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劇變的形勢【二合一】

『PS:求月票~求訂閱~』

————以下正文————

僅一刻時之後,惠盎便帶着蒙仲急匆匆地來到了王宮,再次請見宋王偃。

當時宋王偃剛剛從正殿來到宮內的校場,準備傳喚幾名蓄養幾名劍士,欣賞一下劍士們的劍技,忽聽聞惠盎前來求見,心中亦不覺有些奇怪,畢竟當日整個下午惠盎都在纏着他,與他商議國內的政務,宋王偃好不容易纔將這位忠誠但做事過於嚴謹的愛臣打發走。

不得不說在許多臣民眼中,宋王偃性格暴躁,因此被不少臣民所敬畏,但朝中亦有不懼他的臣子,比如惠盎,再比如教授太子戴武學業的老師薛居州。

對於這些位犯起拗勁來連死不毫不畏懼的臣子,某種程度上宋王偃還是感覺挺頭疼的。

尤其是惠盎,別看這位平日裡溫文爾雅,可一旦犯起拗勁來,縱使宋王偃提着劍架在其脖子上亦毫不退讓,好幾次弄得宋王偃險些下不了臺——畢竟他只是想讓惠盎屈服,又不是真的要殺了這位忠誠而兢兢業業的臣子,殺了惠盎,誰替他處理國內繁重的政務呢?

正因爲這個道理,偶爾有時候縱使宋王偃被惠盎弄地心中暗恨,甚至於恨地牙癢癢,卻也不捨得殺掉這樣一位優秀的臣子,從而導致宋王偃這般的“暴君”,有時在惠盎面前也得稍微小心一點,免得這位臣子又用什麼大道理來勸諫他,說得他心煩。

因此,當隨後看到惠盎大步朝着自己走來時,宋王偃亦忍不住率先解釋道:“惠盎,寡人處理了一日政務,此時到校場觀看劍士比試武藝,聊以解悶,這總不算什麼吧?”

“唔?”

此時剛走到宋王偃身邊的惠盎愣了一下,轉頭看了一眼不遠處正站着的那些劍士們。

若換做在平日,他肯定會勸說宋王偃,比如說叫劍士相互比試不但浪費人才還浪費國力,與其讓這些擁有精湛劍術的劍士在無聊的比鬥中負傷甚至死亡,還不如讓他們到軍中發揮力量,但此時此刻,惠盎卻沒有心情規勸宋王偃,只見他走上前幾步,壓低聲音說道:“大王,我弟蒙仲從趙國逃回,言趙國發生鉅變,趙公子趙章與田不禋起兵奪權失敗,連累趙王雍亦死於逃亡途中……”

“什麼?!”

宋王偃聞言面色鉅變,他此時才注意到,闊別一年多的蒙仲,此刻正跟在惠盎身後。

“去大殿!”

乍然得悉這樣的噩耗,宋王偃亦無心欣賞劍士們的劍術,當即帶着惠盎與蒙仲來到宮內的正殿,並吩咐殿外衛士暫時不許任何人進入。

旋即,宋王偃便轉頭詢問蒙仲道:“蒙仲,究竟怎麼回事?據寡人所知,趙章與田不禋應該是佔據上風纔對,怎麼會事敗?”

聽他這口風就不難猜測,對於趙國國內發生的事,宋國也不是一無所知,相信宋國亦派了不少奸細混在趙國,關注着趙公子趙章與趙王何這對兄弟間的奪位之事。

“起初公子章確實是佔據上風,甚至一度率軍攻到邯鄲,但因爲軍司馬牛翦的倒戈,致使趙章功虧一簣,於邯鄲一敗塗地。”

說着,蒙仲便將整個沙丘宮變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宋王偃與惠盎,只聽得君臣二人頻頻皺眉。

最終,當聽說趙主父死於靈丘時,宋王偃難掩心中的震撼,難以置信地問蒙仲道:“當真?趙雍當真死了?”

