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再斷一次太監的根兒

說道宦官這一職業,可謂是由來已久,此項制度不僅是對男人們無情的摧殘,更是伴隨着君主制度一步步成爲歷代皇朝不可或缺的一種政治制度。

早在周朝的時候,這種制度就存在了,《周禮》中對帶有各種職銜的宦官的人數、職掌已有明確記載。那時候的宦官人數上並不多,僅僅是家臣的一部分,主要擔負看守宮門、傳達命令、侍奉起居等雜役,地位低賤。

但由於宦官侍君側,容易得到君王的寵信,能在君王施政的時候起到某些影響,久而久之就成了官場上一股強大的力量。春秋戰國時,就有齊豎刁、宋伊戾等個別宦官開始擠入干政者的行列,參與政治活動,左右朝政的大局。

秦朝宦官趙高就不用多說了吧,他竟然能以一介閹宦成爲丞相,“指鹿爲馬”這四個字足以說明其勢力龐大到了什麼程度,甚至可以隨意的策動廢立,如此可見宦官的勢力的壯大後,對於國家社稷來說是有多麼大危害。

到了漢朝,宦官可以擔任中書謁者令、中常侍均等這些擁有丞相之實權的官職,皇宮的內官職屬全部由宦官擔任,宦官可以和廷臣同樣享有俸祿、食邑、食租。從此宦官正式有了自己的權力體系,成爲一種特殊的、干預國家政治的勢力。

有了趙高這個宦官祖宗爲先例,漢和帝以後,幼帝頻更,母后臨朝,導致外戚、宦官輪流執政。在長期的權力鬥爭中,宦官集團得勝,出現五人同日封侯,十常侍勢力遍於各州郡,禁軍亦爲其把持的局面。

魏晉以後,雖然接受前代的教訓,對宦官干政均有嚴格限制,但都由於缺少行之有效的監督,又屬於是皇帝的家奴,所以那些律令法度也終成了一紙空文。

到了大唐立國以後,爲了防止宦官干政,出現東漢那種可以隨意行廢立天子之舉,內侍省的官員的構成有宦官、女官、朝臣三部分人組成,互相監督、互相制衡,短時間來看,這種三權分立的制衡情況效果還是不錯的。

可就是如此嚴苛的限制,內宮的宦官還是可以做到正四品上的官職,對於這樣的品級,不要說長孫無忌有意見,就算是那些每日在太極宮站班臣子更是義憤填膺。

要知道在大唐,宰相纔是正三品,宦官就可以做到四品,他們這些辛辛苦苦爲君主分憂,爲百姓謀福利的,混一輩子還趕不上一個太監,換成誰心裡能平衡啊。

長孫無忌的想法很簡單,光限制不行,還得壓制其品級,最好壓制到六品以下,秦漢的前例擺在那裡呢,不把這個羣體地位壓制到永無擡頭之日,這個瘤子早晚都是會要命的。

皇帝這個人性格堅毅,雄才大略,以一柄長槊奪得天下,就算是趙高復生,在他手裡也翻不出浪花來,其結果也只有死路一條。宦官們都是看人下菜的主兒,碰上這樣的主子,自然不敢放肆,只能壓着心中的慾望,陪着小心伺候着。

而李承乾,和他父皇一樣都是不會輕易受人擺佈的,對權力控制慾極強,他將來坐了天子,要是敢有宦官或者朝臣在他手下興風作浪,那一死是便宜的,關中那幾縣的皮場廟就是他們最終的下場。弄急了這位小爺,他敢在太極宮前蓋上一所,讓來來往往的人都看看,什麼是天家尊嚴不可侵犯。

說道這,話又繞回來了,人都壽數都是有限的,他們這皇帝總有當到頭兒的一天,誰能保證以後的天子也能想他們倆一樣允文允武,上馬征伐,下馬安民呢。

正所謂富貴不過三代,三代以後的事誰又能說的準,所以提早爲子孫解決這個問題,就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規避風險,這個道理,長孫無忌相信不管是皇帝還是太子都是明白的。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斬草不除根,始終就是個隱患,武德九年的時候,舅舅不是以此爲由勸說父皇斬殺建成五子的嗎?怎麼,年紀大了,心軟了,捨不得下重手了。”,李承乾饒有興趣地看着長孫無忌。

聽到外甥在打趣他,長孫無忌無奈地搖搖頭,他啊,這張嘴真是不饒人,要是換成其他臣子聽到他這番話,那還不得嚇暈過去。不過,他長孫無忌是個例外,他相信皇帝父子的心裡都清楚他這麼作到底都是爲了誰。

“殿下,不是老臣心軟,而是你的心太硬了,這皇宮中宦官有幾千人,還能因爲幾個人犯錯的緣故一鍋都燴了?陛下是絕對不會同意你這麼作的。”

看到長孫無忌理解錯了,李承乾呵呵的笑了兩聲,這那跟那啊,就算是自己想改變這種制度,也不能一口氣把人殺了,那得多不講理啊。更何況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是忠心侍主,勤於王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不是。

“舅舅,你誤會了,孤的意思是削蘋果般處理此事,最終徹底取締這一制度,這樣一來可以解決後顧之憂,更是能滋生人丁,兩全其美嘛!”

