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新造紙術帶來的影響(1)

渭南縣,自從李承乾在這裡建立了工業區,大量的手工作坊在很短的時間內在這個小縣裡建立起來。

而這些作坊也招收了大量流民和當地貧苦的百姓,這也算給當地窮苦的百姓多了一項收入。

就在剛剛過去的蝗災中,渭南縣竟然沒有一個人因爲飢餓而死,要是換成往年,早就出關逃荒去了,至於死多少人那也就更沒辦法統計了。

百姓進入作坊以後,這裡的管事並沒有像地主一樣奴役他們,而是給他們統一的制服,每天都能吃的飽,而且只用勞作四個時辰,還不會耽誤農時。

如果管事們要求給他們增加勞作的時間,也是會給“加班費”的。就這樣,渭南的百姓慢慢的適應了這種新的生活。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這是百姓們的共識,但是在渭南卻不用擔心,要知道百姓家的孩子都念不起書,他們除了種地以外,可供他們選擇的其實並不多。

工業區的管事們會挑選適合少年做學徒,學習他們手中的技藝。在這裡的孩子不僅可以掙點錢來貼補家用,最重要的是可以讓他們學會生存的手藝。

就說眼前這幾個造紙坊的工匠吧,原來都是東宮的匠人,和其他匠人一樣,只有微薄的薪俸勉強能讓一家老小保證溫飽。

但自從到了工業區後,在李承乾的多勞多得的獎勵制度下,人人都過上了好日子,自家的孩子也能穿上新衣服了。

而這些逐漸富裕起來的匠人們也沒有忘記李承乾的恩典,每日都帶着自己的學徒們鑽研怎麼讓紙張成本變得更低,質量變得更好。

說到造紙,那就不得不追本溯源,東漢元興元年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方法制造的紙,這種紙,原材料比較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這種技術被逐漸普遍使用。

而這種紙的製作步驟大概有四: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糊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並使其帚化,而成爲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具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具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溼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溼紙曬乾或晾乾,揭下就成爲紙張。

自漢代以後,雖然造紙的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但這四個步驟基本上沒有變化。

到了隋之前,桑皮、藤皮,檀皮、麥杆、稻杆等也都成了造紙原料,但造紙的成本始終都沒有降下來。

而大唐現在用的都是竹紙,雖然比之以前的的紙張要好的多,但竹子做出來的紙在質地上比較硬、脆、易斷,處理起來比較困難。

後來爲了改變這中情況在造紙過程中加礬、塗粉、灑金、染色等工藝。可加入了這麼多工藝,紙張是好看了,但成本依舊也沒有降下來。

好在黃天不負有心人,在這些工匠和學徒不斷的鑽研下,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紙張:楮紙。

渭南工業區的這種新楮紙和以往的紙張大不一樣,不但成本更低,而且書寫的效果也更勝從前。

楮紙的製作方法主要是將楮料水浸數日用腳踏之,然後捆成小把將楮料用清水蒸煮,削去內骨將楮皮扯成絲,用刀或斧將楮皮絲切短,打成小捆以石灰漿浸之。

存放一段時間後將浸有石灰漿的楮皮放鍋內蒸煮,將料從鍋內取出,放布袋內以河水自然漂洗數日以腳踏去石灰水,楮皮攤在地上或山坡上日曬雨淋,至色白爲止用踏碓或杵臼搗細。

在楮紙料上加滾開的草木灰水沭泡,陰乾半月後用河水中洗料,再次放入鍋內蒸煮、水漂、用以日光暴曬。

用手將次料及雜質剔去用刀細砍,隨後將次料反覆揉碎成末放內袋內洗之入槽加水攪拌。

然後向槽中加紙藥水,打槽撈紙,壓去水份,火牆乾燥,從牆上揭下紙張,整理切邊、打包。

這種方法中包括四次蒸煮,其中二次清水蒸煮、二次溶液蒸煮,經這樣處理後得到的新紙,潔白如玉,紋絡勻細,表面光滑。

一個月後,當張玄素來工業區檢查生產的時候,工匠們拿出了這種新的楮紙交到了他的面前。

老夫子立馬就讓工匠們帶着他去查看紙坊的生產,紙坊的管事給張玄素仔細的講解着楮紙如何生產,紙的品質和成本等。

看着匠人們不停的再裁着新楮紙,這讓張玄素激動的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好,他當然知道這種新紙能給大唐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歡喜之餘他也沒有忘了自己的老友李剛,連忙讓人將他請來一起分享這份喜悅。

