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天下 750,燕雲風雨(上)
短短几句話間,鄭飛終於發現了李綱與張叔夜、宗澤等人最大的不同之處,
同樣的愛民如子,但李綱真正忠於的不是趙氏王朝,也不是大宋帝國,而是忠於的文治天下的制度,也可以說忠於的一種信念,
大宋在與遼休戰的百餘年間,趙氏皇權實行重文抑武的國策,也就是在這種國策下,雖然大宋的軍事實力不斷降低了,但整個社會的發展卻迎來了從古至今最黃金的一段時期,單論經濟實力的話,毫不誇張的講,北宋自澶淵之盟後任何一代的經濟規模都要強於歷史上漢唐時期的所謂盛世的水平,中原地區的富足水平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這,也就成爲了李綱堅持忠於這種制度和實行這種制度的大宋的最根本原因,
這種忠誠也是最難被更改的,尤其是要招降他的就是崇尚武力、立志重振已沉睡於大漢民族血液中幾百年的彪悍之風,要帶領大漢民族重現漢唐之風的鄭飛時,兩種截然不同的信念就不可避免的碰撞在了一起,
李綱一眼就看穿了鄭飛的本質,他很清楚,鄭飛的雄心絕不僅僅只是滅掉大宋,而一旦真被鄭飛做到了,重燃尚武之風的大漢民族在鄭飛的帶領下必然要走漢武帝的老路,征伐天下!
雖然歷史上的漢武帝完成了心願,北擊匈奴,解除了中原地區來自外族的威脅,但他的窮兵黷武與連年征戰也將文景二帝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國庫消耗一空,國家疲憊不堪,百姓負擔沉重,漢朝從此開始了走下坡路,國力日漸衰敗。
而這也是李綱最擔心的,趙氏王朝就算再昏庸,只要他們能繼續堅持他們祖宗定下來的國策,再稍加改良的話,百姓還有再過上好日子的希望,但如果真讓大漢民族跟着鄭飛走上了尚武的路子,歷史的教訓告訴李綱,大漢民族也許可以風光一時,但隱患卻極大,百姓的日子不會再像在大宋時代一樣舒適,而且萬一鄭飛失敗了,大漢民族就可能迎來新一輪的悲慘命運,甚至重蹈五華亂華的慘狀。
鄭飛完全沒有想到李綱的出發點竟是這些,原來阻礙李綱投降自己的不是因爲他不愛民,也不是因爲他看不清當今天下的形勢,而是因爲他看得太“清”了,這讓鄭飛在驚訝的同時還不禁生出了一種敬佩,朱武曾對自己舉例說明過何爲小惡而大善,又何爲小善而大惡,李綱現在所追求的,不正是一種小惡而大善嗎?無視當今天下百姓的疾苦,是爲小惡,但爲了能讓大漢民族避免一番窮兵黷武的未來,卻又爲大善,當真用心良苦。
想到這裡,鄭飛心中不禁輕輕一嘆,只可惜,李綱所設想的還是有些理想化,他也不是神仙,無法看透未來,他根本不知道就算沒有自己的出現,北宋也逃脫不了被滅國的命運,北方的無數百姓也將陷入被外族蹂躪的苦痛深淵。
鄭飛始終認爲,“重文”並沒有錯,但過度的“重文”而導致的“抑武”卻不可取,甚至還是災難性的,畢竟,再好的制度與文化,也需要足夠的武力去保護它,所以,最好的國策應該是文武並重,掌握平衡,這樣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與國家富足。鄭飛所追求的尚武之風就是出自這一點,大漢民族在宋代安逸的時間已經有些太久了,是時候爲大漢民族重新注入一絲尚武的風氣!只是他的所爲卻被已經過慣了大宋重文抑武日子的李綱視爲了重武抑文,他真是有些冤枉。
不過,李綱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也給鄭飛提了一個醒,那就是鄭飛若想實現自己心中的目標,重現漢唐之版圖的同時也避免走漢武帝的老路,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國力進行支撐,否則不但會欲速而不達,也可能會正中了李綱的預言,不但救不成大漢民族,反而會幫了倒忙。
鄭飛暗暗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的首要目標是暫時偃旗息鼓,全力發展國力,爲未來積蓄力量!
至於現在,鄭飛決定暫時放棄招降李綱,因爲他也確實再沒有辦法繼續招降他,連他視作招降忠臣清官的不二法寶----讓他們去自己治下的民間社會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在誰治下的百姓活得更好更有尊嚴的辦法也已沒有了實施的必要,李綱根本就不吃這一套,、
鄭飛思前想後,遂令李三更從自己的警衛團中分出一些人專門負責保護李綱,自己去哪裡,就讓他們也將李綱帶去哪裡,對李綱絕對善加款待自不必說,李綱的存在也要立刻提升到天道軍絕對機密的程度,鄭飛這麼做的目的很簡單,一來將李綱帶在身邊他才放心,二來,鄭飛已經說了,他會證明給李綱看,所證明的方式就是讓他看一看一個文武並重,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富足強盛,且又尚武彪悍,軍事實力強橫的國家能不能真的存在!
