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所請

bookmark

第511章 所請

場中衆人不由向着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待看清其人時,人羣之中不由咋舌一片。

能坐於永安公主之側的西蕃僧人,除了那傳說中的西蕃國師陀持大師,還能有誰?

聽聞陀持大師在西蕃地位超然,不僅是那傳說中的生根活佛,更是密宗的第十七代傳法者。這樣的人,對佛法的感悟定然不同尋常僧人,提出的疑惑,也定然能非常人所能解。

而惠明法師則是禪宗傳法者,傳承了達摩禪的正統。他從小便慧根極深,至性淳一,爲人更是博聞多識,能得衆妙會於心。

聽經的衆人眼中迸出強烈的好奇之色,若能聽兩人辯上一辯,當真是人生至幸。

惠明法師見提問之人乃是陀持,倒也不驚訝,而是起身合掌朝他回了一禮:“解惑倒不敢當。大師與貧僧同是追尋佛家無上妙意,雖不同宗,然而終究殊途同歸。大師若是有問,儘可指教便是。”

陀持站起身:“既然如此,我便至高臺於法師辯上一辯,可否?”

“自是求之不得。”

陀持在衆人的注視下登上高臺,與惠明相對一禮,而後盤膝坐下,問道:“法師方纔言,修行成佛是靠頓悟?”

“確實。”惠明微微頷首,“貧僧以爲,修行不在外循,而靠內心頓悟。若是固守次第,這是心外求法。”

陀持略微搖頭:“我卻以爲成佛悟道要依次第逐步修行。就如世人登山一般,需得一步一個臺階方能到達山頂。倘若不依靠次第,而是僅憑突然之間成佛悟道,又該往什麼方向去修?”

面對他的質疑,惠明神色平靜:“沒有方向纔有頓悟,如若堅持固定方向,那是以有爲法求有爲法,永遠沒有出離的盡頭。”

“若不依次第修行,僧人平時幹些什麼呢,豈不是什麼也不用幹了?”

“聽從自己內心,過常人生活即可。吃飯、挑水、劈柴,處處皆是修行,不必着相,更不必刻意去修。”

“那出家人和在家人還有什麼區別?”

“本就沒有區別。”

……

兩人一來一往,盡顯高僧大師風範,然而問題卻愈發深入起來。

蕭令姜雖修道但對佛家卻也不是絲毫不通,這兩人辯的,說白了是在問修行成佛是靠“漸悟”還是“頓悟”。

陀持大師乃密宗傳法者,認爲當以嚴密複雜的儀軌按照次第逐級修煉,最終達到即身成佛的成就。而作爲禪宗翹楚的惠能法師,則追求明心見性,直指人心,強調頓悟,這是非常難成就的。

她慢悠悠地飲了一杯茶,這個問題無所謂對錯,他們雙方各有其理,聽者也不過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

只是……

蕭令姜擡頭瞧了瞧天色,兩人短時間內怕是得不出結論來。

果然,陀持與惠明這一問一答,便是連辯了三日,甚而又由此論到了善惡。

惠能法師道:“一個人應當做到“無念”,既要排除惡念,亦要排除善念。因爲惡念固然會將人導向惡道,但善念也會讓人生出牽掛,構成塵障。”

陀持大師卻又道:“如若完全排除善惡之念,卻又想認識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是不可能的。自認“無念”,實則念頭已起。而沒有善惡之念,卻又能分出是非善惡那就更荒唐了!”

“不生善惡念頭,不是不分是非善惡,而是不要執着善惡之念,因爲有“念”即有漏,有漏則不得解脫。”

“若如此,修行又怎能有下手處?”

……

相較於往年的講經,這舉世難遇的禪宗與密宗兩位傳法者同臺論辯,纔是更叫人神往激動。

皇帝聽聞陀持大師登臺與惠明法師辨法後,亦親臨至大興善寺,旁的世族權貴擁到此處聽兩人論辯者,更是數不勝數。

這幾日,二人身側的茶盞續了無數道,依舊沒有得出結論。

兩人皆是佛法精湛、無人能及之輩,又怎會被人輕易駁倒?同樣地,如今棋逢對手,自也無法去駁倒對方。

等到七日佛教法會結束時,論辯還是沒有定論,陀持欲要繼續,卻被貢吉笑着出言阻攔:“兩位大師對佛家教理各有深刻見解,這頓漸之爭若是繼續下去,怕是一年半載都未必可結。”

“既如此,不妨暫且放下如何?大周與西蕃修好,往後兩國互通往來,如何愁不能再辯?”

