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土的齊王要蓄意挑起南北戰爭,僅靠叱吉設和磧東南牙旗的力量,當然阻止不了,必須奏報磧北牙帳,請始畢可汗和牙帳王公決策,調用磧南四個牙旗的力量進行阻御,但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此一來戰爭這頭猛獸就咆哮而至,稍有不慎就會失控,到那時不但未能阻止戰爭的爆發,反而可能讓戰爭來得更快更猛烈。【超多520小說】南北雙方大打出手,不論勝負結果如何,對剛剛恢復元氣的突厥人來說都是一場巨大的不可承受的災難。
叱吉設阿史那咄捺的政治理念承繼於父親啓民可汗,相對保守,他堅持認爲必須正確而清醒地認識到中土的強大,爲此必須維持一個穩定的南北關係,才能確保大漠上的突厥人持續發展,只有持續發展才能擁有強大實力,只有強大實力才能保證突厥汗國依次實現三個遠大目標,首先牢固大漠諸虜聯盟,其次統一東西兩部突厥重建大突厥汗國,然後才能在南北對峙中贏得絕對優勢,在南北戰爭中擊敗中土,南下飲馬黃河,把廣袤而富饒的中土疆域納入大突厥汗國的版圖
這一政治理念爲牙帳保守勢力所認同和支持,它的基礎就是維持南北和平,就是向中土稱臣,利用政治結盟來贏得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但在以始畢可汗爲首的牙帳激進派看來,這一政治理念已經不合時宜,已經不符合時代,已經過時了。原因無他,在啓民可汗時期,東。突厥汗國從分裂和衰落中掙扎求生,西突厥也陷入長久內亂,中土最強,理所當然要維持一個穩定的南北關係,創造一個恢復元氣的良好環境,然而現在東。突厥汗國已經重新崛起,西突厥也重新控制了蔥嶺兩麓,東、西兩部突厥和中土再次形成三強鼎立之局,這種大背景下,東。突厥汗國繼續向中土稱臣,繼續維持南北關係的穩定,是否就能贏得中土的長久和平?是否能夠保證東。突厥汗國在攻打西部突厥,重建大突厥汗國的過程中,中土不會考慮到自身利益,背信棄義,在東。突厥汗國的背後捅上一刀?
答案是肯定的,中土在新皇帝登基後,很快就在國防和外交大戰略上做出了重要調整,表露出了積極的擴張態勢和開疆拓土的勃勃野心,大規模的對外征伐就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超多520小說】這幾年中土大軍先後西征吐谷渾,兵進西域,東征高句麗,向大漠的東西兩個方向展開了猛烈攻擊,而在戰略上這就是直接針對大漠突厥人所進行的“鉗形”圍堵,試圖遏制和削弱對手,反過來說就是中土準備北伐了,準備在適當時機發動南北戰爭,以武力擊敗突厥人,橫掃大漠。
這是一個現實可見的危機,在這種危機下,大漠突厥人必須積極應對,必須打破中土人的圍堵,必要的時候甚至進行有效反擊,當然,更需要正確而清醒地認識到南北戰爭不可避免,不可遏止,南北雙方任何一方佔據明顯優勢後戰爭就必然會爆發,所以必須未雨綢繆,必須進行戰爭準備,必須做好與中土決一死戰的心理準備。
因此牙帳激進派對南北關係的未來發展趨勢是非常悲觀的,他們的激進政治理念就是建立在這一對未來的悲觀預測上,他們改變了啓民可汗生前所堅持的以維持“南北和平”爲核心的保守國策,調整了突厥汗國的前進方向,他們把“擊敗中土”做爲當前牙帳的核心任務,認爲只有擊敗中土,遏制和削弱中土,把中土打趴下了,臣服了,突厥汗國才能集中力量去實現重建統一的大突厥汗國的光榮使命。
牙帳保守派當然反對,而反對的理由很充足,即便是牙帳激進派也不得不承認在目前天下大勢下如果進行南北戰爭,突厥汗國的勝算非常小,原因就是西突厥人乘着中土集中力量東征高句麗的有利時機,重新殺回了西域,恢復了對蔥嶺以東的控制,另外還暗中幫助吐谷渾復國,對中土的西北疆域形成了巨大威脅,給了中土以沉重打擊,中土迫於窘迫現狀,不得不暫時妥協,而妥協的結果必然會進一步推動東、西兩部突厥和中土的三足鼎立之勢更爲穩定。
三足鼎立越是穩定,“三足”之間的牽制就越是嚴重,這種情下如果中土發動南北戰爭,必然會遭到東西兩部突厥的夾擊,反過來,如果東。突厥汗國南下入侵中土,西突厥必然會在自家兄弟的背後捅上一刀,所以從現實出發,牙帳保守派堅持認爲,在天下大勢沒有發生有利於己方的變化前,必須維持南北關係的穩定,勵精圖治,埋頭髮展,不斷壯大自己,切切不可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主動出擊,行險一搏,置自己於生死之險境。
