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消受美人恩,這話說的沒錯,尤其是李承乾這樣在此道上並沒有皇帝那麼能包容的人身上。打從骨子裡,他就沒想過弄太多的嬪妃,勾心鬥角的男女都累,所以東宮的妃位多年來一直都未變過。
當然,憑心而論在獨孤三姐妹中,非要講究長相的話,獨孤妙音確實是三人中墊底的存在,獨孤梵音豔麗,獨孤霓音妖嬈,的的確確是難得的美人胚子,說是名冠京華那是一點不過分。
可選擇太子妃就是在爲國家選擇未來的國母,要的不光是漂亮的臉蛋,更主要的是宜家宜國,爲太子選擇的輔弼良緣,這其中的考慮是方方面面的,並不像其他勳貴人家只看樣貌、嫁妝就行了。
另外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李承乾與獨孤妙音大婚多年,夫妻和睦,冷暖自知,他也是發自內心的感謝帝、後,給他挑了這麼一個賢妻良母;要知道剩下那兩個人,一個貪財無度,一個放蕩不羈,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孫伏伽和狄知遜說的沒錯,太子妃的威嚴必須顧忌,這個鍋只能甩到二小姐一個人的道德問題,那個家族還沒有幾個不成氣候的子弟。朝野人士對此也不會有過多的指責,不能讓人把獨孤家與逆賊聯繫到一起。
是以,李承乾當即拍了板,讓大理寺牽頭結案,給孔家和尉遲家已經朝野臣民一個說法,也給這一事態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該處理的處理了,就不要再節外生枝,擴大事態了。
翌日一早,李承乾又親率文武百官在到丹鳳門前迎駕,皇帝的玩心終於收了,自己身上這擔子總算可以卸下來了。可這屁股還沒坐熱,南衙的一些將領就起身陳情,搞得李承乾揉着太陽穴不知道該怎麼評價。
他們說的事,對不對,對,沒錯,一點問題都沒錯;可現在確實不是時候,當然這些出來陳情的人並不是爲了尉遲恭一人而抱屈。
有了兔死狐悲之感他們迫切的希望皇帝能考慮一下將門的傳承問題,因爲誰也保證不了,將來那家出了不孝子弟禍及整個將門。
所以,這些武將們迫切的希望朝廷能仿照太學,爲將門培養一些子弟,經年之後可是到軍中任職,這樣一來除了能給大夥帶來好處之外,更是能保證唐軍強大的戰鬥力。
老兵永遠不死,只是不斷消亡嘛,此一舉是自貞觀四年以後,募兵制爭議產生後,又一次因爲軍隊的問題產生的分歧。
當然,對面的文官集團是一定會持有反對意見的,而且人家的理由也很充分,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是求文治天下,經世治民,以求大同。從來也沒聽說武將們要求治學的,要是人人都向往以武力治理治民,那國家還不亂套了。
與此同時,他們對將門能放棄千年規避自珍的兵法傳承,採取壯士斷腕的方式以求保全的方法也是很佩服的,這是砸鍋賣鐵不想過日子了,頗有赤膊上陣的意思了。
不過,他們是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就他們肚子裡那點東西,跟李靖這樣的兵法大家能比嗎?那些經驗之談能比了千年文華嗎?會有人來學習這些東西嗎?開什麼玩笑,太不現實了。
按照以往的慣例,這麼大的事皇帝肯定是要從長計議的,根本不可能當庭答覆。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他老人家竟然一口就答應了,着令尚書省匯同兵部草擬條文,不就是一座學府嗎?建,這點小錢朝廷還能拿出來的。
聽到皇帝說這話,羣臣的反應截然不同不說,李承乾也是一個頭兩個大,平地起高樓啊,這不扯呢嗎?建立軍事院校是好,可這其中牽扯的東西太多了,怎麼能就一言而覺了呢!
帶着一頭霧水,李承乾就跟着回到了宣政殿,等房杜幾位重臣退出後,李承乾近前慢聲說:“父皇,這建立軍事學府茲事體大,是不是再考慮考慮,畢竟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呵呵......,笑着指了指兒子後,李世民笑道:“高明,朕記得你不是一直主張要注重培養、保護將領,以保證軍隊的戰鬥力嗎?怎麼,事到臨頭了,反而縮手縮腳了!這不像是你的處事之道!”
抿了一口涼茶之後,繼而言道:“你與叔寶不是說過嘛,將帥可廢,江山不能亂!道理是一樣的,朕可以給文人和武人一樣爲朝廷效力的機會,這一切的前提也是要基於他們對朝廷的忠心。另外。”
另外的原因就更簡單了,李世民不僅是皇帝,更是一位卓越的軍事統帥,即使多年來不帶兵上陣了,但軍隊裡的犄角嘎啦,就沒有他不知道事,就像他剛纔敲打李承乾的那句一樣。
軍隊其實就是個拉幫結夥、立山頭的地方,不管是誰當皇帝都是如此,所以要想將軍隊牢牢把控的方法只有兩個,一是軍隊完全成爲皇帝的私人物品,二就是將軍隊合理、合發的國家化。
前一種方式,失敗的皇帝不勝枚舉,楊廣就是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打蛇不成,反被蛇咬,弄得一身狼狽不堪不說,更是使宗廟覆滅。第二種嘛,其實就是府兵制的另一種說法,平時務農,戰時爲兵,將歸於朝,兵散於府。
效果是不錯,可一樣改變不了軍中的陳規陋習,也一樣達不到讓爲帝者省心的目地,尤其是這次嚴控南衙軍隊的問題上,更是讓李世民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好好的在軍中進行改革。
軍隊的問題主要就在將校身上,既然要解決問題,就要從根子入手,學不學什麼兵法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將領們和學兵的意識統一起來,這樣不管下放到任何部隊,都是可以高枕無憂的。
“朕聽說,你麾下的軍官在提拔之前,大多數都要在獸營訓練百日,集中學習戰術等,這不也是變相的一種說法嘛!
所以說,不要拘泥於形式,既然有人想要,於大唐也沒有什麼損失,朕爲什麼不同意呢!”
聽到說這話,李承乾總算是明白了,今兒這出完全就是皇帝一人自導自演的,其目地並不僅僅是針對將門。
更是要根深蒂固的儒門一個警告,想要擡舉誰,都在帝王的一念之間,有些時候不要太得寸進尺,例如孔穎達因爲私事要在含風殿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