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水淹大梁(五)

總體看來, 對船筏危脅最大的主要是投石機 因爲投石機投出的石頭可以砸壞木筏或船隻就算是砸不中船筏產生的波浪也會造成船筏的晃動讓士兵在船上站立不穩

而弩槍的勁力雖然巨大但最多也不過就是射穿幾名秦兵的身體對船筏的影響並不大而且弓箭的威力還要比平時小一些因爲士兵都是站在船筏上不用自已走動只要豎立好盾牌保護自已並且保護好操船的士兵就行了因此只要駛過了投石機的射程範圍進入到投石機的射程死角秦兵受到的打擊反而減少了許多

雖然在守軍的打擊下秦軍己有四五十個木筏、船隻翻覆沉沒落水的士兵己經超過了千人水面上己經出現了大量的浮屍但還是有不少的攻城木筏、小船己經逼近了城牆

因此辛勝在後陣看到也稍稍的鬆了一口氣在守軍這樣的打擊下還能夠靠近城牆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結果而且水淹之後大梁的城牆高度只有三丈左右只相當於一箇中等城市或許秦軍還有機會

船筏一艘一艘的靠近城牆而秦兵也奮勇的從攻城梯上向城頭髮動進攻但等秦兵開始登城的時候才發現情況不對一來是木筏船隻都是在水面漂浮底盤本身就不穩給秦兵的攻城帶來了不小的困難;二來秦兵們爬上攻城梯之後重心上升更是引起了木筏船隻的不穩雖然還不至於引起翻覆但晃度幅度卻大幅増加不僅是船筏上的士兵站立不穩就連登上攻城梯的秦兵也只能緊緊的抓着木梯以防止自己摔落到水中去根本就顧不上向城牆上發動進攻

在城牆上的守軍立刻弓弩齊發各種石塊、磚塊更是如同雨點一般向船筏上的秦軍打去而且船筏搖晃秦兵連想站穩都十分困難更勿論是向城上反擊了結果被守軍打得死傷無數就像是下餃子一樣的落到水中

同時守軍還將一罐一罐的油脂扔下砸到木筏、船隻上然後又用火箭射下頓時在木筏、船隻上燃燒起了大火而且火勢蔓延轉眼間就有數十艘船筏都被點燃秦兵被燒得慘叫連天只能不顧一切的向水裡跳也不管自己會不會游水運氣好的可以抓住一根浮木還能在水面上撲滕而運氣不好就只能大口灌水沉入水底

在不長的時間裡大梁城牆邊緣的地區己經成爲了一片火海水中盡是掙扎的秦兵和浮屍鮮血大量的流出將水面染成了一片昏紅的顏色

秦軍的攻勢在轉眼之間就灰飛煙散徹底被瓦解了

整個戰事的過程王剪都看得十分清楚這時也不禁連連的搖頭當然戰鬥進行到了這一步該看的問題都看到了再打下去只能徒增傷亡因此也下令收兵

收兵的號角吹響之後秦軍立刻拼命的向回划行脫離戰場而守軍乘勝又進行了一輪追擊打擊等守軍脫離了打擊範圍之後也就停了手而在水面上留下了大量的浮屍和還在燃燒着得殘轅斷桅

守軍發出了一陣歡呼慶賀擊敗秦軍第一次從水面上的進攻因爲這一次進攻中守軍幾乎完全沒有傷亡這在以前的攻防戰中還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本來秦軍放水灌城之後雖然城裡並沒有進水但被大水團團包圍而且水面上升使大梁城的城牆高度大大的降低這也讓不少士兵多少也都有一點緊張因爲看起來大梁城的優勢也大大的削減但這一次秦軍的進攻卻被守軍輕易的擊退也讓士兵們恢復了信心看來大梁城仍然是堅不可摧的

