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第425章 升龍城

bookmark

“六千廣西狼兵,好啊!六千人,真是雪中送炭啊,本將正困於兵力不足,胡督憲給末將送來了及時雨啊!”吳惟忠欣然說道。

潘應龍好奇地問道:“吳將軍缺兵力?”

“是的。不瞞潘參軍說,吳某兵力捉襟見肘,左支右拙,焦頭爛額。末將可是向胡督憲立下軍令狀,三月滅莫氏,向太子殿下報捷!”

其餘人各自忙碌,或指揮狼兵從靠岸的船隻上岸,或調度民夫搬運貨品。

潘應龍和吳惟忠站在甲板上說着話,正說着,突然一大片烏雲飄過來,還沒等人反應過來,雨點急促落下,衆人紛紛整隊,前往各自的避雨處。

一羣兵丁民夫舉着油布衝出來,給露天的貨品蓋上。

所見各處忙而不亂,井然有序。

雨越下越急,潘應龍和吳惟忠躲進船艙裡,通過船窗看出去,大雨籠罩着天地,灰濛濛的一片,如煙霧籠罩。

雨點落在江面上,綻開水花,密密麻麻。落在甲板上,發出啪啪的急促聲,如同雨打芭蕉,一陣急過一陣。

“安南天氣就是這樣,大雨說來就來,措手不及。現在是六七月份,正是這邊的雨季,有時候大雨一下就是幾天幾夜,就好像天上的銀河決了口一樣,沒完沒了。

我們深受其苦啊。”

“胡督憲正是看了你們的稟報,纔派潘某來實地看看。”

“潘參軍你看!”吳惟忠指着窗外說道,“天地之間全是水,一片澤國。大雨過後,泥濘不堪,蚊蟲漫天,瘧疫橫行。

幸好朝廷早早下發了治瘧神藥以及其它防疫藥丸,又叫軍醫署再三教授防疫舉措,我水陸兩軍纔沒有病疫橫行,重蹈永樂南征大軍覆轍。”

在朱翊鈞的指導下,李時珍對前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藿香正氣散進行改良,再加入烈酒提純的“乙醇”,製成了“複方藿香正氣水”。

又試驗西洋、南海流入的“香料”,辣椒、桉油、肉桂等,與樟腦、乾薑、大黃等整合,幾經調試,又加入乙醇,製成十滴水,成爲防治中暑的良藥。

還有其它幾種良藥,加上喝開水、垃圾糞便深挖加石灰掩埋等防疫舉措,降低了痢疾、瘧疾等傳染病的發病率,同時也提高了治癒率,一正一負,讓此前南征大軍聞風喪膽的流疫殺傷力降低到最低。

從前漢伏波將軍馬援到永樂年間南征,流疫是中原王師最大的敵人。

只要能把它的殺傷力降低到某個水平線,傷亡率在可接受範圍,對於大明南征大軍來說,就是克服了最大的障礙。

“這是好事啊。太子殿下英明,早早就把李藥王和萬神醫請到京師,再召集了四方名醫藥師,鑽研藥方,炮製神藥,纔有今日之便利。”

吳惟忠也感嘆道:“殿下神機妙算,高瞻遠矚啊。”

感嘆兩句,潘應龍繼續問道:“剛纔吳將軍說兵力不足。據潘某所知,宣慰使司調配了陸戰營兩萬一千人,你後來又請令,從南海水師右營調配了七千水手上岸,還缺兵力嗎?”

