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大營拿下了太康縣城,爲了保密,避免俞家農莊的人得知了俞府和縣衙都被滅了門而暗中跑去報了官府,又於拿下了太康的當天,去把俞隆之家的鄉下農莊給屠滅了,給佃戶分了錢糧後,把大量的錢糧拉到了軍營,移交給了匠竈樁,然後,就在軍營裡休息,等候大軍的到來。
之後到來的大軍,就接着第八大營的營盤紮營,一直扎到王集與龍曲之間地帶,十八個大營都陸續到來後,連營數十近百里,看上去蔚爲壯觀!
等到所有大營都紮好營後,譚青楊和申老鏢頭就前往中軍帳,去向張獻忠彙報了一路打前鋒的情況,特別介紹了收納蕭望南的事,並表示了有意把蕭望南留在第八大營的中軍,做個參將。當然,對於這個要求,張獻忠是滿口答應,並鼓勵他們日後多多收羅人才。
接着,譚青楊和申老鏢頭就代表蕭望南邀請張獻忠去鴻遠鏢行吃酒,估計蕭望南這些天早已安排好了家中事和鏢行的事了,吃過酒,就可以隨軍行動了。
張獻忠聽了,也想早些結識這位武林英雄,就欣然應允,乾脆趁剛紮下營,還沒安排軍務,就與譚青楊和申老鏢頭一道,去太康鴻遠鏢行吃蕭望南的酒,不消說,這頓家宴是吃得異常熱烈的。
王家軍在太康紮下了營帳,休息了三天後,就派出十一個大營,分別去把通許、尉氏、鄢陵、扶溝、張集、民權、雎縣、寧陵、柘城十個縣和太康縣轄區各鄉鎮的里正富惡肅清,把以太康爲中心的周邊十多個縣份,全部變成官府的盲區,擴大營地周邊的義軍控制地盤,這樣更有利於保密。
一個大營去肅清一個縣,而且這一次的這十個縣,沒有那個大營遇到過很扎手的硬茬兒,所以,也就不必講述各大營是怎樣突襲縣城、肅清鄉里的故事了。
等肅清這十個縣的軍事行動結束,各大營全都回營後,又休息了幾天,張獻忠就開始安排休整操練了。
到開始休整操練時,已經是農曆的五月間了,因爲天氣已經有些炎熱了,軍隊操練,就每天只安排上午操練,下午就休息,有時候下午也組織軍官或軍士聽培訓課。
這次軍事訓練,重點是訓練與官軍正面作戰的技能,這類活兒,張獻忠就叫景大山和吳剛牽頭負責。
雖然他們都是出身朝廷軍隊,但張獻忠在明軍中時,一是在軍中的職務低,立足點低,視野就窄,二是他沒有學習過什麼軍事理論之類,對軍隊的正規化培訓,雖然知道一些,但遠沒有還在明軍中時,就是將軍級的景大山和吳剛內行了,而且張獻忠總覺得,或者說總有一種預感,說不準哪一天,就免不了要與官軍正面作戰了,因而他要求景大山和吳剛側重培訓正面作戰,操練刀槍劍棍,練習躲避火炮和抵當箭矢,並給軍士講解攻城池、守陣地等等各種戰例。
當然,景大山和吳剛只是提總綱,負總責,就是說訓練些什麼科目,怎樣訓練,講解些什麼要領這些培訓內容,需要統一佈置,但具體訓練起來,衆多的大營將領、大隊將領和小隊校尉,甚至衆多的樁卒尉,都是來自正規軍的,他們個個兒都是現成的教官。
當然,部隊一直在流動作戰,體力消耗大,也需要休息,所以,每操練三天,就自由休息一天,當然,逢上下雨,不消說就該休息了。伙食則是三天一個小牙祭,七天一個大牙祭的非戰時伙食了。
當然,隨着培訓、操練和日常生活,新參軍的蕭望南對王家軍,對第八大營,對軍隊作戰,也基本熟悉了,而新參軍的饑民百姓,經過操練,也都具備了一定軍事素養。總之,王家軍本來就很能打,又經過了這一次比較系統的正規化訓練,軍事素養已經與朝廷正規軍差不多了,但軍心和鬥志,卻不是朝廷正規軍所不能比的。
只要有事情做着,日子混起來就很快。隨着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王家軍不覺已經在太康臨時根據地休整操練了兩個月了。
張獻忠本想開拔了,但覺得天氣太炎熱,軍士們容易中暑,而太康周邊,義軍要求百姓保密的範圍不小,再加上隨時布有明哨暗哨和派出有眼線,官府一時半會兒還難以知道太康有義軍駐紮,就打算延長休整期,把最炎熱的天氣避過,等秋涼一點兒再開拔,然後走到離四川不遠的某個合適的地方,開闢一個臨時根據地過大年,年後就朝四川進軍。
當然,張獻忠還是把他的這些想法,和大營將領們商討過的。於是,王家軍就在太康臨時根據地繼續休整。
這個期間,作戰軍隊進行戰術操練和軍事培訓,而匠竈樁的能工巧匠們,就趕製弩箭和鋼鏢,爲打起仗來多多備存,因爲一旦行軍,就沒法制作了。至於刀槍寶劍等兵器,就不用打製了,反倒是儲存不少,並有一些上等寶兵,因爲一直在不停繳獲着呢。
當然,這次休整訓練這麼久,張獻忠就有了更多機會,叫上譚青楊、申老鏢頭、景大山、吳剛,這次還叫上了蕭望南,陪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四個孩子玩。
