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相得益彰

在衆臣工眼中太子這個人是個好說話的,不管是坐朝監國,還平時理政,只要出現的紕漏不大,太子都裝作沒看見,給與大家充足的時間去改正。

對於這一點,身爲中書令的岑文本身有體會,中書省和東宮之間往來的文牘很多,白紙黑字間難免有不少漏洞,可一直的相關無事,這次弟弟事敗被出首,皇帝又把中書省的權利一分爲二,這不能不說是對自己的一個警告。

值得慶幸的有兩點,第一是皇帝對吳王和自己還有三分情義,第二是把弟弟老早的從世家關係網中摘出來,如果所有的事都一股腦兒的暴露在皇帝面前,那就是菩薩顯靈也保不住他們。

按道理說,今兒在大理寺的旁聽的衆官以自己這位中書省的宰相爲首,太子在審理、結案的時候首先要詢問意見的應該是自己,可直到結束太子也沒問上一句,乾綱獨斷就瞭解這樁風化案,這讓岑文本感到十分沒有面子。

當然了,太子也沒有問竇寬和馬周,他們倆一個是東宮的心腹,一個與太子交好,在這方面不會挑理,一切都顯得那麼理所當然,這讓本就沒有面子的岑文本更是如坐鍼氈。

翌日,承慶殿,皇帝對李承乾能如此快的處理蕭氏和謝氏之間的糾葛非常滿意,雖然江左世族的勢力大不如前,不能再左右國家社稷,但瘦死駱駝比馬大,朝廷將來還是能用的着他們的,所以特意叮囑了李承乾一番,然後才召見蕭瑀。

在隋唐兩朝,當權者基本都是血緣親戚,這和去年限制世家通婚是一個道理,李世民在登基之前還受了蕭瑀不少恩惠,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道理,他還是知道的,這也就是爲什麼蕭瑀在朝時辦了那麼錯事,還沒有殺他原因。

現在他致仕了,賦閒在老家,雖有小過,但於大節上無錯,所以李世民也願意讓太子在審案子的時候網開一面,博得一個善待功臣的美名。

“時文啊,這幾年你去朝在外,每逢國事不決的時候,朕總是會想起你來,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嘛!要不是你這次在蘭陵出了風月之事,咱們君臣二人還不知道什麼年月能再見呢!”

皇帝臉上的笑容很真誠,言語中也頗多顧念往日之請,這讓蕭瑀十分感動,蕭氏因爲他的原因這名聲在長安已經爛大街了,皇帝還能如此顧念舊情,足見他當年的選擇是多麼正確。

一想到這裡,蕭瑀在階下拱手回話:“陛下,人老多情,臣雖遠在蘭陵,但心中也無時無刻不惦念着您。這幾年大唐在陛下的治理下國力日強,歲稔年豐,老臣看了這心裡真是高興啊!”

在相位的時候,蕭瑀是不明白“識時務”這三個字爲何意,從九歲封新安郡王到入唐爲宋國公,蕭瑀一生仕途坦蕩,順風順水,從來都沒有受過一絲磨難,所有事都是水到渠成的。

再加之和李淵父子的淵源、私交甚深,別人不好說的、不敢說的,到了他這都不成問題,所以積年累月也就養成囂張跋扈的性格。

可經過了這幾年的致仕生活,也讓蕭瑀體會了一下什麼是世態炎涼,什麼是小人嘴臉,那些往日裡見了他跟見到親爹一樣的傢伙如今態度也變了,權位這東西還真是讓人折腰的利器啊。

可他年紀大了,仕途之心也就淡了,沒有了往日那種爭強好勝的銳力,這有些事能過且過吧!

“時文,昨日太子給朕上了一份本章,奏本的內容說你年老多病、來日無多,請朕看在你往日辛勞頗多的份上,恢復你宋國公的爵位。並將你另外兩個兒子全部調回京,晉蕭鍇爲虞部郎中,蕭鉞爲禮部郎中。

讓卿一家得以團聚,享受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剛纔朕已經批了,着太子去中書省傳旨了,今後無事的時候,時常進宮來陪朕說說吧!”

有些人情是順水的,李承乾是如此,皇帝也是如此,父子二人這麼作當然不僅是爲了一個老而無用蕭瑀,更是在用行動告訴朝中的文武臣工,只要安心的爲李家盡忠,爲朝廷作事,李唐皇族是不會虧待每一個人。

“老臣蕭瑀謝過陛下隆恩,陛下對老臣的恩典啊,老臣就是粉身碎骨也是報答不了,陛下。”,說着說着,蕭瑀渾濁的雙目漸漸溼潤,俯身在地,對皇帝連連施禮。

“好了,時文,咱們君臣情誼深重、相知甚深,說那麼多客套話幹什麼呢,來,快起來吧!”,李世民笑着撫了撫手,示意蕭瑀不用多禮,起身坐回去回話就好。

放下心中的包袱後,蕭瑀和皇帝聊地更加盡興了,二人一起回憶了創業時期的崢嶸歲月,從晉陽起兵到鏖戰關中,從西征薛氏父子到平定鄭夏諸王,從登基伊始到北伐突厥,這期間艱苦不是親歷着是不會理解到底是有難的。

君臣二人一高興就聊了一下午,晚膳的時候,李世民特意吩咐準備了豐盛御宴來款待蕭瑀,用膳的時候聊的都是家長裡短,說這說着就扯到了李承乾和他那幾位兄弟的身上。

近幾年,朝廷和諸皇子之間反生的事,蕭瑀多少還是聽說過一些的,再加上臨來時蕭銳的提醒,蕭瑀當然明白皇帝因何爲難。

思索了片刻,在心中權衡一番後,蕭瑀拱手言道:“陛下,身爲天家子孫,有那個能對大位不動心呢,諸皇子對東宮的不滿與陛下如何行事並無關聯,不管您將來把大位傳給誰,得不到的心裡都會不舒服,所以您大可不必爲此憂懷。”

