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915【賣詩啊】

bookmark

第919章 915【賣詩啊】

就在文武官員們,要跟着拍馬屁的時候,趙瀚突然問陳茂生:“若朕是春風,掃的是什麼雪?留的又是什麼花?”

陳茂生回答:“陛下掃的是流寇韃子、貪官污吏、士紳豪強,留的是三原篇、格位論、分田法。”

趙瀚又笑着問錢謙益:“錢卿以爲然否?”

“然也,然也,”錢謙益有些尷尬,隨即又說,“還是陳閣老更知陛下心意。”

其餘官員,表情各一。

有的在笑,有的沉思,有的看向別處,有的連聲附和。

“哈哈哈哈!”

趙瀚突然大笑,舉杯說:“且飲此杯!”

官員們連忙跟着舉杯,剛纔的插曲,似乎已經無人在意。

隨行的樂工,開始演奏曲調。

趙瀚又喝了幾杯,便不顧天子形象,閉眼仰躺在草地上曬太陽。其餘大臣,陸續散開,三五成羣談笑玩樂。

費如鶴也在曬太陽,南京的春天,果然跟草原的春天不同。

一個鬚髮皆白的老頭子,小心翼翼走到皇帝身邊。他也不敢挨太近,兩三米外就站住了,似乎想要說話,又怕打擾皇帝休息。

雙眼微閉的趙瀚,突然開口:“有什麼話就說。”

老頭子拱手道:“陛下,微臣談遷,參與編修《明史》。明太宗的生母疑案,真就擱置不論了嗎?”

“論什麼論?保存史料便是,留給後人繼續去猜。”趙瀚沒好氣道。

談遷憂慮道:“可這事情已經傳到民間,更有愚夫愚婦,胡言明太宗是元順帝的遺腹子。”

趙瀚說道:“卿且自去遊春賞景,別再耽誤我曬太陽。”

談遷欲言又止,終究還是默默退去。

談遷早在天啓年間,就開始自編明朝史書,甚至到全國各地進行考察。由於掌握大量地方誌、野史和實地考據資料,被吸收進《明史》編纂組,剛開始只是翰林院學士,編完《明史》被擢升爲碩士。

他平時無法單獨面見皇帝,今天終於找到機會,試圖解開朱棣的生母之謎。

朱棣不是馬皇后所生,這種說法在萬曆年間就有。

天啓三年編成的40卷本《南京太常寺志》,更是印證了這種說法。崇禎皇帝還在的時候,談遷來到明孝陵,賄賂太監想知道實情。結果,守陵太監全都說,《南京太常寺志》記載屬實,馬皇后沒有親生兒子。

大同朝廷編修《明史》的時候,錢謙益帶着幾個史官,集體進入明孝陵享殿,被眼前的一幕給驚呆了。

神主牌位如下:朱元璋和馬皇后居中。名不見經傳的碽妃,單獨擺在西側;其餘十二個妃子,扎堆擺在東側。

碽妃的神主身居穆位,只在皇帝和皇后之下,排在所有妃子之上!

而且,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俱爲李淑妃所生。燕王朱棣,則是碽妃所生。馬皇后一個親生兒子都沒有。

這似乎也印證了,爲啥馬皇后嫁給朱元璋,前四年一個兒子也不生,朱元璋在此期間還收了幾個義子。接下來兩年,馬皇后卻連生兩個兒子,極有可能是從妾室那裡抱養的。

可是,《天潢玉牒》裡的記載,又跟《南京太常寺志》有所出入。甚至就連《天潢玉牒》,都有兩個不同的版本。

還有就是,享殿裡爲啥要擺放十多個妃子的牌位?

即便朱棣想讓生母風光,只擺馬皇后和生母的神位就可以了啊。

也有翰林院的史官認爲,嘉靖改革祭祀制度之時,有可能動過明孝陵的享殿。但即便動過,嘉靖也是朱棣的子孫,他更應該爲朱棣遮掩纔對。

這特麼就是一樁懸案,處處存在不合理。

翰林院討論了好幾年,最後還是趙瀚拍板決定,朱棣就是馬皇后的嫡子——是不是親生的,不必寫得太明白。畢竟按照儒家倫常,不管哪個小妾所生,由正妻養大的就是嫡子。

但是相關史料,必須予以保留,讓幾百年後的人們,去爭他個頭破血流吧。

《明史》已經出版,可談遷非常較真,總想着將此事調查清楚。他打算請求皇帝,把琉璃寶塔搜查一遍,或許裡面還有相關證據。

“唉!”