陀持見他暗中使的眼色,心中嘆息了一聲“可惜”,只好就此作罷。

確實,這題辯下去也未能辯的出結果來。

不過,大周的惠明法師果然不負其名,一來一回之間,兩人雖然誰都無法說服誰,卻也各自頗多受益。

他雙掌於胸前合十,朝着惠明一禮:“禪宗與密宗雖是同根同源,然其義理卻已不盡相同。這幾日與法師一辯,於修行一道亦頗多益處。多謝法師了。”

惠明亦跟着回禮:“貧僧也謝過大師不吝賜教了。”

皇帝見狀哈哈一笑:“兩位大師如此相惜,倒叫朕心中動容。兩國能得此機會,在佛法上交流互通,乃是無上妙事呀!”

陀持點頭認同,貢吉又避開衆人暗中朝他眨了眨眼睛。

他心中無奈,然西蕃王與貢吉所託之事卻不能忘,只好合掌向皇帝道:“大周陛下,陀持還有一不情之請,懇請您應允。”

“哦?”皇帝不由疑道,“不知大師有何請?”

陀持道:“這幾日與惠明法師論辯,陀持倒是見識了中原佛教之精深處。然而我聽聞,佛教卻並非大周國教,如今能得大週上下皆奉的,乃是道教玄門。七十二宮觀,術法高妙精深,其中更以太清觀爲尊。”

“陀持自幼修行,通曉佛理亦略知術法。如今不遠千里到大周來,便是想一睹中原佛教與玄門盛況,從而能在修行上有所精進。”

“如今,我參加佛教法會得以與惠明法師一辯,也算了結了部分心願。可對道教玄門,卻甚是好奇。”說着,他合掌躬身一禮:“還請大周陛下能設下試臺,允我西蕃與玄門的高手們切磋一二。”

一旁的蕭令姜聞言眼中微深,這是終於要露出狐狸尾巴了?

陀持此行,乃是劍指玄門?

(本章完)

第233章 陰兵第19章 結痂第601章 成算第2章 有鬼第187章 驅趕第452章 擔當第177章 動手第140章 尺廓第346章 取代第144章 上巳第199章 入山第63章 爲主第180章 縛魂第336章 相幫第154章 借宿第542章 延期第289章 盧六第169章 待客第155章 難產第564章 可待第386章 問詢第607章 明悟第559章 落敗第480章 取代第337章 荒人第214章 抉擇第595章 盛綻第105章 幫扶第230章 撤退第225章 憑證第481章 兇獸第120章 商談第164章 破廟第520章 死局第374章 第一百一十八 理由第409章 上門第406章 汝陽第376章 託孤第123章 驚動第242章 心跳第104章 故人第49章 兇手第559章 落敗第247章 逼問第172章 銀生第183章 密林第379章 告知第261章 想見第302章 已搬第554章 石貉第495章 墜崖第242章 心跳第269章 女童第212章 試探第316章 逃遁第379章 告知617.第616章 昆噶第432章 封府第131章 瘋狂第573章 好壞第166章 局勢第71章 原因第75章 辛夷第606章 衝突第486章 骷髏第255章 詔令第497章 局勢第304章 玉墜第268章 母女第176章 救人第163章 雨落第281章 淵源第555章 尊主第169章 待客第405章 郎君第607章 明悟第359章 唸叨第313章 茶樓第408章 蝶翅第335章 端言第473章 確定第527章 驚疑第559章 落敗第110章 滅口第493章 選擇第302章 已搬第486章 骷髏第217章 難援第410章 一試第519章 機鋒第548章 承諾第328章 思量第431章 疫疾第48章 要求第599章 目標第326章 歸元第67章 密道第336章 相幫第316章 逃遁第186章 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