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蒲潼和姜思榭緣分不淺,這位老前輩不僅賞析了很多他拿出來的詩詞,就連蒲潼那次在未名湖“論詩”,碰到的也是姜思榭的學生。
當時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可是給這位老前輩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若非如此,也不會有後面的徵文比賽。
“咳咳。”
蒲潼也有點尷尬,老一輩人的思想都比較傳統,這麼大半夜的,給他打個電話居然是餘紈紈接的,很難不會被想歪。
但蒲潼也不想多做解釋,畢竟他們兩本來也挺歪,想歪就想歪吧。
一旁的餘紈紈尷尬至極,尤其是聽說人家詩詞協會副會長這個名頭以後,直接縮在角落裡跟鵪鶉一樣。
她幫蒲潼接過兩次電話,一次是央視負責人,一次是詩詞協會負責人……刺激,真是太刺激了,每次都有種被大人物抓姦在牀的感覺。
不接了,以後她都不敢再接了,這兩位已經很頂級了,要是自己再接,怕不是會遇到領導班子。
蒲潼一遍接電話,一邊瞟了眼餘紈紈,瞧給她嚇得。
“蒲潼小友,老實說,我們詩詞協會幾個老傢伙都比不上你的造詣,你不需要詩詞協會來提升個人價值,但我們詩詞協會卻需要你。”
雖然是恭惟,但姜思榭老師這句話實在說的有些大,饒是蒲潼臉皮厚都有些繃不住。
“姜老師有些謙虛了,衡量一個文化人的可不只有作品,研究方向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現如今,很多詩詞領域的從業者,可不一定都是寫詩的,很多人擅長的其實是賞析和拆詩。
舉個例子,你讓蒲潼拿這些詩出來容易,但他只是依葫蘆畫瓢直接背,但不一定理解其中的深意。
寫詩難,但鑑賞詩歌也並不容易。
爲什麼考試作文要專門標出來,文體不限詩歌除外,除了篇幅問題,很大層面上還有詩詞鑑賞層面的問題。
雖然寫詩不容易,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全國這麼多考生,總會有一兩個才華橫溢的。
萬一詩寫出來了,閱卷老師看不出好壞來不就尷尬了嗎?
詩人很重要,鑑賞詩詞的人也很重要,如果不是他們把晦澀難懂的詩詞解釋剖析給大家,那詩詞文化也很難普及。
在一個安靜的雨夜,置身在安靜的書房,聽着窗外的雨聲,看着眼前的孤燈,漫漫長夜,仔細品讀着一首詩或者是詞,彷彿回到千百年前,置身於李白、歐陽修、李清照所處的那個年代。
才子佳人、帝王將相、落魄書生、股肱之臣,他們的筆下溫暖、哀愁、曠達,在心中流淌出一股莫名的哀愁或悲傷。
很多人之所以能直觀地感受到更多詩詞之美,這些研究詩詞的專家學者在其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或許詩詞協會這些老前輩們並沒有什麼作品,但蒲潼對他們的敬意可絲毫不少。
比起拿着現成古詩詞出來的他,這些真正爲中華詩詞文化做出貢獻的老師們,不是要比他更偉大嗎?
蒲潼的一番見解說的電話裡姜思榭滿面潮紅,他實在沒想到,這小傢伙居然有着這樣的遠見卓識。
這要換做別人,手底下有十幾首經典的古詩詞,估計早已經目中無人目空一切了,但蒲潼正是年輕氣盛的環節,居然還有這樣的格局,着實有些讓他欽佩。
哪怕蒲潼能寫出千首萬首古詩詞,他也只能驚歎於蒲潼的才華,但他能說出這番話來,他卻只感到佩服。 一直以來,說起詩詞,人人都只能想起詩人才子,誰又能想到他們這些把一生都獻給詩詞的人?
姜思榭還記得有一次他去做演講的時候,到了觀衆提問環節,現場有一個小姑娘問他,老師您是文人,那您有什麼著作嗎?
當時他愣在原地半晌,不知道該說點什麼,他不會覺得尷尬,他只是有些感慨,他們花一生的時間研究詩詞歌賦,到頭來,卻沒能留下任何東西。
在學生們讀着各種詩詞賞析詩歌典籍,誰又會想到那些不起眼的字和註釋,都是他們的手筆?
他們的貢獻和意義,並不是一部著作或是一首詩,而是一首古詩背後的千言萬語。
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樣、那樣的經歷。
或許境遇不同、年紀不同,但是對詩詞的記憶都是相同的,因爲總有那麼一首詩會觸動內心,帶給人們似曾相識的感動。
而他們這些人存在的意義,就是爲了把這些詩詞賞析出來,分析它們好在哪,分析它們爲什麼好?
古典詩詞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其語言精煉、意蘊深厚,表現了自然美、人性美和情感美。
只有經過解讀,賞析,才能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鑑賞水平,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
或許他們的貢獻不如詩詞的創作者來的那麼直接,但他們絕對擔得起文人這麼一個稱呼,讓詩詞文化得以傳承至今。
蒲潼嘆了口氣,如果不是姜思榭老師一次又一次的賞析自己拿出來的那些詩,沒有他的“專業認證”,這些詩也不會那麼火。
千里馬是需要伯樂的,詩人也一樣。
“好啊,好小子,我終於知道那幾個老東西爲什麼這麼喜歡你了……”
他說的老東西,自然林予夕奶奶和甘恆旭師傅,亦或是自己的老師。
這些人之所以喜歡蒲潼這個晚輩,不僅僅是他有才學,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顆擔起文化傳承這個重擔的心,從他們這羣老傢伙手上接過這個擔子的責任心。
文華千年,青年共謀之。
真正能把這些古典文化發揚光大的,永遠是下一批人,不是因爲現在的人做不到,是下一輩人可以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做得更好。
“好小子,你願意加入我們詩詞協會嗎?”
“我願意的,前輩。”
加入詩詞協會,沒名沒利,還得交會費,甚至高考都不加分。
他之所以選擇加入,也不是爲了別的,只是想讓自己還記得的這些古典詩詞有個更好的平臺。
被更多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