蒙仲點點頭說道:“千真萬確,趙主父過世之時,在下正在其身旁……”

宋王偃聞言張了張嘴,旋即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而在旁,惠盎亦不知該說什麼。

要知道,趙主父與公子章,乃是趙國國內對於「趙宋之盟」的兩大支持者,其中,趙主父與宋王偃相識三十年,彼此有着共同的利害;而公子章,則是因爲一直得到宋國在背後的支持,且成婚的女子亦是宋王偃的女兒,故而對宋國始終心存好感。

可沒想到一場政變,趙主父與公子章竟雙雙身亡。

“愚昧!簡直愚昧!”

足足過了半響,宋王偃忽而怒罵出聲:“竟躲在幕後,叫兒子出面起兵奪權,這還是寡人當年認得的那個趙雍麼?!”

說罷,宋王偃猛然轉身,語氣嚴厲地質問蒙仲道:“你當時爲何不曾勸說趙雍親自出面?若事發時,趙雍親自出面,想來早就拿下邯鄲了!”

蒙仲並不反感宋王偃此時的憤怒,但也並不畏懼,聞言神色寂寞的說道:“在下勸說過,奈何趙主父愛惜名聲,不願落下「奪子之位」的惡名,不肯聽從在下的勸說……”

聽聞此言,宋王偃面色陰晴不定地盯着蒙仲,見蒙仲神色坦然並無絲毫閃躲,便已知蒙仲所言非虛,旋即忍不住長長嘆一口氣,搖着頭喃喃連說“愚昧”、“愚昧”。

輕輕拍了拍蒙仲的肩膀,彷彿是在表達對剛纔嚴厲質問蒙仲一事的歉意,旋即宋王偃長嘆說道:“這可真是萬萬沒想到,當初寡人初見趙雍時,趙雍年紀尚不及弱冠,但卻有着一顆雄主之心,縱使面對秦、魏、燕、楚、齊五國的威脅,亦毫不畏懼,親自赴我宋國約見寡人,言及聯合宋韓抗拒諸國之策,言辭濤濤,豪氣萬丈……呵,不曾想僅過三十年,當年的雄主,卻成了一個貪圖虛名……之輩。”

在說這番話時,宋王偃的臉上流露出濃濃的痛心與惋惜之色。

可能蒙仲並不清楚,但宋王偃與趙王雍,兩者卻真是有着三十年交情的知己,畢竟在中原各國的君主當中,唯宋王偃與趙王雍的性格最爲相似,二者皆崇尚武力,且擁有着使國家變得更加強盛的野心。

更重要的是,因爲國力的限制,使得宋王偃清楚認識到他宋國短時間內——至少在百年內沒有與秦、齊兩國爭霸中原的能力,因此他決定效仿曾經的「晉宋之盟」,助趙國稱霸中原。

待等趙國稱霸中原之後,趙國亦會反饋宋國——哪怕日後的趙王其實並不情願,但在秦、齊兩國的威脅下,趙國也只能扶持壯大他們的盟國宋國,與秦、齊兩國抗衡。

不錯,在宋王偃與趙王雍的構想中,趙宋之盟本該是長達百年的盟約,就像當年的晉宋之盟那樣,從晉國稱霸初期到晉國逐漸衰弱的末期,在長達百餘年的時間內,宋國始終是晉國堅定不移的盟國。

在那期間,宋國一次次幫助晉國對抗楚國,而晉國,亦陸陸續續給予宋國回饋,比如說宋國吞併曹國那件事,沒有晉國的默許與暗中支持,其餘中原各國如何會坐視宋國吞併曹國,佔據像陶邑那種縱使在今日仍然是世上最繁華城市之一的城池?

