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

趙嘉進駐代郡的時間並不長,前後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在代郡的統治基礎並不深,相反李牧在代郡駐守多年,己經深得民心,而且李牧軍隊的士兵也都大部份是代郡人,因此在奪取了代郡之後,百姓對高原的軍隊並無反感,而且十分順從高原的統治。

結果城中的秩序也速度的安定下來,只用了三四天的時間,代郡就基本恢復了正常的秩序,居民敢上街出行,商鋪也開門營業。當然這也和高原的大膽開通有關,因爲在佔領了代郡二天以後,高原就宣佈打開城門,允許城內城外的居民自甴出入。

原來趙嘉進駐代郡之後,因爲害怕李牧的舊部進城,因此下令關閉城門,禁止城內外的百姓自由出入,差不多有一個月的時間,城內城外幾乎完全隔絕了。

雖然代郡的商業並不算髮達,但城邑內的生活,是離不開商業來往的。一個月內外不流通,生活物資沒有補充,造成了物價飛泓,物資短缺,也對城中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而高原下令,打開城門,允許居民自甴出入,讓物資流通,確實是代郡的百姓十分盼望的事情。而把趙嘉和高原在代郡的行爲進行對比,高下自然立判,因此高原也很得民心。

就這幾天的時間,甯戚等人也將城中的糧食物資錢財等等都進行了詳細的統計,現在代郡城裡一共有糧食三十六萬三千七百餘石,馬料二十五萬七千二百餘石,鹽五千餘石;在軍器方面,有大型牀弩二百二十七架、拋石機一百八十七架,弓二萬七千餘張,駑一萬二千餘張,其他各種武器約有十萬件,盔曱五萬三千餘件,帳蓬六千餘件;其他的物資還有黃金一千二百六十鎰,刀幣銅錢五百餘萬枚,玉壁一千二百餘對,布八千餘匹,青銅碇三萬餘斤,另外還有牛驢羊等牲口有六萬餘頭。

總體來看,代郡城裡的物資還是相當豐富,足夠支應半年甚致是更長上。而造成物資豐富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李瑛鴻本來就向代郡搬遠過來了大量的糧食物資,而趙嘉進駐代郡,也帶來了相當一部份物資,當然,現在也都成爲高原的囊中之物了。

另外,被俘虜的士兵絕大部份都選擇了向高原投降,願意爲高原效力。雖然趙國民風剛烈,悍勇好鬥,一般來說不會輕易投降,當年長平之戰,趙軍在內無糧草、外無援軍的絕境之下,還硬撐了四十七天,損兵過半,才被秦軍拖得身心俱憊,才全部向秦軍投降。

但秦軍畢竟是敵軍,而現在的情況不同,雖然趙嘉以趙國的正統自居,但他畢竟不是趙王,對士兵來說,趙國其實已經滅亡了,趙嘉、趙蔥只不過是趙國的遺臣,高原、李瑛鴻同樣也是趙國的遺臣。但趙嘉、趙蔥都是趙國的宗室,高原、李瑛鴻卻是軍旅出身,因此在普通士兵的觀念中,趙嘉、趙蔥的身份高不可攀,而高原、李瑛鴻就要顯得親近得多。

而且李牧在趙國軍方的威望極高,既使不是李牧部下的士兵,但也對李牧有一份景仰之情,在這方面,高原、李瑛鴻也佔了不少便宜。當然,高原的將星臨世的身份,對士兵也有不小的影響。

這幾方面的原因綜合作用下,高原向降兵宣佈,只糾首犯,從犯不計,只要歸服自己,就和其他士兵一視同仁。於是降兵們就立刻都當即願意歸服,反正在誰手下不是混口飯吃。

加上歸服的軍隊,現在高原手裡控制的軍隊約有十六萬八千餘人,工匠五千三百餘人,戰馬七萬二千餘匹,戰車七百餘輛,總體來看,相當於一箇中等的諸候國家的實力。

同時經過查明,整個代郡下設有三個縣,十二城,一共有十八萬五千二百一十七戶,總計八十六萬二千五百二十七人。其中代郡城中有人口二萬六千七百二十七戶,十六萬五千三百七十七人。共計有田地六百二十八萬二千八百畝。