到了這時,這四個孩子都在十二三歲之間了,都把達摩功的內氣和佛光劍法的招數,練得像模像樣了,要是去打架,估計那些普通鏢師不一定是他們的對手了呢!看着幾個孩子的長進,張獻忠等人分外開心。
一混就到秋涼了,時間也已進入了農曆七月底,張獻忠坐不住了,就準備開拔了。
這次的太康休整,時間較長,各大營在訓練的同時,張獻忠不僅時常與景大山和吳剛商量,也開過幾次大營將領會議商討,確定了這一輪征戰,仍然還是避開府衙以上的中上層政權,着重消滅縣以下的基層政權,但征戰方式上,要做一些調整,爲了在前往四川的沿線途中,儘可能多地摧毀朱明基層政權,採用分頭並進的戰術,就是以大營爲作戰單位,把十八個大營分爲數路,直線南下,走到紅安、麻城一帶,再合爲一路,繞過武漢,從長江北岸西進。而數路大軍分頭南下時,則建立起聯絡機制,如今軍中的信鴿已經有一定數量了,在南下的途中,沒有重大事情時,各路大軍就定期互通情況,有要事時,就用信鴿報信和派聯絡小組送信兩種方式相結合,隨時互通情況,這樣就既能統一協調行動,又能相互馳援。
這一次開拔,張獻忠與景大山和吳剛共同擬定的南下行軍方案和路線是:
第一路,由第一大營、第二大營、第三大營、第四大營、第五大營、第八大營共六個大營組成,走難度最大的路線,就是要從府城之間和府城的眼皮下通過的路線,出太康後,一路拿下西華縣全縣,經漯河府、周口府之間的譚莊、大武,拿下上蔡、汝南、平輿、正陽、息縣、羅山,然後直下紅安。
第二路,由第六大營、第七大營、第九大營、第十大營、第十一大營、共五個大營組成,走淮陽、項城、沈丘、新蔡、潢川、光川、商縣、新縣一線,直抵麻城。
第三路,由第十二大營、第十三大營、第十四大營、第十五大營、第十六大營共五個大營組成,走鄲城、界首、太和、臨泉、阜南、淮濱、固始、葉集、金寨一線,直抵麻城。
第四路爲中軍,因中軍的輜重多,這可是全軍的命根子,就沿第二路已經一路掃清了基層政權的路線,尾隨第二路行進。中軍這一路的隊形是,第十七大營在前,中軍和中軍匠竈樁在中,第十八大營斷後,就是中軍的前後各有一個大營護衛。
另外,不管是那個大營,只要是先到了紅安和麻城的,就拿下這兩個地方,等候全軍到來。
義軍從陝北出來後,特別是經歷了陽城遇伏受損以後,不停地長途行軍征戰,雖然才兩三年,但到了現在,可謂是老有經驗了,繼先派探子先行偵查以後,這一次又增加了橫向聯絡這一項,可見,張獻忠這個沒讀幾本書的草頭大王,在實戰中是越來越成熟了。
至於每一路的協作問題,張獻忠也有考慮。
因爲要想在今年的大年以後能往四川進軍,這一次從豫北往鄂北進軍,就沒有計劃撒開太大的掃蕩網,基本上每一路都是呈單線直行的,因而,從太康出發,到紅安、麻城一帶的每一路的沿途縣份,就只有那麼多,而每一路都有五個大營,拿下一個縣份,一般只需一個大營,撐死了兩個大營掃清一個縣,即打的打縣城,殺的殺鄉里,所以一路南下途中,五個大營只能輪流執行作戰任務。
於是,出發前分配任務之時,張獻忠就定下了一個臨時規矩,每一路大軍,行動任務由五個大營主將商量着辦,甚至五個主將可以並馬同行,但是,張獻忠又指定了每一路的首個大營主將負責總協調,即第一路由第一大營的主將汪兆麟負責,第二路由第六大營主將嚴錫命負責,第三路由第十二大營主將魯成軍負責,當然,只是在遇有偶然情況或大家商量不到一塊兒時,才需要做這種總協調和最後拍板。不過,這一次是三路大軍齊頭並進行動,第八營是否打先鋒,就由第一路六個大營自行決定。
義軍正處於剛起事不久的上升時期,那些原明軍投誠的也好,流民百姓參軍的也好,都是剛從餓肚子吃上了好酒好肉,誰都心滿意足,而將領們還要加上剛避免了被闖軍吃掉,王家軍能夠獨立行動的如願以償和空前團結一心,所以,大家相互之間就沒有那些爭名奪利、相互猜忌、互不服氣、相互拆臺之類花花腸子,再加上對張獻忠的由衷信服,所以張獻忠一安排下來,誰都沒有意見。
佈置妥當以後,王家軍的三路大軍,就浩浩蕩蕩地向南出發了,而中軍這一路,就等第二路開拔後,跟在第二路後面行進,第二路大軍攻城掠地之時,中軍這一路就停下等候。
這一次南行,路程遠,縣份多,就免不了要麼有的縣城刺兒硬,特別扎手,要麼有特別兇悍的山匪,所以還是有些精彩故事的,我們就分別道來。
下面,先來講講第一路大軍要一路掃清西華、漯河府與周口府之間的譚莊、大武、上蔡、汝南、平輿、正陽、息縣、羅山、紅安沿線的官府和富惡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