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183【虎將】

bookmark

第185章 183【虎將】

吉安城,兵事院。

兵事院的權責範圍有:招募士兵,編練軍隊,掌管兵籍,領軍作戰,評定戰績,提拔軍官,推選將領。

相比被閹割的大明五軍都督府,趙瀚的兵事院權力更大!

現如今,費如鶴是兵事院的掌院。

趙瀚決定擴軍備戰,擴充多少正兵,新編多少部隊,費如鶴無法做主,那屬於軍務司(李邦華)的權責範圍。

但是,費如鶴可以先挑幾個兵,今後劃撥到自己直屬部隊——現在制度還不完善,地盤壯大之後,兵事院的主官,肯定不能親自統兵。即便要統兵,也得臨時卸任兵事院日常職務。

“俘虜名冊拿來。”費如鶴吩咐道。

他的秘書直接遞上一份名單,說道:“掌院,總鎮讓我交給你。”

費如鶴一看就氣炸了,說好了把鵝湖兵,打散編入各個部隊。可趙瀚提前甄別出八人,直接送去挖礦,完全不跟費如鶴商量。

那八個被送去挖礦的鵝湖軍官,其中五個都姓費!

費如鶴完全失去理智,離開兵事院,直奔總兵府衙門。

“趙兵院,總鎮正在議事,你不能進去……趙兵院……趙將軍……”侍衛慌忙阻攔。

“滾開!”

費如鶴強行將侍衛推開,一腳踹開會議室大門。

龐春來、李邦華、陳茂生、蕭煥等人,都扭頭看來,感覺有些莫名其妙。

趙瀚微笑道:“坐吧。”

費如鶴沒有坐下,而是質問:“這才兩府八縣之地,你就要卸磨殺驢了?”

“公事公辦,”趙瀚解釋說,“那些鵝湖兵,我可以不全部追究,但領兵的軍官必須法辦。”

費如鶴冷笑:“辦了八個軍官,竟有五個姓費?”

趙瀚反問道:“鵝湖兵的軍官,能不姓費嗎?”

這個倒是實情,只要趙瀚嚴懲軍官,肯定是姓費的佔多數。

“爲何不事先跟我商量?”費如鶴問道。

趙瀚問道:“你會答應?”

當然不會答應,費如鶴骨子裡是重情之人,不可能因爲這種事把族親送去挖礦。雖然挖礦定性爲勞動改造,撐過五年就能獲得自由,但就算活着出來也是一身病。

費如鶴卻不承認此事,嘴硬道:“你跟我商量了,我必然會答應!”

趙瀚放緩語氣,安撫道:“坐下慢慢說。”

“我不坐!”費如鶴站着怒視趙瀚。

趙瀚嘆息說:“唉,你回家一趟吧。”

“果然是鳥盡弓藏。”費如鶴冷笑。

趙瀚只能解釋道:“咱們治下的各縣,必然有官府探子。你我的身份,遲則一年半載,快則兩三個月,必然傳到江西巡撫那裡。你就不提前把家人接來?兵事院掌院的位子,我先給你留着,你也回家冷靜冷靜。想好了,繼續回來做事,想不通也可以不回來。”

幾百鵝湖兵,分散到各個部隊,費如鶴的身份早晚傳出去。

費映環在福建做官也不穩,必須儘早派人通知。

趙瀚真不怕費家勢大,趙瀚不是劉邦,費家也不是呂氏。

劉邦和呂氏屬於創業合夥人,而且股份非常接近,更何況秦末的制度能跟明末相比?呂家是有私兵的,比例非常大!

