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932【木薯和人口】

bookmark

第936章 932【木薯和人口】

如今的勸農司郎中,叫做楊邦貴。

他受命安排農技人員,前往南蟠府教土著們耕種。事情處理妥當,楊邦貴又領着一人,來到應民殿覲見皇帝。

勸農司有優秀傳統,每次見皇帝都要帶些土特產。

這次帶來的是一堆木薯,而且還是海南島送來的木薯。

楊邦貴欣喜說道:“陛下,鴻臚寺從海外帶回諸多作物,勸農司已經全部栽培試驗數年。這木薯是好東西啊!”

趙瀚當然知道是好東西,他笑道:“說說你們的栽培成果。”

楊邦貴詳細闡述道:“南北數省皆栽木薯,但北方長勢不好,冬天甚至會被凍死。木薯在南方各省皆長勢喜人,耐旱、抗風且不挑土,便是不好種番薯的山地,栽種木薯也收穫頗多。木薯一般要種兩年才能收,可瓊州那邊的試驗田,竟然不到一年就成熟了,畝產鮮薯一萬八千多斤!”

“多少?”趙瀚以爲自己聽錯了。

“畝產一萬八千多斤,”楊邦貴重複道,又繼續說,“而且木薯抗風,今年夏天遇到颱風,試驗田裡其他作物都毀了,唯獨這木薯歷經颱風摧殘而不倒!”

趙瀚連連讚歎:“好,好東西!”

在穿越之前,趙瀚只知道木薯畝產很高,但還真不知道有這麼高,而且也不知道木薯在海南島可以縮短生長週期。

難道跟熱帶氣候有關?

趙瀚囑咐道:“再將這木薯,拿去呂宋和西南邊境種植。特別是那車裡縣(西雙版納),還有平南軍民府,都可實驗種植一番,若能成功便大力推廣出去!”

楊邦貴說道:“陛下,這木薯有毒,聽說在非洲毒死過不少人。須用清水浸泡六七天,再煮熟了方可食用。”

趙瀚點頭說:“這便跟前幾年推廣的芸豆一般,都要煮熟了再吃,推種時須得反覆告誡百姓。”

芸豆,就是菜豆、四季豆,幾十年前傳到中國沿海。如今,在大同朝廷的官方推廣下,已經逐漸傳播到全國各省。

還有荷蘭豆,也就是青豆、菜豌豆,這玩意兒跟中國傳統豌豆略有不同。大同軍收復臺南之後,荷蘭豆也被帶回大陸,已在南方各省推廣開來。

而且名字很扯淡,中國人叫它“荷蘭豆”,荷蘭人叫它“中國豆”,它的原產地其實在泰國、緬甸一帶。

“椰棗試種如何?”趙瀚問道。

楊邦貴回答:“椰棗在北方沒法過冬,就算不被凍死,也會凍得無法結棗。便是長江流域,椰棗的種植狀況都不好,只能在福建、廣西、雲南、廣東、廣南種植。還有就是臺灣府各島、呂宋、椰城、馬六甲等地。”

趙瀚嘆息:“我還打算在河套的沙漠裡種植,看來太冷了確實不行。”

……

冬至節,大朝會。

文武百官祝賀皇帝節日快樂,命婦們也進宮給后妃們道賀。

朝會散去,趙瀚在宮裡擺上宴席,請文武大臣們試吃木薯麪餃子。

大臣們也沒在意,冬至、元旦兩節,皇帝本來就會賜予羣臣扁食(餃子),這是從明代就傳下來的規矩。

足足坐了二三十桌,趙瀚舉起筷子說:“衆卿開動吧,嚐嚐今年的扁食有何區別。”

費如鶴蘸醋咬了一口,也沒覺得有啥區別。但他了解皇帝,知道今天的餃子,肯定是與衆不同的。

已經榮升左侍郎的陳希頌,當然知道這是什麼,勸農司那幫官員都是他的老部下。但暫時不能說出來,需要皇帝來公佈,不能奪了皇帝的風頭。

餃子吃到一半,侍衛擡進來兩筐木薯。

衆臣紛紛望去,猜測那是什麼作物的根莖,反正肯定是可以拿來吃的。

趙瀚終於笑着說:“此物名爲木薯,產自美洲,被葡萄牙人引種到非洲,而今又在我天朝種植。今日所吃扁食的麪皮,便摻雜了木薯粉,兩斤小麥粉兌一斤木薯粉,就可以用來包餃子了。”

朱舜水拱手說:“恭喜陛下,又得一新作物,天下百姓皆可豐衣足食也。”

趙瀚笑道:“此物可種在南方各省,耐寒、抗風、不挑地,荒山野嶺亦可種植。貧瘠山地,亦可畝產數千斤。地力稍微肥些,畝產輕鬆上萬斤。南方各省皆兩年一熟,瓊州則可一年一熟,瓊州的試驗田甚至畝產一萬八千斤!”

畝產一萬八千斤?

