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目標,思南城

辰水河,麻陽以西河道上,一艘座船兩邊的槳整齊有力地划動着,劈開碧綠的江水,逆流而上。

兩岸山高林密,峰險石峻。

船頭上站着四人,穿着素色衫袍,頭戴大帽,指着兩岸風景指指點點。

“子明兄,前面就是銅仁城了。”

“清漣兄,銅仁爲何叫此名?”

“銅仁前唐時分屬思州、錦州、黔州。元初設思州、思南兩宣慰司。那裡有一處岩石,通體黃燦,恍如金銅。被人稱爲銅巖。

元中時,相傳有漁人在銅巖處潛入江底,得銅人三尊。於是元庭設置銅人大小江蠻夷軍民長官司。隸屬思南宣慰司。

國朝永樂十一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分設銅仁、思南、石阡、烏羅府。而今烏羅併入思南,石阡地小,名爲府,實爲銅仁、思南分管。”

李明淳讚歎道:“清漣兄真是見多識廣,學識淵博啊。”

丘棄濁哈哈大笑:“都是窮給鬧得。”

“窮?”

“對。在下是長沙府湘鄉人士,農耕世家,家裡有二三十畝薄田。幸得舅舅眷顧,給丘某啓蒙,教授功課。”

羅升在旁邊補充了一句,“不僅如此,清漣兄還成了舅舅的愛婿,與表妹喜結良緣,舉案齊眉,十分恩愛。”

丘棄濁擺了擺手,“成家後方知責任重。生活那有書上寫得那麼自在逍遙。在下還得四處經營,養家餬口。

得舅舅一位舊友介紹,在下給石阡司一位土司之子啓蒙授課三年,八個月在黔,四個月回湘,來回奔波,路途辛苦,卻束脩不菲,能養家餬口。”

羅升在一旁補充:“是啊,貴州湘西不少土司,仰慕禮教。給他們的子弟啓蒙教書,奔波辛苦,但報酬不菲,是我等窮酸書生,最好的掙錢養家門路。

清漣去了一年,也給我介紹了提溪司土司子弟教書差事。我與清漣兄每年往來常德、銅仁,走了有兩個來回了。”

丘棄濁哈哈一笑,“沒錯,多靠了銅仁思南的土司襄助,我和文健兄才能熬到考中秀才,秋試有成。

李明淳跟着哈哈一笑,“你們鄴侯書院三俠客,鄉試中舉,恭喜賀喜。典恩兄,你執意跟着來,大可不必啊。”

楊彥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子明兄,你稱我們爲鄴侯書院三俠客,自然不能清漣和文健來了,我卻獨留在長沙。”

李明淳了一眼三人,“你們真是情深義重。

不過此次前去思南,兇險重重,搞不好有亡身之憂。三位務必要三思,前面就是銅仁城,要是反悔了,到銅仁城換船回去,督憲不會責備諸位。

但是一旦過了銅仁城,路就必須走下去,不得反悔了。”

丘棄濁先答道:“鳳梧先生時常寫信回來,鼓勵我等後學之輩。他再三交代我等,而今時逢千年變局,我等自當奮勇任事。

風浪越大,收穫也越大。”

羅升附和道:“沒錯。當初鳳梧先生身陷逆境,不餒不棄,毅然投入到梅林公幕府中,親臨戰事,幾經生死,纔有今日之成就。

正是吾輩之楷模。”

楊彥說道:“才識再高,膽怯懦弱,不敢任事,終究還是一介酸儒。”

丘棄濁總結道:“我三人僥倖去歲秋試中舉,被列爲湖南布政司吏員。又有幸得遇良機,被選入督憲平楊計劃,任爲先鋒。

這是旁人想搶都搶不到的好機會。”

李明淳看着丘棄濁、羅升、楊彥三人,看到他們臉上的堅毅和激動,想起這次任務的艱辛兇險,不由感動。

李明淳看向河面,滾滾的辰水河,日夜不停地東流,匯沅江,入雲夢。心有感嘆,大聲念道。

“民生稟命,各有所錯兮。定心廣志,餘何畏懼兮!”

任博安從船艙裡走了出來,他衣衫長褲,包着頭巾,完全是往來苗地的漢人行商打扮。

“子明老弟,你還念起屈原的九章。”

“有感而發,有感而發。”李明淳哈哈笑道。

“我問過船家了,還有一個小時就到銅仁碼頭。那裡肯定有楊應龍的耳目細作,大家務必要小心。

千萬不要露出馬腳。清漣、文健、典恩,你們三位是被聘去給印江、思南,給土司少爺公子教書的秀才。

子明,你和我是搭夥的行商,我管貨,你管賬。

上了岸,你們三人一夥,我和子明一夥。你們跟我們認識但不熟絡,前後腳往思南趕路就是”

任博安巴拉巴拉說了一堆注意事項。

楊彥有些不解:“一定要這麼認真嗎?”