他會爲此而努力,並要讓李綱看到自己成功的整個過程。
那個叫做鄭臨風的人已經走了很長時間,但不知怎地,李綱的心卻始終安靜不下來,他的腦海中一直都在不停的回放着那鄭臨風在臨走之前所看向自己的眼神,
那是怎樣一個眼神?
充滿着自信與堅定!就好像這天下沒有他做不到的事情一樣!
李綱不禁深深一嘆,他是多麼希望同樣的目光可以在趙桓的眼中出現呀……。
同時,李綱也不得不承認,這一次與那鄭臨風的見面帶給他了極大的驚訝,他完全沒有想到傳說中的鄭臨風居然是這個樣子,世人都說那鄭臨風是個殺豬的出身,是個強盜土匪,但李綱卻覺得那鄭臨風比趙佶和趙桓都更像是一個君主,而且那鄭臨風真是一個怪人,睜眼說瞎話卻又說得理直氣壯,自己到底何德何能,竟能讓他如此大費周章的得到自己。
只是令他感到疑惑的是,那鄭臨風說什麼要證明給自己看之類的話,他是什麼意思呢?
突然,李綱心中一動頓感不妙,他想到了一種可能,如果那鄭臨風真的按照自己所說的去做了,把他的力量真正發展起來再對大宋動手,那大宋豈不是更沒有機會了?
李綱長嘆一聲坐回位上,懊悔的搖了搖頭,但如果此時有人在他的面前可以舉着一把鏡子讓他看一看自己真實的表情和目光,李綱一定會嚇一大跳,
隱藏在懊悔之下的,分明是一雙期待的目光……。
七天後,大宋在河北東路約定之數州完成了撤離,
而在這七天中,前線天道軍大軍也已重新完成了部署,
其中,十萬大軍仍舊留在京東西路提防宋軍,所需糧草由京東西路與京東東路供給,
三十萬大軍正式南歸,各回各自原本的駐地,
鄭飛並沒有南歸,他親自率領獨立軍、第七集團軍和蕃營十三衛越過邊境進入河北東路,正式接收德州、棣州、濱州與滄州,然後直達滄州最北邊,屯兵於與遼邊境,把目光灑向了遼國的大地。
此時的大遼國內,正陷於與金一場苦戰之中。
數月前,完顏阿骨打按照與宋之約,趁大遼三十多萬大軍離國之機,他任命忽魯勃極烈完顏杲爲內外諸軍都統,完顏昱,完顏宗翰,完顏宗幹,完顏宗望,完顏宗欣,完顏宗盤爲副都統,突然撕毀了與遼和約,派出三十萬跨越國境線對遼再次展開了進攻。
這一次的進攻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完顏杲任命了遼國降將耶律餘睹爲先鋒,在金軍最前面衝鋒陷陣。
耶律餘睹本爲遼國的大將,對遼國自然瞭如指掌,而且前線許多地方的駐軍和將領都是他以前的老部下,老戰友,老朋友,如此一來,這仗對遼國就沒法打了,
在耶律餘睹的引路下,金軍毫無阻攔的長驅直入,每次進攻都能打到遼軍的七寸上,遼軍或退或降,整個戰線一片潰敗,
更要命的是,完顏杲採納了耶律餘睹的建議,在耶律餘睹的引路下,完顏杲率軍日行百里日夜兼程,直奔遼都城上京,
遼國皇帝突聞金兵就要到了,連夜倉皇逃出上京去往中京,他只帶走了宗室,城內的軍隊、官員和百姓一點也不知情,沒多久,金軍抵達包圍了上京,完顏杲親自督戰,指揮大軍猛攻上京,
遼上京留守耶律撻不也匆忙進宮去找皇帝,這才發現皇帝和宗室不知何時都已經跑了,耶律撻不也大驚,消息隨即走漏出去,很快,滿城就都知道皇帝已經拋棄他們自己先跑了,
耶律撻不也重返城樓只見外面金軍攻勢兇猛,再看手下將士因皇帝逃跑而毫無士氣,此戰絕無勝算,只得率衆出城投降。
就這樣,號稱銅牆鐵壁且城內至少有五萬京師精兵守衛的上京城僅僅只用了不到半天就落到了金軍的手中,消息傳出,大遼舉國震驚,各地人心惶惶,士氣全無,金軍的進攻更是勢如破竹,逢戰必勝,沒過一個月就攻佔了偌大一個上京道,至此時,堂堂大遼已有近三分之二的國土淪於金國之手。
如今之大遼,只留下還處於遼國皇帝控制的中京道與西京二道,以及由耶律淳控制的南京道尚在。
不過,上京的淪陷卻意外給一個人帶來了好處,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耶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