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966【這是井田制?】

第970章 966【這是井田制?】

趙匡栐命令步兵防守城池,讓孫可望帶着騎兵出去,掃蕩沿河擁有灌渠的土地。

反正逮着地主就殺,其餘百姓約束起來,不準離開原有村莊。

見漢人軍隊只殺貴族,工匠、佃農和賤民全都袖手旁觀。反正只是換個統治者而已,他們今後的命運不會改變,即便拼死幫助貴族打仗,打贏之後他們也沒啥好處。

輕輕鬆鬆,沿河三十里,孫可望只用了幾天便佔領。

趙匡栐的中學同窗、做過縣衙戶科科長的管憲,跑去河岸農村轉了一圈,整理資料來彙報:“殿下,鴻臚寺的資料太過粗略,臣已經大致瞭解此地原有農村情況。”

“說說看。”趙匡栐道。

管憲說道:“農村基礎治理機構是村社,一種叫米拉西村社,一種叫柴明達爾村社。”

“米拉西村社最爲傳統,數百年前,朱羅王朝遷都太武(坦焦爾城)。這個王朝還算有所作爲,把沿河農村編爲村社,責令以村社爲單位興修灌渠。朱羅王朝雖已覆滅,但這些村社卻保留下來,而且還推廣到全國各地。”

“這種米拉西村社,由一個或幾個村莊,管理者皆爲婆羅門種姓。他們以宗族爲紐帶,聯手掌握村社權力,而且沒有首領,遇到大事由幾個家族商量解決。”

“另一種柴達明爾村社,興起只有數十年時間。納亞克國王統治此地,把土地賞賜給軍官貴族。一個村就是一個村社,統治者皆爲剎帝利軍官。”

“米拉西村社,類似大明的士紳鄉村。柴達明爾村社,類似大明的軍戶鄉村。”

“這裡,沒有地主!”

“沒有地主?”趙匡栐問道,“那我們在河岸鄉村殺的是什麼人?”

管憲解釋說:“我們殺的,是村社管理者,出自婆羅門和剎帝利種姓。這裡的土地,皆屬於國王所有,由婆羅門或剎帝利進行村社集體管理。”

“那怎麼收稅?這些村社管理者沒有土地,卻又掌管着土地,他們豈非可以任意的中飽私囊?”趙匡栐疑惑道。

管憲還沒說話,王崇熙就忍不住感嘆:“難怪我們找不到黃冊和魚鱗冊,無法統計人口與土地,只能在收稅賬冊上看到一個個村社。這裡的土地制度,還是先秦的井田制那套啊!管理各城的是諸侯,管理村社的是士大夫。”

歷史上,英國殖民者統治坦焦爾150年,用了上百年時間,才把村社土地管理制打破,變成更先進的地主所有制。

你沒聽錯,地主所有制,在這裡屬於先進制度,更利於英國殖民者收農稅!

趙匡栐頗爲無語,自己佔領的地盤,居然還特麼在搞井田制。

管憲繼續說道:“婆羅門和剎帝利是貴族,其餘百姓,又分爲幾大種姓、數十上百的小種姓。那些小種姓,世世代代皆從事某業,就像大明的民戶、茶戶、竈戶、陰陽戶等等。”

“每一類種姓,都有約定俗成的規矩,類似中國的行會公約。種姓內部出現矛盾,比如鞋匠和鞋匠的爭端,都是在鞋匠種姓內部解決,婆羅門和剎帝利也只能調解,不可對鞋匠行業指手畫腳。”

“因此,各地村社看似混亂無序,但內部結構是極爲嚴密的。同屬一個大種姓,但屬不同的小種姓,職業不能隨意更改。鞋匠如果改行做木匠,會被木匠們集體抵制,甚至是被驅逐出村社。”

“也有一些小種姓,可以隨意變動職業。比如洗衣匠、理髮匠等等,被統歸爲差役種姓,今天洗衣服過日子,明天可以做理髮匠。”

“這裡的佃戶,不給村社上交固定地租,全是按糧食收成來算。水田地租大約五分之四、旱田地租大約二分之一……”

一通情況說明,趙匡栐和臣屬們都聽愣了。

水田地租80%,旱田地租50%,佃戶居然沒被餓死?