而高原又下令命令木筏出城打撈水中的浮屍因爲現在天氣漸漸的炎熱起來如果長時間讓屍體浸泡在水中很容易引發各種疾病的滋生這個時代的醫學水平很低而且在大梁城現在這種近乎於封閉的環境下一但疾病爆發將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弄不好全城的軍民就會死亡大半在秦軍放水灌城的時候高原己經下令要求城中的軍隊居民絕不能直接飲用生水而且做飯、洗碗、洗衣也都必須用煮沸以後的水儘量的避免疾病蔓延

――――――――分割線―――――――――分割線――――――――

這時辛勝也率領剩餘的船隊回到秦軍的船塢裡這一戰秦軍共計陣亡了二千五百餘人而被燒毀損壞的船筏達到了一百八十餘艘雖然秦軍的損失並不算大但這是秦軍水淹大梁己來首次向大梁城發動水面進攻結果還不如以前沒有水淹大梁的時候這也讓秦軍的不少士兵十分沮喪

而辛勝下船之後立刻趕到高崗來見王剪跪伏於地道:“末將無能損兵拆將請上將軍治罪”

王剪擺了擺手道:“辛將軍嗎這一戰並不能怪你我們秦軍本來就疏於水戰以後還需要勤加訓練才行不過經過這一戰之後你以爲我們秦軍需要從那些方面進行鍼對訓練呢”

雖然辛勝並沒有直接參戰但在回航的時候辛勝到是問過一些參戰的秦兵秦將因此在辛勝的頭腦裡也有一些思路聽王剪問起來辛勝想了一想才道:“回稟上將軍居末將看來我們秦軍需要訓練的主要有三點其一是操駛舟筏之術水戰全憑舟筏行動必然要做到對舟筏的行駛前退左右操駛自如纔不會出現出船塢時那種混亂的局面因此我們秦軍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操駛舟筏之術”

王剪點了點頭道:“不錯還有呢”

辛勝道:“還有就是船筏在水面上晃動不定士兵們很難站立得穩自然也就無法作戰更匆論是登梯攻城因此必須讓士兵們多加訓練乘坐船筏作戰做到在舟筏上如履平地才行另外牀弩、投石機等器俱一但開動對木筏的影響甚大由其是投石機一經使用木筏十有四五都會翻覆因此想在木筏上使用投石機還需要更大的木筏才行或許將幾個木筏連結起來情況就要好一些”頓了一頓辛勝又道:“還有一點就是士兵們都要學習鳧水水技這樣就算是落水之後也不會立刻就溺水而亡可以等待其他船筏的救援”

聽完了辛勝的講說之後王剪沉呤了片刻道:“好傳令下去從各營抽調會操舟駛船的士兵集中起來再選三萬士兵馬上進行水戰訓練而訓練的各項內容事務就由你來負責如有什麼需要可以儘管向老夫提出”

辛勝聽了之後也趕忙道:“末將尊令”

辛勝離開之後王剪看了看遠方屹立在水中的大梁城也不禁苦笑了一聲看來在短時間內想從水面上用船筏進攻大梁城基本是不可能了雖然自己己經下令開始讓士兵們訓練水戰但王剪十分清楚從現在開始訓練至少也要有三四個月的時間纔能有效果而且到時候能不能攻破大梁城連王剪自己的心裡也沒有底畢竟王剪從來沒有打過水戰不知道水戰到底能夠達到那一步而既使是放水灌淹了大梁但想要攻破大梁城也註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另外王剪心裡也一直有一點疑惑不能消係那就是從放水灌城到現在己經過去了十幾天的時間而除了在放水之前蕃勇軍突破了秦軍的圍困突圍而出之後就再也沒有一點動靜了包括這一次秦軍向大梁城發現進攻守軍除了在城牆上駐守之外也沒有再出做什麼基本的舉動

這很顯然不符合高原的用兵之道因爲從以前的情況來看高原早就預料到了秦軍會放水淹灌大梁城而且高原也在城裡做了大量的預備工作如加強城牆守住城門之類當然這些都是預備性的準備但高原決不可能在軍事沒有一點準備畢竟現在大梁城己經被大水圍困高原不會就麼甘心被困在大梁城中吧