李承乾的這兩位老師,不愛金,不愛銀,他們是典型的儒家子弟,信奉的就是有教無類,他們的理想就是讓更多的人能學習聖人之學。

低廉價格的楮紙擺在二人面前時,讓兩位老夫子異常的興奮,紙張的昂貴一直是限制着學子數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老百姓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讀書識字,將來當官光宗耀祖嗎,不是,因爲他們實在是買不起,這也是朝中官員多數都是出於豪門世家的原因。

當然這也讓二人不禁想到如果也能有一種高效低廉的印刷方法,那豈不是就可以讓更多人能學習到聖人之道。

第一百零三章 最後一戰(1)第二百五十六章 爺今兒就想在這耍耍第五百六十五章 巧佔祁溪鎮第四百五十二章 在大唐也是有城管的第七百四十五章 世上最大的謊言第四百三十二章 瞅你那點出息第三百三十二章 倭國使團的要求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虧是福第六百一十九章 有些人就適合當槍用第七百七十七章 專門坑舅舅第四百九十六章 奇葩的一老一小第七百二十六章 醉打金枝(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申州府的新年第七百四十三章 有一個智者曾這樣說過!第二百六十二章 媒婆皇帝李世民第三百六十四章 都是褲腰帶惹的禍第五百五十章 陛下,還記得您表叔嗎?第五百四十七章 殿試第七百一十九章 真神計劃 (四)第九百六十二章 樹倒猢猻散!第九百二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八百二十一章 清官、能吏!第七十五章 岷州終戰(2)第二百八十三章 兒臣賭他們的腦袋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孫皇后出的難題第三百六十三章 內衛在行動第五十二章 奇葩鄭善果第七百二十章 真神計劃之刺王殺駕第四百零九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三百八十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九十八章 陣斬高甑生第四百九十六章 奇葩的一老一小第一百九十八章 嶺南來的土皇帝第六百九十六章 目標-陳家?第一百四十四章 帝王心術第一章 初臨貞觀第三百八十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三百六十七章 本王可不是傻子,這坑我不跳第八百八十三章 你就沒事找事吧!第五百零三章 飯桌上的學問第七十二章 岷州之戰(6)第三百零二章 岑長倩的選擇第七百四十五章 世上最大的謊言第二百零六章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第二百三十二章 歷史第一個房地產商第六百九十二章 你確定他們是人嗎?第四百零五章 大唐懟懟王第八百八十五章 大唐豪放姐!(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睚眥必報的李承乾第七百九十章 現世報!第三百零一章 布衣傲王侯者第九百二十三章 永遠都養不熟的狼!第八十九章 含風殿議事(1)第八百一十六章 狹鄉遷寬鄉!第六百八十八章 你這老匹夫耍滑頭第五百三十六章 皇宮中的失蹤人口案第四百七十四章 哭都找不着調兒了第一百三十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虧是福第三百九十四章 屁股下面找草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到處都鬧幺蛾子(1)第五百一十五章 時不時就有驚人之舉的皇帝第四百八十三章 讓長孫無忌的心臟坐回過山車第二百九十八章 李承乾的成年禮物第四十五章 貞觀二年的蝗蟲第四百一十二章 欺人太甚的老匹夫第五十一章 李承乾造反了?(3)第八百零一章 吳王之死第三百二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八十章 家貧出孝子第二十一章 麗正殿敘話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個人,一個活法!第七十一章 岷州之戰(5)第二百二十七章 皇帝有旨,攻擊立止第二百六十九章 馬周送來的枕頭第四百三十三章 丟人特麼丟大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誰家還沒幾個窮親戚第八百四十八章 當面砍,別客氣!第九十二章 爭糧打井(2)第七百六十一章 得有實事求是的態度!第一百五十五章 千金買骨的李世民(2)第九百零六章 我真是來送禮的!第七百五十九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三十八章 活閻王長孫衝第七百七十八章 這操作,太溜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沒人敢接的殺人案第三百八十九章 你真是個壞慫啊第九百二十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四)第五百三十六章 皇宮中的失蹤人口案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個人,一個活法!第十四章 將折騰進行到底第三百九十章 靦腆的長孫無忌第四百零八章 知錯能改的皇帝第九百五十四章 這法場劫了也沒用!第四百七十章 難以降服的畜生第八百二十八章 該不該給面子!第四百三十六章 單道真第六百六十九章 冤大頭-李元嘉第七百七十七章 專門坑舅舅第四百五十一章 程家雙“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