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戰爭下來,失敗的一方固然是垂頭喪氣,面上無光,實力大隕,但勝利的一方同樣也有一大堆麻煩的善後事情需要處理。因此高原也顧不得剛和妻妾們團聚,在回到代郡的第二天一早,就招集官員,對這一戰進行總結。
儘管這一次戰爭代郡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共計殲滅了秦軍約十五萬,俘虜了秦軍六萬餘人,又佔領了大量的土地,但代軍的傷亡同樣也不小,陣亡的士兵達到七萬餘人,另有四千餘士兵受傷致殘,已經無法再從軍作戰了。另外還消耗了大量了糧食物資,財力物力。儘管這一戰基本是在代郡的周邊進行,但代郡還是徵集了五十餘萬民役,以支援前線的戰事,因此對代郡的農業生產造成了重大的影響,本來代郡的耕地就不多,難以完全自給自足,今年的田賦肯定不足,需要進口大量的糧食來填補這個缺口。
不過這一仗對代郡來說,仍然還是收穫巨大,到目前爲此,代軍實際佔領的地區是燕國的廣陽郡、漁陽郡、右北平郡,趙國的鉅鹿郡、東陽郡,加上原有的領土,大體包括後來的河北省大部,山西北部、東部,內蒙古中南的部份地區,領土面積擴大了一倍有餘,人口雖然還沒有詳細的統計,但估計應在四百到五百萬之間,由其是燕國的廣陽郡,也就是督亢之地,一直都是燕國最主要的產糧草,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而趙國的鉅鹿郡位於黃河下游,也是一片沃土,可以說只要治理得當,代郡的糧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因此在這一戰之後,代郡的整體實力己經得了極大的提高,雖然還不如秦齊楚三國,但己經強於被秦國所滅的趙魏韓燕等國,完全可以和秦軍抗衡。
不過因爲這些土地都是新佔領的,因此還需要一定時間的穩定,委任地方官員,恢復當地秩序,制定稅賦,完全納入到代郡的統制體系中來,但在短時間不僅不能給代郡帶來多少收益,相反還需要代郡支付相當的人力物力來恢復重建,但這只是一筆前期投資,一但等這些地方恢復了正常之後,代郡就可以開始坐收紅利了。
好在是代郡爲了這一場戰爭,做了數年的準備,確實積累了大量的物資和金錢,而且這一次戰爭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前後也不過只有五個多月,因此雖然消耗了相當多的物資錢財,但在府庫中還有一定的富餘,目前還能夠支持下去。而新佔領的這些地方並沒有遭到大的破壞,人員流失也不大,重建起來也並不需要太多的財力物力,相反是人力的投入要大一些。主要是在被佔領的這些地方,建立起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統和軍事力量。
另外在代郡的這六年時間裡,代郡己經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行政體系制度和治國經驗,並且也培養了一批有管理經驗的中下層官員,因此在佔領的地方建立行政管理系統到並不算十分困難,只要把這一套治國的經驗制度複製到其他佔領的地方就行了,再一個就是將軍隊進行重新劃分。
甯戚等人己經開始爲戰後的恢復建設工作有幾個初步的構想,也做了一些準備,並且確定了一些人選,只等高原來拍板決定。
其實在返回代郡的道路上,高原也曾想過戰後的治理事務,並且大體有了三點設想:第一是對現有地區的重新劃,按照現有的行政區域,目前代郡管轄的地區共有九個郡,分別是雲中郡、雁門郡、代郡、上谷郡、鉅鹿郡、東陽郡、廣陽郡、漁陽郡、右北平郡。
“郡”大體相當於後世的一個省的概念,但高原認爲,雖然說自己現在的領土不算小,但要分成九個省級行政區域,還是顯得多了一點,因爲在另一時空裡,秦國統一六國之後,也不過將全國劃分成三十六個郡,後來南征百越,北擊匈奴,才又増設了四個郡,共計四十個郡。
現在自己這麼點地盤,就劃分成九個郡,當然是多了,會造成官員的人數過多,行政成本過大,行政效率降低等不利因素,因此應該將現在的九個郡進行一定的合併,減少到五到六個郡,才比較合適。
