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顛倒黑白的小胖子!

見衆臣包括太子都沒有異議,李泰心生竊喜之意,這麼多年,他終於有一次可以站在皇帝面前“一言而決”了,劉洎還真是會見縫插針,懂得世故的能臣。

欣喜之餘下,爲了更加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李泰還引用《史記》中,太史公的話來作爲佐證,讓人皇的觀點得以印證。

《史記》記載: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爲皆出己之下。這話是司馬遷評價紂王的,這意思是說紂王的智慧足以拒絕臣下的勸諫,口才足以掩飾自己的過錯。他憑着才能在臣子面前自我誇耀,憑着聲威到處擡高自己,認爲天下的人都比不上自己。

太史公說的話,可靠嗎?不一定,因爲他說假話並不是一次兩次了,就以秦皇本紀爲例,他編的瞎話可是不少。

那他是怎麼評價秦始皇的呢?《秦皇本紀》中言:秦王懷念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爲天下始。

始皇作爲祖龍,成爲華夏的第一位皇帝,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北擊匈奴,南攘百越,其一生的豐功偉績太多了,即使性格有些暴躁,但也瑕不掩瑜。

凡是有點理解能力的讀書人,都能看出來太史公對始皇的評價非常不公平,那他爲什麼要用這種春秋筆法來刻畫始皇的形象呢?就是爲了出身低賤的漢高祖-劉邦正名,所謂伐無道、誅暴秦,爲起兵造反找到合理合法的理由。

那麼說來,周朝的史官,會不會也這麼對待紂王呢?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端了周王室的飯碗,自然要和太史公一樣爲君王“排憂解難”呢!

而且據可靠的史料記載,武帝在位的時候,就對太史公的所修的《史記》多有微詞,不止一次的喝斥過他,尤其是他對先秦部分的一些臆想之處,太不實事求是了。

“昏君也好,明君也罷,紂王的好壞與人王的稱號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現在看來不過是周王室的人爲了掩蓋弒君的事實,特意給自己加了一個神秘的光環,改稱天子,君權神授!”

“依兒臣看,父皇的功業何止蓋過秦皇、漢武,就是在三皇五帝面前也毫不遜色!既然秦始皇可以取“皇”和“帝”二字確認新的至尊之位,那父皇爲什麼不能和上古聖皇一樣用“人皇”的稱謂呢?”

“父皇是世間的唯一主宰,爲什麼要被所謂的神權這些虛妄的東西束縛呢!fo門不就是利用神佛之名爲由,矇混百姓斂財,以滿足自己的謀逆之心!百姓是父皇的子民,他們的生死、富貴都應該掌握在父皇手中,而不是那些虛妄的東西!”

“是以,兒臣以爲父皇應該摒棄天子的稱號,沿用上古聖皇所專用的人皇,凌駕於世間萬物之上。皇帝,人皇,這兩個稱謂剛剛好,總比腦袋上頂着一個,更加能體現至尊的威嚴。”

李泰的“豪言壯語”震驚了除了劉洎以外的所有人,一向有些自大的皇帝更是被他們倆的馬屁,拍的甚爲滿意,從他兩隻手無處安放,在肚子前來回的搓弄就知道,皇帝,不,新的人皇陛下動心了。

而包括李承乾在內,所有人在內,都“好好”的端詳着李泰和劉洎,且用的都是看另類的眼光;爲了能拍皇帝的馬屁,連千古昏君和先賢都翻過來,邀寵連讀書人的底線都不顧了,真是讓士大夫汗顏。

李承乾想笑,可這場合不對,爲了能把笑意壓下去,他還背過手去,在自己的後背狠狠地掐上一把。自他入朝參政以來,去過太多的地方,見過太多的人,可李承乾敢發誓,像兩位這麼不要臉,還真是平身僅見。

說周王室的史官和太史公曲解事實,難道他和劉洎就不是如此嗎?是,爲君上避諱一些問題是臣子的責任,可也沒有讓你們這麼引用吧!這特麼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弄臣,好不好!

書這東西,對與不對,是看個人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家也沒強求你們照本宣科,也從沒說過自己的觀點就是對的。

你就想本朝編纂的隋史,這其中有多少東西是經過春秋筆法帶過的,太多了吧!無非就是鞏固當權者的利益而已。

李承乾敢保證,這兩人今兒是沾了九鼎的光,換一個場合父皇一定會以爲這是指桑罵槐,到時候別說請功了,不扒了他們倆的皮就特麼是造化了。

就在李承乾出神之際,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的皇帝,笑着言道:“哎,青雀和劉卿的話過頭了,朕就是再聖明,功業再大,也不以與三皇五帝相提並論。”

