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拒絕講和(下)

現在燕國的三位重臣都堅決不同意和武安軍妥協,一意要和武安軍對抗到底,燕王喜也無法再拒絕,因此只能答應這三位重臣的主張,下令讓大司馬騎劫和遼陽君公子元付責徵集軍隊,保衛薊京,但卻並向秦國派出使者,向秦國救援。

因爲燕王喜可不像弘高想得那麼樂觀,只要燕國向秦國示好,秦國就會放過燕國。趙國和秦國確實是世仇,但韓國這二三十年來,卻一直都向秦國示好,幾年以甚致都向秦國稱臣,甘做秦國的附屬國,但秦國還不是照樣滅了韓國。因此一唯向秦國示好,也並不是一個好辦法。

但不管怎麼說,燕國拒絕了與高原講和,是己經可以確定了,太孑丹也無力挽回,因此在散會之後,太孑丹心情抑鬱的走出了大殿。走出了幾步之後,只聽身後有人道:“太孑請留步。”

太孑丹回頭一看,原來是太傳鞠武在叫他。因爲鞠武也是太孑丹的老師,因此太孑丹趕忙轉身,向鞠武施了一禮,道:“老師。”

鞠武也還了一禮,道:“方纔在大殿上,老臣沒有能夠幫得上太孑,實在是愧對太子。”

太孑丹道:“老師說那裡話,姬丹也知道,老師確實己經盡力了,而且造成這樣的局面,實在不是老師能夠左右得了的。只是相國、大司馬他們,實在是太……太……唉!”

鞠武勸慰他道:“我看到時候恐怕還是需要靠太子來收拾殘局,而血這樣也好,就讓他們去吃一點苦頭,也好收斂一些,等日後太孑繼存大位,也能夠少一些阻力,校法昭王當年,勵精圖治,重新振興燕國。”

太孑丹苦笑了一聲,道:“我就是怕被他們這樣亂來,就不僅僅只是吃一點苦頭,而是讓燕國元氣大傷啊,現在我燕國己經損失了二十萬軍隊,如果這一戰再敗,我燕國恐怕就真是損失慘重了,而且我在武安君面前信誓旦旦,答應和他講和聯盟,現在卻落成這樣一個局面,到時候真不知該怎樣去面對他。萬一這一次真的惹怒了武安君,恐怕不等秦國來攻,我燕國就己經亡國了。”

鞠武也有些疑惑,道:“太孑,雖然說武安軍的軍力很強,我燕軍或許不是對手,但要說武安軍可以滅亡燕國,只怕是有一點言過其實了吧。”

太孑丹揺了搖頭,道:“老師,你是沒有在武安軍裡待過,如果你在武安軍裡待過,對他們有所瞭解的話,你就會知道,我所說的絕不會是虛言。武安軍的人數並不多,而且領土人數都不多,但全軍上下齊心,團結一致,而且高原深得軍心,用兵之能,不在李牧之下,至少我認爲高原要攻克薊京,絕對不是難事。”

鞠武怔了一怔,雖然還是半信半疑,不過他也知道,太孑丹可不會故意誇大武安軍的實力,但鞠武也不想在這個問題上久做糾纏,又道:“太孑,田光先生那邊有消息了,太孑所需要的人,田光先生已經找到了。”

太孑丹的全身一震,趕忙道:“真的嗎?那可太好了,老師,我們立刻去找田光先生。”

――――――――分割線―――――――――分割線――――――――高原也沒有想到,燕國都被自己打成這個樣子了,居然還放不下老貴族的面子,拒絕接受自己的條件。難到是先前那一戰,還沒有把燕國給打疼嗎?

但不管怎樣,現在的難題反到是擺在了高原的面前,因爲本來高原的目地是以戰促和,並不是要滅掉燕國,但燕國到了這一步還不肯和自己講和,那麼下一步該怎麼辦?

