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收度宇

衆降兵“譁”地全部伏於地上,道:“我等敬重俞老將軍,願聽從將軍安排。”

俞平叫衆人起身,吩咐手下人將衆人安排好,不要爲難,具體事等沙龍到時再進行處理。

然後上馬回城,將要到達城邊,跑來一名哈其士兵,來俞平馬前施禮道:“俞將軍,大事不好了,洪將軍在孚河岸邊與人打起來了。”

俞平一聽嚇一跳,心道莫非岸邊還有南山軍殘部嗎?

想到這裡,忙帶領人馬前往河邊,快到河邊,遠遠見洪亮與一大漢打在一起,此人與洪亮身高相仿,古銅色的膚色,手中一把漁叉與洪亮鬥在一起。

二人均未騎馬,只見此人的漁叉向洪亮剌來,洪亮讓過叉頭,一把抓住了叉杆,反手一矛刺向那人,那人也學洪亮抓住了矛杆,二人同時使力,誰也不讓,四隻腳在地上不停轉動,將腳下的地踩出了,數道溝來。

忽然那人將雙手一鬆,洪亮正在用力,突然被那人這一下,身體失去重心向後倒去,矛叉也被拋了出去,那人向前一躍,騎在洪亮身上,掄拳就打,洪亮雙膝一拱那人後背,將那人掀翻再地,不等那人起身,一個餓虎撲食,躍在那人身上,那人用手一抓抓到洪亮脖子,一扭,腰上使盡,又將洪亮翻在身旁,身子一翻又將洪亮壓到身下,就這樣二人在岸邊翻滾開來,俞平一見心中起急,洪亮是哈其軍第一勇將,此人與洪亮打鬥毫不遜色,二虎相鬥,必有一傷,自己如何交待。

忙跳下馬道:“洪將軍不要打了,那位英雄你也停手。”

二人此時己經打的天昏地暗,哪裡聽俞平喊叫,只顧死鬥。

俞平喊了半天,見二人不理也急了,衝上去想將二人分開,他哪裡是二人對手,剛上去就被推開,俞平將心一橫,也加入戰團,三人在岸邊一會兒將一人推開一會兒將一人壓在身下,打了半天,三人同時倒在地上大口吸氣。

洪亮停了一會兒站起身來,又要衝向那人,那人也不勢弱也要再鬥,俞平忙夾於二人之間,大叫一聲,“住手”,二人一愣,都看向俞平。

俞平道:“二位,不要再打了,又什麼對說明,再鬥如何。”

洪亮道:“俞兄,我們來此處徵船,每隻船加倍錢,本來與衆人商議好了,他不知在何處來,不讓大家交船給我們,兄弟們與他理論,他還將我們人打入水中,此人可惡之極。”

那人一聽,氣憤憤道:“黑漢,你要徵船就給你啊,船我們用來吃飯的。”

俞平道:“這位兄弟,你莫急,爲什麼給船與我們,我們又不是搶。”

那人對俞平上下打量一下,道:“看你也是一個管事的,我就告訴你,你們徵船想攻打對岸的並城是吧,並城的守將叫侏巨,此人通曉水性,手下有三千水軍,個個在水上能征慣戰,你們根本打不過,此一去不要說是人就連我們的船也別想回來,那侏巨爲人殘暴,定會回來報復衆鄉親,到那時這孚河北岸的百姓就要遭難,你說我能讓百姓把船給你們嗎?”

“侏巨”俞平想了想,忽地伏於地上,給此人一禮。

俞平這樣,將這人倒嚇了一跳,忙用手扶起俞平,道:“將軍,爲何如此大禮。”

俞平道:“多謝英雄提醒,侏巨此人我知道,乃南山國水軍第一將,如果不是你這一提醒,我軍恐怕將會全軍覆滅,我俞平這裡再次謝過英雄了。”

“俞平,你莫非是南山國俞老將軍的兒子。”那人對俞平道。

俞平點頭道:“正是,英雄認識我父親。”

那人忙施禮道:“俞將軍,小人給你賠禮了,剛纔的事多有得罪,請不要見怪。”

他這樣一來,倒是將洪亮與俞平給弄傻了。

洪亮性直,道:“你這人,爲什麼這樣,有話能不能直說,讓人着急。”

