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添磚加瓦

既然要說唐代的醫療水平,那麼就要聊到所謂的太醫署,這裡面供職的都是全國各地彙集而來的最頂尖的醫學人才,他們也被稱爲太醫。這些醫生每個人都是地方上實力最拔尖的人物,提拔而來。而且他們每天服務的對象都是皇室成員,也就是說這些人必須實力過硬,否則的話稍有不慎就是滿門抄斬。

這些成員人人都可以得到全國各地最完備的醫藥典籍,而且大家還存在着非常巔峰的競爭關係,所以太醫署是大唐王朝時期的最高醫學水平。

此時的太醫署所涉及的體系特別的繁多,有專門鑽研醫學理論的,有專門鑽研鍼灸的,還有專門鑽研人體身體構造的,更有甚者還有人研究巫術與神話醫術的。可以說,各門各類上天入地無所不包,孫思邈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至少在李承乾看來,大唐現在的醫學水平應該是領先世界少有人能及,要不然倭國爲什麼三番兩次上表請求皇帝允許他們的遣唐使入太醫署學醫,而不是整天在國子監的老儒門下天天的之乎者也。

不過話又說回來,醫學可不是光頂尖就能完事的,還需要普及下來,畢竟行醫是救人的,不是用來炫耀的,而蒼文書院有專門負責培養醫者的地方,這是當年孫思邈投靠東宮的條件之一。

有了蒼文書院培養醫者的成功經驗,李世民特意下旨在在各個地方設立大量的醫學博士,這些醫學博士及地位大約等於漢代設立的“五經博士”,甚至在某些時候地位更高一些。他們不僅擁有着極高的地位,而且還負責對整個地方上的醫學進行管理。

除此以外,這些醫學博士的下面還有醫學生,醫學生下面還有很多的行醫人員,一般來說醫學博士負責整體的調配,還有管理大規模的疾病問題。真正負責在底下去進行醫學治理的人是那些醫學生,這大概就是最早成批量形成的赤腳醫生,需要走街串巷。

而且像這樣的赤腳醫生,還有大量的負責輔助的醫學助手,在各個地方都有相應的調配,可以說底層人也不擔心疾病爆發問題。

從這裡可以看出,大唐的發展水平應該已經很高了,畢竟醫學屈居於百姓生活必需之後,只有解決了溫飽,纔會在此基礎之上推行醫療工程。

獨孤睿的醫館就是由一批的醫學博士組成的,因此這也讓他成了長安城內唯一一個入得孫思邈法眼的人,平時的耳濡目染也讓獨孤睿成了二把刀的醫生,配點小藥自然是不成問題的,這也是那些紈絝和文人中招的原因。

東宮-明德殿,今兒被召集在這裡的人都是醫者,不管是官方的,還是非來自民間,凡是長安城附近有名的統統被請了過來,不爲別的,就是爲了明年的一場考試,那就是醫術科。

不管是從醫者還是當官的都是個人的選擇,可只要是個人就有自己的小心思,要想讓他們都和孫思邈一樣的永懷懸壺濟世的心,那是難爲人了。

所以李承乾就上奏了皇帝設立醫術科列入科舉,凡是通過的考覈的醫者都授以品級,解決了過去除了醫學博士外,所有人不清不楚、不尷不尬的身份問題,把以德爲人所敬仰,變成了官制,更加職業化,也更好的管理。

按照以往的慣例,從醫者要想當官進入仕途,那是要在地方上經歷激烈的競爭和嚴格的考覈成爲醫學博士,然後在經過太醫署殘酷的淘汰,才能成爲一名太醫,正式走入仕途,可能經過這麼層考驗的人無疑是鳳毛麟角的,這無疑讓更多年輕人望而卻步。

在這個人均只有三十幾歲的時代,不能普及醫療是人口浮動一主要原因,要知道三十幾歲正處於壯年,就是因爲各種疾病的折磨才讓他們早早的亡故。這不管對於國家,還是他們自身的小家來說,無疑都是巨大的損失,所以這種現狀必須改變。

“孤今日召諸位來,就是爲了明年的春闈,消息兒相信你們已經都收到了,但孤望你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多多鼓勵門下學子參考,你們都是開館收徒不也是爲了懸壺濟世嗎?

如今陛下開了天恩,特意在科舉中加設了醫術科,就是爲了天下萬民的福祉,同時也與諸位大醫天下的理想不謀而合,這算是天子憂民之所憂了。”

“太子殿下,歷朝歷代對於醫者都沒有當今的朝廷如此的重視,這讓我輩學醫者感同天恩的時候,也倍感幸運。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醫道也漸漸地淪爲了小道,人們只顧學儒論法,爲的就是出入朝堂,好光宗耀祖,所以這收徒傳承也就成了難事。”

“今日朝廷能在官制上爲醫家開這樣的口子,不僅能解決了現今醫者們的後顧之憂,更是能鼓勵更多的人蔘與進來,這對於我華夏的醫道傳承來說可是一件大好事,老道甚爲贊同。蒼文書院醫術科的學子大部分已經結業,老道以讓他們抓緊備考了。......”

