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這些年不斷的回收歷朝的舊五銖錢等以融毀重鑄新錢,從武德四年開始鑄開元通寶,到現在貞觀二十年,鑄造發行二十六年,但開元通寶錢幣受限於銅錢和鑄造效率,總髮行量還是不算多。
也是因此,朝廷才願意讓之前私鑄但錢質量好數量多的呂宋鑄錢也授權。
“朝廷新擬定貞觀二十年版開元通寶銅錢,定成色爲銅六五,鉛二五,錫十的比例。”
“金開元爲金七五,銀二十,銅五。”
“銀開元爲銀八五,銅十五。”
朝廷擬的新版錢幣的成色幾乎都下降了,銅錢原含銅量百分之六十八,降到六十五,這還不算最多的,金幣直接降到含金量七十五,這根本就成十八K金了。
銀也從原來的銀九銅一,變成銀八五,銅十五。
“魏公也知道,銅料向來貴重,雖然近年朝廷以律法形式規定了銅價爲每斤一百六十文,但私下裡價格可遠高於此,朝廷鑄錢,雖然近年已經表面看上去不虧,但實際鑄造成本還是太高了。”
“朝廷雖嚴禁燬錢鑄器,但將十文銅錢融毀鑄成銅器,便可價值七十文,哪怕去掉手工成本,也起碼是五倍之利。”
錢這個東西,不可缺少,少了就錢荒,百姓不得不以物易物,這也必然影響到交易,也會打擊經濟,對朝廷來說,錢荒的危害是相當清楚的,可錢荒解決不易。
就好比說,以前不少朝代錢荒時發行那種寶泉,什麼當十、當百,或者把錢鑄小鑄薄,楊廣就曾發行白錢,含錫鉛太高,錢發白,又小又薄。
錢幣價值過低,那麼造成的結果自然是握有鑄幣權的人,在變相的掠奪民間財富,也必然導致大量私鑄行爲,整個經濟市場也會動盪,這是百害無一利的。
可如果錢幣本身價值過高,不僅容易鑄造虧本,還會導致毀錢和囤錢行爲。
如何取捨一箇中間值,很重要。
在朝廷的鹽鐵會議上,做過轉運使的許敬宗提到以銅料市場價值來重新調整錢幣,保持錢幣和其本身的價值大致相當,這樣一來,錢幣值不虛高,不會影響百姓財富,同時也可以適當增加朝廷鑄幣的利潤。
朝廷不搞當十當百錢,但毀十文錢就能賺上五十錢,明顯朝廷現在的錢本身價值過高,幣值過低嘛,這導致錢重物輕,也同樣影響市場經濟,甚至是影響國家財政收入的。
因此把銅錢含量降到六五,降的不算多,降了三釐。
一斤銅料一百六,一兩剛好是十錢,銅含量下降三釐,一千錢就減少三兩銅用量,也就降低三十文錢,雖然相應鉛錫用量增加,但鉛和錫比銅便宜太多。
算下來,調整爲銅六五後,利潤實際增加百分之三左右。
朝廷鑄銅錢的利大約是在百分之十左右,而秦家的其實不止十五,因此調整過後,秦家鑄幣利潤可能會達到百分之二十,現在朝廷要拿走百分之五,那他依然能保證在十五左右。
就算按朝廷的十左右算,那麼增加三釐,利潤也能達到將近十五,拿走五釐,也只是三抽其一。
金銀幣鑄幣利潤低,所以這次也調整了,尤其是金幣,降爲七五。
原來朝廷的金幣本就不是純金的,摻入了銅,既能使金幣更堅固耐磨,同時通過按面額標價,是所謂的紋金,因此提高了鑄幣之利。畢竟如果用純金,按市價,那何來鑄幣之利,損耗還是自己的。
但之前金幣本身價值也只是比面額略低一點點,而現在這次朝廷打算提高點差價,這部份差價就是朝廷鑄幣所有了。
“朝廷會進一步禁止金銀直接流通,加強金銀幣的流通。”
面額金銀幣已經有二十年的流通時間,逐漸也得到了大家的接受,畢竟雖然比純金銀實際價值低,但在進行禁止金銀直接流通的情況下,做爲一種貨幣流通,頂多算一種劣幣,卻更能取代純金銀。
而有朝廷信用背書,允許用這些金銀幣納稅交租,甚至允許兌換銅錢等,自然也是增加了他們的信用,這麼多年用下來,大家也漸習慣了。
比起稱重式的純金銀,一來這些紋金紋銀的金銀幣交易方便,不必說各種鑑定成色,稱量剪切,就是攜帶也方便的多。
“朝廷還計劃發行一些小銀幣,分爲五角、二角、一角,據說這也還是當初魏公在廣州時試發行過的,效果還可以。皆定爲銀七銅三!”