雖然王剪也知道大梁城裡的糧草物資儲備十分豐富至少可以支持一二年的時間但物資儲備再多也總有用完的一天以秦國強大的國力保證圍困大梁三四年的時間是完全做得到的雖然代軍的騎軍再不斷的襲擊秦軍的運輸隊伍但雙方拼消耗守軍也未必拼得過秦軍當然在大梁城堅守的時間裡也許會有別的變化其他國家或許會向秦國進攻秦軍會被迫撤退這樣大梁城的圍困也就自然解除

不過這種可能性並不高現存的幾個國家中燕國可以忽略不計代軍的戰鬥力雖強但國力太弱根本支持不了一場進攻戰爭何況現在高原又不在代郡坐鎮因此唯一有能力進攻秦軍的就是齊楚兩國但這兩個國家都是守城有餘進取不足受到別的國家進攻或許可以奮起抵抗但讓他們主動去進攻秦國兩個國家的君臣恐怕還沒有這種氣魄那麼高原到底是有什麼倚仗呢

第426章 疊陣之威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604章 秦軍回援(一)第284章 出使齊國(四)第491章 閱軍(六)第619章 退軍(一)第858章 潛入邯鄲第895章 長街之戰(四)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182章 行政制度第407章 修定計劃(三)第272章 齊國來使(六)第545章 佈置(下)第901章 長街之戰(十)第208章 豪強叛亂(一)第423章 渡過鴻溝(上)第121章 奇兵突現(下)第一章第926章 挑戰(四)第318章 商鋪開業(二)第118章 突襲仇由(下)第232章 初戰匈奴第264章 匈奴的反撲(三)第526章 刺秦(上)第52章 苦戰(上)第845章 改道邯鄲(上)第11章 ,成山之戰(下)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256章 突襲陰山(八)第266章 匈奴的反撲(五)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909章 邯鄲戰局(下)第821章 行刺(三)第196章 連盟第635章 代郡新政第653章 遊說匈奴(四)第360章 代郡出兵第738章 進攻受阻(六)第119章 仇由之戰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429章 測查水情第325章 齊王壽辰下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307章 組織(上)第816章 誤打誤撞(下)第687章 雲瑤的身世(下)第48章 劫持(下)第908章 邯鄲戰局(上)第844章 秦王督戰第833章 分進合擊第110章 大局第914章 無衣之曲(三)第709章 再次出擊第516章 見面第218章 如約撤軍(上)第64章 拜師第574章 秦軍反擊(四)第772章 合縱(上)第661章 入城風波(三)第865章 邯鄲之變(二)第110章 大局第184章 開通商路第491章 閱軍(六)第850章 進駐邯鄲(下)第611章 撤軍與追擊(五)第355章 女強人和小女人第576章 大營失守(上)第907章 長街之戰(十六)第357章 伐魏決議(二)第863章 漢秦結盟(三)第538章 代郡的計劃(上)第620章 退軍(二)第210章 豪強叛亂(三)第7章 ,羣英會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339章 營救(三)第885章 招降秦軍(三)第619章 退軍(一)第745章 大破匈奴(三)第896章 長街之戰(五)第185章 抗法事件第449章 水淹大梁(五)第112章 襲擊戰術(一)第402章 突襲大梁下第873章 重整旗鼓(四)第235章 迎戰匈奴軍一第359章 誓師出發第9章 ,成山之戰(上)第110章 大局第576章 大營失守(上)第125章 趙秦決戰(四)第172章 稱王稱候第25章 詔回邯鄲第418章 秦軍出擊第896章 長街之戰(五)第36章 宴間比武(中)第553章 燕國的希望(二)第799章 稱王典禮(下)第951章 三族歸附下第258章 突襲陰山(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