談遷一聲嘆息。

朱明鎬不知何時走到身後,低聲說道:“談先生何必如此,陛下說得很明白,不論是誰生的,只要是馬皇后養大的,那明太宗就是嫡親皇子。”

談遷說道:“治史當嚴謹。”

大同新朝編撰《明史》,談遷最大的功勞,便是引用大量地方誌,推翻了《明實錄》裡的某些內容。

朱明鎬搖頭說:“治史自當嚴謹,但沒必要鑽牛角尖。我等故明士子,能爲新朝所用,便已是皇恩浩蕩。用更多的時間,去編撰《民始大典》纔是要務。

《民始大典》,或者說《民始全書》,目前還沒正式定名,但陸陸續續已經編了十多年。

“你看那些人。”朱明鎬指着前方。

談遷扭頭看去,卻見一羣大臣,正在河邊投壺戲耍,甚至有人坐下悠閒垂釣。

談遷苦笑:“大好盛世,我卻餘生無多,還是告老還鄉,含飴弄孫最爲愜意。”

談遷是真的活不久了,北京瘟疫橫行時,他還跑去拜訪官員,藉此收集更多的史料。二十餘年,輾轉全國,風餐露宿,早就留下一身舊疾。

“好詩!”

更遠處,有學子在讚歎,卻是皇帝剛寫的詩作,已經快速傳播出去。

一個學生語氣激動道:“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這是何等氣魄?陛下之詩,向來這般磅礴壯闊。此詩最精彩的,要數‘便’與‘掃’。‘便’字放在這裡,看似不起眼,卻力道千鈞。春風一來,世間自然繁華。陛下起兵,社稷自然安定。一切順應天道,理應如此也,不容置喙!若說‘便’字力道千鈞,那‘掃’字就是舉重若輕,什麼貪官污吏,什麼韃子流寇,輕輕一掃便可除滅!”

另一個學生卻說:“不然,‘留’字纔是詩眼。陛下開創大同盛世,掃只是手段,留纔是根本。留的是朗朗乾坤,留的是天下大同!”

學生們還在這討論,卻有小販聽到動靜,讓讀過書的兒子去謄抄。

十一二歲的孩童,似乎不太用功,字寫得歪歪扭扭,但也快速抄寫了數十份。

小販對兒子說:“你在這看住攤子,我去那邊賣詩。”

沒等兒子答應,小販一路狂奔,至跑到玄武湖邊,沿湖大喊:“萬歲爺踏青作詩,萬歲爺踏青作詩。要看的快來啊,二十文就能請去一張!”

二十文錢,能買好幾斤米了。

可他沒喊幾聲,就有讀書人招手:“快給我一張!”

讀書人拿到皇帝的詩作,當即便開始朗誦,接着又讚美點評。圍觀百姓,不管有沒有學問,都覺得皇帝寫詩真厲害。

小販覺得這裡不好賣了,繼續往前方跑。

湖邊有一條畫舫,正在靠岸接人,聽到喊聲又買了好幾張。

不到一個小時,小販手裡的詩居然賣光,淨賺了將近一兩銀子。而且還有人跟風,抄詩拿去城裡賣,還真有店鋪買來,掌櫃親自謄抄一遍,讓夥計高聲朗誦,貼店門口吸引顧客。

更有膽大包天的酒樓掌櫃,攛掇東家更換店名。立即請工匠刻匾,酒樓名字改叫“春風樓”,兩邊還掛着詩句: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

來自意大利的文學家,已經學會了漢語,勉強能夠讀懂中文詩歌。

他跟翰林院學者交流之後,更加驚歎這首詩的精妙,回寺在日記中寫道:“中國這位皇帝陛下,果然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在春天的節日裡,皇帝帶着大臣郊遊,有感而發寫了首美妙的詩歌。這首詩,我已經翻譯爲拉丁文。但請原諒我才疏學淺,我翻譯之後的作品,遠不能跟皇帝的原作相比……”

“中國文字的詩歌,有着更加多變的意向。同一首中國詩,有無數種解讀方式,雖然歐洲詩歌也有這種功能,但遠遠不能跟中國詩相比。皇帝這首詩,只有二十個字。第一層理解,是對春天的歌頌。第二層理解,是對志向的闡述。第三層理解,則包含政治與歷史含義……”

“讚美偉大的中國皇帝陛下,他是一位真正的哲人王。他如此的富有哲思,他如此的擁有才華,他的思想照亮了東方的夜空,總有一天也會照亮西方的夜空……”