任博安哈哈一笑,“不瞞四位大才子,在下進錦衣衛之前,一直在江湖討飯吃。搞得是喇唬會的那一套。”

“喇唬會?”

“就是坑人騙錢的那一套。不過四位不要介意,在下搞的喇唬會,專坑官宦富貴人家,算得上劫富濟貧。而且手腳乾淨,沒有血債孽帳。

錦衣衛現在家法嚴,收進門檻的都嚴加審查,真要是手腳不乾淨,我也不會被招進來當差。”

丘棄濁笑着說道:“原來如此。當初在長沙城裡,廣寧兄找到我們兄弟三人時,就覺得廣寧兄儒雅斯文外表下,藏着幾分江湖氣息。”

“哈哈,在江湖打滾久了,染上了。也深知,不想露出馬腳,細節關竅最重要。”

李明淳左右看了看,見站在這裡的都是自己人,忍不住問任博安:“我聽聞原本是讓姚都事主持此事,怎麼突然換做你了?”

“此事是督憲做的決斷,子明沒聽督憲提起?”

“沒有聽督憲提起過。”

任博安想了想答道:“此事姚都事主持是最合適不過。他這些年一直奔走在湘黔川南等地,各地土司的情況都熟悉,可事情壞就壞在他在邊地諸地太熟了。

各土司認識他的人不少,去到哪裡都能會有一堆的人跟他打招呼。

臘月他去酉陽那邊安排事宜,沒想剛上岸就有人認出他來。”

李明淳摸着下巴說道:“真要是行商之人,到處熟絡是好事。但是對於搞諜報的他來說,反倒是件壞事。”

“沒錯。姚都事從酉陽回來,意識到問題,把情況向湯都使稟告。湯都使也覺得不妥,與姚都事商議。姚都事便推薦了我。

我雖然慣於行走江湖,但湘黔邊地的風俗和情況,一點都不熟,睜眼瞎。

湯都使拿不定主意,便向王督憲稟告。幾經商議,最後還是王督憲拍板,定下我頂替姚都事去思南城。”

說到這裡,任博安看着李明淳,誠懇地說道:“幸好還有子明、清漣你們一起來,這下我就有了主心骨。

此次去思南,子明,這舵你來掌,你在督憲身邊待過,站得高看得遠,肯定比我們有主意。

清漣、文健,你們熟悉這邊情況,多多幫襯。

我和典恩,就聽你們調遣。”

李明淳聽出任博安話裡的意思。

自己是王督憲的令史,對於王督憲制定這次計劃的戰略意圖,肯定比他們要清楚的多。到時候到了思南城,需要做決斷時,自己知道如何去配合計劃的戰略目標,進而做出最合適的決定。

“沒問題。這也是督憲把在下派來思南城的目的。諸位,接下來我們同舟共濟,齊心協力了。”

“好!”

座船到了銅仁城碼頭,丘棄濁三人結伴先上岸,找了一家不大的客棧,先住下。

李明淳和任博安帶着四名“夥計”隨從後上岸,打着長沙“湘長順”商號掌櫃和賬房的旗號,拜訪了城裡十餘家商號。

“湘長順”號是長沙城有數的商號,專做湘黔苗地的生意。販賣糧食、白糖、棉布到苗地,再收生漆、桐油、鬃毛、材板等山貨出去。

在黎平、銅仁、鎮遠、思南等地很有名氣。

“湘長順”商號每年定期派掌櫃賬房來苗地,一是把賬目覈對清楚,二是收集各處的需求,籌集好貨品好運過來。

掌櫃任博安和賬房李明淳受到銅仁城諸家商號的熱烈歡迎。有往來賬目的把賬目覈對清楚。沒有往來賬目的,也會找任博安要一份報價單。

他們要看看“湘長順”商號的報價,跟老供應商的價格有無差異。差異不大,繼續維持老交情。要是差異大到動了心,多年的交情也不好使。

丘棄濁三人當天就找到了印江土司派到銅仁來接他們的人,第二天就跟着上路,直奔思南城。

任博安和李明淳在銅仁城盤桓了六七日。

這日銅仁城諸多商家接到銅仁府衙的通知,叫他們籌集部分糧食、鹽巴,說是播州楊氏的一千狼兵,正從常德逆沅江而上,到辰溪縣逆辰水河到銅仁城,再經銅仁到思南城,逆烏江入播州地界。

當銅仁城諸多商家忙得四腳朝天時,任博安和李明淳完成了在銅仁城的對帳和“訂單”收集,沿着官道北上思南城。

到了思南城,任博安和李明淳花了四天時間,拜訪了城裡的十來家商鋪,對賬,收集“訂單”。

這天下午他們回到客棧。

他們在客棧後院定了一間小院子,輪流留下兩位隨從在小院子裡,守着重要的“賬本”、“訂單需求”等重要文卷。

“李令史,任都事,他們來了。”

兩人進到院子裡,一位隨從就迎上來,輕聲稟告道。

“好。注意警戒。這裡離播州近,楊家的狗很多。”

“是!”

