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第182章 海瑞又哭了

bookmark

早朝後,朱翊鈞從西華門回到了西苑。

把今天的晨練補上,慢慢地吃了一頓早飯。

馮保走到跟前,恭聲說道:“殿下,海瑞在西安門等宣。”

“請進來。嗯,請到仁壽殿去。”

“是。”

海瑞跟着馮保,進了西安門,沿着直道,往裡走。

馮保在前,略彎着腰,頭直看向前方,走得不緊不慢。

海瑞跟在身後,昂着頭,直着腰,提着前襟,走得不慢不緊。

兩人一聲不吭,好像兩個不認識的人湊在一起趕路。

要是換做其他官員,徐階、高拱、張居正、陳以勤,肯定會抓住這個機會,跟馮保搭訕幾句,拉近關係。

家產殷實者,徐階、張四維等人,還會悄悄地塞張富國銀行的匯票給馮保。

匯票太好用了,在全國大行其道。

不過匯金銀行的匯票通行於南方和海外,富國銀行的匯票則通行與北方和塞外。在京城,則兩家的匯票都大受歡迎。

但是海瑞不屑這麼做。

馮保也知道他會如此,於是兩人各走各的,又走得很有默契。

遠遠地看到一座大殿,殿前站着一人,十五六歲少年一般高,穿着一身硃色圓領蟒袍,頭戴翼善冠,雙手籠在袖子裡。

太子殿下,又長高了。

身形雄偉,相貌肅威。

衆臣暗地裡都說,太子相貌上跟皇上很像,神態很像先皇,身形氣度卻神似二祖。

“臣禮部祠祭司郎中海瑞,拜見太子殿下!”

朱翊鈞上前一步,扶起了海瑞。

“剛峰先生,免禮。”

“臣謝恩。”海瑞站起來,正要開口,被朱翊鈞攔住了。

“剛峰先生,不急,先跟我來。”

“是。”

海瑞也不多問,提起前襟跟着朱翊鈞,沿着臺階走上殿臺,邁過殿門,走進大殿。

這裡金碧輝煌,如嘉靖帝在時沒有太多區別。

朱翊鈞引着海瑞一直走到大殿深處,修有一座供臺,上面擺着鮮果貢品,兩邊有香燭,中有香爐。

供臺後面是一處神龕,上面掛着一幅長卷畫,正是身穿道袍的嘉靖帝。

海瑞睜眼一看,雙目赤紅,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嘶啞着聲音喊道:“先皇啊,先皇!臣來了.”

“砰,砰,砰!”

海瑞在水磨地面上連磕了三個頭,擡起頭時已經是淚流滿面。

朱翊鈞拿着六炷點好的清香,走了過來,分了三炷給海瑞,自己一掀前襟,手捻清香,恭敬地跪下,連磕三個頭。

起身,把香插在銅爐上,側身站到一邊。

海瑞又磕了三個頭,強忍着哭聲,顫顫巍巍站起身來,走到跟前,把三炷清香插在銅爐上。

“剛峰先生,走吧,陪本殿在苑中走走,邊走邊聊。”

“是。”海瑞用衣袖搽拭乾淚水,沉聲應道。

朱翊鈞雙手籠在袖子裡,和海瑞走出了仁壽殿,轉到側面,看到有工匠在忙碌着。

海瑞擡頭一見,只見殿頂屋檐挑頂,新安着一隻仙鶴,高高地站立着,仰着脖子,尖長的嘴巴向上,伸向天空。

有工匠貼着牆柱,安着一條刷了同爲硃色油漆的寬銅條,從屋檐一直延伸到地面。

另有雜役在牆柱處挖坑。

“殿下,這是在幹什麼?”

“這是在安避雷針。”

“避雷針?”

“是的。可以把天雷引到地面上。”

海瑞大吃一驚,“還有此法?”

“是的。紫禁城宮殿容易起火,多半是天雷引起的。要是能避開天雷,不再焚燒宮宇,國庫內庫就能少支出,百姓們也就能稍微緩口氣。”

海瑞對着朱翊鈞長施一禮,恭聲道:“殿下把百姓銘記在心,實在是大明百姓之福。”

朱翊鈞澹然一笑,站在南海湖邊,看着波光粼粼。

“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以後本殿是大明天子,大明百姓會視我爲君父。本殿不把他們放在心上,還能指望誰把他們放在心上?

家有四十萬良田的徐閣老;無數古玩商鋪,被天下罵作奸臣的嚴閣老;侵佔九邊衛所田地,視大明萬里血肉長城爲草芥的地方豪強;自詡先師至聖後人,禮義傳世卻良田遍及山東的衍聖公府。

本殿能指望他們把天下百姓放在心上嗎?”

海瑞顫聲道:“殿下英明。”

“百姓輕賤如草,割了一茬又一茬,‘小民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從來必可輕。奈何望欲平!’草野上一場大火,可以把所有的一切付之一炬。

百姓不會寫字,不會上疏,發不出聲音,如這水一般,寂靜無聲。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朱翊鈞轉頭看着海瑞,“剛峰先生,皇爺爺把大明萬里江山交給了父皇,父皇又把軍國事託付給本殿。

本殿常常日夜難安。關外的北虜,東海的倭寇,本殿都有法子平定抵禦,可是大明萬里江山,荒野草原起了火,黃河長江決了口,本殿卻是無計可施啊。”

海瑞拱着手對道:“吏治,豪強兼併,此乃陷大明於水火之中的兩大元兇,臣愚鈍,願爲殿下,爲大明剪除水火之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朱翊鈞滿臉欣慰道:“皇爺爺信得過剛峰先生,本殿也信得過你。好,請說說這次清查道觀方士的結果吧。”

“是。臣這次清查京城以及畿輔附近一百四十六座道觀,其中有侵佔田地、宅院等惡行者八十九座,清查方士道羽四千六百五十二人,沒收度牒者二千五百一十人,收入監牢待判者三百二十一人.”