“說句犯忌諱的話,老臣過去特別看好魏王,因爲他智禮而良善,是在太平盛世裡皇室子弟中的標範,是治世所需的良才美玉。

可那日在大理寺監牢中,與太子把酒一番後,老臣才發現是自己想錯了,大唐立國僅僅二十餘年,儘管收復了人心,可思念前朝或者想從中牟利者並不少,相信陛下也是知道這一點的。”

“所以,在選擇儲君的時候,一定要選擇一位可以壓得住這文武臣工和百萬大軍的皇子,一來鞏固宗室,二來震懾諸邪,太子承乾允文允武,又是宗室首嗣,雖然性格執拗一些,但無疑是最佳的人選。

想必在貞觀元年陛下立氣爲太子時,心中所想也是這般想的,又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歷練,在朝中的威望甚深,老臣對於陛下深謀遠慮那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啊!”

在李世民的印象中,蕭瑀說好話的時候很少,大多數的時候他都會專挑人的缺點說事,現在他對高明的評價如此之高,那說明當初的選擇的是正確的。至於說其他的皇子嘛,也如他說的一般,得過且過吧,畢竟江山平穩的傳承纔是最重要的。

“時文,你說的對極了,高明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性子太執拗,有時候容易鑽牛角尖,這讓朕時而頭疼,也不知道他是隨了誰了!”

“陛下,這個老臣知道,陛下在做秦王的時候就是如此,當年虎牢關大戰的時候,人人都說要避其鋒芒,可唯獨陛下對此不以爲然。可現在回過頭來想想,要是沒有陛下執拗的性子,怎麼會有我大唐今天的基業呢!”......

第三百九十章 靦腆的長孫無忌第三百三十九章 風這麼大,你不怕閃着舌頭嗎?第五十六章 並省官吏(3)第八十八章 視察書院工程第一百三十二章 鄭家有女名麗婉第七百三十二章 禿尾巴鵪鶉第二百零一章 這是逼死人的節奏啊第九百章 驃騎營(二)第二十五章 王家的投資第一百三十五章 喝還是不喝,這是一個問題第九百零八章 手腳乾淨的“賊”!第一百四十七章 化胡爲漢的方法第三百八十八章 真是白活了一輩子,誰也看不上他啊!第三章 做客秦府第一百二十四章 對李靖還是不放心啊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養老制度第三百九十九章 摘茄子也特麼不看看老嫩第四百一十章 我特麼就是竇娥啊!第一百零五章 定襄大捷震長安第三百九十二章 easy模式都贏不了的突利第六百七十八章 找老房的真正目的第九百八十章 滿堂彩第一百三十五章 喝還是不喝,這是一個問題第三百九十章 靦腆的長孫無忌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師,有些事是急不得的第五百九十四章 臨海公主的最終決斷第八百九十五章 該走了!第六百五十一章 希望在田野上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屁話到底是誰說的!第五百零五章 不幸又幸的人生第六章 承慶殿定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第八百零五章 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第五百三十五章 李世民的後手第八百四十三章 癱子?第四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牛進達第九百八十一章 腐儒之見!第二十六章 朕要殺了這老匹夫第二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九十四章 專業的事兒,還得找專業人士第四百六十六章 夫妻夜話第五百一十八章 再聰明也不如我兒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你是不是出點血啊第九十五章 倒黴的荊王第四百零五章 大唐懟懟王第七百八十七章 兩個精力旺盛的超級賽亞人第六百八十九章 誰便宜都想佔?第一百二十三章 蕭瑀的險惡用心(3)第二百零八章 弘文殿選將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下掉下來的餡餅第七十章 岷州之戰(4)第二百八十六章 朕要把那些毒婦都敢出去第二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可不能忘恩負義啊第一百三十二章 鄭家有女名麗婉第四百六十六章 夫妻夜話第九百一十九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三)第五十三章 李承乾對宗教的看法第八百八十一章 好酒、爛肉!第八百八十一章 好酒、爛肉!第四百八十八章 病老虎也是老虎第五百章 你到底是誰家的丫頭?第六百零二章 比程知節還精明的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長生不老藥的配方第九百六十九章 都圍着小傢伙轉!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泰掃黃第七百九十二章 長孫家的另一個外甥!第二百八十四章 歇斯底里的李泰第五十三章 李承乾對宗教的看法第四百四十一章 感恩者-李世民第二十九章 讓法律有尊嚴第三百九十三章 利是一把雙刃劍第四百零一章 奇人袁天罡第四百七十章 難以降服的畜生第三百二十四章 寶誌,又見寶誌第五百六十章 多餘嗎?不一定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極宮前上演的全武行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陽風暴之收利息第四百四十三章 禮部的官司第五百二十一章 底線再次刷新的程咬金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唐運動會(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七百六十一章 得有實事求是的態度!第七百六十三章 何苦來哉呢!第四百二十一章 獨佔鰲頭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鮮出爐的城門官第二百三十三章 殿下,你可不太純潔啊第一百二十一章 蕭瑀的險惡用心(2)第七百五十一章 立威,同時也是警告第九百四十二章 新紀元,新開始!第七百七十四章 另有其人第四百一十九章 前世冤家第五百零三章 飯桌上的學問第二百一十七章 庫山之戰(2)第九百四十二章 新紀元,新開始!第四十七章 滅蝗進行時(2)第七百五十章 這,這不可能!第二百七十三章 有些毛病是不能慣的第三百八十八章 真是白活了一輩子,誰也看不上他啊!第一百二十一章 蕭瑀的險惡用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