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雖然不贊同皇帝作法,但魏徵還是恭領着聖旨趕到崇仁坊的宋國府中,眼下的蕭府和以往的熱鬧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坐在院子中的頭髮凌亂的蕭瑀正一口口的喝着悶酒,公卿風範蕩然無存。站在遠處的蕭夫人和襄城公主等人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站在原地顯得十分的爲難。

可當魏徵帶着公差們走進院子的時候,院內諸人的心緊張的都提到嗓子眼了。尤其是蕭夫人看着魏徵像鍋底一樣黑的臉時心裡更是打鼓,難道姑姑說的話也不管用了嗎?

啪,蕭瑀摔碎了手裡的酒壺,指着迎面而來的魏徵等人大喊大叫着:“魏徵,你又是來問口供的吧,老夫沒什麼好說的。如果你一定要給老夫定個什麼罪名的話,可以啊,把老夫弄到刑部過堂就行了。”

“蕭時文,在本官這你那套倚老賣老沒用,你的那些門生爲了脫罪都已經招了。你覺得要想定你的罪,本官還需要你的口供嗎?”

魏徵轉身拿過侍從捧着的聖旨:“詔曰:御史大夫,金紫光祿大夫,宋國公蕭瑀,罔顧皇恩.......從即日起罷黜一應官爵,發歸本鄉,無旨不得回京。”

宣讀完聖旨後,魏徵撇了一眼手拿着聖旨喪神失魄的蕭瑀:“你應該慶幸陛下寬宏,太子良善,要是依着本官像你佞臣必免不了到東市走一遭。”......

三日之後,長安城外十里,一個幾十人規模的車隊挺在路上,任誰也不想到如此寒顫的車隊竟然屬於大大頂頂的宋國公。

“父親,不會有人來的,外面風大,咱們還是上車吧。”,看着日漸憔悴的父親蕭銳這心裡有股說不出來的滋味。

要知道父親這一生剛直不阿,從不曲意逢迎,即是像楊廣那樣的暴君也禮敬有加。可他錯就錯在選錯了學生,魏王李泰表面上禮賢下士,可實際內心奸詐。

就說這次的事吧,自己去求見了好幾次他都以偶感不是推脫,且平日裡往來於府的門生們也不見蹤影。

可就在蕭瑀點頭要上車之際,遠處一隊驃騎驅馳而來,同時還伴隨着“宋公慢行”之語。待馬隊行近,定眼一看,原來爲首的是將領竟然是獨孤謀和恆連。

獨孤謀來蕭銳並不奇怪,可恆連來此所謂何事呢。

“末將見過宋公。”

“你們是來送老夫的?”

看蕭瑀隨風而飄的銀髮,獨孤謀不由的唏噓一下,誰能想到武德、貞觀兩朝的宰相如今竟然落魄到得這般光景。

“家祖讓晚輩來送送公爺,......山高水長,一路保重。”

“好,好,請將軍轉成姑母,蕭瑀在此謝過了。”,話畢就對獨孤謀拱了拱手以示謝意。他知道要是沒有這次要是沒有獨孤家從中斡旋,皇帝怕是不會輕易鬆口的。

“末將奉太子殿下令諭前來相送,這裡有殿下手書一份,同時有兩件披風以供大人父子路上禦寒。另外殿下說,襄城公主母子今日就會接入東宮照應,蕭少卿可安心處理家務,不必着急。”

聽到李承乾將公主母子接入東宮,蕭瑀的臉騰的一下就紅了起來,自己竟然都淪落到對手憐憫的程度了。

哎,罷了,隨即也點了點,也對恆連拱了拱手:“請將軍轉告殿下,老夫謝過了。”......

“父親,太子手書您不看看嗎?”,蕭銳指了指父親手裡的死死捏住的信札問道,他是真的好奇這位太子究竟要和父親說什麼呢。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這首詩是皇帝登基後爲了表彰自己在危難之時的相助之恩,今天太子又將此詩抄贈送來,就是表明李唐皇室不會忘了他當年的功勞。

“父親,父親,您這是?”,聽到兒子的呼喚,蕭瑀用袖子擦了擦眼淚就將手書交給他,隨後打開車窗眺望着遠處的長安城。

哎,“父親,您這次真的錯了。您看看你輔佐魏王,再比較下太子,您這是何苦來哉呢?”

反正蕭銳一直都是看不上李泰,覺得那個小胖子仗着自己是皇子,又有名師的調教,那鼻孔都朝天了。

反觀李承乾,做事是不着邊際,有些時候難免讓士大夫所不容,可人家那胸襟可不是魏王那個小胖子能比的。

就拿自己的老爹和魏徵來說吧,從貞觀元年到現在幾乎每個月都要到皇帝參人家一本,這是要幹什麼啊。可回過頭來,還不是人家在皇帝那替你們說話嗎?

