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沒有同類的李承乾

太極宮正殿

老實說,李承乾有的時候真是搞不明白皇帝腦袋裡是怎麼想的,想一出是一出,誰聽說過頭天家裡死人,第二天就把閨女許出去的。

而且這談起來就沒完了,把前朝的些爛攤子一股腦的就丟給了自己,想想也真夠蛋疼的。

忙前忙後連特麼衣服都沒來的急換直接就去上了早朝,可是當殿內衆臣看到穿着血污之衣的太子的時候,殿內響起了陣陣的議論之聲。

這特麼是怎麼回事?太子是什麼時候回來的,怎麼剛剛返京就這麼站在殿上,這是又一場玄武門之變?

“殿下,您這是怎麼回去?還有陛下他怎麼沒來上朝呢?”,聽到百官在議論是不是政變,杜如晦在心中不由的罵了句愚蠢。

不說太子沒有理由造反,就是想造反也得把外面的玄甲軍換了吧。鎮殿將軍還是那個頑固不化的翟長孫,他是皇帝的絕對的心腹,是不可聽從第二個人的命令的。

但作爲百官之首,這個時候他是該站出來說句話的。

聽到了杜如晦的問話後,李承乾就直接坐在臺階上,俯視着殿內衆臣,笑着言道:“諸卿,那麼緊張幹嘛,本宮首先言明這不是政變,陛下正在承慶殿召見江夏王和翼國公,如果你們誰想去覲見陛下,下了朝後就可以去了。

同時向諸卿傳達一個陛下的口諭,和親之議作罷,江夏王之女的婚事,陛下將親自過問,就不勞諸卿操心了。”

“至於這身血可就有意思了,就在昨天夜裡江夏王之子、李景悞率領王府的侍衛硬闖鴻臚寺,企圖殺死薛延陀部求親的使團。

本宮趕到的時候,其部已經被守衛斬殺殆盡,而他本人也已經奄奄一息了,然後就死在本宮的懷裡。......”

李承乾的解釋更是如同一顆炸雷在殿內衆臣的耳邊響起,這李景悞膽子也太大,如此行事於謀反何異。

於是幾個御史也紛紛出班彈劾,請求將此事一查到底,看看這背後還有什麼人,在長安城中帶人攻擊朝廷衙署就是謀反。

雖然很不想承認,但李承乾知道這幾個人說的沒錯,李景悞就是有天大的理由的,這麼做也是不對的,即使所有人都知道他這麼做是被逼出來的。

可當務之急是保下那個正在圈禁中王叔,總不能讓人家送黑髮人後就上斷頭臺吧,那得多冤啊。

沉思了片刻,李承乾看向房玄齡,他是有名的厚道人,會說句公道話的。“房相,此事你有什麼看法?”

“殿下,李景悞所爲觸犯國法不容置疑,但江夏王一直被圈禁在宗正寺,所以這指使之說純屬無稽之談。”,話畢,施了一禮後,又站回了班中。

看到房玄齡說完,杜如晦立刻從班中走出來,躬身言道:“殿下,江夏王不僅是宗室大將,更是國家重臣,不可輕辱。既然沒人指使,那就不涉及到謀反。

李景悞身爲禁軍將領,縱兵爲禍,但終以伏法,是以臣認爲還是到此打住的好。沒必要把事情鬧的太大,不然讓那些使節笑話。”

聽完了二人的話,李承乾默默點點了頭,隨即又把目光看向魏徵:“魏相,你呢?”

他對許親給薛延陀也是贊成,畢竟朝廷現在正是虛弱的時候,這要是在起兵禍可是要傷筋動骨的。

可他沒有想到的是李景悞會用這麼過激的方式替父姐出氣,老魏也是個要臉的人,都把人家兒子逼死了,自然是不能給人家扣上一頂謀反的帽子,再逼其女和親了。

隨即言道:“其罪難恕,其情可憫。”,話畢,就低下了他那顆在皇帝面前都不曾低下的頭,那可是幾百條不該丟的人命啊。

看到三位大佬都這麼說了,其他的大臣也就不說什麼了,誰都能看出來太子是在壓着火呢,李景悞再怎麼不好也是他的堂兄。

再去觸太子的眉頭,那特麼就是找死,京兆韋氏的人可是在地下還沒爛乾淨呢。

“有些話,本宮說的都累了,不想再說了。本宮知道,人活到你們這歲數,情義、氣節,磨的差不多了,每天除了想着如何保全自己和子孫富貴一點的念想外,根本就不做它想。

也是要是連這點念想都沒有的話,同死人還有什麼區別。”

“還真是應了那句話,學得文武藝貨於帝王家啊,你們都是來和皇室做買賣的,你們圖的得不過是功名與富貴罷了。

在本宮看來,你們連李景悞那個喜好狗馬弋獵的紈絝都不如,最起碼他知道護住自己的窩。要是價碼合適,不少說女兒了,祖宗都是可是出賣的嗎?”