孫思邈在民間的威望奇高,就算是當朝宰相比之這位老者也相差甚遠,所以李承乾今日特別請了這麼個大的託,讓他來個現身說法。讓這些人明白,凡是支持朝廷的決議者,對於他們的醫館、醫廬,朝廷都是會大力支持的,孫思邈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不管是太醫還是從民間請來的醫者,他們授徒可不是傳道受業那麼簡單,更主要的是爲了他們自己,所以沒點兒好處,讓他們自覺的把人讓出來,那基本上是不可能。

有了孫思邈這個成功的案例擺在面前,殿內諸人還有什麼不相信的呢,別看孫思邈現在的品級不高,可就憑着高超的醫術,就是當朝的宰相也得敬着三分吧!要是咱們能抓住這次機會,攀上了東宮這節高枝,那咱不就是下一個孫思邈嗎?

於是,在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想法推動下,明德殿內的贊同之聲,那是不絕於耳,就連太醫署的太醫們也不例外。......

第三百五十三章 是男人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第一百六十章 你可要記住了!第五百九十五章 刑部,不行第二十二章 胡人犯邊第六百四十六章 尊嚴和活命第四百四十二章 憶往昔第一百三十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激怒的唐人第九十二章 爭糧打井(2)第四百六十九章 湯泉遊獵第一百七十五章 天空飄過五個字第五百五十六章 表哥,能賞口湯喝不?第四十九章 李承乾造反了?(1)第一百八十九章 坐收漁利的李恪第九十二章 爭糧打井(2)第八百六十章 泡茶館!第一百三十三章 進退維谷的李績第五百三十七章 姐妹當差第三百四十八章 會吃醋的小傢伙第六百四十六章 尊嚴和活命第七百二十八章 陵園中的對話第五百零九章 蒼天饒過誰(一)第八百五十二章 啥玩意,進去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假貨坑人第八十一章 論糧道(1)第二百四十九章 爺今兒賞你倆嘴巴第八百四十章 錯綜複雜的賀蘭山!第七百九十七章 滾出去,開府!第九百七十八章 亂花迷人眼!第一百五十四章 千金買骨的李世民 (1)第五百八十五章 混的最慘的世家子弟第五百零二章 萬國來朝(二)第八百七十六章 就輕輕的一拳!第八十章 大唐需要水師(2)第二百七十六章 你是誰家養的狗第一百四十四章 帝王心術第九百七十五章 再說一遍,這是私事!第八百七十八章 愈演愈烈!第二百一十一章 本宮就是要樹立一個榜樣第七百二十八章 陵園中的對話第四百一十章 我特麼就是竇娥啊!第四百六十二章 狐狸也有打盹的時候第六百五十章 太子妃發威!第五百五十九章 夜半報喪第八百零七章 《帝範》第五百五十一章 見過坑的,沒見過這麼坑的第一百一十章 天下英雄進入吾彀中矣 (1)第二百二十八章 明犯大唐天威者,雖遠必誅第四十九章 李承乾造反了?(1)第一百七十章 囂張的岑文本第一百九十四章 專業的事兒,還得找專業人士第一百二十章 蕭瑀的險惡用心 (1)第六十六章 李恪的怨念第二百八十七章 皇帝也有被自願的時候第五百二十三章 面子是靠自己掙的第二百六十九章 馬周送來的枕頭第五百四十三章 “真香”定律第四百一十四章 收受賄賂的李世民第三十一章 你們真是讓夫子蒙羞啊(2)第五百四十六章 有人要上吊!第八百五十四章 與商君之後做買賣!第九十七章 戰事初開 先失要地第六百一十三章 做客王府第十章 新華州刺史第五百零八章 這個年,誰也別想過好第七十二章 岷州之戰(6)第六百六十三章 錢太多了,膨脹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到處都鬧幺蛾子(1)第二百八十七章 奇葩的法律第六百零一章 單道真立威,分全羊第四百零五章 大唐懟懟王第二百四十一章 龍有逆鱗,觸之必死第一百一十章 天下英雄進入吾彀中矣 (1)第五百四十三章 “真香”定律第八百九十四章 你的舒服日子過多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easy模式都贏不了的突利第三百九十一章 李績的小心思第五十六章 並省官吏(3)第一百八十一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第七百八十六章 祖宗,救命!第五百八十一章 永昌一夜的變化第四章 朝堂爭鋒(1)第六百八十六章 送禮也是一門學問第四百九十五章 添磚加瓦第二百零八章 弘文殿選將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真正正的活閻王第六百五十六章 哦,還有這麼個人呢!第五百三十六章 皇宮中的失蹤人口案第三百三十五章 罵盡天下的皇甫德第八百一十五章 物“事”人非第六十三章 李承乾也有媳婦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被渣男鄙視的李承乾第五十二章 奇葩鄭善果第九百四十三章 你看,出事了吧!第八百五十六章 麟德殿的笑聲!第七百二十二章 既要打的好,也要打的巧第四百四十一章 感恩者-李世民第九百一十六章 秋風掃落葉!第四百七十七章 見微知著者-馬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