放棄居庸塞,退回代郡去,顯然是不可能,因爲這樣一來,無疑是助長了燕國這種老貴族的臭脾氣,以後燕國還會不斷的來挑釁自己,雖然燕國的兵力並不強,但這樣不停的騷撓,也確實是一個大麻煩,畢竟現在自己耗不起,由其是如果秦軍來進攻代郡,燕軍在背後搗亂,那可就是大麻煩了。

而維持現狀,繼續佔據着居庸塞,保持對燕國的壓力,也不是好選擇。因爲居庸塞就在燕國的眼皮底下,離代郡太遠,高原現在的實力,還沒有到開疆擴土的時候。

那麼就只剩下最後一道路,就是繼續進攻,攻打薊京。但攻打薊京的目地是什麼?繼續以戰促和,還是攻佔薊京,乾脆徹底滅了燕國。

繼續以戰促和,但如果燕國就是不和自己講和怎麼辦?而攻佔薊京、滅亡燕國,高原心裡可沒有底。攻佔薊京也許不算難,但攻佔了薊京,並不等於滅了燕國,因爲燕國在東北方還有大片的領土,一直沿伸了整個渤海灣,差不多包括了整個遼寧省和吉林南端的一部份,要把這麼大的一片土地都佔領,高原現在的實力還很難做得到。

因此高原想了二天,也沒想出一個明確的計劃來,但就在居庸塞耗着也不是辦法,高原最終決定,不管怎樣,也要出兵進攻薊京,至於最終打到那一步,也只能走一歩看一步,那就先把薊京拿下來再說,實在沒辦法,自已就把行政中心從代郡搬遷到薊京來,然後以薊京爲核心,擴展自己的勢力。雖然說一切又要從頭再來,但薊京的發展空間要比代郡大得多,只能說是互有利弊。當然最好的結果還是以武力迫服燕國,和自己講和。

這個時候,武安軍的總兵力大約有六萬五千左右,高原決定帶領武安軍團,上谷軍團的全部軍隊,另外加上從代郡帶來的三個軍,和上谷郡的五千軍隊。共計大約有四萬五千軍隊,騎軍大約有一萬五千人。而留下黃崇帶領剩於的二萬軍隊駐守居庸塞。畢競在居庸塞裡還有六萬多燕兵俘虜。必須留下足夠的士兵駐守在居庸塞裡。

另外,高原也希望少帶一點軍隊,以免嚇着燕軍,來個閉門不戰,據城而守,那就不好辦了。只要燕軍願意出城在和自己交戰,那高原就什麼都不怕了。

雖然高原這一次出兵,並沒有想過要攻城,因此也沒有攜帶大型的攻城武器,不過在居庸塞裡,有不少燕國留下的大型武器,正好都可以用上。高原也帶上了五十架牀弩,二十架樓車和十輛衝城車,然後和司馬尚一起領軍出發,向薊京進發。

這個時候的薊京並不是後世的北京城,大約位於北京西南的地區,規模當然也沒有北京城那麼大。一天之後,武安軍到達離薊京不到二十里的地方。

而這時也有探孑來報,在前方大約十里左右的距離,有燕軍的營寨,看營寨的規模,燕軍的總兵力應在十五萬到二十萬之間。

高原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也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燕軍果然出城迎戰,這可是最好的消息,高原最擔心的就是燕軍閉城死守。薊京是一國的都城,城牆高厚,易守難攻,如果燕軍死守薊京,確實是足夠讓高原頭痛的,就算最終能夠攻下薊京,自已的損失也決不會小,恐怕是得不償失。

現在燕軍出城應戰,高原自然是求之不得,雖然說燕軍的總兵力是武安軍的四到五倍,但也不足爲慮,因爲通辻上一戰,高原己經摸清了燕軍的底,無論是士兵的素質、訓練還是作戰經驗,燕軍和武安軍相比,都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而且在上一戰中,燕國的二十萬大軍幾乎被武安軍全殲,燕國可不是秦趙這樣的軍事強國,二十萬大軍並不是一個小數字,儘管燕國能夠在短時間內再徵集到二十萬大軍,但士兵的素質、裝配,軍隊的編制、組織都是問題,因此高原認爲這二十萬大軍,最多也就相當於前一支燕軍的七八萬軍隊,高原有絕對的信心。

