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戲忠陳羣

潁川書院,乃是當地大族荀氏,陳氏爲方便家族之弟學習而聯手創辦的,位於潁水邊上,並不拒絕寒門之弟,故此多有名士流出。後來越辦越大,天下聞名。往來士子游學,沒有過而不入的,儼然成爲了學子心中最理想的學習聖地。

劉協出發的時候,行了不到半里地就直接將虎衛遣回,他們目標太大,他只帶着許褚典韋輕裝疾馬,很快就到達了潁陰縣。經過一番打聽,知道了位於潁水河邊的潁川書院。

劉協仍舊化名爲西門慶,換上了一件士子長衫,倒是爲他增添了幾分儒雅風流。典韋許褚逃不過武大武二的悲催命運,扮作僕人跟在後面,一同往城外的潁川書院而去。

潁川書院幾乎每天都有衆多學子前來仰慕學風,因此劉協三人的造訪倒也不算突兀,很容易就混了進去。

和劉協想象中的不太一樣,如此盛名的書院算不上亭臺樓閣,富麗堂皇。老木泥牆,草屋寒窗,大門斑駁,臺階青苔,若非書聲琅琅顯得熱鬧,看上去倒有幾分破敗之象。也許正是如此清靜寧心的環境,才能讓學子們放下浮躁,遠離紛擾,用心苦讀。

倒也是劉協運氣好,如今潁川書院正值老生畢業之際,現在考覈已經進行到了時事引論辯駁的階段。這一環節是對外公開的,吸引了不少書生學子和附近之好學之人前來瞻望。

學子們談論的不是別事,正是現在轟轟烈烈,百姓們茶餘飯後都會說上幾句的諸侯聯盟討董之事。

人羣中有一人白衣儒衫,風度翩翩,正慷慨而言,道:“今有典軍校尉曹操發起矯詔,號召天下諸侯聯盟討董,四海豪傑之士無不影從。其中有渤海太守袁紹者,此人四世三公,名聲顯耀,威震河北,可堪盟主;又有長沙太守孫堅,作戰勇猛,逢戰必勝,可爲先鋒;冀州牧韓馥,徐州刺史陶謙,兩位大人雖然不通軍事,但兩地富庶,糧草充足,可任督糧。如此環環相扣,區區董賊,彈指可破,有何慮哉!”

他一說完,不少學子和旁邊的圍觀之人全都擊掌叫好,顯然是對他的說法深以爲然,贊同不已。這人見大家如此認同支持,臉上也不禁露出了一絲得意的表情,到底還是少年心性。

劉協也不由得有些佩服,這些人在書院苦讀,居然還能對天下大勢如此瞭解。雖然這人把討董一事想得太過簡單,但很多細節居然推測得和歷史上一模一樣,確實是有幾分真材實料的。

而且認爲董卓必定會敗亡的人不在少數,甚至在這個時候是大勢潮流。他們只看到了諸侯聯軍的強大,卻沒有細想過諸侯並非一體,同樣也有勾心鬥角,自私猥瑣。十成實力,真正能夠拿出來對付董卓的,恐怕不足一半;而董卓那邊,不勝便死,反倒上下同心,可以發揮出十成甚至十一成的實力來。

不過他一個不出門的學子,在這個年級能夠有如此見識,已是不凡,做一縣之令都綽綽有餘,再歷練幾年,便是做個一郡太守也不是不可能。

“兄臺此言差矣,諸侯看似實力雄厚如大海之寬闊,但大海乃百江千河匯聚而成,斑駁雜亂,清濁有別,豈能保證人人皆能勠力同心全力施爲?遠的不說,就說那幽州牧劉虞和遼西太守公孫瓚,此二人一人偏文主柔和,一人好武擅軍事,在對待胡人的問題上早有矛盾,積怨已久,怎會因爲一紙盟約冰釋前嫌,再無戒心?”

“再者,諸侯皆是野心勃勃之輩,誰會不惜實力拼盡全力?袁紹此人,好斷無謀,色厲膽薄,空有大志而無其才,各軍皆有獨立體制,憑其氣度能力焉能服衆,勉強憑藉家世聲望擔任盟主一職,也不能號令羣雄,如此調度不靈,指揮有礙,軍令不達,討董一事,如何順利施爲?”

“好!志才前面各項皆拿了滿分,此番高見,恐怕真的要滿分畢業了,實在是讓我等佩服不已!”說話反駁之人儘管破布寒衣,但是氣勢非凡,氣定神閒,鎮定自若,說理論述起來頭頭是道,一說完馬上就得到了一些學子的認同,只是他看上去有些病態,現在正咳嗽不停。

“志才?難道這人就是歷史上曹操的第一名軍師戲忠戲志才?只可惜他死得太早,並沒有像郭嘉荀彧等人名氣十足,但是他絕對是可以和郭嘉等人相提並論的頂級謀士,光是他現在這番見解,就讓劉協有種立馬衝出去將他招攬爲臣的衝動!