“繼續開會!”趙瀚不再理睬費如鶴,也沒有讓他出去。

陳茂生說道:“實情就是這樣,宣教團和各級官府,都認爲每縣劃鎮太多。分田初期,有許多事情要做,官吏自是忙得不可開交。可分田之後一兩年,就顯得鎮級官員冗餘。村鎮事務,有村長和農會協助,鎮級官員好多都無事可做。”

“我同意每個縣再減一鎮,”龐春來附和道,“官吏俸祿開支太大了。”

左孝良說:“至少該減兩個鎮,就拿廬陵縣來說,六個鎮足矣。我中秋回了一趟老家,我堂兄便在鎮上爲吏,他說除了夏秋兩季徵糧,還有遇到旱災洪災很忙,其他時候都閒得抓蝨子玩。”

衆人紛紛發言,趙瀚完全無法反駁。

古代皇權不下縣,趙瀚生生弄出鎮級機構,就是爲了權力深入基層。

可現在看來,好像有些脫離實際了。

左孝良的老家,就在武興鎮對岸,那裡很早就歸爲趙瀚治下。該分的田已經分了,推廣作物也推廣了,開荒也已經開了,水渠這些也修復了,還新挖了幾條水渠。

然後,鎮上官吏就找不到事做,一天到晚跑去衙門混日子。也就夏秋兩季徵稅,或者遇到水旱災情,他們才臨時性的變得忙起來。

就連一直認爲該控制基層的陳茂生,也通過宣教團的反饋,覺得鎮級衙門應該消減。

趙瀚仔細思考一番,突然笑道:“就該這樣,咱們基業草創,很多事情肯定會犯錯。錯了就該改正,今後還有這樣的錯誤,我希望諸位能夠暢所欲言。這樣吧,每縣消減兩個鎮,所屬官吏分別調去豐城縣、泰和縣、萬安縣和龍泉縣。”

正在生悶氣的費如鶴,冷不丁問道:“要打泰和縣了?”

“怎麼,你有興趣?”趙瀚笑問。

費如鶴沒好氣說:“我憋了一肚子火,正好拿泰和縣的賊寇出氣。”

趙瀚問道:“你娘誰去接?”

費如鶴說:“我派些心腹回去,只需把景行苑的接來,祖父、祖母、二叔、三叔都可以不動。咱們在這邊搞出的陣仗越大,那邊的地方官就不敢輕易動手。”

李邦華說道:“既然趙兵院(費如鶴)來了,那就把兵事一起商議。我認爲,包括總鎮的親兵在內,正兵應該擴充到八千,其中兩千人爲水師。東邊的永豐縣,也應該拿下來,這樣才能提高縱深,增強東邊地盤的防禦。”

“我同意!”費如鶴立即答應,他作爲掌兵之人,自然希望兵越多越好。

趙瀚問龐春來和陳茂生:“若拿下永豐縣,官吏和宣教員夠不夠?”

龐春來說道:“每縣撤兩鎮,就多出十六個鎮的官吏,再提拔一些肯定夠用。”

陳茂生說道:“宣教官也是夠的,今年發展很快,以家奴、妓女、貧寒士子居多。”

“那就好,”趙瀚提醒道,“茂生,讓宣教官平時多讀讀《孟子》,四書五經也是很重要的。你的宣教司,可是相當於大明禮部,不能被那些讀書人看扁了。”

陳茂生笑道:“我在讀《孟子》呢,孟子的書是真好。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爲天子,得乎天子而爲諸侯,得乎諸侯而爲大夫。這段話的關鍵,我認爲是‘得乎丘民’,跟咱們的大同理論一樣,都是要爲老百姓做主。”

孟子的“民爲貴”,可不僅指士紳貴族,而是“丘甸之民”,包括辛苦耕作的農民,甚至是更側重於農民。

趙瀚又說:“還有,平時讓他們多學算術,就是現在孩童都要學的泰西算術。”

“我回去就讓他們學。”陳茂生說道。

事情就這麼決定了,兩府八縣之地,現在還要擴張五縣:泰和縣、萬安縣、龍泉縣、永豐縣、豐城縣。

爭取在明年春耕之前,完成全部分田工作,到時趙瀚就是實控十三縣的大反賊。

正兵則擴充至八千人,陸軍六千,水軍兩千。

水軍佔比很重,但身處江西,必須大力發展水軍。

散會之後,趙瀚當天就接到消息:永豐知縣病逝,主簿、典史遵其遺命獻城歸附,而且還有上千人的精銳鄉勇。

費如鶴心裡憋着怨氣,在趙瀚那裡發泄一通,又不好真的因此翻臉,第三天便提兵跑去打泰和縣。

純粹找人撒氣。

當他坐船來到泰和城外時,這座縣城已經被包圍,正是在龍泉起兵的方勝昌、方勝弘兄弟。

聽說費如鶴帶兵來了,方氏兄弟連忙來見:“拜見趙兵院。”

“兩位兄弟不必拘禮,”費如鶴問道,“此間戰事如何?”