羣臣聞之譁然,畝產幾千斤的紅薯,就讓他們感覺很離譜了。

數百年後,木薯經過培育,再加上使用化肥,畝產四五萬斤都很正常,這一萬八千斤還真不算啥。

“祥瑞啊!”衆人驚呼。

趙瀚大笑:“咱們便把祥瑞吃掉,動筷,動筷!”

陳希頌終於說話了:“江西、浙江、雲南、貴州、廣東、廣西、廣南各省皆多山,山地往往種玉米和番薯。從今往後,又有了木薯,山中百姓便不知飢矣!”

“哈哈哈哈!”趙瀚大笑。

羣臣也跟着笑起來,宴席上一片歡樂。

木薯跟紅薯一樣,吃多了腹脹。木薯皮不處理好,吃起來還會發苦,歸根結底還是貧民的食物。

但不可否認,這些來自美洲的高產作物,會讓中國人口打着滾兒往上翻。

錢謙益說道:“全國人丁,怕是早已破億。”

“何止破億,怕是有一億兩千萬了!”左孝良笑道。

歐陽蒸說:“再過兩個月便知曉!”

五年一次人口普查,各村會催促村民,十二歲還沒登記的趕緊上戶口,這兩年死去的也要去縣裡報備。大同新朝不交丁役錢,也沒什麼生育限制,老百姓對此並不牴觸。往往是村長進行統計,把數據交到鎮裡,由鎮長帶去縣衙報備。

肯定有疏漏,但大致數據沒問題。

冬至節前後,南京附近的省份,就已經把人口統計送來了,同時送到的還有應繳中央的稅款。至於更遠的省份,須在明年二月底之前搞定。

冬去春來,元旦和元宵熱鬧非凡。

很多省份的官員,趕在元宵十天長假期間,押送賬冊和稅銀抵京,順便還能在南京觀賞花燈。

二月初,各種統計便結束。

民始十七年,全國歲入6820萬兩白銀(含海外領地)。如此恐怖的財政增漲,很多來自於去年清查海關,大量外貿公司鉅額罰款和補交稅款(還未結束)。

而全國人口,也較五年前猛增,達到1億2千3百6十4萬。

這個數據,不含12歲以下孩童,不含海外領地,不含新佔領的阮氏地盤。但把蒙古、黑龍江、青藏、緬北統計進來了,這些地方統計不準,但數據肯定只少不多。

江蘇、江西、四川,三省人口皆破千萬大關。

另外,河南人口增漲迅猛,人口年增長率接近3%。

北方各省都增漲很快,但河北、遼寧等省一直在接收移民,那裡的人口並不屬於自然增漲。河北全省,人口已快250萬(不含北平府),有不少江蘇農民主動北遷。

南方的土地,已經開始緊張,不過還在承受範圍內。

勳貴家獲得的賞田,也不用再買奴隸耕種。自有家裡人多地少的農戶,願意租種勳貴土地。

還有農戶生的兒子太多,小學畢業就離開農村,跑去城裡或鎮裡當學徒打工,爲工廠主提供充足的勞動力。而沿海地區,特別是閩粵浙桂四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海謀生。

出海有三種模式:

第一,做水手跑船,風險很大,工資較高。

第二,大商人或者海外地主,招募人手去海外拓荒,呂宋和椰城正在瘋狂開墾。開荒出來十畝耕地,組織者分得四畝,剩下六畝分給開荒百姓。同時,百姓還會佃耕組織者那四畝土地。

開荒很麻煩,組織者提供資金和武力保護,百姓則成羣結隊砍樹、平地、種植。剛開始一兩年,都是集體耕作,可以提升開荒效率,把地耕熟以後再分田。

他們還總結出開荒規律,頭兩三年種甘蔗,然後再改種糧食,如此獲利最豐。這導致呂宋和椰城的甘蔗產量大增,榨糖業也快速發展。

海外的大地主們,終究沒走歐洲殖民者的路子。

一來奴隸不好買,二來奴隸不好使。奴隸種植園的產出,遠遠不如使用漢人佃戶。

大地主們還自己籌錢建水塘和灌渠,普通農民和佃戶,每年灌溉時要給大地主繳納水租。

第三,以籍貫或宗族爲單位,農民集資前往海外開拓,這種方式在臺灣極爲普遍,呂宋和椰城也有不少。往往一個村,全都來自同一個縣。又或者一個村,雖然原籍不同,但全都是客家人。

大概就是清朝開發臺灣的模式。

歷史上,滿清雖然收復臺灣,卻只開通一個港口,且不準帶家屬過去。

這種禁令就是一紙空文,閩粵兩省百姓瘋狂前往臺灣。但海外開墾困難,家屬真的無法帶去,往往好幾個村子,居然看不到一個女人,全都是年輕氣盛的小夥子。

全是青壯小夥,又沒有家眷,周圍還都是同鄉,你猜會發生什麼事情?

另一個時空的臺灣,在清朝年間起義不斷。而且非常扯淡,都是剛開始非常順利,把滿清駐軍打得抱頭鼠竄,然後起義軍內部分裂。漳州人、泉州人、廣東人、客家人互毆,最後被滿清派來的大軍給分化鎮壓。

嘉義縣這個名字,就是移民互毆的結果。天地會內部,因爲籍貫仇怨打起來,當地百姓站在朝廷那邊,最終被朝廷嘉獎改名“嘉義”。

什麼地主,什麼官府,在沒有妻兒羈絆的移民青壯麪前,通通屬於渣渣!