“罷了,這樣也好,老夫爲國操勞了一生,現在以是花甲之年,還有什麼好說的呢。讀讀書,養養花打發餘生吧。”

蕭瑀那還意思跟自己兒子說是他先算計李泰的啊,要怪就怪自己豬油蒙了心,想要扳倒房杜等人重新的站到僕射的位子上去。

“太常寺是個閒職,但如今開來對於你來說卻是最合適不過了。今後在朝廷當差,你要多加小心,尤其是爲父那些門生,今天他們落井下石,難免以後不拿你來做文章。”

現在看來這世上如果有後悔藥的話,蕭瑀就算傾家蕩產也會去買上一副。他都教了些什麼學生啊,虧得自己還爲了他們四處跑官。

結果呢,別提尊師重道了,以一個個主動做了檢舉自己的功臣,自己真是瞎眼了。

“父親放心,兒向來不喜與人爭利,和您的那些門生故吏平日裡也沒什麼來往。再說還有襄城在,您也知道太子對於他這個姐姐還是很看重。”

這倒不是蕭銳在這胡扯,就從李承乾多次因襄城公主不和蕭瑀計較上來看,太子對於自己的姐妹還是很照顧的,年節送來的東西甚至超過皇帝的賞賜。

看看同樣和太子作對的楊師道和楊恭仁就知道了,圈禁的圈禁,流放的流放,那個得到好了。

那太子這次把襄城母子接進東宮的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之所以這麼做不僅是在警告蘭陵蕭氏,不要生出輕慢之心。

更主要的是在警告那些朝中和蕭瑀有怨的官員,不管怎麼樣,襄城公主都是皇帝的長女,太子姐姐,她的身後站着整個李唐皇族。

“恩,那就好,那就好。”

第二百五十五章 殿下,這裡面的水深着呢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十一條 (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摘茄子也特麼不看看老嫩第七百六十五章 有些禮,必須收!第五百零二章 萬國來朝(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風這麼大,你不怕閃着舌頭嗎?第六百九十八章 陳家四少爺第四百八十四章 這世上原本沒有路第四百九十四章 豔名一夜蓋長安第二十一章 麗正殿敘話第八百五十九章 東宮版“知新錄” (三)第九百七十八章 亂花迷人眼!第四百一十三章 鄠縣農場的小老頭第六十四章 還有爺們嗎(1)第六百零二章 比程知節還精明的人第六百零五章 貪小便宜吃大虧第七百八十七章 兩個精力旺盛的超級賽亞人第二十六章 朕要殺了這老匹夫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孫皇后出的難題第四百八十七章 這麼小就會看花姑娘了?第二十二章 胡人犯邊第二百九十章 是不能讓老實人吃虧的第五百三十七章 姐妹當差第八百九十三章 哀嚎給誰看!第一百五十五章 千金買骨的李世民(2)第二百一十五章 奔襲計劃第三百四十八章 會吃醋的小傢伙第四百二十二章 誰讓你不說清楚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有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第四百六十七章 世襲刺史制度第七百六十八章 苦思之時蹦出來一個哪吒!第九百零六章 我真是來送禮的!第五百五十九章 夜半報喪第四百八十章 老頭兒,你太放肆了第八百六十六章 有個好爹,不如有個好老師!第五百二十五章 踏破胡虜、唐軍威武第五百七十四章 知道你崔爺是混那的嗎?第五百七十五章 頗思蜀否?第六百零四章 有一種人叫添頭兒!第九十七章 戰事初開 先失要地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徵的棒子和大棗第五百三十八章 密道?第六百一十五章 爲子孫前途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專業的事兒,還得找專業人士第三百六十二章 給臉不要臉的東西第六百一十四章 新一年春圍的風頭兒第三百六十五章 你小子偷着樂吧!第五百六十九章 議和?誠意不夠!第六百三十一章 起因!第四百五十九章 太子盜牛-稱心立功第九百六十三章 一團和氣第九百七十五章 再說一遍,這是私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真香”定律第六百三十七章 鬼哭狼嚎的刑部大牢第六百八十八章 你這老匹夫耍滑頭第八百一十四章 男人之間的友誼!第一百八十一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第三百零六章 大唐的工匠精神第九百零九章 如此暴利!第九百零九章 如此暴利!第六百八十四章 洛陽宮級別最高的保安第九百零二章 孩子,你着相了!第二百七十章 貞觀朝第一孝子第六百一十九章 有些人就適合當槍用第七百二十二章 既要打的好,也要打的巧第三百零七章 不省心的家事,不省心的人第一百六十章 你可要記住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鮮出爐的城門官第八百九十六章 師生之談!第三百四十章 睜開你的狗眼看清楚小爺是誰?第一百六十三章 截殺第五百二十六章 明德殿裡的大耳刮子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有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第四百七十二章 賤人和敗類第七百三十七章 不一樣的北巡第八百七十九章 雄兔腳撲朔!第七百一十一章 愛妃,你辛苦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去告訴那禿驢,本宮在這等着他第九百六十九章 都圍着小傢伙轉!第二百章 武德殿中的蒙面女郎第二百一十七章 庫山之戰(2)第一百一十二章 到處都鬧幺蛾子(1)第八百六十六章 有個好爹,不如有個好老師!第九百零九章 如此暴利!第一百五十五章 千金買骨的李世民(2)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馬屁高手李麗質第八百六十二章 婚姻革命!第九百六十一章 我真的不瞭解你!第四百零二章 《秘記》的來源第二百六十一章 喋血鴻臚寺第一百五十七章 老李綱的新工作第二百六十五章 君子動手不動口第八百二十五章 這老不死的到底是誰?第四百三十章 他下手更狠第一百一十三章 到處都鬧幺蛾子(2)第六百零七章 “妥”善處置第三章 做客秦府第二十二章 胡人犯邊第三百四十章 睜開你的狗眼看清楚小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