那人一笑,道:“洪將軍,剛纔冒犯,你不要見怪,我叫度宇,長年在此處打漁,有一年前去南山國都城南山城找朋友,不想朋友搬家不在南山城住了,我本想回來,沒想身染重病,倒在路邊,無人問津,眼看就要死在路旁,多虧俞老將軍路過,見我未死,將我送到醫館醫治,後來調理數日才全愈,老將軍又送我路費回鄉,回來後本想安頓家中之事,回老將軍處效力,正這時,噩號傳來,老將軍被奸臣所害,只將軍一人跑出來,我想殺死奸臣,三次到都城,因把守嚴密不得下手,今天在這裡見到將軍,我願同將軍前去都城,殺奸臣爲老將軍報仇。”

俞平聽後道:“我以前聽父親說起過此事,你願爲我軍效力是求知不得,沙將軍、餘軍師定會重用於你,不過現在有一件重要事要做。”

二人聽了以後都愣了,洪亮道:“何事,如此着急。”

俞平看看二人道:“就是我們三人現換衣服去。”

二人聽完相互看看,都笑了,原來三人在岸邊打鬥,衣服被扯成一條條的,再加上渾身的泥水,哪裡是領兵的將軍,簡直就是三個乞丐。三人帶領人馬回弘城,俞平吩咐徵船之事先暫停,度宇也讓周邊百姓先回家。

回城後,俞平命人將此事報與沙龍得知。

第二天,沙龍、餘和、安仁衆人來到弘城。

衆人來到議事廳,俞平將收度宇之事詳細說了一遍,沙龍大喜,請度宇上座,親自爲度宇倒酒,度宇受寵若驚,忙給沙龍施禮。

沙龍扶住道:“度兄,不要多禮,你我今後是兄弟,就是一家人。”

度宇眼圈發紅,道:“將軍不閒棄我出身低微,如此厚待,我以何爲報。”

沙龍道:“度兄,我們哈其營就是爲百姓做事,爲天下能消除戰亂,能爲人民謀想就是最大回報。”

俞平在旁道:“將軍還有一事,度兄久居此地,對附近之事瞭解甚多,並城守將是侏巨,此人是南山國水軍笫一將,我們取並城看來有所困難。”

沙龍聽後,道:“不知各位對此人瞭解多少。”

第724章 墨家(五)第523章 進見秦王政(下)第633章 三國合縱(四)第474章 回程(下)第403章 果斷放手(上)第176章 吉兆(上)第568章 猶豫(上)第572章 秦軍反擊(二)第945章 重返咸陽(下)第127章 趙秦決戰(六)第771 章 求親(下)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750章 離別第580章 弱點(上)第791章 齊國使團(二)第692章 遷移準備第77章 搶糧(上)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743章 大破匈奴(一)第614章 訓獸作戰(一)第431章 大梁攻防(二)第501章 潛入咸陽(六)第659章 入城風波(一)第556章 薊京之亂(下)第888章 進軍咸陽(三)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146章 白靈族第335章 劫持上第689章 黑火,白水第784章 齊國政變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340章 營救(四)第117章 突襲仇由(上)第931章 定都(三)第675章 白靈族的變故(二)第69章 辯論(下)第283章 出使齊國(三)第659章 入城風波(一)第686章 雲瑤的身世(上)第887章 進軍咸陽(二)第107章 對策第715章 新營地(一)第808章 新年第94章 趙軍出戰(下)第625章 邯鄲來使第192章 秦國春祭(下)第937章 史前文明下第30章 文清夫人(上)第504章 潛入咸陽(九)第808章 新年第774章 制度(上)第199章 燕軍進擊(上)第834章 各有算計第33章 慶功宴會(上)第518章 九鼎之秘(下)第272章 齊國來使(六)第147章 本經陰符七術第769章 靈壽(三)第24章 ,並城第859章 潛入邯鄲(二)第266章 匈奴的反撲(五)第649章 迎擊匈奴(四)第900章 長街之戰(九)第92章 密謀第609章 撤軍與追擊(三)第828章 秦軍來襲(二)第82章 正式決裂(下)第742章 內訌(下)第44章 邯鄲集市第578章 機關術(上)第748章 擊殺(上)第937章 史前文明下第258章 突襲陰山(十)第211章 拒絕講和(上)第828章 秦軍來襲(二)第558章 列陣第83章 撤離邯鄲(一)第454章 水戰(下)第3章 ,築城第71章 秦國使臣(上)第770章 求親(上)第636章 九黎族來人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第104章 趙秦首戰(三)第544章 佈置(上)第443章 蕃勇軍突圍(下)第92章 密謀第66章 名士才女第842章 雷擊車發威(下)第417章 商業經營第286章 替人擋槍第428章 再回大梁(下)第566章 會戰(八)第242章 考驗第909章 邯鄲戰局(下)第659章 入城風波(一)第760章 議取遼東第438章 大梁攻防(九)第580章 弱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