但清朝派往臺灣的官員,又往往不能轉變思想。任憑吏員如何勸諫,官員都按照大陸那套,在臺灣進行橫徵暴斂。一收苛捐雜稅就炸,收得狠了直接殺官造反!短則數年暴亂一次,長則二三十年來場大起義。

如今的大同新朝,海外開拓很有那種味道。

同樣男多女少,同樣鄉里抱團。即便是大地主,也得對他們客客氣氣,無處發**力的年輕人很容易鬧事。

這兩年,出海開拓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海外總督們又是高興又是頭疼。關鍵在於給他們討老婆,只要有了妻兒,這些青壯就能安定。於是總督們向朝廷申請,截留一部分稅銀,向各地土酋購買年輕女子。

那些土著之間也會打仗,現在打得更兇了,就是搶女人賣給漢人總督。

特別是爪哇島,同時存在好幾個蘇丹。早就打出了狗腦子,一旦誰贏了,立即縱兵劫掠,除了搶財貨就是搶女人,把女人運到椰城便能換來財富。

(本章完)

第309章 307【顧炎武】第443章 441【直升飛機】第1006章 1002【血液淨化文書】第348章 346【追殺】(爲企鵝大佬加更)第732章 729【燒殺搶掠】第381章 379【詐城與投降】第927章 923【捅了天了】第566章 563【暗流涌動】第165章 163【酣戰】第447章 445【棱堡】第546章 543【登陸】第1071章 【後記一】第712章 709【失土還臣服】第615章 612【皇室族譜】第738章 735【神靈般的契丹皇帝】第865章 861【三面圍攻計劃】第682章 679【皇帝的憤怒】第441章 439【朝鮮 安南來朝】第1001章 997【漠北都護府和北海都護府】第676章 673【糧倉】第591章 588【人爲財死】第222章 220【菩薩心腸,霹靂手段】第700章 697【異國雄主】第549章 546【大順文官們】第119章 117【逮到個野生尚書】(爲盟主“妖第285章 283【復社】第434章 432【對孔家的處理】第118章 116【種田吃飯】第1007章 1003【會說漢語的墨西哥總督】第933章 929【蒲松齡】第76章 075【吃了上家吃下家】第650章 647【山地騎兵,侵略如火】第1055章 1051【大宛,大宛!】第177章 175【搶掠】第508章 505【連鎖反應】第1006章 1002【血液淨化文書】第88章 086【願者上鉤】第1071章 【後記一】第1032章 1028【股票經紀人】第834章 830【押上談判桌】第755章 752【中國禮儀】第866章 862【孤軍深入】第770章 767【難以溝通的克倫威爾】第728章 725【偷得浮生半日閒】第267章 265【趙瀚的叫花子海軍】第264章 262【商賈的武器】第842章 838【開眼界的闖王】第28章 028【穿越者的拿手本領:說書】第811章 808【未考殿試,先點狀元】第793章 790【井底之蛙】第675章 672【番茄炒蛋】第662章 659【生死之交】第273章 271【改變】第1041章 1037【女天皇與和尚太上皇】第494章 491【中荷聯手打西班牙?】第44章 043【當場錄取?】第231章 229【趙瀚想跟皇帝聯手】第785章 782【皇帝親自給太子教學】第359章 357【盤娘糖】(爲企鵝大佬加更)第276章 274【盤七妹】第492章 489【求活軍】第902章 898【武力征服】第130章 128【要不,你從賊算了】(爲盟主“第829章 826【決心死戰的荷蘭總督】第490章 487【華人華商】第96章 094【佔領黃家鎮】第1017章 1013【沙俄軍戶】第939章 935【莫臥兒內戰】第120章 118【軟弱的地主階級】第132章 130【刺客也要隨禮】第70章 069【綠帽忘八】第994章 990【劃時代空襲】第1001章 997【漠北都護府和北海都護府】第494章 491【中荷聯手打西班牙?】第976章 972【吃掉尾巴】第468章 466【朝鮮變天】第369章 367【瘟疫】(爲企鵝大佬加更)第318章 316【彼之奸臣,我之能臣】(爲上仙第565章 562【雨中曲】第416章 414【攻城重炮】第734章 731【利益誘惑】第405章 403【曆法與文字】第223章 221【衆志】第245章 243【湘潭周氏】(爲白銀盟“暖陽1第827章 824【浪人林老實】第976章 972【吃掉尾巴】第904章 900【島上生活】第71章 070【稿費】第616章 613【小國如丐】第511章 508【消除中間商】第1001章 997【漠北都護府和北海都護府】第1004章 1000【造反宣傳家】第52章 051【出刀見血】第209章 207【匡字輩】(爲盟主“懷南月”加第125章 123【爲了孽種】第979章 975【殿試與分封】第595章 592【奴隸貿易】第753章 750【島主進化史之終】第1039章 1035【尊王討賊】第1033章 1029【整頓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