“今兒,本宮就用聖人的話回你們一句,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承乾亦恥之。”

李承乾語氣之中非常平靜,但所有人都明白這種平靜的語氣說出來的話更是一點面子都沒給他們留。

不過,之所以沒人出來反對,是因爲這次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的是李承乾。

不僅是勸說皇帝許親的大臣們在反思,就是那平日順情說好話,人浮於事的人也在反思自己,太子說的沒錯,他們的官當的大了,都學會明哲保身了。

大夥的心裡都知道夷男這樣的人早晚都是要反的,就想他當年反頡利一樣。

只不過殿中的人目的不同,有的是爲了自己的苟安,有的是爲了自己的利益罷了。

“既然陛下讓本宮主次今天的朝會,那這個主本宮就做了。岑文本,中書省擬詔:李景悞之罪乃其咎由自取導致,但人死罪消,讓他早日入土爲安吧。好了,退朝吧。”

話畢,沒等衆人行禮,就徑直的往外面走去。

行至殿門的時候,李承乾回頭又看了一眼這些袞袞諸公,自從來到大唐以後,自己都在有意無意的引導他們擺脫儒家教給他們的中庸之道,企圖喚醒他們血脈中的血性,讓漢唐雄風早一點降臨到這片土地上。

可今天發現他錯了,這裡的人從來都和他不是一類人,自己這纔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想通這一點後,李承乾長長的嘆了口氣,希望李景悞的血能讓他們長點教訓吧。

隨即就在朝諸官的矚目下,脫下了那件染有血污的袍服交給恆連。

沉聲說道:“將這件太子服飾賜給李景悞下葬,算是本宮對他盡的最後一份心了。”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極宮前上演的全武行第六百零二章 比程知節還精明的人第二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四十二章 鐵騎王!第二百八十章 有個故事叫侍郎是狗第七百四十八章 毒士-晉先生第四百五十一章 程家雙“虎”第八章 華州之亂(2)第四百六十九章 湯泉遊獵第四十六章 滅蝗進行時(1)第七十五章 岷州終戰(2)第八十六章 真有排面啊第二百三十六章 太子到底想幹什麼第一百二十三章 蕭瑀的險惡用心(3)第八百六十二章 婚姻革命!第七百九十七章 滾出去,開府!第五百三十六章 皇宮中的失蹤人口案第二百四十三章 都是好色惹的禍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孫皇后出的難題第一百四十二章 給皇帝獻給美人第九百六十五章 凌煙閣(二)第八百五十二章 啥玩意,進去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被渣男鄙視的李承乾第二百零七章 進了賊窩的李靖第六百八十六章 送禮也是一門學問第六百七十一章 有些人是值得尊重的第六百三十五章 假的,全是假第四百六十一章 醉在梨樹下的李承乾第九百六十二章 樹倒猢猻散!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屁話到底是誰說的!第七百零五章 父子之間是要糊塗着過的!第四百九十章 哎呀,讓您見笑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婚進行時 (1)第四百一十五章 杜老頭,老子看錯你了第九百五十四章 這法場劫了也沒用!第八百二十七章 豫州之鼎第五百九十八章 臭顯擺的李世民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家也欠高利貸第八十四章 緊箍咒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謀深算的岑文本第六百零七章 “妥”善處置第三十一章 你們真是讓夫子蒙羞啊(2)第一百三十八章 長孫皇后是菩薩第三百章 天子腳下的豆腐渣工程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六百零二章 比程知節還精明的人第六百六十一章 大唐馬謖-劉仁軌第九百七十九章 好言相勸!第四百三十三章 丟人特麼丟大了第三百八十五章 論補腦的重要性第三百七十四章 殿下,我勸你善良第六百一十三章 做客王府第六百七十六章 來,未必是福、去,未必是禍第六百七十八章 找老房的真正目的第六百一十四章 新一年春圍的風頭兒第二十章 上元節第九百五十章 全力向西!第六百八十四章 洛陽宮級別最高的保安第四百二十五章 打死你個龜孫第三百三十四章 稱心如意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六百一十九章 有些人就適合當槍用第一百四十章 都想當這個官(2)第五百九十三章 這事,朕管不了第三百八十九章 你真是個壞慫啊第九百九十章兄弟和睦!第二十九章 讓法律有尊嚴第九百二十九章 其實你不必這樣!第九百九十一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二百零四章 大哥,請你抽打我的細嫩皮肉吧第七百九十七章 滾出去,開府!第八百一十八章 東宮來了兩位“姑奶奶”!第八百二十章 就是袍子的問題!第八百六十五章 呦呵,綁了個爹回來?(二)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小都得哄第九十四章 你算個什麼東西?第九百五十章 全力向西!第八百五十七章 東宮版“知新錄” (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被揍成豬頭的阿使那步真第三百零七章 不省心的家事,不省心的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曲江池的奇景第五百五十二章 你愛的不是李家第二十三章 大唐版舌戰羣儒第三百五十三章 是男人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第三百三十七章 別跟老子來這套第九百一十七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一)第八百五十六章 麟德殿的笑聲!第一百八十一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第三百九十一章 李績的小心思第五百零七章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第七百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嶺南來的土皇帝第八百零三章 算是個商量!第九百八十七章牙咬崩了!第五百零三章 飯桌上的學問第八百九十二章 明德殿的笑聲!第一百零八章 長安城瀰漫的陰謀(3)第九十八章 陣斬高甑生第八百零七章 《帝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