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新的疑雲

在大唐,人大概分爲五個等級,士、農、工、商、兵,這五類人構成了國家社會的基本階層。可有一種人一直遊離在五類人之間,他們自稱爲俠,其日常生活的圈子叫江湖。有句話叫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對於韓非子的這句話,李承乾一百個贊同。

爲什麼這樣說呢,文人們總是靠筆桿子擾亂法制,俠客們總是用暴力觸犯律例,對於歷代的統治者來說這兩種人都是令人厭惡的。

尤其是俠客們的問題,在中國歷史上有着太多“以武犯禁”的事情,那些以暴力來解決問題的人當中,也不乏有勇有謀的豪傑之輩,千百年來一直得到人們的景仰。司馬遷在《史記·刺客列傳》裡特地給一些“以武犯禁”的人以大量筆墨。

現在,擺在李承乾面前的就是這麼一個目的明確,組織嚴密的江湖組織。這個以皇爺爲首的組織,利用了這麼個模糊的社會階層,得到了各式各樣的人才,也搜刮了大量的錢財,以從事他們的顛覆活動。

這也讓他不由的聯想到發生在清朝的白蓮教起義,對於李唐來說,這就是個附骨之蛆,而且已經到了不可不除的地步了。

可事情從來都沒有十全十美的,雖然通過匪首麻三找到丟失的庫銀,但房遺直的軍隊並沒有在現場抓獲任何有價值的人,氣的房遺直一把火就燒了那個賊窩。

“殿下,這都是臣的過失,是臣抓捕審訊的速度太慢了,以至於沒有快速鎖定目標人物,致使殿下的大計功虧一簣,臣萬死難恕。”,韓瑗一臉愧色的說着,一雙大手在肚子和大腿之間來回動着,都不知道放哪好了。

按照原來的計劃,秦懷玉在呂縣得手後,韓瑗這邊就開始抓捕剩下那些內鬼,這樣一來就可以盡收全功了。可誰都沒有想到的是還有一個人成了漏網之魚,那就是安州刺史府的參軍柳續。

這個王八蛋是皇爺和李甘單獨掌握的一枚暗子,認識他的不多,其目的就是要在關鍵的時候給以官軍以致命一擊。好一處無間道啊,李承乾不得不承認他還是太小看古人的智慧了。

“韓長史,這不能怪你,就算是孤不也沒有算是嗎?人力畢竟是有限的,不是嗎?你是大將軍的舊部,北伐的時候咱們就在一起臥雪爬冰了,孤怎麼能因爲自己的面子而苛責於你。

不要有心裡負擔,孤已經向父皇上表,請晉你爲安州副都督,兼領長史一職。孤和吳王走後,安州就交給你了,希望你能維持好安州的穩定,不要再發生類似的事了。”

這天下就沒有不是的君父,即使此次計劃是李承乾一手製定,但韓瑗身爲人臣,有爲主分憂之責。現在出了這樣的事,那就得是他扛,與其讓太子問罪,那還不如自己主動承擔,那樣的話太子的處罰還能輕一點。

可意外的是,太子不但沒有讓他背黑鍋,甚至還給他升了一級,這可太讓他意外了。要知道官兒當到他這個份上,想往前走一步都是萬分艱難,誰能想到今兒因禍得福了呢。

“殿下真是仁義啊,臣,臣一定替朝廷掌控好安州,要是再出現亂民造反的事,不用陛下和您問責,臣自己把腦袋切下來。”

話畢,韓瑗面色虔誠的給李承乾行了個大禮,人家提拔了自己,還沒有讓自己站隊,這是什麼樣的胸懷啊,這要是不行個大禮,那自己這心裡也過不去啊。

“好,這纔是我唐將的風采,安州民變剛過,人心還不穩定,你施政的時候要注意尺度。另外在告訴下面的衙門,事過了就過了,不要去難爲那些被矇蔽的百姓。”

李承乾相信這種事是一定會發生,不管是在什麼衙門,都會有那種尖酸刻薄的人,就算是朝廷不追究了,那他們的嘴肯定是閒不下來的,倒時候更是容易激化官府和百姓的矛盾,這是他不願意看到。正所謂千金難買早知道,既然知道一定會發生這樣的事,那這預防針,他也就不得不打了。

聽到太子交代州里戰後的施政方針,韓瑗趕緊上前恭聲說道:“請殿下放心,臣即刻通報全州,誰敢亂嚼舌頭、迫害歸順的百姓,臣一定把他們軍法從事。”

說這話的時候,韓瑗在心中把李承乾和李恪兄弟倆做個比較,這還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啊。

看看人家他太子,這才以民爲本,考慮的多麼細緻啊,要是吳王來的時候就對民情多關心一下的話,安州也不至於這樣啊。.......

