”

須賈也一揖,道:“承君呼喚,不敢不至。”

信陵君側身揖讓,請須賈右行;須賈再辭不敢,只跟在信陵君身後,從道左而行。

至階前,信陵君招呼衆人坐下,對須賈大夫道:“諸先生正以旦夕之評,以開愚鈍,大夫其有意歟!”

須賈道:“正要恭聆教訓,不敢請耳!”於是姑建言會重新開始。

剛纔那名要發言卻被打斷的門客,再次站出來發言道:“吾軍以武卒爲戰,以民軍爲援,臣以爲不可。民軍數倍於武卒,若教之以戰,戰之必勝。”

這名門客的話正觸發了信陵君心中的機栝,他甚至懷疑這名門客是不是偷聽到他剛纔與張輒的對話,故意投其所好。但信陵君臉上不露聲色,恭敬道:“先生所見甚高。先生請就餐,容異日就教!”那名門客自往鼎邊,取碗盛粥,自加鹽梅。與此同時,另一門客起立進言道:“臣聞司勝善於治軍,可令其總練兵之司,必能使上下調和,行陣嚴整。”

信陵君愈發奇怪,這些人竟然都能說到自己內心深處。臉上仍不露聲色,恭敬道:“先生所見甚高。先生請就餐,容異日就教!”那名門客也自往鼎邊,取碗盛粥,自加鹽梅。第三位門客起立道:“司莽諳于軍事,可令其贊畫將軍,置於左右,勿使歸營。”在得到信陵君例行的嘉獎後,也自往鼎邊,取碗盛粥,自加鹽梅。

然後是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令信陵君奇怪的是,這些人的發言雖然簡短,不成體系,但能切中自己所思所想。他甚至恨不得要他們深入地談一談具體的想法,但一想到他們其實最想做的是趕緊吃飯,就剋制住自己的念頭,對每個人都給予例行的嘉勉。由於到院中就餐的門客不多,很快就到了高級門客。

郭先生因爲竟夜勞累,沒有過來就餐,曹先生只簡單地說了句“秦人甚勞,可乘夜襲以擾之,勿使得安”,就去取碗盛粥了。仲嶽先生道:“士力連戰疲乏,宜善養之。”張輒道:“諸軍連戰,君宜勉力勞之。”也不出彩,也不出醜,各人自盛粥在手,信陵君在張輒盛粥回來後,與須賈父子一揖,三人也自去盛了一碗粥,少加梅鹽,回座細啜。

少時粥盡,信陵君道:“吾觀鼎中尚有餘粥,可供餘興,先生豈有意乎!”

當時就有幾位先生將碗翻覆,倒置於地,以示盡飽。須賈道:“無功受祿,臣心不安,願以爲相,以饗諸先生。”

信陵君道:“大夫爲相,孤心何安。”推辭一番,須賈父子自往鼎旁,與諸門客盛粥。

見最末列的門客沒有翻碗,遂問道:“先生嘗言教民軍以戰,敢問以何教之?”

這名門客答道:“臣聞,秦以王教郡縣,郡縣教鄉里,練之於閒暇,用之於急時。願君上思之。”

信陵君頓感失望,這辦法聽說過,但朝中連議都沒議,因爲大家都認爲不可能推行下去。每年把縣級官員集中在大梁集訓?那大梁還不翻了天!但仍然不動聲色,照例嘉獎,令其取粥。

連着幾位先生都是這問題,一旦深入下去,就言之無物了,讓信陵君感到十分無奈。“起意易,成事難,此之謂也!”他不禁在心中感嘆起來,心裡甚至想着,鼎裡的粥怎麼還沒喝完,早點完了早點散多好!

