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燕國滅亡

薊京的混亂局面一直持序了三天。纔算是平息下來。不過這個任務並不是由燕軍來完成的。而是秦軍平定了薊京的混亂。

原來王剪送走了前來求和的燕國使臣之後。立刻下令。命令大軍全部渡過易水。直逼薊京。那知秦軍剛剛全部渡過易水。王剪就收到秦國派駐燕國的諜報傳回來的消息。這才知道薊京的軍民不忿太子丹被燕國的世族宗族所殺。因此殺入薊京城中。要爲太子丹報仇。現在整個薊京城裡一片混亂。而燕王喜己不知去向。

王剪得知以後。也不由大喜。雖說燕王喜誅殺了太子丹。更多更快章節請到。使燕國少了一大支柱。但燕國必竟是一個建國八百餘年的國家。而且薊京城高牆厚。易守難守。因此秦軍想要攻下薊京。恐怕還是要費一番功夫。損失一些士兵也是再所難免的。而現在薊京大亂。正是秦軍出擊攻佔薊京的大好機會。

於是王剪立刻下令。命令王賁率領一萬騎軍。立刻出發去搶佔薊京。而自己率領大軍。隨後趕來。

王賁領令之後。立刻率軍出擊。趕奔薊京。渡過易水之後。離薊京只有百餘里的路程。加上這裡是燕國的核心地區。馳道平坦寬闊。也有利於騎軍前進。結果王賁清晨出發。到下午黃昏時分就趕到了薊京。而這時薊京城的混亂還沒有結束。城門大開。吊橋放下。也沒有士兵守衛。全然就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巿。而城裡的叫喊聲不住。地上有不少百姓屍體。還有數十外火光。顯示出城中正亂着。

見此情景。王賁當然不會客氣。立刻率軍進入城中。並分派士兵守住城門。而等薊京的居民、軍隊反應過來的時候。秦軍已然控制了薊京所有的城門。完全佔領了薊京城。只有少數人提前一步。逃出了薊京城。

而這時有些在城中搶劫殺掠的遊俠劍客、燕兵們還沒看清形勢。一時頭腦發熱。竟然去進攻秦軍。但秦軍可不是孱弱的燕軍可比。結果他們當然是一腳踢到了鋼板上。被秦軍打得落花流水。死傷無茲。這時他們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同吋也想起傳說中秦軍是多麼的兇狠殘暴。自然不敢再和秦軍交戰。只好都躲在薊京城裡。另想別的辦法。

但僅僅只過了一天。王剪就帶領着大隊秦軍趕到。聽王賁說完薊京城裡的情況之後。王剪立刻下令。抽調五萬軍隊進駐薊京城裡。同時下令全城戒嚴。居民一率呆在家裡。不得外出。聽候秦軍的命令。如果在薊京城裡沒有家居的人。全部都到秦軍駐地報到。由秦軍統一安排。並且收繳武器。任何人都不得在城裡搶掠劫奪。恢復城裡的秩序。而剩餘軍隊分駐薊京城外。守住各條通向薊京的道路。

不過無論是在燕兵還是在遊俠劍客的心裡。對秦軍都沒有什麼好印像。自然也不會甘心向秦軍自報到。自投羅網。另外也有一些人不知是沒有聽到王剪下達的命令。還是故作不知。仍然還在城裡搶劫。但秦軍也不客氣。王剪下達了戒嚴令之後。立刻分出二十支小隊。毎隊五百人。在薊京城裡巡視。並且挨家挨戶的盤察。一但發現無家可歸。或是躲在其他居民家裡。就立刻捉拿。一但有敢於反抗的人。或者還有搶劫掠奪的。一率格殺匆論。

結果就在第一天。秦軍在薊京城裡就斬殺了八百餘人。並還抓捕了二千餘人。這一下確實大大的震懾了城裡的居民、燕兵、還有遊俠劍客。他們這才意識到。自己現在面對的可不再是孱弱無能的燕軍。而是素來以野蠻、兇殘而聞名列國的秦軍。真的把秦軍給惹毛了。別說是殺幾個人。就是把薊京城裡的人全都殺光。也不是做不出來的。

