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第197章 太子手段比高閣老高明

朱翊鈞敲完銅罄,回到殿中,看着跪伏在地上的羣臣,轉身對隆慶帝拱手道:“父皇,還請賜恩,請諸位臣工們起身。”

隆慶帝擺了擺手,“諸卿請起身。”

等到徐階等臣起身後,朱翊鈞繼續說道。

“遼東捷報,王杲及其黨羽賊酋百餘人授首。他們公然羞辱先皇,而今國恨家仇得報,需一位德高望重宿臣,前去拜祭先皇。

殷老先生。”

朱翊鈞看着殷士儋說道,“你是閣老,還請你去一趟永陵,祭拜世廟先帝,以全吾等君臣忠孝之意。

此外,遼東女真公然挑釁,國朝前所未有,祖陵動盪,還請殷老先生,一一祭拜孝廟泰陵,憲廟茂陵,英廟裕陵,宣廟景陵,仁廟獻陵,成祖長陵。然後再南下中都鳳陽,祭拜祖陵,而後再下南京,祭拜孝陵,告知捷報,以慰二祖列宗在天之靈。”

殿裡非常寂靜,大臣們知道,這是太子殿下的反擊,藉着祭拜各先陵的理由,把殷士儋踢出內閣。

這一圈祭拜下來,少說也得一年。

因爲祭拜二祖列宗皇帝,不是說去了就可以祭拜的,還得挑選黃道吉日,還要沐浴戒齋。

繁文縟節,祭拜一座先陵少說也得半個月時間。

閣老不可能讓你領銜在外辦事一年,於是順理成章地就把殷士儋踢出內閣。

殷士儋神情複雜,他知道這一次苦心設計的搶奪統籌局的計劃失敗,自己的仕途也告一段落。

更可怕的是,後續太子還會有什麼報復行動落到自己的頭上?

殷士儋跪倒在地,對着隆慶帝,哀然說道:“陛下,老臣向陛下辭行了。”

看着在裕王府陪伴自己數年的殷士儋,隆慶帝心裡泛起了幾分波瀾,於心不忍起來。

他剛要開口,朱翊鈞說道:“父皇,殷先生身體弱,要不請陳先生或高先生去一趟吧?”

在隆慶帝心裡,裕王府潛邸裡,幾位侍講感情深的,第一位當屬高拱,第二當屬陳以勤。

這兩位在嚴氏父子欺凌他的時候,挺身而出,四處奔走,竭力助援。

隆慶帝是看在眼裡,感念在心裡的。

殷士儋就差很多,因爲當年在裕王府,他一門心思給隆慶帝上課,其它事宜,他摻和得少。

可能是畏懼嚴氏父子的權勢,又或者是有心無力,明哲保身。不管如何,在隆慶帝心裡,對殷士儋的情感肯定不如高拱和陳以勤。

至於張居正,進裕王府有點晚,感情更淺。

現在朱翊鈞擺出一道兩難選題,要不殷士儋去,要不高拱或陳以勤去一位。

隆慶帝心裡根本不用想多久,他肯定捨不得讓高拱或陳以勤辛苦一趟,還要搭上仕途。

既然如此,那還是殷先生伱辛苦一趟吧。

殷士儋聽出朱翊鈞話裡的陽謀,臉色變幻再三,心裡哀嘆。

有此太子,以後有此天子,大明會走向何處,不得而知。

但是殷士儋肯定的是,聖教不興,正道不振是必然的。

“殷先生,一路上多多保重。”

聽到隆慶帝的話,認命的殷士儋深伏在地,連磕三個頭,踉踉蹌蹌地離開保和殿。

朱翊鈞盯着胡慶緒,不客氣地說道:“此次發放俸祿,戶部高尚書再三強調,百官一律五成支米,三成折物,兩成支銀,給百官們多少有口喘息之機。

你倒好,暗中指示陝西清吏司郎中和員外郎,你的兩位心腹,實發時改爲四品以上四成支米,六成折物;四品以下,兩成支米,八成折物。終究釀成了這場風波。”

朱翊鈞冷笑幾聲,“你們還真有點小機靈,損人之際,還不忘討好四品以上的官員。只是你們身爲朝廷命官,身負重任,只有這麼點損人利己的小聰明,全無利國益民的大智慧,還有何臉面位列殿上。”

說完,他轉身面向隆慶帝,拱手說道:“父皇,兒臣懇請將造成這次風波的胡慶緒及其黨羽一干拿下,送交都察院、大理寺審理,將其罪行公佈於世,以平民憤。”

“準!”隆慶帝乾脆利落地應道。

朱翊鈞揮揮手,自有入值的錦衣衛軍校進殿來,把渾身篩糠一般的胡慶緒拉走。

“現在,大家議一議如何處置後續的問題。”

這時,隆慶帝打斷了朱翊鈞的話。

“太子,你跟老先生們,以及其他臣工商議着,妥善處置。朕身子乏了,先回去補個覺。”

“是,父皇。”

徐階等人不由駭然,擡頭看去,看到隆慶帝臉色有些發灰,雙眼黑眼圈厚重,從御座起身,走下臺階時腳步發浮。

等到隆慶帝離開,朱翊鈞雙手虛伸,“諸公請起。馮保,給幾位老先生和尚書拿凳子坐着。”

徐階等閣老和高拱等尚書,外加趙貞吉這位中丞有凳子坐,其餘的都站着。

朱翊鈞雙手籠在袖子裡,繼續說道:“太僕寺的銀子是要給被邊軍買馬用的,挪用不得。統籌局先借一百萬兩銀子給戶部,把這兩月應付過去。”