所以說,效仿晉宋之盟而締結的趙宋之盟,這對趙國與宋國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穩固盟約,稱得上是當今世上最牢固、最可靠的盟約。

只可惜趙主父與公子章一死,趙國恐怕再也沒人會穩守這份盟約。

此事對於趙國會有什麼影響,此暫且不論,但對於宋國而言,這是非常不利的,畢竟沒有趙國在旁相助,宋國就將單獨面對來自齊國的威脅,雖然宋國其實亦不弱,但單獨對抗齊國那樣的國家,這難免還是有點吃力的。

此時,惠盎在旁皺眉說道:“大王,據我弟所言,趙國的新君趙何尚年幼,臣擔心趙國的國政會受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二人的把持,此二人一向親善齊國,恐怕會影響趙、齊、宋三國的關係……”

“唔……”

宋王偃沉着臉微微點了點頭,旋即吩咐殿外的衛士道:“來人,請仇相到殿內議事!”

他口中的仇相,即趙主父此前派來的遣臣仇赫。

大約一刻時之後,聽聞召喚的仇赫便來到了殿內,待瞧見殿內除了宋王偃與惠盎外,居然還站着惠盎的義弟蒙仲時,仇赫亦感到頗爲意外。

因爲當初曾在宋王偃面前被蒙仲說得啞口無言,這使得仇赫不敢小覷蒙仲這個尚未弱冠的少年。

“咦?這不是惠大夫的義弟蒙小兄弟麼?在下聽說小兄弟前往趙國,在趙主父身邊得到重用,還做了一件‘大事’,怎麼會忽然回國?”

可能是沒有注意到殿內的氣氛,剛剛走入殿內的仇赫笑着與蒙仲打着招呼,直到他看到蒙仲勉強地對他露出幾分笑容,他這才感覺情況有點不對勁。

而此時,宋王偃亦沒有隱瞞什麼,指着蒙仲對仇赫說道:“蒙仲此番是逃回國內的,只因爲公子章起兵事敗,連累趙王亦斃於逃亡途中……蒙仲,你來解釋吧。”

見此,蒙仲便簡單向仇赫解釋了一通,只聽得仇赫滿臉駭然,比宋王偃與惠盎還要激動。

這也難怪,畢竟跟趙肅侯時期就已在趙國出仕且擔任要職的肥義不同,像仇赫、樓緩等非中原人出身的異族人,他們都是被趙主父親自提拔的臣子,趙主父對於他們有着知遇之恩,因此當得知趙主父斃於逃亡途中時,仇赫難免有些激動,瞪着眼睛詢問蒙仲道:“何人、何人敢危害趙主父?”

蒙仲猶豫了一下,最終出於某些原因,還是沒有說出趙王何:“是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

“……”

仇赫張了張嘴,攥着拳頭把一張臉憋地漲紅。

此時,蒙仲終於能從這位言行舉止極似中原人的宋相身上,看出幾分匈奴人的狠厲之色,彷彿恨不得徑直殺到趙國,將趙成、李兌二人大卸八塊。

“仇相暫且平息心中怒意。”

在旁的惠盎見仇赫如此激動,便提醒道:“當務之急,是想出一個對策。”說到這裡,他看了一眼宋王偃,見後者微微點頭示意,便對仇赫說道:“以我之見,趙國的鉅變已然成爲定局,且趙王與趙公子趙章皆已身亡,我宋國已無立場再介入趙國,只能儘量與趙國保持當前的關係……因此我建議大王派遣使者前往趙國,恭賀趙國的新君平定叛亂,順便看看,這件事是否還存在轉機。”

他所說的轉機,其實指的就是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等人看待宋國的態度,只要這兩位權臣仍然願意維持趙國與宋國的盟約,那麼,雖然宋國失去了趙主父,失去了最穩固的盟約關係,但最起碼趙宋兩國還能存系一份普通的盟約——雖然這種盟約,就跟當今世上大多數國家間的盟約那般,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被撕破,但有總比沒有好。

聽了惠盎的話,仇赫一下子就聽出了弦外之音,他擡頭詢問惠盎道:“惠大夫的意思是,希望在下前往趙國,去探探趙國的口風?”