一文的銅錢幣值過小,用做零錢交易還好,但稍微大點的交易就不太方便了,一千錢就六斤四兩重,比如買頭牛得好幾貫,就得背上幾十斤錢。
所以朝廷認爲,要想辦法減輕缺錢的現象,不僅得加鑄金銀幣,還得搞些小銀幣。
原因是大唐金銀產量較低,全蒐集起來鑄錢,其實一年也新增不了多少流通量,如果多鑄些含銀量低的小銀幣,既能增加貨幣量,也能解決交易不便的一些問題。
畢竟一頭牛比如五千錢,銅錢得三十多斤,用銀幣五個就行了,但銀幣一個起碼值一千,雖然實際價值起伏波動,但一般也都是要略高於官方價,往往達到一千零二十或五十。
日常生活中比如吃飯喝茶買菜等,用銅錢帶着太麻煩,帶銀錢找零不便,如果有小銀錢,則能方便些。
比如五角的銀錢,等於半個銀幣,價值五百多文錢,二角的價值二百多錢,一文的價值一百多錢。
這樣使用起來肯定要方便一些,順便朝廷還能因爲這些小銀幣含銀量更低些,還能再賺一點。
不僅是銀錢,其實朝廷還準備搞些更小面值的寶錢。
所謂寶錢就是寶泉,也就是當十當二十這些錢,但爲了避免不被百姓接受,所以在這些銅錢裡適當的摻一些銀,然後不同含量的寶泉,便可以當五、當十、當二十。
比起純粹搶錢的當十當百寶泉錢,這種摻入適當銀的銀銅錢,本身價值與面值不會相差太大,朝廷鑄造有利可圖,而百姓便於日常使用。
貞觀二十年新版開元通寶於是便有了金開元、銀開元、銅開元和小銀開元以及寶錢五種錢,共有九種幣值。
通過重量、成色的調整,統一標定面額使用。
市場一兩足金值錢一萬三,而一枚金開元實際含金量也值七千多,加上含銀銅本身價值也有一千多,兌一萬銅錢,實際鑄幣利潤提升到了一成五。
銀幣也是如此,通過調整後,鑄幣利潤能有一成五。
而小銀幣和當十銅錢,含銀量更低,其利潤能達到二十,雖然其含銅量更高,還摻銀,但是畢竟他的面值是當五當十當二十。
殷安國笑着對秦琅道,“按朝廷最新版這九種錢幣的成色標準,金銀錢都有一分鑄造之利,銅錢起碼有一分半,而寶錢有兩分之利。朝廷以九五收呂宋鑄錢,魏公鑄幣之利並不比先前少啊。”
原來秦家鑄金幣利五釐,銀幣利八釐,銅錢一分五,算一下,確實沒少什麼。
銀幣利潤少了,但能從小銀幣裡找補回來,銅錢利少些,也能從寶錢中找補回來。
“鑄幣之利甚厚,魏公這也是獨獲鑄幣封臣了,其它人可是求之而不得啊。”
秦琅卻只是笑笑,以朝廷如今對金銀和銅料的控制之嚴格,就算皇帝真的給別家鑄錢爐,許他們鑄幣,他們也根本鑄不了多少錢幣。
朝廷傳統之法鑄錢,一爐要用數十工匠,一年也就鑄三千多貫錢,就按上繳朝廷後所留的一分之利,一年也才三百貫而已。哪怕是開三爐,一年也才九百貫,這點錢,哪個放眼裡?
況且,哪怕就鑄一萬貫錢,銅料也得四萬多斤,而在武德初,全國一年的銅開採量都僅二十來萬斤,所以鑄幣最關鍵的一環,你得弄到足夠的銅鉛錫料,尤其是銅料。
但銅爲朝廷壟斷,一般人哪裡弄的到許多?
也就如秦琅這種在海外的外世封臣,可以通過自己挖和外國買弄來原料。
再一個,鑄幣也是個高精技術活,需要有專門的鑄幣工匠,但這種工匠一般爲朝廷壟斷,秦家是以前有過私鑄許可,有這技術儲備。
“呂宋錢監鑄的錢九五折上繳朝廷,也太麻煩了,反正你如今前來監鑄,不如以後我們直接按所百之五上繳朝廷金銀幣。”
有了鑄幣利潤保證,秦琅也不再反對交這筆稅,但他不願意把鑄出來的錢都交給朝廷,因爲呂宋也很需要錢幣流通,況且他如果把鑄出來的錢幣再運去海東和南洋諸國,轉手還能再賺三到五個點的利潤呢。
殷安國明顯也是有備而來,略做沉吟,然後便表示可以上奏朝廷請求許可。
事情談定,氣氛明顯好了許多。
秦琅拿着九枚新版母錢,也是心情舒暢,按這種新錢成色,秦家的鑄幣利潤還是很不錯的,只要原料跟的上,秦家完全可以再增加鑄錢爐。
以現在的材料供應,一年鑄百萬貫銅錢不在話下,扣去上繳朝的百分之五,起碼也還有一分之利,那就是十萬貫的利潤了。
這買賣,確實做的。
得準備擴建鑄幣廠了,要鑄上百萬貫錢,鑄幣廠得兩三千工人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