待韓瑗退下去後,李承乾則拿起了房遺直上的本章,裡面夾着的一張,上面僅僅書寫了“寶誌”兩個字。這張紙是房遺直在貢銀現場的箱子上得到,能看的出來這是那位皇爺特意留給他的,可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雖然追回了貢銀,平定了叛亂,算是和那位皇爺打了平手,在皇帝那他也可以交代過去了。可李承乾的心裡清楚,他還是敗了,只要一天沒有抓到他,人家就可以在大唐的任何地方再現安州之事。一想到這,李承乾不由的握緊了拳頭。

“大哥,奏本的事不急,你還是先用藥吧!”,李佑端着一個盤子走了進來,李承乾的傷是因爲他受的,所以內心有愧的李佑就主動承擔了侍奉湯藥事。

“老五,你這何必呢,這種小事就讓下人做好。”,讓一個親王伺候自己,李承乾覺得自己有些燒包,再說,兄長照顧弟弟就應有之意,他不認爲李佑欠他什麼。

嘿嘿嘿......“你還是得着吧,一會兒就涼了,以後你也不要再說什麼丟不丟份的話,長兄如父這話沒錯吧,有什麼啊!”

看着李佑嬉皮笑臉的樣子,李承乾無奈的搖了搖頭,可就在他剛喝到一半的時候,一旁的李佑卻悄悄的來了一句,老三那正在鬧意見呢,他不想離開安州。

第六百一十三章 做客王府第六百一十五章 爲子孫前途計第七百零五章 父子之間是要糊塗着過的!第八百四十一章 行,上眼藥來了吧!第六百一十五章 爲子孫前途計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孫皇后出的難題第九百七十一章 你是不是想學司馬懿?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只配給孤當一條狗第六百五十七章 龍虎山少掌教第一百三十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八百九十章 沒想得那麼簡單!第九百八十一章 腐儒之見!第二百六十八章 玄武門上還有散去的疑雲第八百四十八章 當面砍,別客氣!第七百六十章 羈押二王第四百三十三章 丟人特麼丟大了第五百三十一章 蕭瑀的新爸爸第六百一十章 魏徵vs竇寬(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翻車了?第三百二十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七十四章 知道你崔爺是混那的嗎?第二十九章 讓法律有尊嚴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到皇家的無名劫匪第四百七十七章 見微知著者-馬賓王第九十章 含風殿議事(2)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承乾的反擊計劃第八百九十九章 驃騎營(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密道?第二十四章 李世民的酸詞第五百五十六章 表哥,能賞口湯喝不?第七百三十七章 不一樣的北巡第一百零四章 最後一戰(2)第二百六十章 你只有當狗的資格第九百三十九章 破壞“氣氛”的房遺愛!第九百四十二章 新紀元,新開始!第八百八十二章 鹽山之利!第二百五十六章 爺今兒就想在這耍耍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好,兔爺兒第八百八十一章 好酒、爛肉!第三百零七章 不省心的家事,不省心的人第九百七十八章 亂花迷人眼!第七百二十六章 醉打金枝(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還有商量嗎?第九百二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七十六章 我胡漢三又回來了第六百零六章 我說你是咋想的第六百八十一章 推銷員-柳述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內衛在行動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泰掃黃第八百一十七章 劉相,你是真有眼力見兒!第四百一十四章 收受賄賂的李世民第二百八十七章 奇葩的法律第九百一十九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三)第八百七十一章 南衙的異議!第二百一十五章 奔襲計劃第三百三十三章 隴西王府的夜宴第五百四十一章 事情原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第六章 承慶殿定策第三百二十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三十八章 母妃說不讓我吃你的東西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有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第八百六十章 泡茶館!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一樣的老子,不一樣的兒子第七百八十三章 新十一條(一)第七百三十八章 晉陽風暴(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巧佔祁溪鎮第六百一十二章 忠臣不僅前臺有第四百零九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二十九章 讓法律有尊嚴第一百三十一章 老子好欺負呀第六百一十二章 忠臣不僅前臺有第一百四十七章 化胡爲漢的方法第七百零一章 又“送走”了一位第九百八十三章 太子病了!第三百一十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二百二十七章 皇帝有旨,攻擊立止第九百六十二章 樹倒猢猻散!第二百八十三章 兒臣賭他們的腦袋第七百四十七章 瘟疫阻路第四十二章 初見長孫悅第一百四十一章 謀殺親夫的鄭麗婉第七百六十七章 反王-汪華第七百三十八章 晉陽風暴(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太子到底想幹什麼第四百九十三章 老高,你特麼纔是高人啊!第四百六十一章 醉在梨樹下的李承乾第九百一十章 明德殿裡的小把戲!第九百四十九章 風,蕭蕭兮!第二百一十七章 庫山之戰(2)第五百五十八章 漢中風雲第四十八章 滅蝗進行時(3)第二百一十章 瘦骨嶙峋的長孫無忌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孫皇后出的難題第六百三十一章 起因!第八百一十六章 狹鄉遷寬鄉!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下掉下來的餡餅第七百二十六章 醉打金枝(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給皇家丟臉的賤人第四百七十九章 承慶殿駁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