吳惟忠笑着說道:“潘參軍,兵將多多益善。升龍城是安南第一大城,數百年來,安南人不停地修葺擴增,其堅固雄廣,不下中原州城。

莫氏又聚十萬軍民於此城中,按理說,我軍當有五萬兵馬以上方可圍城。只是大半年,莫氏已經被我軍打得膽喪,加上安南百萬百姓簞食壺漿,踊躍相從,所以本將帶着兩萬一千人,勉強把升龍城給圍了起來。

現在升龍城已成孤城,我軍也要誓滅莫氏,不存在什麼圍三闕一,所以我軍要圍,就一定要把此城圍死。

故而本將一直在向宣慰使司請調援軍。”

潘應龍點點頭,“待會吳將軍帶潘某去前線看看。”

“好。”

“胡督憲也知道吳將軍爲難,故而調派了六千廣西狼兵過來。這是宣慰使司能調集的,離升龍城最近的一支兵馬。”

“廣西狼兵,殷撫臺和劉總兵在廣西行改土歸流,頗見成效?”

“是的,殷撫臺和劉總兵在廣西不負太子殿下重望。

劉總兵領着大軍,行駐軍、屯兵、修邊、築卡等強硬舉措,威懾廣西各土司,前期狠殺了一批土司,尤其是靠近安南的南寧府、思明府、太平府等州縣,三十幾位土司意圖不軌,悉數被斬殺,成爲駭猴的那批雞。

殷撫臺總結一番後,制定改流之法,綏靖爲上策,兵剿爲下策,令其投獻爲上策,敕令投獻爲下策。制瑤之法,固應恩威並用。

綏靖剿平地區,清查戶口,丈量土地,徵收賦稅,建城池,設學校;同時廢除原來土司的賦役制度,按地畝徵稅,數額優減,優於中原。

同時又設置鄉學、縣學、府學,給於瑤、苗、僮(壯)等族士子資助及科舉名額優惠,推行文武忠烈先賢的祭祀,廣佈三綱五常及忠孝節義,頒令禁止私祭鄉祀等活動,移風易俗”

吳惟忠聽得瞠目結舌。

這位殷正茂還真是位能臣幹吏,短短半年,居然做出這麼事來。

“短短半年,泗城土府岑氏、東蘭土州韋氏、歸順土州岑氏、下龍長官司趙氏、恩城土州趙氏等,或被革除土職後遣送外地安置,或被降爲佐貳後留居當地。

廣西多數土司皆爲流官所代替,其中思明、歸順、都康、向州、太平等州府,合併爲思明府;同時泗城、田州等州府,合併爲百色府,現在廣西僅餘西南一隅的安隆、上林兩土司負隅頑抗。

劉總兵屯兵百色田州,對兩土司用兵,不日可蕩平。”

吳惟忠讚歎道:“殷撫臺真乃神人也!”

潘應龍答道:“殷撫臺在嘉靖四十三年就巡撫廣西,奉旨剿除瑤僮土司作亂,有勝有敗,數年積累下來,頗有心得,也非常熟悉廣西的情況。

隆慶元年殷撫臺進京述職,得太子殿下幾次召見。據悉,改土歸流之法,就是那時定下來的。”

“原來如此。這六千廣西狼兵,看着剽勇精壯,目含殺氣,看着都是老兵。”

“吳總兵目光銳利。這六千廣西狼兵都是諸土司的私兵,征戰多年,跟朝廷官兵打過,跟其它土司兵打過,還跟安南犯境兵馬打過。

他們踊躍報名從徵,因爲軍籍可每戶分二十畝水田,立功或戰死撫卹至少有四十畝水田。據悉報名者超過一萬五千,殷撫臺選了選,才選出這六千精銳來。”

“好,本將現在有兩萬一千陸戰營,七千水兵,再加上這六千狼兵,三萬四千人馬,加上右營水師,夠了。”

“吳總兵,兵馬夠了,那三月滅莫氏誓言,能不能做到?”