不過牙帳激進派並沒有妥協,他們堅持發動南北戰爭,而他們的理由同樣讓牙帳保守派難以反駁,原因就是西突厥正面臨波斯人的攻擊,西突厥爲了這場即將爆發的戰爭,正積極準備。目前西突厥正集中力量控制蔥嶺以東大片疆域,以確保戰爭爆發後自己的後背不會遭到敵人的攻擊,避免自己陷入腹背受敵、兩線作戰之窘境,爲此他們一方面積極結盟中土,一方面從中土手中搶奪西域,甚至暗中幫助吐谷渾復國以牽制中土,但他們在蔥嶺以東最大的敵人並不是中土,而是自家兄弟東
。突厥人。
換句話說,西突厥人之所以乘着中土忙於東征,無暇西顧之際,在中土人的背後狠狠捅上一刀,就是爲了逼迫中土妥協,逼着中土與其聯手夾擊東。突厥,最大程度地遏制和打擊東。突厥。只有把東。突厥打痛了,打傷了,打趴下了,元氣大傷了,短期內只能自保,不能對西突厥構成威脅了,西突厥纔敢於集中力量在蔥嶺以西與波斯人展開大戰。
中土會不會上當?中土人喜歡做“漁翁”,不喜歡做“鷸蚌”,喜歡做“刀俎”,不喜歡做“魚肉”,所以西突厥人此舉,最多迫使中土放棄東征做個“漁翁”,冷眼旁觀“鷸蚌相爭”而已,指望中土人頭腦一熱,熱血一涌,越過長城殺進大漠,絕無可能。
西突厥人怎麼辦?你中土不打東。突厥人,我就聯合東。突厥人一起打你,把你打痛了,打趴下了,打得血流滿面,奇恥大辱,你就必然會拔劍而出,與東。突厥人陷入長期戰爭,如此“漁翁得利”的就是西突厥人了。
所以牙帳激進派認爲,只要將計就計,任由西突厥人做個“漁翁”,那麼就可以發動南北戰爭,行險一搏,打贏了,突厥人的輝煌時代就來臨了,反之,打輸了,中土人也無力越過長城殺進大漠,因爲在外有西突厥人和吐谷渾人的牽制,而在內則因爲連連對外征伐,國力難以爲繼,有心無力了,所以牙帳認爲損失應該可以控制在許可範圍內,不會傷及到大漠根本。
爭論歸爭論,未來形勢如何發展大家都是預測,並不能妄下結論妄下決策,因此牙帳保守派還是一如既往的堅持維持南北關係的穩定,而牙帳激進派也不反對,只要雙方沒有撕破臉,沒有爆發戰爭,當然要和平相處。而牙帳激進派也堅持進行戰爭準備,牙帳保守派也只能默許,畢竟防患於未然是必要的,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一旦預測對了,西突厥人和中土聯手夾擊大漠,大漠當然要反擊,不能被動挨打。
既然要進行戰爭準備,當然就要調動大漠上的所有資源,尤其要密切關注中外大勢的發展,想方設法蒐集重要訊息,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當前對牙帳來說,在西面重點是是蒐集西突厥人的牙帳決策,而在東面則是打探中土人的中樞決策。因爲中土正在進行第二次東征,其勝負直接關係到了遠東利益的歸屬和東北疆局勢的發展,所以始畢可汗特意派出了親信大臣俟利發史蜀胡悉趕到了磧東南牙旗,以確保牙帳激進派能夠在第一時間對東北疆局勢的變化做出正確的反應。另外始畢可汗爲贏得牙帳保守派的合作,也接受了可賀敦義成公主的建議,派出了牙帳保守派的重要人物夾畢特勒阿史那思摩,與俟利發史蜀胡悉共赴磧東南。
阿史那思摩與史蜀胡悉到達閃電河七水泊的時候,正是中土幽燕局勢突變之際,但最讓他們意外的是,中土皇帝之所以匆忙結束二次東征,不是因爲西疆那邊被西突厥人和吐谷渾人在背後捅了一刀,而是因爲聲名顯赫的中樞宰執大臣楊玄感舉兵謀反。
正常情況下,像楊玄感這等權勢傾天的權貴舉兵謀反,其背後必然牽扯到皇統之爭,而當今中土皇帝因爲只剩下一個嫡皇子,實際上爆發皇統之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皇統之爭就像一個魔咒,誰中了魔咒誰就無從逃脫,今日的中土皇帝父子便在魔咒的驅使下,一步步走向自相殘殺。
只是,讓阿史那思摩和史蜀胡悉百思不解的是,如果幽燕亂局的實質是父子相殘,那齊王戍邊的傳言又從何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