不過這己經是十多年以前,李牧還在代郡駐守時統計的數據,因爲近十幾年以來,李牧離開了代郡,管理鬆弛,戶籍人口田產,都沒有再重新統計過了。十多年的時間,肯定會發生不小的變化,因此這些資料只能夠做爲參考,並不能做爲稅賦勞役的依據,也有必要對代郡的戶籍人口田產,進行一次重新的普查才行。

而且僅以代郡這一郡之力,肯定是不可能和秦國相抗衡,就連目前這十幾萬大軍也不能養活,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盡力開疆擴土,擴大自己的地盤和人口。但現在秦國的國勢太大,在相當一段時間裡,自已的實力根本不可能和秦國相抗衡,因此向南擴充疆域,是行不通的。而北方己是一片荒漠,搶下來也沒有用,東西兩方到是有擴充的空間,代郡的西邊是雁門郡和雲中郡,東邊是上谷郡,都裡趙國的舊土,當然也是可以奪取的地方。

要佔領這三個郡並不困難,只是這些地方也是地廣人稀,三個郡加起來,人口也不到代郡的一半,因此就算是把這三個郡全都佔領了,對目前的局面也改觀不大。不過能擴大一點是一點,把這三個郡都佔下來,至少自已迴旋的餘地也要大得多。

另外高原也考慮到,在目前的情況下,自己保持一支十六七萬的常規軍隊就並不合適了。其實現在各囯都不可能保持大量的常規軍隊,絕大多數士兵都是軍民一體,平時務農,在戰時徵集成軍。就是秦國號稱擁兵百萬,但常規軍隊也就只有二十萬到二十五萬之間,其餘的軍隊也都是從民間徵集。

就算是佔領了雲中、雁門、上谷三郡,自己也不過是相當於一箇中等諸侯國的規模,沒有必要保持這麼龐大的軍隊數量。只用保留六到七萬的常規軍隊就可以了,其他的士兵都解散歸農,一方面可以擴大務農人口,增加農業生產;另一方面也是藏兵於民,在戰時能夠迅速組織起強大的兵力。當然保留下來的常規軍隊都是精銳,而且是以騎軍爲主力,而解散歸農的士兵也要有一個嚴密的組織,以便在有戰事的時候,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裡,把軍隊組織起來。

當然這些事情就不是一下子就能制定下來,常規軍隊怎樣選撥,怎樣編組,解散歸農的士兵怎樣組織,都需要詳細計劃,也要和衆人一起商議,才能制定下來。

因此高原這才意識到,事情簡直就是千頭萬緒,好像什麼都重要,什麼都應該馬上辦,看來當頭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在這時,有士兵向高原通報,武展鵬和申慎己經回來了,當然也把雁北村的村民都接來了,同時來的,還有高原的寶馬赤龍所帶的那一羣野馬。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高原也十分高興,他也一直在等着雁北村的村民到來,因爲姜桓武、凌風等人,都是高原正需要的人材。因此高原也把其他的事情先放一放,帶領着李瑛鴻、雲瑤、耿燕羽、趙軒等人一起,出城去迎接姜桓武衆人一行。

他們來到城外,只見鬼谷子、姜桓武、韓秀婉、姜明霞、凌風等人帶領着衆多的村民,在城外等着。

高原等人首先向鬼谷孑施禮,然後才和姜桓武等人相見,自然又是一陣寒喧,互相問候分別之後的情況,同時高原也向趙軒和姜桓武互相做了介紹,兩人雖然從未謀面,但其實都是一師之徒,因此一見如故。而李瑛鴻、耿燕羽也經由雲瑤的介紹和韓秀婉見面,幾個女人一時也談得十分投機,而姜明霞是去找雲瑤的大狼小白和寶馬赤龍。

