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隋朝首創。唐代沿襲隋朝的科舉制,並將其發揚光大,從此科舉制正式取代舉薦制,成了中國乃至世界上,官方選用人才的標準考覈方法,並且一沿用就是千餘年。
雖然現在唐代的科舉制纔剛剛起步,不過推行了二十餘年。而且民間學風還不流行,某種程度上來說,科舉制還沒有徹底動搖世家的根基。
即便如此,科舉制依舊是天下讀書人心中最聖神的殿堂。憑藉科舉,農戶家的子弟纔有機會一飛沖天,翻身農奴把歌唱。
所謂“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說的就是科舉制。
雖然朝廷大力提倡科舉制,但是每屆科舉的競爭依舊是非常激烈。激烈到什麼程度呢?明經的錄取率大概在百分之十,而進士錄取率就有點嚇人了,只有百分之一!
這還僅僅是入長安考試的學子通過率,地方上的應試還沒有計算在內。可以想象科舉的困難。大抵和後世考公務員的情況差不多。
偏偏就是天下讀書人都要掙破頭去爭搶的名額,你居然說要分一些給那些大字不識幾個的野蠻民族?分給他們也就罷了,居然還要降低他們的考試難度?是不是瘋了?這條消息一出,天下士子學生還不造反?
蛋糕就這麼大,那麼多人眼巴巴的盯着,對其垂涎欲滴。你倒好,橫插一腳,直接切走了一小半,而且這一小半還是給了讀書人最看不起的一羣人,你讓這些讀書人怎麼可能忍得下這口氣?瘋了不是?
陳飛唸完奏本,將奏本交給宦官,再由宦官交給李世民。他的任務到此結束,默默的退回朝班。
但是大臣們都不淡定了。陳飛說的其他條例倒還好,可以商榷,但是關於科舉絕對不能這麼改!一旦如此改動了,必將造成天下士子學生的反對,會造成非常恐怖的連鎖反應。
因此陳飛一回到隊列裡,立馬就有好幾個大臣跳出來反對。
反對的理由都差不多,認爲陳飛這麼做會擾亂天下學子的心,導致民間怨聲載道,不利於統治。
李世民看了眼站在朝班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陳飛,沒好氣的哼道:“陳飛?既然有大臣對此有意見,你就不出來解釋下?”
解釋?解釋什麼?昨天不是說好的,只要我念奏摺嘛?陳飛有點兒懵逼。
但是朝堂之上,這麼多雙眼睛看着,陳飛就算心裡不情願不敢在這時候耍小性子,無奈,硬着頭皮站出來,又向大臣們解釋了一遍他的觀點。
北庭都護府轄下多是原薛延陀部落的牧民,文化水平較低,且居無定所,教學很難開展。其文化水平很難與大唐學子相提並論。
因此陳飛也沒打算將兩個地方的人湊在一起考試,他的觀點是,先在北庭都護府推行教育,在草原上建立城池,城池內部配備軍防,工商,教育等體系。先把草原上的教育發展起來。
說是教育文化,其實和洗腦也差不多,給這些整天只知道打打殺殺的人灌輸一點儒家思想也沒有壞處。
教育發展起來以後就涉及到了選拔考試。
陳飛所謂的“科舉向草原牧民開放”的意思是.......當地單獨設定一個科舉考試,雖然制度與大唐現有的科舉考試差不多,不過兩者實際上是沒有多大影響的。所以並不存在牧民與大唐學子搶奪科舉這塊“蛋糕”的事情。
北庭都護府單獨舉行科舉,殿試依舊設立在長安,官員依舊需要陛下親自冊封。不同的就是,這與大唐內部的科舉沒有多大關係,兩者相互獨立,考試的時間也是錯開的。
簡單點說,就是北庭都護府的人通過科舉以後只能去北庭都護府做官,不能去大唐的其他城市做官。而大唐的學子通過科舉以後.......卻是有機會去北庭都護府做官的。
當然,這就要看陛下如何安排,北庭都護府畢竟是大唐的地盤,若是全都交給牧民打理,豈不是成了一個獨立的國家?
因此大唐今後安排到北庭都護府的官員也多是監察一職,沒有太大的實權,(頂層的軍政權除外)當地基層幹部依舊牧民爲主擔任。
陳飛這麼一解釋,朝廷中反對的聲音頓時少了許多。只要不觸及到天下學子的痛楚就好。北庭都護府那地方鳥不拉屎的,估計大唐也沒多少人願意去那裡做官,讓他們牧民自己管自己確實挺好。
陳飛站在原地咂摸了一下嘴,見無人反對,於是......又默默的回到朝班裡去了。
見無人答話,李世民詢問道:“衆愛卿可還有意見?”
房玄齡想了想,站出來道:“陛下,陳飛此法等若推翻了北庭都護府原有的管理制度,雖臣以爲大致可行,不過許多細則還需要好好推敲,不可魯莽定論。”
“恩,確實需要好好推敲一番。朝廷之上就不議了,散朝以後,朝中三品以上官員來兩儀殿商討此事,陳飛,你也一併前來。”
“臣...遵旨!”
宦官很機靈,見李世民又退朝的意思,連忙宣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隨即,早朝散去,三品以上的官員散朝以後紛紛向兩儀殿走去。陳飛默默的跟在最後。他不求出頭,只求能在最後混過去.....
忽然走在最前面的長孫無忌停下了腳步,等到陳飛走上來以後,朝他展顏一笑,呵呵道:“不錯,不錯,小小年紀主意卻是老道的很,非常不錯!老夫真是=越來越欣賞你了。”
突如其來的誇獎讓陳飛頓時覺得不好意思起來,只能不斷賠笑謙虛連連。
“大人過獎了,論文韜武略,下官可還差大人許多,今後大人還需多多指點纔是。”
長孫無忌聽了哈哈大笑,摸着鬍子道:“你啊,年紀輕輕,不光是出的主意老道,爲人處事也圓滑,還真是個小滑頭!哈哈哈.......”頓了頓,長孫無忌又道:“子誠,想必陛下也與你說了,今後你我在一個衙門共事,作爲前輩,老夫不得不提醒你,在朝爲官還是謹慎爲上,不可妄動祖制,否則,恐有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