惠盎還沒有開口,就聽宋王偃在旁說道:“寡人叫李史與你一道前往,你二人想辦法見到趙國的新君,向其陳述利益,另外,亦要儘量與趙成、李兌拉攏關係,若是趙成、李兌二人趁機提出什麼要求,只要那些要求並不過分,你都可以答應下來。……仇赫,這件事由你負責最爲合適,你意下如何?”

仇赫沉默不語。

不得不說,仇赫一直很清楚他在宋國的地位。

別看他在宋國乃是高高在上的國相,但說到底,他是趙主父派來的遣臣,爲了是溝通趙宋兩國的聯繫,調和兩國的利害糾紛,可如今趙主父一死,趙宋兩國的關係岌岌可危,那麼他在宋國,也就失去了原本的價值——他跟惠盎,是完全不同的。

倘若他仇赫想要保住宋相的職位,那麼就必須按照宋王偃的吩咐前往趙國,想辦法穩固趙宋之盟,否則,失去價值的他,註定將失去在宋國的地位與權力。

說白了,這是他無法拒絕的。

“臣……盡力而爲。”

拱了拱手,仇赫滿臉憂愁地接下了這樁差事,旋即頗有些魂不守舍地離開了大殿。

仇赫離開後不久,宋王偃又與惠盎簡單談論了幾句有關於“新盟國”的事——畢竟,萬一趙宋兩國的盟約守不住了,那麼,宋國就必須找到另外的盟國,聯手對抗齊國。

而事實上,宋國除了趙國以外,與秦國亦是盟友,但問題是秦國距離中原太遠,秦宋兩國之間隔着三晉,此前趙主父還在時,趙國可以作爲連同秦宋兩國的橋樑,但如今趙主父不再了,萬一趙國倒向齊國,切斷了秦宋兩國的關係,那麼秦國這個盟國,說實話還真幫不上宋國什麼忙——最多隻能通過對三晉施壓的方式來幫助宋國,而無法直接出兵幫助宋國對抗齊國,因爲三晉不可能讓秦國踏足中原。

因此,倘若宋國註定要失去趙國這個盟國,那麼他們必須在魏、韓、楚三國之中,再找到一個願意與宋國聯盟的國家,聯手對抗齊國。

不得不說,這件事難度很大。

首先說魏韓兩國,之所以要將魏韓兩國捆綁起來介紹,那是因爲隨着趙國的崛起,魏韓兩國西邊受到秦國威脅,北邊受到趙國威脅,不得不聯合起來,因此在很多時候,魏韓兩國都是同進同退,以免被個個擊破。

而魏韓兩國之間的盟約,則是以魏國爲主,作爲三晉中的老牌強國,魏國的實力其實已經被趙國所趕超了,但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當今之上,排除掉秦、齊、趙這三個最強大的國家以外,排在第四的那肯定就是魏國,而並非楚國。

但麻煩的是,魏國與齊國的關係,一直都是藕斷絲連、眉來眼去,當年張儀還在世時,魏國不得已只能屈服於秦國,但張儀早就過世,魏國再次與齊國締結了盟約——雖然這份盟約其實也並非有多麼牢固,但至少是一份盟約,宋國想要說服魏國聯合對抗齊國,說實話不是那麼容易。

韓國沒什麼好說的,只能與魏國抱團抗拒秦國、趙國、齊國,它與魏國的關係是合則並存、分則必亡,倘若魏國拒絕與宋國結盟,韓國絕不會無視魏國的態度與宋國結盟。

說完魏韓兩國再說楚國,楚國與宋國、齊國接壤,其實是最能直接幫助宋國的國家,但問題是,自楚懷王被張儀欺騙,以“六裡地”就斷絕了與齊國的結盟關係後,楚國的國運便一落萬丈,先是在報復秦國的戰爭被秦國擊敗,戰死近十萬軍隊,隨後又被秦國趁機進攻,連帶着魏韓兩國亦趁機進攻楚國,導致楚國頻頻戰敗失地,最終,就連親自前往秦國乞和的楚懷王,亦因爲被秦國扣押而死在秦國。

