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部長怦然心驚,好精湛的槍法,果然是個神槍手,難怪有人誇他是難得一見的射擊天才,真讓人難以想象,一個此前沒有軍隊服役經歷直接從地方高中入學的學員,戰鬥素質竟然恁地高絕。
目光一轉,查部長察看着其他人的靶子,無一人直接命中靶心,成績最好也就十環,不過彈着點在環線邊緣,嚴格的說,應該算九環。
"果然是個天才,將來一定是我們解放軍,不,將來一定是國家的棟樑之才。"
查部長大喜,不但對武文濤大加讚賞,還對陸院偵察系的軍事訓練質量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趙主任欣悅地道:"查部長,你這麼有雅興,那我不妨去安排一下,挑選十名槍法一流的新生進行一次小比武。"
"好啊。"查部長也正有此意,他樂呵呵地:"老趙,有勞你了,不過怎麼個比法要由我來定。"
趙主任吩咐教官陸大偉挑選了包括武文濤在內的十名選手,他們均是功力登堂入室的射擊高手,超過半數人是士兵學員。
查部長安排的比武項目雖然只有三個,不過難度相當大,兩百米胸環靶,立姿,射擊前託舉彈藥箱五十下。
三百米半身靶扺近射擊,扺近的過程中變換三種射擊姿勢,兩百五十米臥姿,一百五十米跪姿,一百米內立姿。
這個兩個項目是武文濤的拿手好戲,不過,其他九名選手也非泛泛之輩,實力並不比他遜色多少。
特別是張昭,他入學前曾在1D軍A師警偵連當過半年的班長,是全連一等一的步槍速射高手。
平時的實彈射擊訓練當中,陸大偉時不時地舉行一次小比武,讓學員們互相比拼,競爭,以激起學員們勤苦練習的動力。
每次的小比武,武文濤均以絕對的優勢壓倒全部的地方高中入學的同學,士兵學員當中也只有張昭能與他棋逢對手,不過從多次比拼的成績來,張昭輸的次數要比他多,故而,有點自負心理的張昭對他很不服氣,沒少跟他明裡暗裡較勁。
這一次當然不能例外。
通過前兩個項目的比武來看,十名選手的成績均很出色,武文濤的真正實力並未
突現出來,三百米半身靶扺近射擊這個項目的成績,張昭還比他高出一環。
第三個比賽項目,難度相當大,使用7.62毫米的五四手槍,射擊拋飛到空中的酒瓶,十隻酒瓶,而五四手槍的彈匣容量只有八發,也就意味着中間必須換一次彈匣,難度驟然加大。
這一回,絕大多數選手面對從不同方位拋到空中翻滾的酒瓶,可說是捉襟見肘,剛一槍打碎三點鐘方向的酒瓶,尚未來得及喘氣,十點鐘方位的空中又飛起一隻酒瓶,立馬望左首一擺槍口,尚未及捕捉急速運動的目標,又有一隻酒瓶從身後七點鐘方位飛躍到空中翻翻滾滾……
張昭不再像剛纔那麼遊刃有餘,同樣左支右絀,不過他的步槍速射技術堪稱一流,對運動目標的反應速度自然要高於其他選手,換彈匣的速度也相當的迅疾,是以,只有一隻酒瓶沒擊中,比起大多數選手擊中不超過五隻酒瓶的慘淡成績,他的表現絕對稱得上出色。
武文濤的發揮卻好得出奇,不論那個方向飛起來的酒瓶,他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調轉槍口指向,精確地命中,他根本沒有通過眼睛瞄準,當然,時間不允許,他只能憑着一種直覺去捕捉目標,從出槍,瞄準,擊發,全過程均在兩秒內一揮而就。
這一個項目,武文濤可謂獨擅勝場,十隻酒瓶一個沒落下,全被他以無懈可擊的槍法打成一塊塊玻璃碎片。
查部長欣賞完這場精彩的射擊表演賽後,心頭大喜過望,對學員們艱苦訓練所展現出來的優良軍事素質感到非常的滿意。
趙主任湊近查部長身旁,見查部長舉着望遠鏡,凝神專致地觀察着什麼。
心頭大奇,趙主任順着查部長望遠鏡朝向的方位看去,剛比完賽的選手們正忙不迭地將各自的03式步槍,五四手槍折散成一堆堆金屬零件,迅速地擦拭一遍後又重新組裝。
武文濤的雙手動作如飛,從墊布上抓起一個個槍械零件,左一按,右一壓,東一拉,西一扯,三兩下就將一堆金屬物事拼裝成一支閃閃發亮的03式步槍。
其他人組裝槍的動作並不比武文濤澀滯,速度也不慢,但總吸引不住查部長的目光,原因很簡單,武文濤的一舉一動像極了一個人,一個查部長非常熟悉,非常欣賞的人。
趙主任
見查部長目不轉睛地望着那些擦槍裝槍的學員,像是在欣賞藝術作品似的心醉神迷,便用胳膊肘輕輕一碰查部長,納罕地問道:"查部長,看什麼呢?小夥子擦槍有啥好看的?"
查部長這纔回過神來,放下望遠鏡,正色道:"我在看武文濤,這孩子很像一個人?"
"什麼人?"趙主任好奇又調侃地道:"像你兒子嗎?"
"開玩笑,我兒子身強力壯,那又這孩子這麼瘦削文弱。"查部長尷尬地笑一笑,煞有介事地道:"老趙,當年你在我們軍區偵察大隊當過政治部主任,相信有個人你應該不會陌生吧?"
"誰呀?"
"偵察一連副連長,鄭安國。"
"鄭安國。"趙主任怦然一驚,說道:"魔鬼刺客鄭安國,當年威震敵膽,勇貫三軍,白眼狼聞風喪膽,不惜一切代價想剷除掉的心腹大患。"
"是的,一看到這孩子我就不經意地想起了他。"查部長一本正經地道:"無論外貌體態,還是一舉一動,都那麼像,我不得不懷疑這孩子就是他的兒子。"
"不可能,武文濤的檔案我看過,浙江溫州人,父親曾經當過兵,退役後不滿意轉業安置辦安排工作,直接下海,目前在西南一帶經商,生意做得很大,鄭安國是四川廣安人,小平同志的老鄉……"
趙主任頓了頓,想了想,又道:"不過,他倆確實太像了,二十多年以前,鄭安國也是我們西南陸軍學院的優秀學員,當時的聲望比這孩子還高,大一的時候就代表我們陸院參加軍區舉行的大比武,獲得過好幾個項目的冠軍。"
"豈只是拿過大比武的好幾個單項冠軍。"查部長接口道:"他大二就申請休學,以陸軍見習官的身份和名義到我們1D軍A師響噹噹的硬骨頭七連任見習排長,在牢山收復戰中展現出了萬夫莫敵的勇猛和強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