高拱連忙起身,拱手道:“謝殿下。”

朱翊鈞看着他,一字一頓地說道:“戶部裡面的腌臢事,滿朝聞名。漏洞不堵上,再多的銀子也不夠填的。還請高先生明白。”

“臣明白,回去後一定釐查戶部十三清吏司賬目。”

朱翊鈞點點頭,繼續說道:“兩淮鹽政,高先生既然開了頭,我們就要一鼓作氣,把這事查到底。”

他話語一停,目光一掃,語氣變得堅毅。

“江西山賊事宜已了,江西巡撫王一鶚,調他爲漕運總督。劉應節調任南京戶部侍郎。海瑞爲右副都御史,專職巡查兩淮鹽政。”

高拱聽得一愣,當即明白太子釐查鹽政與自己釐查鹽政的不同處。

他先布兩步棋,把剿賊撫民能臣王一鶚任命爲漕運總督。

該官職全稱爲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

除了管理三千里漕運外,還兼廬鳳巡撫,管理鳳陽府、淮安府、揚州府、廬州府和徐州、和州和滁州三直隸州。

兩淮鹽政所在地方,全在他的管轄範圍之內。

劉應節調任南京戶部侍郎,正好管鹽引事宜,是兩淮鹽政頂頭上司。

兩淮鹽政所處的地方,以及頂頭上司擺上兩位能臣幹吏坐鎮,再把海內聞名的海瑞派下去巡查鹽政,當頭就是一刀。

兩淮鹽政涉及的鹽商和背後的勢力,要是敢負隅頑抗,王一鶚可是殺過倭寇,剿過山賊,關鍵時刻真敢殺人的。

三駕馬車的架勢一擺出來,就知道朝廷釐清鹽政的決心。

高拱也明白過來,太子殿下對兩淮鹽政早就有了動手的想法。

要是當初自己主動一些,太子殿下會把王一鶚和劉應節派下,自己再派一員得力心腹帶隊下去,肯定能把兩淮鹽政釐清得七七八八,不至於落得如今這樣被動的局面。

唉,都怪自己一念之差啊!

327.第327章 撫順城下第664章 遊七?這裡是湖廣!603.第599章 阿拉伯朋友,我們必須聯合起來。626.第622章 草是一種植物535.第532章 海府大總管298.第298章 暢想未來的西班牙人219.第219章 自詡岳飛轉世的魏國公第728章 腰桿子很硬的內閣和張相137.第137章 一來就查賬的張巡撫430.第429章 下定決心的海瑞第713章 連戰連敗的戚繼光第22章 橫嶼島第696章 一桌菜兩桌客人272.第272章 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會第669章 老子有王命旗牌,你們怕不怕?第359章 必須嚴懲556.第553章 無疾而終,老夫羨慕啊第747章 站在大明國門前246.第246章 高拱遲疑,要不要服軟?547.第544章 鑼鼓喧天迎海瑞第665章 孔聖人神主位何在?235.第235章 報恩寺案又起波瀾第32章 海瑞第一擊147.第147章 非常苦惱的張居正223.第223章 好不快活的隆慶帝158.第158章 我說的話,你記住了?113.第113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118.第118章 用新方式跟你們講道理238.第238章 形式主義的朝會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631.第627章 逆子啊逆子!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第60章 還是世子能折騰528.第525章 大明工商聯285.第285章 與民爭利還是與民惠利314.第314章 外面的人不甘心,裡面的人不消停637.第633章 地理朕熟啊!第371章 這就是權勢,救人,殺人339.第339章 李贄的算盤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223.第223章 好不快活的隆慶帝559.第556章 有錢千萬別買田地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219.第219章 自詡岳飛轉世的魏國公478.第476章 南苑上空的熱氣球第88章 嘉靖帝又開罵了109.第109章 朱翊鈞的戰略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456.第454章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276.第276章 察哈爾 朝鮮和海西女真25.第25章 給皇爺爺上價值第727章 咱大明有錢了!第657章 姐姐姐夫,快來救我!625.第621章 準備抓大魚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222.第222章 張太嶽盡顯鋒芒190.第190章 太子,臣一定會辦好192.第192章 清苦的大明京官們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209.第209章 海瑞也會玩心眼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124.第124章 督辦處海軍局第7章 嚴家父子114.第114章 這事燙手,禮部接不住第749章 震聾欲耳的沉默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長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574.第571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103章 太孫預判了我們的預判第26章 嚴閣老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493.第491章 隆慶三年第61章 詔獄裡的海瑞第55章 捐輸賑濟統籌局167.第167章 做太子的一天,問政第685章 不買對的只買貴的!648.第644章 潘應龍能幹得讓朕煩惱304.第304章 圖們汗玩什麼花樣?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172.第172章 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第19章 高拱立威262.第262章 大明粑粑船堅炮利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526.第523章 小舅舅和大外甥第729章 錢真不經花啊!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558.第555章 富強 公正 和諧第386章 這事不簡單193.第193章 義憤填膺的清苦京官第730章 帶頭人不行是大問題第672章 張居正的臉,被你丟光了!448.第446章 太子,老夫也有門生了!第361章 俺答汗還能活多久?407.第406章 致命一擊!第745章 樸實的歐洲人504.第501章 這些都是佛祖的安排152.第152章 ,滅國毀城的世子大帆船496.第494章 我們是大明忠烈!第718章 怎麼可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