於是高原也下令,就地紮營,全軍休息。而就在當天睌上,高原和司馬尚商議,與燕軍交戰的計劃,因爲直到現在,高原也還沒有放棄以戰促和的打算,因此這一次對燕軍交戰,他也不打算使什麼計謀,而是打算釆用雙方堂堂正正的列好陣式,然後堂堂正正的擊敗燕軍,向燕軍顯示出武安軍強大的戰鬥力,希望能通過這一戰的勝利,震懾住燕國的君臣,讓他們答應自己的講和條件。

司馬尚對高原計劃並沒有異議,因爲既使是列陣和燕軍交戰,司馬尚也有和高原一樣,對武安軍的戰鬥力有充份的信心。兩位主將統一了意見,那麼接下來的事情也就好辦了,兩人很快就商定好了作戰的計劃。

就在第二天,高原正式向燕軍下了一份戰書,約燕軍列陣對戰,一決勝負。

向對手下戰書約戰,是一個古老的傳統,在春秋時代以前,甚致是最主要的戰鬥模式。儘管在這個時候,戰鬥的方式有了極大的發揮、突擊戰、偷襲戰、伏擊戰、遭遇戰,花樣百出,但列陣對戰,依然也是一種重要的戰鬥方式。當然受挑戰的一方,並不一定非要接受敵軍的挑戰。

不過燕軍的回覆很快就來了:準時赴約,決一死戰。

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288章 固守待援(二)第730章 匈奴的初次進攻(三)第943章 歷史的真像(下)第584章 攻與防(三)第117章 突襲仇由(上)第72章 秦國使臣(下)第414章 擴軍備戰(一)第865章 邯鄲之變(二)第102章 趙秦首戰(一)第312章 拉近關係第769章 靈壽(三)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720章 墨家第738章 進攻受阻(六)第711章 再次出擊(三)第899章 長街之戰(八)第958章 最後一戰(二)第237章 迎戰匈奴軍三第393章 渡河之戰(三)第345章 縱論天下(下)第690章 舉族遷移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71章 秦國使臣(上)第486章 閱軍(一)第139章 一個人的戰鬥第314章 趙國行館(下)第604章 秦軍回援(一)第114章 襲擊戰術(三)第672章 出塞(上)第313章 趙國行館第134章 李牧之死(下)第458章 秦宮決斷(上)第718章 新營地(四)第780章 九黎族的行動(二)第672章 出塞(上)第185章 抗法事件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570章 心靈聯繫第628章 迴歸代郡(上)第508章 落足蒙家(下)第617章 驅獸作戰(四)第739章 切斷供應(上)第218章 如約撤軍(上)第640章 安排就緒第363章 率軍入魏(一)第524章 邀請第642章 啓程第45章 烈武行館(上)第586章 攻與防(五)第235章 迎戰匈奴軍一第107章 對策第688章 白靈族的秘密第488章 閱軍(三)第511章 開導第637章 郊遊(上)第707章 夜襲匈奴(上)第822章 行刺(四)第360章 代郡出兵第540章 商人(上)第776章 家宴(一)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937章 史前文明(上)第120章 奇兵突現(上)第855章 中途攔截(一)第439章 大梁攻防(十)第568章 猶豫(上)第185章 抗法事件第314章 趙國行館(下)第673章 出塞(下)第838章 合縱出擊第686章 雲瑤的身世(上)第396章 撤軍之議(下)第784章 齊國政變第104章 趙秦首戰(三)第567章 燕國滅亡第11章 ,成山之戰(下)第796章 舞者(上)第256章 突襲陰山(八)第637章 郊遊(上)第803章 合縱初成(上)第864章 邯鄲之變(一)第122章 趙秦決戰(一)第721章 墨家(二)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34章 慶功宴會(下)第698章 不速之客(三)第583章 攻與防(二)第768章 靈壽(二)第363章 率軍入魏(一)第108章 戰場僵持第620章 退軍(二)第223章 商機第223章 商機第291章 大敗齊軍第542章 邯鄲的局勢第323章 商鋪開業(七)第825章 心意第10章 ,成山之戰(中)第196章 連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