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從西班牙人手中獲得了黑奴貿易的壟斷權,同時也削弱了貿易上的競爭對手荷蘭,真正開始了主導世界貿易。
尤其是獲得了直布羅陀和米諾卡島,直接卡死了地中海航線,哪怕是到了今天這也是英國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除此之外英國人還逼迫法國人驅逐了王位覬覦者詹姆斯·弗朗西斯·愛德華·斯圖亞特,並承認了斯圖亞特王朝無嗣的安妮女王(詹姆斯二世之女)的繼承者漢諾威王朝的喬治一世對英國王位的繼承權。
這看起來只是一堆無意義的承認,並沒有實際領土和貿易權來得實惠,但實際上這些看似無用的條款解決了當時英國內部最大的矛盾,爲發展掃清了內部隱患。
前文提到過用來反制英國人的詹姆斯黨便源於此處,不過哪怕弗蘭茨不去主動爭取,這個頭銜也最終也會落在哈布斯堡家族身上。
另外順帶提一句,此時這個頭銜在埃斯特系的弗朗切斯科五世身上,這個人也就是後來的摩德納公爵。
摩德納中意大利四小邦之一。
法國同樣簽署了放棄對加拿大北部哈德遜灣殖民地的主權要求,並且割讓了加拿大東部的阿卡迪與紐芬蘭島。
這在某種意義上講促使了加拿大的誕生。
最後一道《烏得勒支和約》讓法國人所流的鮮血和所做的努力最後全部化爲泡影。
雖然盎格魯撒克遜人編寫的歷史書上將法國人稱爲第一贏家,但實際上一個人口只有兩千萬的國家損失了兩百萬人口。
當時世界第一的海軍全滅,當時世界第一的陸軍用了二十年才恢復元氣。財政崩潰,社會動盪,饑民暴亂此起彼伏,曾經的太陽王變成了“太日王”。
“太日王”,因爲路易十四梅毒晚期,再加上戰爭失利和國內形勢變化導致了一隻耳朵失聰。
除此之外路易十四曾經被法國人十分愛戴,但是西班牙王位戰爭之後他的人氣一落千丈,人們幾乎每次提起他都會罵一句“髒話”。
國內一片殘垣斷壁,海外殖民地的丟失,海上重要節點的丟失讓其之後的外海競爭中處處受制於人。
《烏得勒支和約》更是規定了西班牙和法國永遠不得合併,讓一切努力化爲徒勞。
這也是爲什麼此時法國和西班牙再次聯姻,歐洲列強們的反應出奇地小的原因。
盎格魯撒克遜人口中的第二大贏家就是奧地利了,但實際上查理六世只得到了一堆飛地,同時元氣大傷再也無法用武力壓制自己統治的少數民族,只能通過讓渡權利來換取支持。
如果不是歐根親王(英雄廣場上的另一位)橫空出世暴打了趁虛而入的奧斯曼人,恐怕再來一次維也納之圍,如果運氣夠差亡國滅種也不在話下。
此外明眼人一看就虧到姥姥家的西班牙和直接淪爲二流國家的荷蘭也都贏麻了。
(當時荷蘭是一流列強,海上馬車伕不是白叫的。)
按照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說法,雖然西班牙喪失了本土以外的所有歐洲領土,又失去了海外殖民的經濟霸權。
同時西班牙本土成了主戰場,幾乎每個城市都幾經易手,民不聊生,死傷慘重。
但!被瘋狂侵犯的西班牙人卻團結起來了,而且國內的分離勢力也遭到了慘重打擊,畢竟戰爭之下玉石俱焚,所以這是有利於中央集權政策推行的有利條件。
法國來的國王帶來了先進的理念:中央集權、啓蒙思想、科學技術,合着沒有法國人來技術和思想就不會擴散了,哪怕是英雄史觀也不敢這麼吹。
總結雖然西班牙成了一片廢墟,並且丟了一大半領土,但是它進步了。
這其中唯一“任勞任怨”,還有那麼一點“小虧”的就是英國了。
他們爲了世界的和平,不遠萬里來歐洲參戰,順道還拿走別國多餘的領土和貿易特權,將那些骯髒的金錢全都放在自己的兜裡,這是何等的“國際主義精神”,竟引得後人爭相效仿。
“我大盎格魯撒克遜突出一個助人爲樂,平生不好鬥,唯好解鬥。”
雖然重鑄哈布斯堡家族榮光很誘人,但是太陽王的下場已經擺在眼前了,而且缺煤少鐵的西班牙在工業時代的衰落幾乎是必然,所以任勞舍爾大主教說得再天花亂墜,弗蘭茨也是興趣缺缺。
普魯士是奧地利帝國在德意志邦聯內最大的對手,雖然此時還很弱小,但是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普魯士扛起來統一德意志的重擔,最後打敗了奧地利和法國成立了德國。
歷史上奧地利也曾經想和普魯士聯姻來加強在德意志邦聯內的控制力,但是遭到了從上到下的極力反對。
不過當時的大背景是兩國在黑森問題上交惡,而且奧地利帝國自身也在風暴之年中遭受了重創正處於低谷期。
但此時的奧地利在普魯士眼中完全是龐然大物,不但是德意志邦聯的主席,還是德意志關稅同盟中最大的實體。
同時國際影響力也是大得可怕,再加上神聖羅馬帝國的傳統,讓普魯士完全看不到希望。
此前的難民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甚至連普奧邊境開不開放的話語權都不在普魯士手中。
兩者地位的差距和心態的變化極有可能會影響所做的決定。
如果與普魯士聯姻將極大地緩解兩國的矛盾,不過想以此來吞併普魯士是不太現實的,但也許可以達成和平瓜分德意志的結果,或者是讓德意志邦聯維持原狀。
如果想要重建神聖羅馬帝國或者是採用大德意志方案,那麼普奧之間必有一戰,並不會因爲所謂的同盟或者是姻親就能阻止。
至於維持原狀也只是暫時的,當一個野心家,或者一個不那麼聰明的國王上臺之後戰爭依舊無法避免。
因爲統一是大勢所趨,弗蘭茨所做的不過是將戰爭延後了而已,戰爭發起的根源並沒有消失。
不過哪怕是打贏了也很難創造所謂的大德意志,因爲列強們不是傻子,多國干涉加上包圍網是難免的。
如果強行統一,那麼不過是一戰的復刻而已。
普魯士的適婚公主有兩位,一位是鹹蛋親王威廉一世的小女兒路易絲公主,另一位是現任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的四弟家的夏洛特公主。
路易斯公主1836年出生此時10歲,1851剛好到適婚年齡,內戰也剛剛結束。
夏洛特公主1831年出生和弗蘭茨的年紀相仿,只不過有點短命,1855年就死了。
兩人在家裡都比較受寵,同時也都對政治毫無興趣,是非常典型的十九世紀公主形象。
與普魯士聯姻的阻力更多的是來自霍亨索倫的家族和教會,雖說哈布斯堡家族並不是沒有異教婚姻,但是弗蘭茨天生聖人的人設已經打出去了,奧地利教會方面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同樣普魯士的教會也會十分反對,實際上在俾斯麥上臺之前普魯士就沒人能解決國內的宗教問題。
尤其是科隆大主教甚至和資產階級密謀推翻普魯士王朝,建立天主教商業共和國。
1842年普魯士國王不得不下令繼續修建那個耗資巨大的科隆大教堂來換取一部分教士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