而如今繼位的楚王熊橫,便是楚懷王的兒子,據說那是一個昏庸荒淫的君主,明明秦國咄咄逼人,屢屢攻佔楚國的城池,可楚王熊橫卻不思進取,每日混跡於酒色與美人之間,毫不聽取國內賢臣「屈原」等人的勸諫。

此時的楚國,暫且不提楚國因爲「楚懷王死於秦國」一事與秦國結下了難解的國仇,使得很多楚人提及秦國便恨地咬牙切齒,因此宋國很難將秦國、楚國擺在同一個陣營中,即便可以,此時的楚國也無力幫助宋國對抗齊國。

這正是刨除掉秦、齊、趙這三個最強大國家之後,卻是魏國位居第四而不是楚國的原因——楚國衰弱地太厲害了,再也不是曾經稱霸中原的那個楚國了。

至於地處中原東北的燕國爲何不在宋王偃與惠盎的考慮之內,原因很簡單,因爲燕國太弱了,別說齊國,就算宋國都有能力使其臣服,這樣弱小的國家根本幫不上宋國。

否則的話,燕國倒是一個不錯的結盟對象,畢竟燕王職對齊國非常痛恨,相信定會協助宋國對抗宋國。

因此數來數去,倘若宋國此番註定要失去趙國這個盟國,那麼,宋國唯有尋求魏國的幫助,與魏國締結盟約,否則,宋國就只能單獨對抗齊國。

簡單商量了幾句後,惠盎便帶着蒙仲告辭了宋王偃,畢竟目前的局勢尚不明朗,雖然有必要未雨綢繆,但宋國也得先看看各方的反應。

當晚,惠盎在府內設宴,款待了蒙仲、樂毅、蒙虎一行人,並將他們安排在自己府上居住。

晚上的時候,惠盎單獨找到了蒙仲,詢問蒙仲接下來的打算,究竟是先返回故鄉蒙邑,還是在彭城住上幾日。

蒙仲想了想,決定暫時在彭城居住幾日,因爲他心中有不好的預感。

在回屋與一干小夥伴商議了一番後,蒙仲決定讓蒙遂、武嬰、華虎、穆武、樂進幾人先返回蒙邑,一方面向家族、向老師莊子報個平安,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們在蒙邑等待蒙鶩、樂續、向繚他們幾人——在逃亡途中,由於樂續、向繚感染了風寒,蒙仲便拜託族叔蒙鶩照顧他們,可能他們此刻正在返回宋國蒙邑的途中。

至於蒙仲、樂毅、蒙虎三人,則暫時留在彭城,看看趙國、齊國有什麼最新的動態。

次日,惠盎準備了一輛馬車,讓蒙遂、武嬰一行五人用它先返回彭城。

在送別了蒙遂等人後,閒來無事的蒙仲、樂毅、蒙虎三人,便在彭城內閒逛。

逛累了,便隨便找了一家酒肆,到殿內喝了些酒水。

而就當蒙仲、樂毅、蒙虎三人正在喝酒之際,在隔壁一席中,有兩名男子的對話卻引起了蒙仲的注意。

出於心中的吃驚,蒙仲當即來到隔壁那一系,朝着其中一名男子拱手說道:“這位賢兄,方纔您兩位可是在聊「齊燕兩國發生交戰」這件事?”

“你是?”那名男子困惑地問道。

見此,蒙仲連忙說道:“在下蒙仲,蒙邑人士,不知賢兄如何稱呼?”