正所謂神鬼怕惡人。秦軍只用了一天的雷厲手段。就把薊京的居民、燕軍給鎮懾住了。雖然燕國人有一種老貴族的心態。誰都看不起。但能夠做到不自由、寧匆死的貴族氣度的人到底並不多。儘管每個人在心裡都把秦軍士兵家裡的女性親屬。皆至是袓宗先人都問候了一遍。但卻都老老實實的到秦軍駐地來報名。將武器上交。然後接受秦軍的安排、管東。

到了第三天。更多更快章節請到。薊京城裡終於平靜了下來。雖然居民都躲在家裡不敢出來。所有店鋪也都關門閉業。但在街面上也沒有搶劫打掠的現像發生。着火的地方也都己經撲滅。到秦軍駐地報名的人達到了五萬餘人。

王剪這才下令。將非城中居民都遷出城外去看押。而薊京城裡解除戒嚴。城門打開。居民可以隨意外出。商鋪開門營業。但各安生計。不許在城中滋事。同時抽調一部份秦軍在城外駐紮。在薊京城裡。只留下三萬軍隊。

直到這時薊京城裡纔算是基本恢復了秩序。而王剪也從燕王宮的剩餘人員那裡得知。燕王喜帶着一部份宗室世族逃到了遼東。因此王剪才一面在薊京駐守。一面上書秦王政。報告攻佔薊京的事宜。等候秦王政的命令。是繼續追擊燕王喜。還是出兵西進。和韓騰一起夾擊代郡。

雖然薊京城裡大亂。但代郡在薊京城裡佈下的諜報人員都關門閉戶。並沒有參於動亂。雖然有幾家店鋪被洗劫搶掠。也有幾人死在混亂當中。但總體來說。損失並不大。

後來秦軍進入薊京城裡。下令全城戒嚴。代郡的潛伏人員也都立刻都當了秦國的順民。儘管也有一些人是在城外居住。但在城內人員的接應、掩護之下。基本都在城中安定下來。而先期運進薊京的武器。也都隱藏得很好。因此在秦軍淸查人員的時候。基本沒有露出什麼破綻 。也沒有人被秦軍抓走。全都保全了下來。

只是在戒嚴的這段時間裡。諜報人員怕走漏消息。引起秦軍的注意。也不敢輕易的外出活動。蒐集情報。而且消息也傳遞不出來。因此一直等到秦軍解除了薊京城的戒嚴之後。才向代郡發回消息。雖然有一些滯後。但也還算是來得極。

高原接到這些情報之後。到並沒有感覺到意外。雖然高原沒有預料到薊京發生動亂。讓秦軍兵不血刃的攻佔了薊京。但在得知太子丹身亡之後。高原就已預料到薊京是肯定守不住的。儘管秦軍在攻佔薊京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受到一點損失。但這一來也可以讓秦軍麻痹大意。放鬆警惕。也未必是壞事。而且在薊京潛伏的錦衣衛基本都保存了下來。沒有受到什麼損失。自然也是一個好消息。因此代軍突擊薊京的計劃。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還是可以依計進行。

另外現在在井陘。鴻上一線上。代軍剛剛取得了一場大勝。迫使秦軍後退。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可以直接的幫助薊京一線。因爲現在的局勢很明顯。秦軍兵不血刃就佔領了薊京。而在井陘。鴻上一線上卻遭遇大敗。這樣一勝一敗。秦軍自然就會把注意力都放到井陘。鴻上一線上來。無形也會讓薊京的秦軍大意起來。而且秦軍在邯鄲還有十萬預備兵力。現在當然是不會去增援薊京了。

如果能夠吸引秦軍將預備兵力投入到井陘。鴻上一線上來。對代軍完成突擊薊京。直到突擊得手之後。將秦軍驅逐出燕國全境。甚致是順勢殺入到趙國的鉅鹿郡和東陽郡。儘可能的擴大戰果。而要達到這樣的作戰目地。就必須對這一線的秦軍造成更大的壓力。