“佃農能活得下去?”王崇熙問道。

管憲解釋說:“此地常有乾旱,水田還好些,旱田若是久不下雨,必然有大量佃農餓死。佃農死了之後,如果土地空置,優先佃租給首陀羅農民。如果招不夠首陀羅佃戶,村社就會把土地佃耕給賤民。”

“每年都有農民餓死,這裡的農民不造反嗎?”趙匡栐的大學同窗馬珵問。

管憲搖頭:“從來不造反。這裡的農民起義,都是婆羅門或剎帝利帶頭。至於其他種姓,只能跟着一起造反,不能自己站出來造反。”

衆人面面相覷,好神奇的種姓社會啊,他們從來沒有遇到過。

管憲說道:“殿下,要麼整個村社直接佔領,漢人想怎麼來就怎麼來。要麼別想着改革某個村社,根本改不了,幾個大種姓、上百個小種姓,每個人都是現有體制的擁護者。不改,他們老實接受統治。若改,恐怕會全村造反,就連快被餓死的首陀羅,也會覺得咱們要去搶他飯碗。”

王崇熙說:“殿下,若是如此情況,那就沒必要挑動剎帝利和婆羅門斗爭了。他們其實是一種人,無非世襲軍官和士紳望族的區別。”

衆人根據實際情況,重新制定統治策略。

如果漢人要擴張,就以村社爲單位擴張。殺死村社貴族,漢人來做地主,其餘一切照舊。

說白了,就是融入種姓社會,漢人變成新的婆羅門和剎帝利。

這一套種姓制度,天生就是給征服者制定的。

你可以輕鬆征服這片土地,殺死婆羅門和剎帝利就能取而代之。但是,你別想去改革這種制度,那純屬吃力不討好的行爲。

除非漢人移民越來越多,漢人繁衍的後代越來越多。隨着漢人的增加,量變引起質變,那個時候才能打破原有制度!

因爲落魄的高級種姓,可以從事低種姓職業(種姓理論規定不行,但實際上可以)。

當漢人充斥各種職業之後,種姓束縛就被打破了。

趙匡栐下令道:“讓孫可望暫時停止進軍,傳令各地貴族,只要效忠於我,他們依舊擔任原職。已經打下來的土地,伱們制定一個賞田方案。按照土地面積,將已經佔領的村社,劃分爲鎮村兩級,漢人皆爲鎮村貴族。我們帶來的官吏,要麼在太武城當官,要麼去鎮上做官。漢人村社,漢人沒有種姓之分,其餘種姓和職業不變。”

管憲說道:“殿下,長此以往,漢人就會變成婆羅門和剎帝利。而殿下的晉國,也會跟這裡的小邦沒有區別,百年之後極有可能任人宰割。”

趙匡栐說:“所以漢人內部不搞種姓制。”

“殿下,人心趨利,人性也耽於安逸,”管憲勸諫道,“我們這些人,或許還能堅持本心,可我們的後代呢?到時候,有可能儒家教化都會忘掉,爲了方便統治,國王帶頭改信印度教。”

馬珵說道:“教化不能忘,等騰出手來,必須建立孔廟。等漢人孩童多了,一定要建學校。這裡的種姓制太嚇人,就是誘人享受的,一點點消磨意志,最終消磨得連祖宗都忘記,連儒家先賢教化都忘記!”

“殿下,國內安穩之後,請立即建孔廟!”王崇熙拱手拜倒。

“殿下,請建孔廟!”

衆人集體拜倒。

趙匡栐咬牙說:“孔廟當然要建,城內那麼多異族廟宇,先拆一座改爲孔廟,把廟裡的神像全部砸了!若有教徒造反,那就全都殺了!”

孔廟建在印度,便是漢人的文化火種。

孔廟不滅,則華夏永存。

一旦沒有了孔廟,這裡的漢人會迅速墮落,最終徹底融入躺平等死的種姓制度。

王崇熙又說:“殿下,移民此地的漢人,不得信仰異族宗教。不說信仰,就是拜神都不能去拜,若有違反者,全都抄家問斬!”

“可。”

趙匡栐也被種姓制嚇到了,接受過儒家教育的人,天生就排斥這種玩意兒。

孫可望停止進軍,趙匡栐讓文官丈量沿河數十里土地。根據土地總面積,賞賜給官吏和將士,所有漢人都是地主,沒有土地的泰米爾農民,則通通轉化爲私人佃戶。

全國實行兩種法律,一套針對漢人,直接從中國搬來,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一套針對土著,沿用種姓律法。

目前,趙匡栐的實控地盤,也就一座城和沿河數十里土地,統編爲一個縣和若干村鎮。

傳令四方之後,全國各地的城市和村社,貴族們果然紛紛效忠,完全沒有反抗的意思。當初朱羅王朝被滅時,他們就懶得反抗,現在趙匡栐滅了坦焦爾國,他們同樣也不會反抗。

前提是,不去變動種姓制度!