第二是遷都,現在代郡是高原的行政中心,也就相當於是都城,但代郡的位置過於偏北,遠離中原地區,以前就這麼一塊地方,所以沒有別的選擇,而且隨着領土面積的擴大,重心也在逐漸向南方偏移,如果還是以代郡爲行政中心,顯然就不適合了,不僅不利於代郡的進一步發展,也不利於以後的軍事行動展開,因此有必要另選一個新的地方作爲行政中心。
不過新的都城選在那裡,高原一時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在目前自己佔領的地區內,並沒有規模特別大,適合於設立都城的城市,如果新選一塊地方建都,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還要和大臣們商議之後再做決定。
第三是北擊遼東,徹底滅亡燕國,將燕國現在殘餘的遼東、遼西兩郡納入自己的控制之中。這一點是高原聽說燕國派出使臣,來向自已討要薊京之後,做出的決定。
在戰國七雄中,燕國是相對另類的一個,一方面燕國的歷史最久,又是周室的最後一支,因此在燕人心裡,往往以正統自居,瞧不起其他幾國,但燕國偏偏又是七雄中最弱的一個,僅僅只是在燕昭王時期強大過幾年,而且影響力也僅限於東方,最大的成績也就是差一點滅了齊國;另一方面燕國是合縱中最不安定因素,由其是在早期的合縱中,燕國屢次背盟,導致合縱失敗。而在戰國後期,秦趙爭雄,趙國位於秦燕之間,爲燕國擋住了秦國的兵鋒,按照脣亡齒寒的道理,燕國應當與趙國交好纔對,但不知爲何,燕國偏偏要與趙國爲敵,毎一次趙秦大戰之後,燕國都會出兵進攻趙國,結果每一次都被趙國打得大敗,損兵喪地。而讓人百思不解的是,如果燕國想擴大疆土,也應該去進攻一向不重武備的齊國纔對,爲什麼偏偏要去遭惹公認兵鋒最強的趙國。
不過高原懶得去研究燕國是什麼心態,既然燕國是一個不安定因素,那麼就儘早將這個不安定因素減除掉,永絕後患,纔是最好的辦法。正好大戰之後,各國都要休整幾年此會進入幾年的安定期,不會有大規模的戰爭,正是徹底滅亡燕國,消除不安定因素的大好時機,而且現在燕國只剩下遼西、遼東兩郡,己是衰弱之極,和其他國家也沒有領土接壤,因此不會有國家來救援燕國。根本就不甘一擊。
而聽高原說了自己的這三點構想之後,甯戚道:“主公所說這三點,都是應當立刻施行之事,不過在此之前,還有兩件事情,更爲緊急,這兩件事情如果不解決,主公所說的這三點,都難以行施。”
高原也怔了一怔,道:“還有那兩件事情,這麼着急嗎?”
甯戚、申慎、耿忠三人互相看了一眼,甯戚笑道:“請主公先稱王建國,然後再施行主公的那三點建議。”
高原聽了之後,也不僅笑了起來,道:“我還以爲是什麼要緊的事情,原來是這兩件事情。”
申慎正色道:“主公且不可以爲這兩件事情無關緊要,常言道名不正則言不順,如今周室已亡,羣雄無首,秦楚齊燕各國早已稱王,而現在主公剛剛大勝秦軍,現在已有彊域千里,帶甲數十萬,足以與秦楚齊並尊,而主公現在乃以武安君爲尊號,實在是名不付實,而且對於我們設官封爵也多有不便,既然秦楚齊都己然稱王,主公又爲何不可稱王。”
耿忠也道:“而稱王必要建國,現在主公已擁九郡之地,區區一個代郡,己不足以爲號,公文來往、佈告公示,詔書政令等等也都有諸多不便,因此理當建立國號,以求名正言順。”
高原點了點頭,雖然他一向不在意這些虛名,但如果真的是衆望所歸,也不會拒絕稱王建國,而且他也明白官員們的心裡,封君雖然現在代郡仍然施行周制的士、大夫、卿三級官爵制度,而封君雖然要超於士、大夫、卿三級官爵之上,但仍然還是一個臣下的封號,更不用說秦國在封君上面還設了關內候、列候兩個爵位,在名議上比封君更高,因此現在高原仍然還是用武安君的稱號,當然是多有不更,同時也影響了代郡其他官員的晉升。雖然封君也好,封候也好,不過就是一個名號而己,但不是所有人都和高原一樣,不在乎虛號。
另外高原也想到,以自己現在的實力,還有大敗秦軍的功績,就是稱個王也說得過去,既然大臣們都勸自巳稱王,也就不便拒絕,而既然是稱王,當然也就要建立國號,這樣說起來也好聽一些,因此也點了點頭,道:“既然大家都這樣認爲,那就依大家的意見吧。”
三人聽了,也都一陣歡喜,齊聲道:“多謝主公。”
但高原想了一想,又道:“不過此事先不可聲張,因爲齊楚兩國的使臣馬上就要來到代郡,既然要結成三國同盟,那麼稱王之舉,也就不能不顧他們的感受,先聽聽齊楚兩國的態度再說,不要讓他們覺得過於突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