“哦,請殿下賜教!”

李承乾的想法很簡單,以現今的宦官數量爲基準,從明年開始,皇宮不在引進新的宦官,並命令不得擅自閹割,有違者流放三千里。因爲宦官空出來的位置,一律選取健婦充任,即使有些體力活兒,憑着她們健碩的身體也是可以勝任的。

另外,逐年的開始淘汰年老、多病,不堪使用的宦官,裁剪下來的一律送到長安附近的恩養莊好生過活,算是不枉他們爲皇室盡忠這一輩子。

最後再說到品級,現有宦官的品級、待遇不變,更替的女健婦以正六品上爲封頂,服役到一定的年限後,許以誥命,放歸於鄉,如此代替現有宦官制度。

聽完了李承乾的高招後,長孫無忌沉思了一會兒,按照太子所說既不傷了現有宦官的心,使皇家不至於落得背信棄義的名聲,又可以把禍患消弭於行,的確是兩全其美之法。

“太子殿下,辦法是好,不過,這條諫言還是老臣去和陛下說的好,你的年紀不小了,有些事還是避諱一點的好。”

李承乾當然明白舅舅是什麼意思,果然是七竅玲瓏心,這麼短的時間就權衡出了利弊、得失,有這樣的舅舅兼臣子在身邊,他可以輕鬆多了。

於是,笑着點點頭後,隨即答道:“有舅舅出馬那自然是極好的,孤深以爲是。”.......

第七十一章 岷州之戰(5)第四百一十章 我特麼就是竇娥啊!第三百七十四章 殿下,我勸你善良第六百章 申州城的匪宴第八十七章 初遊翠微宮第一百五十八章 沒人敢接的殺人案第五百九十四章 臨海公主的最終決斷第二百一十二章 誰家還沒幾個窮親戚第四百四十八章 大魚終現第一百六十三章 截殺第四百四十章 白衣報喪第四百一十三章 鄠縣農場的小老頭第四百零七章 禽獸不如啊第六百零二章 比程知節還精明的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賢后風範的獨孤妙音第二百七十四章 家父裴仁基、家父就叫裴仁基第三百四十一章 會算賬的宋州刺史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唐也有天價彩禮第六百六十八章 假貨坑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踏破胡虜、唐軍威武第七十一章 岷州之戰(5)第五百五十八章 漢中風雲第五百九十九章 申州府的新年第三百六十七章 本王可不是傻子,這坑我不跳第七百零九章 當男賊碰上女匪第四百七十九章 承慶殿駁論(2)第九百六十六章 你放心上路!第三百五十四章 最毒婦人心第九百零二章 孩子,你着相了!第六百一十章 魏徵vs竇寬(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放屁砸腳後跟的裴律師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宮版“知新錄” (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有些毛病是不能慣的第八百零九章 啥玩意,鬧鬼!第七百二十八章 陵園中的對話第二百零五章 麗政殿裡的小嘴巴第五百八十二章 父與子,不同也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纔是殺人兇手?第三百三十六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九百二十四章 今生父子,前世冤家!第三十章 你們真是讓夫子蒙羞啊(1)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個人,一個活法!第二百四十五章 誰家都有不爭氣的孩子第八百九十五章 該走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馬周送來的枕頭第六百八十五章 流氓也是要有傳承的第二百八十二章 長生不老藥的配方第二百三十六章 神仙?妖怪?第八百六十二章 婚姻革命!第三百二十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二十四章 對李靖還是不放心啊第二百零六章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第五百三十二章 相得益彰第三百八十二章 說話不算話的李世民第三百三十五章 罵盡天下的皇甫德第十八章 利州之戰第八十一章 論糧道(1)第八百四十八章 當面砍,別客氣!第五百八十三章 該敲打的時候就得敲打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陽舊事第八百一十四章 男人之間的友誼!第九百八十六章 強烈的對比!第九百零三章 拿病當由頭!第七十五章 岷州終戰(2)第八百零五章 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第二百九十六章 催婚進行時第四百四十三章 禮部的官司第三百一十六章 譙公之殤第四百零四章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特麼也要拿命去拼第三百七十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四百九十七章 被找家長的小子們第一百八十八章 決不能便宜了這個小混蛋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陽舊事第五百三十章 好久不見第三百二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四十八章 吳府作客第四百一十六章 祿東贊 (1)第九百三十二章 他爹當年也是這麼過來的!第三百九十四章 屁股下面找草了第九十五章 倒黴的荊王第五百二十六章 明德殿裡的大耳刮子第九百八十二章 推心置腹!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屁話到底是誰說的!第九百二十六章 他想搞什麼幺蛾子!第三百一十六章 譙公之殤第九百五十一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五百五十一章 見過坑的,沒見過這麼坑的第八百二十二章 越來越有意思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上的撕逼大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寶誌,又見寶誌第五百零三章 飯桌上的學問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個真不行!第九百零五章 我的活祖宗!第五十一章 李承乾造反了?(3)第八百五十章 疑惑從生!第一百九十三章 過年了,分點啥呢?第三百三十九章 風這麼大,你不怕閃着舌頭嗎?第九百零八章 手腳乾淨的“賊”!第四百八十七章 這麼小就會看花姑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