只要種姓制不變,哪個當國王,他們無所謂。

而趙匡栐接下來要做的,便是丈量土地、賞賜農田、興修孔廟、恢復商業。還要興修水利,很多灌渠都破破爛爛,讓首陀羅和賤民當役夫,給口飯吃不餓死就行。稍不注意,餓死一些也無所謂。

就婆羅門、剎帝利的土地集體管理制,今後農稅別想收太多,大部分都被印度教貴族給貪了。

得改,讓婆羅門、剎帝利變成地主,實行更先進的地主所有制。但又不能現在改,因爲沒有足夠的官吏,即便改了也換湯不換藥,照樣給你隱報田畝數量。

趙匡栐都無語了,他做夢也想不到,自己這輩子還能見到井田制。

(今天只有一更。)

(查了好多資料,發現印度南部跟北部不一樣。坦焦爾這裡,居然是村社土地所有制,連一個地主都沒有。)

(本章完)

第451章 449【趙菩薩的信徒】第200章 198【滿地打滾費如鶴】第908章 904【發鈔】第680章 677【一步錯,步步錯】第901章 897【夏威夷】第278章 276【回家】(爲雙盟主“Hello付先第252章 250【廣東戰局】第573章 570【終究跑不掉】第723章 720【南京記事】第224章 222【趙天王的野生粉】(爲盟主“y第918章 914【春風如貴客】第212章 210【招撫?】(爲盟主“KevinDu12第44章 043【當場錄取?】第609章 606【蜀國公的殖民野望】第1030章 1026【中國的“印度公司”】第382章 380【流放臺灣的張獻忠】(爲企鵝大第732章 729【燒殺搶掠】第672章 669【春風得意馬蹄疾】第1010章 1006【沙俄留學生】第393章 391【鄭芝龍脫教】第333章 331【南歸】第66章 065【大同社】第52章 051【出刀見血】第359章 357【盤娘糖】(爲企鵝大佬加更)第929章 925【費老夫人】第384章 382【皇室教育和爵位問題】第1078章 【番外八】第26章 026【我聽少爺的】第688章 685【又是個不守軍紀的】第1064章 1060【爪哇一統】第482章 479【大同凌凌漆】第9章 009【獻計】第182章 180【知縣的遺言】第547章 544【黃河血戰】第750章 747【島主進化史之二】第45章 044【文衰甚矣】第522章 519【滿清智將】第590章 587【死不足惜】第963章 959【羨慕啊】第550章 547【離間計】第915章 911【分裂的葉爾羌】第456章 454【持久消耗】第746章 743【批評大會】第959章 955【盜亦有道:聖勇義智仁】第748章 745【海難漂流記】第81章 079【黑夜盜頭】(爲企鵝大佬加更)第637章 634【幕府的決定】第738章 735【神靈般的契丹皇帝】第1018章 1014【關窗戶】第1043章 1039【攻城與內訌】第272章 270【治理廣州】(爲雙盟主“Kevin第567章 564【內亂與起義】第229章 227【廬陵縣中學】第588章 585【過橋伯】第460章 458【認慫的錢謙益】第374章 372【救援】第389章 387【孫傳庭去做臺北知縣】(爲企鵝第238章 236【故人故事】第61章 060【反了算了】第221章 219【南贛初定】(爲盟主“無所不在第664章 661【海上伏擊】第283章 281【紅塵尼姑】第562章 559【順民】第798章 795【決勝衝鋒】第1064章 1060【爪哇一統】第994章 990【劃時代空襲】第242章 240【跨省出兵】(爲白銀盟“暖陽1第1034章 1030【廣交所之狼——鄭芝龍】第652章 649【急行追擊】第978章 974【王爺貢士和女貢士】第755章 752【中國禮儀】第802章 799【女權主義者】第59章 058【時裝大佬】第1030章 1026【中國的“印度公司”】第733章 730【拍蒼蠅】第1069章 1065【終章四】第1077章 【番外七】第864章 860【那萊王復國】第522章 519【滿清智將】第249章 247【夜間奪城】第173章 171【全家反賊?】第594章 591【外來奴隸問題】第330章 328【只待新雷第一聲】第286章 284【謀劃】第492章 489【求活軍】第777章 774【自學成才的讀書人】第438章 436【海魚和海帶】第45章 044【文衰甚矣】第1062章 1508【憶往昔】第527章 524【皇城巍峨】第251章 249【撿漏王】(爲白銀盟“暖陽131第1010章 1006【沙俄留學生】第119章 117【逮到個野生尚書】(爲盟主“妖第879章 875【黃女王·北大年總督】第432章 430【退守遼東】第131章 129【又是農民暴動】第715章 712【南洋戰略】第951章 947【繼續黨爭】第874章 870【一觸即潰】第921章 917【皇帝也是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