“小姐姐,幫我檢測一下這人的四維屬性。”劉協想要確定一下他的身份,對系統暗暗吩咐道。這是系統升級之後的新功能,可以對劉協面前的人進行四維解析。

“叮咚,系統檢測成功。戲忠,字志才,四維屬性如下:武力28,統帥61,智力98,政治92。”

“果然就是他!”劉協暗喜不已,這潁川書院果然臥虎藏龍,自己這纔剛來就見到了這麼一個厲害人物。這已經比當初剛剛召喚出來的虞允文還要高很多了。但是現在虞允文不斷成長,他的數據絕對也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不輸於這戲忠。

“戲兄高見雖然卓爾不凡,但並非就是真言對解。在下陳羣陳長文,請戲兄賜教。”

那最開始說話的白衣少年被戲忠說的啞口無言,臉紅氣喘,無從反駁,只能向旁邊一個同樣錦衣華表的少年求救,這人不是別人,正是陳羣。

陳羣和那少年同出一族,若是他被別人說的無話可說,陳羣也不打算出來解圍,但是戲忠乃是寒門人物,現在有這麼多人觀禮,他做爲世家代表,豈能讓寒門奪去了風光。

“咳咳,長文但說無妨。”戲忠本就年長,稱呼陳羣的字更顯親熱,並無不妥。但陳羣臉上卻是不由自主地露出了一絲嫌棄之色,雖然只是一閃而過,但卻沒有瞞過劉協。

“想不到門第之見竟然如此嚴重,就連陳羣這等政治大才也難以避免,怪不得當初韓侂冑幾次投靠袁紹都是無疾而終。這些世家門閥,打心裡就看不起這些出身貧賤的寒門子弟。即便是在潁川書院這等學習聖地,也存在有如此分明的成見。”

劉協心中一嘆,旋即又高興起來,你們自持身份不肯禮賢下士,小爺我正好全都打包帶走,不光是戲忠,郭嘉我也不放過,一個不剩,那還不是美滋滋?

第三十一章 甄儼醉酒第六十六章 損失慘重第一百九十二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九十三章 書驚衆儒第二百六十五章 鮮卑撤兵第四百零七章 連斬諸將第一百三十五章 未來岳父第二百一十六章 峰迴路轉第五百八十九章 劉公請起第二百一十九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七十三章 老將忠心第三百九十五章 孔明來投第四百零五章 元霸登場第六百二十四章 李靖點兵第六百九十章 孤立無援第一百六十三章 死戰殺敵第一百一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七十六章 龐統之請第三百七十章 奸臣仍奸第四百零二章 叔寶救我第六百七十三章 無敵猛將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戰伊始第四百二十三章 活捉張勳第二百八十二章 李通陳到第七十八章 徵兵擴軍第六百一十一章 待客之道第五百零一章 拉開序幕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孝爭先第一百六十六章 以一敵十第三百一十五章 龐德閻行第三百一十五章 龐德閻行第六百七十章 箭術對決第五百三十五章 暢所欲言第三十六章 可怕曹操第一百七十九章 兗州易主第三百八十章 返回陳留第二百一十二章 提前謀劃第六十一章 雍丘城破第一百四十二章 終有一別第四百七十六章 篝火之前第一百八十章 討董陣容第五百四十六章 自信膨脹第六百六十三章 往攻樑國第四百五十六章 忠義妙才第四百七十三章 南蠻之亂第五章 黃巾遺禍第五百九十章 退敵破敵第六百七十一章 三箭之威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鳳之尊第六十九章 那人是誰第八十一章 王八殼子第五百二十七章 青州擇將第三百二十一章 陶謙之死第六百三十章 攻入館陶第二百七十九章 書信猜測第四百三十二章 雙槍爭鋒第二百八十九章 花落誰家第一百二十六章 欣欣向榮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將破陣第六百二十章 鄴城羣謀第六百零九章 袁尚出兵第三百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八十八章 荀彧郭嘉第四百四十六章 變陣克敵第五百八十章 糜芳之求第六百六十三章 往攻樑國第四百五十五章 活捉夏侯第三十七章 謀士謀郡第四百六十六章 離開下邳第一百七十八章 開刀療傷第二百三十六章 系統之變第四百零八章 牆倒人推第五百五十一章 霸道精妙第四百一十三章 無憂無垢第五百五十二章 鳳凰涅槃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嘴存孝第四百一十章 軍令如山第二百九十四章 春宵苦短第二十二章 短兵相接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路諸侯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戰奮死第五百三十六章 坐論關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互訴衷腸第六百三十四章 槊挑千軍第七十三章 羣臣進諫第四百五十六章 忠義妙才第二百六十一章 烏桓鮮卑第一百四十五章 殘酷之法第一百二十三章 抽絲剝繭第六百七十章 箭術對決第四百九十五章 不敗軍神第一百四十七章 泥潭陷坑第五百九十一章 張飛逞威第二十二章 短兵相接第二百七十三章 書房之中第八章 衛家挑釁第二百一十一章 名將徐榮第一百三十四章 萬象更新第二百四十六章 岳飛岳雲第三百八十六章 鳳鳴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