方勝昌說道:“盤踞在各村鎮的反賊,已經被肅清,剩下的都躲進了縣城。我兄弟二人,本打算過年的時候,獻上三縣給總鎮做禮物。”

費如鶴問道:“貴軍有多少兵力?城中賊寇又有多少人?”

方勝昌說:“我軍有兵力七千餘,但精銳只有七八百。至於城中賊寇,烏合之衆而已,每次在城外開戰,都是被一擊即潰,他們連龍泉縣的山中土匪都不如。”

費如鶴還有一個任務,說道:“趙總鎮打算接收南方三縣,不知兩位兄弟,今後想做文官還是武官。”

方勝弘問道:“文官如何,武官如何?”

費如鶴說道:“我們這邊有規矩,想必兩位已經清楚。但兩位獻土有大功,若做文官,可從縣丞做起。若是做武將,可從統兵五百人的把總做起。”

“我做文官。”

“我也做文官。”

揭竿起義造反,打下龍泉、萬安二縣,又快奪取泰和縣的方氏兄弟,竟然異口同聲的選擇做文官。

因爲,他們本就是讀書人!

“那好,”費如鶴笑道,“待此間戰事了結,兩位可去豐城縣、永豐縣做縣丞,這是總兵府已經商量好的決議。”

攻城雲梯,方氏兄弟已經打造好,而且圍攻多日,城內防禦物資消耗得差不多。

這些賊寇不願投降,因爲作孽太多,投降也是個死。

第二天,費如鶴派人去城下喊話:“廬陵趙二將軍在此,城內賊寇聽着,若是獻城投降,普通賊寇可以免死!”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鐵礦山如果滿員,可以送去修水渠、開荒山。

當然,這種話不會說出來。

連續喊了十幾遍,再次攻城的時候,普通賊寇的抵抗果然弱了許多。

費如鶴一直在觀察戰局,突然他脫下鎖子甲,只穿着棉甲大呼:“隨我奪城!”

方勝昌連忙勸阻:“趙將軍,不必親身涉險。”

費如鶴氣呼呼說:“老子在總鎮那裡受了氣,今天非要殺人出氣不可!”

這貨親自帶着數百士卒,一路奔至城下,朝着選好的目標城牆攀登。那裡的落石、滾木已盡,金汁和滾油也倒完了,費如鶴提着刀就往上爬。

一路爬至女牆,迎面刺來竹槍,費如鶴低頭閃過,然後猛地翻進去。

“殺!”

費如鶴順手砍死個小兵,扯開嗓子大吼:“廬陵趙二在此!”

趙天王是趙瀚,趙二將軍是費如鶴,這些都是周邊反賊給起的破名字。

廬陵趙二親至,頓時把賊寇嚇破膽,無數小賊扔下兵器就逃。

一個叫“黑麪虎”的賊首,帶着心腹老賊趕來,提刀大吼:“別人怕你趙二,我黑麪虎可不怕!”

這廝面色如炭,生得虎背熊腰,也不曉得以前是幹啥的。

一刀劈來,虎虎生風,顯然是個練家子。

“當!”

費如鶴練了十年刀法,一刀將對方的兵器劈開,順勢轉身借力又是一刀。行雲流水,毫無窒礙,那賊首都沒反應過來,第二刀已經劈至面門。

黑麪虎,瞬間變成爛額虎,被費如鶴一刀砍進額頭。

“虎爺死了,快跑啊!”

“廬陵趙二好凶!”