吳惟忠臉色一下子垮了。

遲疑一會,正要開口說話,大雨驟然停下,吳惟忠走出船艙,看了看天。

“雲散了,一時半會不會有雨。潘參軍,不如我們去前線看一圈。”

潘應龍知道吳惟忠有難言之患,點點頭。

“好。”

兩人站在甲板上,看到人們從避雨處紛紛鑽了出來,繼續忙碌。

搬運貨物的搬運貨物,下船的狼兵繼續下船。

吳惟忠和潘應龍下船上了岸,幾位護衛牽來了坐騎,兩人翻身上馬,在一隊親兵護衛下,向升龍城疾馳而去。

不到兩刻鐘,升龍城出現在潘應龍眼前,城牆高聳,石塊築基,青磚砌堆,在一道彩虹下蜿蜒十餘里。

129.第129章 你還是老實地住在紫禁城吧第747章 站在大明國門前第770章 God護不住他的羊羔了!159.第159章 我和太孫都希望你入閣第669章 老子有王命旗牌,你們怕不怕?150.第150章 這火器是好還是壞?第59章 捅破天了!第355章 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第372章 寧可再把他們當豬養第75章 大同鎮第381章 外交事宜最重要的是裡子587.第583章 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734章 上殿如上墳的勳貴們482.第480章 張居正驚蟄初鳴552.第549章 我們的傳統是以多欺少第54章 先練新軍吧548.第545章 佛門喇唬會220.第220章 徐公府的騷操作461.第459章 浩蕩海天秋408.第407章 明蠻子欺人太甚!290.第290章 秋高氣爽的京城575.第572章 一大進步469.第467章 故紙堆裡找不到未來的光第86章 潑天的富貴159.第159章 我和太孫都希望你入閣269.第269章 這小子像王猛嗎?第683章 老子是高精尖人才!542.第539章 有的人兵法沒學精427.第426章 換個方法攻城第767章 明國的銀行能資助選皇帝嗎?480.第478章 悠閒自在的徐階492.第490章 祝壽大戲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第98章 永不陷落的車陣第43章 拙劣的楊選646.第642章 京師新面貌第710章 京師總醫院161.第161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55章 捐輸賑濟統籌局282.第282章 到西苑宴請海瑞637.第633章 地理朕熟啊!第78章 祖孫倆分錢452.第450章 宗社黨628.第624章 一家子混蛋323.第323章 總有那麼些不肯死心的人614.第610章 朕的人民493.第491章 隆慶三年第36章 又大一歲第21章 高拱的反擊588.第584章 黔驢技窮268.第268章 內憂外患的大明第81章 兒孫滿堂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461.第459章 浩蕩海天秋第388章 追隨殿下行此逆旅!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第680章 我們是布哈拉人請來的救兵556.第553章 無疾而終,老夫羨慕啊145.第145章 辛愛黃臺吉,真漢子!452.第450章 宗社黨第380章 安南莫氏還在?633.第629章 幾成熟才能去盡獸性?323.第323章 總有那麼些不肯死心的人639.第635章 一見都是熟人208.第208章 不知所措的揚州官場第677章 到底釣沒釣上?第770章 God護不住他的羊羔了!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第24章 心灰意冷的胡宗憲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第14章 倒嚴告一段落577.十月總結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第31章 閹黨肆虐東南第706章 打響的第一炮514.第511章 啓新亭會議531.第528章 投明一念起 剎那天地寬第359章 必須嚴懲192.第192章 清苦的大明京官們248.第248章 這就是大上海啊!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第340章 佔領國子監第400章 蒙古左六翼第731章 想不想一家團圓?第16章 好老師和好學生434.第433章 通知你,不是跟你商量第3章 朕的銀子!516.第513章 大浪淘沙,總有人被淘汰117.第117章 東邊急不得,北邊慢不得619.第615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219.第219章 自詡岳飛轉世的魏國公第692章 他是順天府尹,我是五城總管第83章 會做生意的楊金水248.第248章 這就是大上海啊!420.第419章 大戰前的大同城643.第639章 雖僻遠之何傷184.第184章 高拱第一刀,鹽政!第357章 這次我要彈劾太祖皇帝!第746章 這是偏遠小城?第78章 祖孫倆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