就在信陵君強打精神,點起一名不知是排名第幾的門客時,那名門客道:“任人爲賢,豈非聖人之道哉!賢人遺之野,聖王所虧。今者有賢士耶,有勇士耶,有才士耶,願君上盡其才而用之,勿以親疏而廢之。”信陵君望着這位先生,想起來他的第一條建議是“秦人虎狼也,魏當以仁義加之,則無不勝。”當時他覺得這條建議迂闊不實,沒有在意,但這一條卻十分切合實際,真不知這些人的腦子是怎麼長的。他忽然覺得自己發起第二輪議論還是值得的。對,別的做不了,推薦人做官還是可以的!把戰場上表現好的人提拔起來,這不就是爲國家發展奠定基礎麼!

隨着一聲“粥止”傳來,這場熱鬧的建言會議結束。諸門客依序辭行。信陵君將須賈、張輒、仲嶽先生三人留下,繼續議事。

四人回到階前重新坐下。信陵君道:“秦人攻伐甚急,晉大夫已往大梁告急,願城中相救。韓王若能出兵,破秦必也。”

須賈大夫道:“臣本意於左近少得地產,以爲貢獻。戰事既起,事必不可爲,即當結束起程,直趨韓國,以說韓王。貢獻之事,容入鄭再辦。”

信陵君道:“急則從權,願大夫得其急者。”

須賈大夫道:“旦日便行,君勿憂。”

信陵君道:“戰事一起,恐爲世亂,願以卒送至鄭國。”

須賈大夫道:“此趨鄭國,不過三數十里,朝發而夕至。華陽亦復韓國之境,魏雖屯兵,實非魏有。但送出營,不敢再遠,以防他變。”

信陵君似乎沒有想到這一層,問道:“何變之有?”

須賈大夫道:“韓人責我以兵犯境,奈何?”

張輒和仲嶽均拱手道:“大夫所見是也。”

信陵君道:“雖然,以公子隨行護衛,左右得人。”

須賈大夫道:“犬子隨衛大梁尉,戰事起而不入營,當從軍法。左右皆向日得用者,必不辱使命。犬子無狀,勞君上教訓,令得驅使。”

信陵君猛然道:“城內諸公子均未上城,近日何在?”

仲嶽先生道:“但高臥,無他也。”

信陵君道:“是吾之過也。”遂再對須賈大夫道:“公子入營,孤失於看護,大夫勿罪。願大夫使命順達,勿以公子爲念。但有身在,定不使諸公子有傷。”

須賈大夫道:“臣何期如此,但得隨侍左右,得聞餘唾,所獲多矣!”

事情的進展十分順利,須賈大夫沒有逃避戰火,願意在戰時直趨鄭國,所託不過須伯岸一人耳,信陵君自然滿口應承。

仲嶽送須賈大夫出門,順便協助須賈大夫一行整備明日出城之事,輜車、重車皆一一巡查,所辦貢物,一一清點。約好起程之時,在日出時分,以防不測。雖然於韓境出兵可能讓使命複雜化,但仲嶽先生還是準備讓樑尉公子從右營派一隊精銳武卒,暗中護衛。有夜暗掩護,想不會爲韓人所知。

在仲嶽協助須賈大夫一行時,信陵君則由張輒陪同,往營中訪大梁尉。

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144章 訪老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150章 陳筮第334章 訪友第94章 再入小城第89章 壯行第320章 封賞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348章 管仲明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65章 梁氏賈米第164章 失散第44章 入城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230章 司勝第11章 離城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245章 入韓第70章 蔡澤第295章 示警第142章 刺探第178章 驚訊第132章 晉見第62章 兵符第7章 圃田第206章 洗塵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318章 退兵第358章 夜聚第99章 義士曹包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162章 離啓封第23章 大梁門衛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66章 濮陽呂氏第244章 慰功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238章 議兵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145章 曾季第83章 俠士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98章 離華陽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273章 練兵第21章 籌謀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10章 麻三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40章 勵士第36章 定奪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2章 張輒第35章 計議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151章 匯合第275章 和議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93章 韓援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52章 私議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13章 計糧第275章 和議第78章 帳議125章 洛陽白氏第96章 隻言片語第145章 曾季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214章 劍道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