“……”

費如鶴此次就是來撒氣的,完全不顧麾下士卒,只是提着刀往前衝,沿途見到賊寇就砍。

這貨一路追砍二十餘丈,接連砍死十餘人,嚇得賊寇驚慌逃竄。逃着逃着就潰了,一整面城牆都在潰,費如鶴獨自攆着上百賊寇追殺。

方氏兄弟站在城下,此刻看得目瞪口呆。

“真虎將也!”方勝昌吞嚥口水說。

方勝弘咋舌道:“幸好選擇歸附,否則就眼前這位,便能讓咱們招架不住。”

(擴張爲十三縣後的地圖,會在章節末附上,看不到的請刷新。)

(本章完)

第1058章 1054【步兵對重騎】第291章 289【說一不二】第669章 666【應考士子】第1073章 【番外三】第240章 238【獨霸江西】第885章 881【人形小強】第264章 262【商賈的武器】第137章 135【鬨堂大孝】第82章 080【殺人拋屍】(爲企鵝大佬加更)第666章 663【前朝皇子皇女的苦惱】第978章 974【王爺貢士和女貢士】第348章 346【追殺】(爲企鵝大佬加更)第572章 569【全是棄子】第1003章 999【封王】第795章 792【處處受挫】第110章 108【夜襲鈔關】(爲盟主“寒風蕭瑟第709章 706【攻心再攻城】第684章 681【三路開花】第123章 121【缺糧】第890章 886【明史出版】第567章 564【內亂與起義】第862章 858【太子正妃】第11章 011【賊敗】第597章 594【今之澳門】第773章 770【使團歸來】趙瀚百科資料第813章 810【皇帝壞主意很多】第575章 572【賤骨頭】第921章 917【皇帝也是史家】第386章 384【精簡內廷】第848章 844【官方走私】第935章 931【水火法師】第497章 494【外交祖宗】第279章 277【打仗就是賭博】第766章 763【科學】第247章 245【商賈獻城】第153章 151【誅心】第232章 230【皇帝與皇后】第747章 744【收下奴隸】第6章 006【踏破天】第491章 488【屠華】第1046章 1042【南京棚戶區改造】第338章 336【盧象升】第485章 482【陣前單挑】第133章 131【閒趣】(爲盟主“龍翔升騰”加第1030章 1026【中國的“印度公司”】第1052章 1048【李白的出生地】第58章 057【退錢!】第211章 209【農學愛好者和旅行家】第125章 123【爲了孽種】第142章 140【四省圍剿趙瀚】(爲盟主“六子第1024章 1020【晉王很近】第1028章 1024【罐頭 橡膠與發電機】第490章 487【華人華商】第601章 598【文明】第108章 106【就是換家】第503章 500【一直圍到死】第523章 520【空心陣和山地游擊戰】(爲企鵝第483章 480【廣西兵的難處】第614章 611【百廢待興】第1016章 1012【俄文版《大同集》】第518章 515【蒸汽機?】(爲企鵝大佬加更)第83章 081【姑奶奶惹不得】第226章 224【趙瀚升官】第762章 759【安妮王太后的浴室召見】第327章 325【士子之心】第1055章 1051【大宛,大宛!】第848章 844【官方走私】第878章 874【平南軍民府】第109章 107【遛狗】第956章 952【擴張時代】第52章 051【出刀見血】第198章 196【贛州水戰】(爲盟主“暫時空缺第68章 067【農事】第354章 352【復社首領臨陣倒戈】(爲企鵝大第1040章 1036【皇帝要北海道】第742章 739【天理論】第118章 116【種田吃飯】第155章 153【大明律】第707章 704【苦哈哈的荷蘭陸軍】第1041章 1037【女天皇與和尚太上皇】第946章 942【朝鮮的思想劇變】第398章 396【廣西俍兵】第636章 633【內部矛盾】第269章 267【不平等條約?】(爲企鵝大佬加第69章 068【國事】第525章 522【一城兩關,我全都要】第785章 782【皇帝親自給太子教學】第808章 805【中國鄉土工業發展模式】第213章 211【教育改革計劃】第876章 872【馬踏聯營】第26章 026【我聽少爺的】第790章 787【各投各媽,各找各爸】第75章 074【大小姐】第749章 746【島主進化史之一】第382章 380【流放臺灣的張獻忠】(爲企鵝大第17章 017【禮教森嚴】第456章 454【持久消耗】第16章 016【京口驛】第1056章 1052【心懷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