於是高原和衆將商議之後。立刻下令。分兵兩路。毎路的兵力均爲六萬人左右。由袁選統領西路軍出靈壽、番吾;姜桓武統領東路軍出曲陽、東桓。夾擊井陘。自己統領其他人馬。兩路接應。同時又下令從代郡再抽調三萬軍隊。來增援戰場。並且還將趙軒也調到鴻上塞來。

分兵之後。袁選、姜桓武各自領軍出擊。向井陘發動進攻。

兩路的進軍都進行得十分順利。因爲秦軍敗陣之後。一來是兵力大損。全部的可戰之兵只有十萬人左右。代軍在兵力上己經佔據了一定的優勢;二來秦軍士氣不低落。而代軍的士氣卻十分高昂。因此秦軍根本難以抵擋得住代軍的攻擊。兩路軍隊都可秦軍交戰數場。雖然規模都不大。但卻打得秦軍節節敗退。在十餘天的時間裡。代軍就連續奪取了靈壽、番吾、曲陽、東桓等地。向南推進了近百里的距離。兵鋒己經直逼井陘塞。

雖然兩路軍隊並沒有取得什麼重大的勝利。但因爲連戰連勝。獲勝的消息連接不斷傳到高原的手裡。也讓代軍上下都充滿了樂觀的情緒。一但代軍攻取了井陘塞。那麼就可以一路南下。直逼邯鄲。而如果在燕國一線。再突襲得手。奪取薊京。然後趁勢進軍鉅鹿、東陽。不僅可以奪取整個燕國。就連收復趙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全軍的士氣高漲。充滿了鬥志。

第674章 白靈族的變故(一)第917章 無衣之曲(六)第447章 水淹大梁(三)第二章 固守待援三第79章 三策(上)第935章 桑青緹的經歷(上)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899章 長街之戰(八)第280章 情報第83章 撤離邯鄲(一)第536章 離開咸陽(上)第150章 捕馬(下)第676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800章 秦國聚議(上)第816章 誤打誤撞(下)第131章 戰後餘波第524章 邀請第311章 秦國使臣(下)第460章 術治之敗(上)第51章 一個機會第466章 再見白靈族(三)第592章 攻與防第862章 漢秦結盟(二)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8章 ,成山第589章 攻與防(八)第44章 邯鄲集市第103章 趙秦首戰(二)第496章 潛入咸陽(一)第732章 突破戰壕第494章 閱軍(九)第528章 刺秦(三)第20章 ,遙山(下)第671章 局勢逆轉(下)第539章 代郡的計劃(下)第166章 攻取代郡(四)第547章 自立更生(上)第506章 共鳴第819章 行刺(一)第460章 術治之敗(上)第208章 豪強叛亂(一)第855章 中途攔截(一)第651章 遊說匈奴(二)第94章 趙軍出戰(下)第305章 安平君府(下)第353章 探視第181章 軍隊編制第95章 突襲第334章 襲擊(下)第655章 伏擊單于(一)第666章 問責(二)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285章 強盜第410章 秦國新年第827章 秦軍來襲(一)第431章 大梁攻防(二)第20章 ,遙山(下)第812章 進駐陶邑(上)第441章 蕃勇軍突圍(上)第427章 再回大梁(上)第454章 水戰(下)第340章 營救(四)第692章 遷移準備第330章 稷下學宮(四)第639章 郊遊(下)第609章 撤軍與追擊(三)第552章 燕國的希望(一)第347章 妻妾聚集第927章 挑戰(五)第46章 烈武行館(下)第571章 秦軍反擊(一)第814章 微服私訪第377章 接受相印(三)第672章 出塞(上)第912章 無衣之曲(一)第578章 機關術(上)第675章 白靈族的變故(二)第528章 刺秦(三)第380章 秦軍出擊第301章 商鋪第294章 佈置第410章 秦國新年第607章 撤軍與追擊(一)第275章 擴軍(上)第137章 恐懼的感覺第7章 ,羣英會第377章 接受相印(三)第327章 稷下學宮(一)第764章 選擇第396章 撤軍之議(下)第547章 自立更生(上)第669章 九黎族的內亂(下)第939章 九黎族的變故第150章 捕馬(下)第594章 攻與防(十三)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715章 新營地(一)第8章 ,成山第435章 大梁攻防(六)第772章 合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