“這些道觀,剛峰先生如何處置?”

“侵佔者歸還原主,無主者沒入官府。統籌局與臣交涉,想用這些道觀宮宇用作學堂醫館,臣覺得這是與民有益的好事,就撥了五十二座給他們.”

朱翊鈞點點頭,“聽說有權貴者找剛峰先生說情,想讓你撥些道觀宮宇,改爲寺廟?”

“是的殿下,不過被臣嚴詞拒絕了。道方術士,爲禍不輕。釋佛僧尼,又豈是乾淨。”

“剛峰先生如此處置,本殿也就放心了。”

兩人圍着南海湖邊繞了半圈,邊走邊聊,半個時辰後,朱翊鈞把海瑞送到了西安門。

看着他的背影,朱翊鈞站立不動。

海瑞海剛峰,你這把倚天劍,應該快要派上用場了。

斬妖除魔,希望伱將來能不負本殿期望。

朱翊鈞回到司禮監,陳矩送來一迭稟文,還稟告了一件事。

“殿下,宮裡轉過來一份御批,說是要從內庫撥出一萬兩銀子來。”

朱翊鈞眉頭微微一皺。

自己老爹好美色好美食好美酒,對其它的沒有太多的愛好,也不會像皇爺爺一樣,喜歡大修宮殿觀宇,其實用度不算浩大,突然要支出一萬兩銀子,確實惹人生疑。

“父皇沒說撥給誰?”

“殿下,皇上要賞賜人。”

“賞賜誰?”

陳矩把御批遞了上來。

朱翊鈞接過來,掃了一眼,冷笑一聲。

現在是什麼牛鬼蛇神都往外跳啊。

453.第451章 馮保和張居正之間的啞謎227.第227章 謀國與謀身第673章 有我在,誰也跑不掉!576.第573章 順天府通判署277.第277章 會討價還價的海瑞407.第406章 致命一擊!第34章 壯士斷腕的徐閣老493.第491章 隆慶三年第81章 兒孫滿堂第761章 海青天賣得什麼藥?274.第274章 他要是有半點差池,斷絕父子關係!642.第638章 一片冰心在玉壺第1章 祖孫173.第173章 太子確實難對付333.第333章 終於下大雪了第84章 你愛銀子嗎?492.第490章 祝壽大戲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189.第189章 一對臥龍鳳雛第352章 終於來了183.第183章 打掃紫禁城246.第246章 高拱遲疑,要不要服軟?第95章 敵在柳河539.第536章 還是我們工人有力量410.第409章 我要彈劾霍老糊塗!第664章 遊七?這裡是湖廣!261.第261章 又讓明國人小看我們了624.第620章 我叫王一鶚,外號魚鷹!308.第308章 身後是遼東數十萬軍民458.第456章 西苑第一詩人第709章 錦衣衛和政工處558.第555章 富強 公正 和諧第652章 我要鹹魚大翻身127.第127章 西苑賞月第668章 目標,思南城492.第490章 祝壽大戲第370章 爲大明和父皇遮風擋雨414.第413章 想讓太子交人426.第425章 升龍城第658章 水太冷了!476.第474章 宗社黨在行動!258.第258章 徐階心虛了175.第175章 這對祖孫太壞了!第737章 慈悲不度自絕人第80章 又送走一位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第754章 大明的禮和理562.第559章 想求善終的徐階517.第514章 燕北都司228.第228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102章 天下無巧事279.第279章 大明揮舞大錘找人PK290.第290章 秋高氣爽的京城588.第584章 黔驢技窮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第28章 一封信625.第621章 準備抓大魚480.第478章 悠閒自在的徐階191.第191章 爲銀子發愁的高拱424.第423章 防火防盜防海瑞335.第335章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第725章 內幕浮出水面第724章 誰殺的?247.第247章 松江,我海瑞來了!334.第334章 大明王師不搶糧食611.第607章 你們是大明的功臣第78章 祖孫倆分錢第748章 會飛的船263.第263章 人才,不嫌多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472.第470章 心迷意亂的潘應龍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517.第514章 燕北都司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第679章 要騙人就要往死裡騙!114.第114章 這事燙手,禮部接不住第760章 大明是我心安所處322.第322章 只要火炮打得沉,就不怕!633.第629章 幾成熟才能去盡獸性?601.第597章 日拱一卒447.第445章 吃着火鍋 喝着小酒第712章 懵逼的朱翊鈞316.第316章 李家兄弟第764章 失態,失態了!541.第538章 學會兵法的葡萄牙人第759章 我叫柯穆曼,字簡穆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337.第337章 人皆可以爲聖427.第426章 換個方法攻城621.第617章 朕不參與,你們自己解決!466.第464章 大明官吏們,你們上岸了!620.第616章 盧鏜,爭取讓小本子給你立雕像第94章 自我開始,大明不再天子守國門566.第563章 張居正來了也不好使!556.第553章 無疾而終,老夫羨慕啊274.第274章 他要是有半點差池,斷絕父子關係!501.第498章 天意誠難測532.第529章 鏟屎官 割草使兼放羊指揮使宋藥師522.第519章 臣懇請皇上明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