各國使者們,開始蒐集趙瀚以往的詩歌,並用自己國家的語言進行翻譯。

甚至,他們還找到了《射鵰英雄傳》。

小說裡的內功不好直譯,乾脆就音譯爲Ki(氣)之類。翻譯時,甚至有註釋說明,Ki是東方武士擁有的能量,可以通過苦修來獲得,但不同於歐洲和印度的苦修方式。

經脈、穴位、招式等等,翻譯時也是抓耳撓腮。

而且,歐洲使者還得小心翼翼,別把武功整得類似魔法巫術,否則肯定要引起教皇的不滿。

這些《射鵰英雄傳》的翻譯版本,由於掛着中國皇帝的名頭,後來迅速在歐洲、波斯、印度風靡。怎麼解釋都沒用,看過小說的各國讀者,都篤定中國武士擁有神奇的能力。

然後,各國的文學作品,特別是小說和戲劇,總會出現一兩個中國配角。

那些中國配角,來自遙遠的東方,是中國的落魄貴族。他們擁有強大的實力,常在關鍵的時候,幫助主角度過難關。

又或者,乾脆就是女主角來自中國,搞一場轟轟烈烈的異國戀——這種小說,不可避免的模仿《射鵰英雄傳》。男主角正直、堅毅、高尚,類似郭靖。女主角聰明且會武功,輔助男主角做大事,類似黃蓉。

甚至有些貴族,由於是黃蓉粉絲,在給女兒取名的時候,直接就給女兒取名爲“芙蓉”。

因爲翻譯者有註釋,黃蓉就是黃色的芙蓉。

(今天有事,很晚纔回家。)

(本章完)

第154章 152【士紳逃跑】(爲盟主“SAYBYES第239章 237【龍虎山,張天師】(爲企鵝大佬第142章 140【四省圍剿趙瀚】(爲盟主“六子第1030章 1026【中國的“印度公司”】第593章 590【安南侵土】第1071章 【番外一】第286章 284【謀劃】第2章 002【開局搶根打狗棍】第8章 008【沸騰】第871章 867【拿下全球最大翡翠產地】第480章 477【黑白無常】第724章 721【相差懸殊的平民教育】第48章 047【兵法武藝】第160章 158【兵事再起】(爲盟主“煙寒無心第57章 056【會社組織】第190章 188【鐵面無私的投機者】第790章 787【各投各媽,各找各爸】第591章 588【人爲財死】第650章 647【山地騎兵,侵略如火】第111章 109【奪城】第653章 650【多行不義】第234章 232【藤甲軍團與鄭芝龍】第944章 940【富貴車】第1025章 1021【財政充裕】第495章 492【趁他病,要他命】第165章 163【酣戰】第396章 394【皇父攝政王】第1017章 1013【沙俄軍戶】第262章 260【宗族勢力】第991章 987【倭將奴和扶桑姬】第1048章 1044【西域戰事】第834章 830【押上談判桌】第930章 926【兩個國公沒了】第614章 611【百廢待興】第423章 421【荒野之戰】第773章 770【使團歸來】第79章 077【槍出如龍】第1013章 1009【點亮中亞地圖】第424章 422【軍心與紀律】第472章 470【拜祭朱元璋】第211章 209【農學愛好者和旅行家】第575章 572【賤骨頭】第62章 061【詭辯】第88章 086【願者上鉤】第680章 677【一步錯,步步錯】第591章 588【人爲財死】第741章 738【莫臥兒皇帝】第901章 897【夏威夷】第401章 399【奇襲遼東】第585章 582【又是大災】第932章 928【黃河】第944章 940【富貴車】第471章 469【王子復國記——趙瀚的歐洲形象第188章 186【鳥銃與黑火藥】第775章 772【東宮官】第591章 588【人爲財死】第1021章 1017【祖國是中國】第262章 260【宗族勢力】第387章 385【設立內閣】第1036章 1032【日本鎖國】第135章 133【兵不血刃】第600章 597【圖書字畫】第1035章 1031【鄉士與村吏】第1029章 1025【銅殼罐頭】第535章 532【試探】第448章 446【瘸腿的滿洲第一勇士】第83章 081【姑奶奶惹不得】第739章 736【哥薩克的秘密】第403章 401【破海州】第913章 909【東科會盟】第878章 874【平南軍民府】第615章 612【皇室族譜】第320章 318【王號,國號】第1010章 1006【沙俄留學生】第387章 385【設立內閣】第229章 227【廬陵縣中學】第184章 182【一堆舉人秀才】第678章 675【火龍燒倉?】第373章 371【回擊】第760章 757【造反寶典】第1002章 998【佔領北海】第630章 627【久米三十六漢姓】第748章 745【海難漂流記】第475章 473【細作】第865章 861【三面圍攻計劃】第236章 234【趙瀚不能死】(爲企鵝大佬加更第766章 763【科學】第1025章 1021【財政充裕】第804章 801【樊樓之辯】第595章 592【奴隸貿易】第804章 801【樊樓之辯】第887章 883【出人頭地】第26章 026【我聽少爺的】第910章 906【不對稱戰鬥】第115章 113【狹路相逢】第514章 511【遵義還是歸貴州了】第678章 675【火龍燒倉?】第422章 420【追追追】第477章 474【世態心思】第835章 831【再收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