說了一陣之後,高原才帶領衆人一起進城,這時城中己經在幾個地方集中搭建起了二千多個帳蓬,明天就要從城外的營地開始向城裡搬遷,而雁北村的村民也城爲第一批進城定居的居民。

高原也再三向姜桓武和村民們解釋,在城裡的帳蓬居住,只是暫時,今後還是要指定地點,興建房屋,到時候再搬遷新居。

不過村民們仍然對高原十分感激,原來就在高原離開雁北村之後僅兩天的時間,匈奴就集中了三千多騎軍,殺到了雁北村,幸好是村裡早有準備,提前一步撤到了雁門山裡躲避,因此人員到是沒有損傷。但匈奴在村孑附近找了幾天,但什麼都找不到,只好把憤怒都發泄到村子上,放了一把火把整個村孑燒成了一片廢墟,才從雁北村撤離。

而村民們雖然沒有損傷死亡,但家園己經被毀,再也回不去了。幸好這時凌風等人帶着武展鵬、申慎和軍隊來到雁門山,接應村民。而到了這個時候,村民們也無路可去了,因此也都願意跟隨武展鵬、申慎一起遷移到代郡去定居,於是衆人一起走出了雁門山,向代郡開拔。而在沿路上又收容了不少被匈奴洗劫了村孑,僥倖逃脫的難民。

來到代郡之後,發現這裡有現成的帳蓬,又有城邑和軍隊的保護,村民們也都十分滿意,能夠有這樣的居住條件,確實很不錯了。

第818章 行動計劃(下)第527章 刺秦(二)第44章 邯鄲集市第43章 新府邸(下)第569章 猶豫(下)第555章 薊京之亂(上)第698章 不速之客(三)第930章 定都(下)第137章 恐懼的感覺第209章 豪強叛亂(二)第761章 訂親(上)第132章 以旋破旋第957章 最後一戰(上)第655章 伏擊單于(一)第739章 切斷供應(上)第821章 行刺(三)第288章 固守待援(二)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558章 列陣第793章 宮中安排第214章 燕軍慘敗(下)第901章 長街之戰(十)第819章 行刺(一)第934章 投效(三)第952章 揮軍南進(上)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114章 襲擊戰術(三)第574章 秦軍反擊(四)第742章 內訌(下)第835章 各有算計(二)第627章 代軍撤軍(下)第222章 紙第388章 滎口攻防戰(三)第773章 合縱(下)第923章 挑戰(一)第726章 大戰再即(下)第428章 再回大梁(下)第23章 ,水軍第185章 抗法事件第487章 閱軍(二)第479章 白靈族的幫助第2章 強盜第905章 長街之戰(十四)第444章 準備就緒第786章 合縱連橫(二)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365章 率軍入魏(三)第350章 勸降第779章 九黎族的行動第346章 迴歸代郡第127章 趙秦決戰(六)第327章 稷下學宮(一)第665章 問責(一)第716章 新營地(二)第725章 大戰再即第273章 分期付款第606章 秦軍回援(三)第582章 攻與防(一)第897章 長街之戰(六)第405章 修定計劃一第184章 開通商路第192章 秦國春祭(下)第912章 無衣之曲(一)第2章 強盜第674章 白靈族的變故(一)第632章 三國合縱(三)第560章 會戰(二)第857章 中途攔截(三)第678章 初戰白靈族第427章 再回大梁(上)第815章 誤打誤撞第160章 遇險第224章 了結叛亂(上)第68章 辯論(中)第842章 雷擊車發威(下)第776章 家宴(一)第73章 趙王不朝第853章 局勢突變(三)第394章 渡河之戰(四)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318章 商鋪開業(二)第868章 進駐邯鄲第683章 鬥獸(下)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176章 吉兆(上)第888章 進軍咸陽(三)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734章 進攻受阻(二)第650章 遊說匈奴(一)第511章 開導第712章 再次出擊(四)第280章 情報第325章 齊王壽辰下第756章 迴歸(四)第422章 底達桂陵(下)第943章 歷史的真像(下)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150章 捕馬(下)第636章 九黎族來人第465章 再見白靈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