“至於,他們二人所說的人皇稱謂嘛!你們的意見都是什麼呢?來,高明,輔機,玄齡,你們都說說!”,李世民掐着腰,一邊若無其事的打量着九鼎,一邊說着。

傻子都能聽出來皇帝動心了,說這話就是想讓大夥幫着把這場面給圓下來,好正大光明的在朝廷上提出來,沒有大夥的支持,光靠小胖子他們別想通過廷議,更不要說拿來用了。

“額,陛下,茲事體大,老臣以爲還是應該慎重,老百姓常說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朝廷剛剛削弱了所謂fo門神權,是不是再穩定一些,再商議此事,到時候一切自然水到渠成。”,長孫無忌見太子在憋着笑,趕緊不着痕跡的扯了他一下,又站出來掩護太子的失儀。

“陛下,魏王和劉相所請不是不行,只不過眼下朝廷的事務還有很多,高昌一役還沒有結果,是不是先等等報捷之後,大軍返朝,藉着喜慶的時候再辦!”,房玄齡也站了過來,拱手回了一句。

得,兩位重臣都爲自己的失儀打掩護了,他要是再不站出來,那就顯得有些小心眼兒了。獻九鼎之功雖大,但也不能居功自傲,容不得被人再建“奇功”!

是以,深深喘了幾口氣,把想笑的氣導順了,拱手回道:“父皇,帝號之時,關乎社稷,請父皇乾綱獨斷,兒臣唯父皇馬首是瞻!”

第三百八十九章 你真是個壞慫啊第二百七十八章 做太子也得學會站隊第九百一十章 明德殿裡的小把戲!第六百六十二章 流血中的卑沙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知道你崔爺是混那的嗎?第二百零七章 進了賊窩的李靖第四百二十二章 誰讓你不說清楚了?第六百零三章 人心啊,放着放着就臭了第四百八十九章 這是個人才啊第三百零七章 不省心的家事,不省心的人第八百零三章 算是個商量!第一百一十五章 杯酒釋兵權(2)第四十八章 滅蝗進行時(3)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小看讀書的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李綱後悔了第七十五章 岷州終戰(2)第一章 初臨貞觀第二百六十章 你只有當狗的資格第五十八章 並省官吏(5)第八百二十八章 該不該給面子!第八百四十五章 討情債的人來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就你這樣的蠢貨也想當太子第一百一十章 天下英雄進入吾彀中矣 (1)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婚進行時 (1)第八百六十二章 婚姻革命!第五百九十四章 臨海公主的最終決斷第四百九十六章 奇葩的一老一小第一百六十三章 截殺第二百五十七章 來,本官給找個爹第四百三十六章 單道真第七百四十六章 一路向北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小看讀書的第七百一十八章 真神計劃 (三)第八百一十六章 狹鄉遷寬鄉!第九百一十四章 明德殿的沉寂!第九百四十七長孫之殤!第三百七十四章 殿下,我勸你善良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九百零五章 我的活祖宗!第二百九十一章 依臣妾看還是都娶的好第七百八十六章 祖宗,救命!第五百九十二章 七十有個爹、八十有個媽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唐也有天價彩禮第六百六十一章 大唐馬謖-劉仁軌第四百九十三章 老高,你特麼纔是高人啊!第三百四十七章 爺的錢可不好拿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好,兔爺兒第九百七十章 有這麼玩的嗎?第四百三十五章 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別第五百零六章 竇寬的新職務第四百一十四章 收受賄賂的李世民第六百零四章 有一種人叫添頭兒!第一百三十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李綱後悔了第六百一十五章 爲子孫前途計第六百零二章 比程知節還精明的人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三十八章 出使風雲(4)第八十四章 緊箍咒第六百三十五章 假的,全是假第九百五十八章 真的,假的!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照第七百五十八章 這是人情,也是體面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十一條 (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世襲刺史制度第六十章 新造紙術帶來的影響(2)第八百四十七章 莽夫嗎?第二百四十三章 都是好色惹的禍第一百三十一章 老子好欺負呀第八百六十章 泡茶館!第三百零二章 岑長倩的選擇第八百一十五章 物“事”人非第九百五十章 全力向西!第九百三十四章 馬屁精-劉洎!第三十三章 不服氣,也有招(2)第十五章 找頭豬來組隊第四百六十六章 夫妻夜話第三百六十六章 放屁砸腳後跟的裴律師第八百八十九章 答應的非常痛快!第一百八十七章 睚眥必報的李承乾第二百五十五章 殿下,這裡面的水深着呢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徵的棒子和大棗第六百七十三章 貞觀十三年的第一場雪第九百二十四章 今生父子,前世冤家!第一百三十七章 李佑的新生第九十六章 祭天求雨第八章 華州之亂(2)第一百九十二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五百四十八章 吳府作客第六百二十四章 初抵南陽境第五百九十八章 臭顯擺的李世民第九百一十五章 來自高原的問候!第六百零五章 貪小便宜吃大虧第八十二章 論糧道(2)第二百九十四章 結婚是改變命運的事第九百三十六章 爛攤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交易第十八章 利州之戰第九百一十五章 來自高原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