“原來是蒙仲小兄弟,在下宋雷。”

那名男子很好客,毫不介意蒙仲的莽撞,當即將蒙仲請入席中。

據宋雷的介紹,他是一名走訪各地的商賈,前段時間在燕國收購栗子,正巧撞見齊國出兵攻伐燕國。

“不知戰況如何?”蒙仲頗爲心緊地問道。

只見那宋雷搖了搖頭,說道:“燕國雖有十萬軍隊,但在齊國的名將匡章面前,卻是一戰而覆,甚至據我所知,此戰燕國戰損了三名上將,可謂是損失慘重……”

聽聞此言,蒙仲心中咯噔一下。

齊國攻伐燕國之事,其實他早有預料,並且他也預料到憑燕國的軍隊與國力,很難抵擋齊國的攻勢,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燕國居然這麼快就落敗了。

要知道,齊國此番出兵十有八九是爲了報復前年趙主父攜宋燕兩國軍隊討伐齊國之事,而一旦燕國落敗,被迫臣服於齊國,齊國下一個出兵攻伐的目標,必然就是宋國無疑。

『沒想到來的這麼快……』

端着手中的酒碗,蒙仲心中頗爲焦慮。

他當然明白趙主父的過世,必然會使趙、齊、宋、燕几國的處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卻也沒有想到,這個改變竟然發生地這麼快。

第166章:再思對策【補更1/4】第333章:不可思議的轉折【二合一】第238章:轉折點【二合一】第357章:聯趙之策【二合一】第365章:再回大梁【二合一】第58章:猛士第110章:薛公客卿(三)【上架倒計時一日】第96章:點兵(四)第381章:隱秘的僻徑【二合一】第423章:抉擇第307章:追擊【二合一】第247章:戰場立信(二)【二合一】第431章:宋國現狀第119章:夜襲(五)第328章:司馬錯與暴鳶的反應第350章:再見樂毅【二合一】第226章:訓軍【二合一】第76章:趙王雍第165章:蒙仲與廉頗(四)【二合一】第17章:返回第231章:妥協【二合一】第97章:鶡冠子第407章:佯攻第224章:年末【二合一】第86章:同浴(福利)第390章:相互算計(四)【二合一】第434章:分析局勢第404章:誘說李兌第408章:虛虛實實第51章:人心(二)第273章:短暫的空閒【二合一】第296章:將帥不合【二合一】第191章:劇變的形勢【二合一】第41章:惠盎(二)第99章:新營新制第351章:齊軍思撤【二合一】第27章:次年四月第359章:出使趙國(二)【二合一】第190章:返回宋國【二合一】第153章:沙丘事變【二合一】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153章:沙丘事變【二合一】第315章:赴約【二合一】第359章:出使趙國(二)【二合一】第385章:應對【二合一】第87章:宮筵第155章:沙丘事變(三)【二合一】第361章:筵席【二合一】第246章:戰場立信【二合一】第87章:宮筵第313章:十二月【二合一】第47章:抵達滕國第81章:中山樂氏第221章:再會田文【二合一】第67章:入冬第419章:僵持第52章:墨者與井闌第272章:初抵方城【二合一】第36章:想守護的溫馨第226章:訓軍【二合一】第309章:陽關現況【二合一】第443章:魏宋大司馬第187章:抵達高唐【二合一】第297章:大戰前夕【二合一】第304章:攻城戰【二合一】第138章:六月中旬第303章:第二次方城之戰【二合一】第23章:教導第297章:大戰前夕【二合一】第114章:軍議力辯【上架第四更求首訂】第256章:騎兵vs戰車【二合一】第366章:聯軍會議【二合一】第110章:薛公客卿(三)【上架倒計時一日】第18章:第二堂課第179章:夜間的說說【二合一】第99章:新營新制第413章:魏冉說李兌第263章:秦軍突圍【二合一】第401章:跡象第222章:再會田文(二)【二合一】第55章:墨者與井闌(四)第341章:突圍【二合一】第186章:追擊!【二合一】第94章:點兵(二)第390章:相互算計(四)【二合一】第18章:第二堂課第399章:秦軍後撤第46章:宮筵(三)第405章:有心與無心第86章:同浴(福利)第122章:匡章第392章:戰局驟變【二合一】第164章:蒙仲與廉頗(三)【二合一】第188章:同室操戈【二合一】第385章:應對【二合一】第150章:七月下旬【二合一】第78章:七月第231章:初會【二合一】第34章:兩年後第415章:各有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