李明淳和任博安進到正屋裡,看到水德江長官司正長官張瑢和蠻夷長官司正長官安嶽坐在屋子裡,作陪的是楊貴安,鎮撫司湖南差遣局副都事兼調查科主事。

上次張瑢四人悄悄拜訪盧溪城,與王一鶚見面後回思南城時,楊貴安就喬裝打扮成一位鈴醫,悄悄跟着他們回來。

任博安是熟人,開口介紹。

“張長官,安長官,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是王督憲的令史李明淳李子明。”

李明淳拱手客氣道:“兩位好。上次王督憲接見四位時,在下被留在長沙,協助凌藩司做事,所以沒有見到兩位,實在遺憾。

不過時隔不久,在下還是見到兩位了。”

張瑢和安嶽對視一眼,心裡又驚又喜。

王督憲居然把他的令史派到思南城來了,看來是勢在必得。

“李令史,有幸相會。”張瑢和安嶽也客氣了一句。

李明淳開門見山,“張長官,安長官,現在前來思南城,意欲如何,兩位肯定是知道的。現在在下首先想知道。思南城準備的如何?”

安嶽馬上答道:“李令史,我們都按照計劃準備好了。從十一月份,大量的水泥、螺紋鐵等建築材料被混在商隊的貨品裡運到思南城,還有十幾位湖南布政司工曹的營造工匠。

我們打着給長官府翻新以及擴建文廟的旗號,對思南城城牆進行了加固。尤其是七星山文廟,名爲文廟,實際上成爲一座佔據制高點的堡壘。”

楊貴安在一旁附和道:“李令史放心,在下帶着幾位隨從,喬裝打扮,輪流在工地巡查。一是防止楊氏以及其它勢力的窺視,二是督造工程質量。

我們都有按照工部營造要求,做了督造日記,隨時可查。”

“好。”李明淳欣然道,“兩位長官,此事關乎我們的生死存亡,在下吹毛求疵,還請見諒。”

“李令史客氣了。”

“其次,播州楊氏有什麼異動?”

張瑢答道:“我們發動了各種關係,也利用過年走親戚的機會,在楊主事的指導下,對播州臨近土司進行了偵查。

播州臨近我們的餘慶司、甕水司、容山司,都有異常,過年期間大約進駐了六七千兵。

石阡府名義上歸思南管,但實際上這些年被播州侵入的非常厲害。我們西邊的龍泉坪司,烏江上游的苗民司、葛彰葛商司,已經成了楊氏的狗腿子。

過年期間,悄悄進駐了五到六千兵。”

李明淳算了一下,“光這幾處,楊氏已經出動了一萬二千兵丁。加上我們不知道的,可能有一萬五千到兩萬兵丁。

我們初步推測,楊氏兵丁在三萬到四萬左右。老巢要留一部分兵力,西邊防禦水西要留一部分兵力,還有北邊瀘州和重慶,南邊的貴州布政司要防禦。

由此推論,楊氏目前能動用的機動兵力,全部用來對付思南。看來楊應龍也是勢在必得。”

張瑢和安嶽點了點頭,“是啊,現在就像兩夥狼羣,都在給對方設了埋伏,就看誰能沉得住氣。不過好在我們在暗,楊氏在明,主動權終究在我們手裡。”

李明淳繼續問道:“還有其它什麼情況嗎?”

楊貴安答道:“二月開始,隨着楊氏那一千狼兵啓程回鄉,思南城多了許多耳目,大部分是楊氏的,少部分是其它土司的。”

“先盯上,但不要打草驚蛇。我們後發制人。”

“好!”

等了十來天,楊貴安來稟告。

“李令史,任都事,楊家回鄉狼兵明日到思南城。”

“好!好戲要開鑼了!”

第18章 東南剿倭部署480.第478章 悠閒自在的徐階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514.第511章 啓新亭會議第61章 詔獄裡的海瑞第37章 要五世同堂的嚴閣老529.第526章 臣願作大明之衛青第678章 從西南到西北528.第525章 大明工商聯527.第524章 點金術?335.第335章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526.第523章 小舅舅和大外甥308.第308章 身後是遼東數十萬軍民260.第260章 這事讓孤左右爲難118.第118章 用新方式跟你們講道理第31章 閹黨肆虐東南634.第630章 真漢子從不回頭看火焰135.第135章 威海衛裡藏着好東西第393章 流水淘沙不暫停第14章 倒嚴告一段落547.第544章 鑼鼓喧天迎海瑞505.第502章 蒙古右翼新大汗第38章 給海瑞上課第55章 捐輸賑濟統籌局第393章 流水淘沙不暫停第38章 給海瑞上課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468.第466章 樸實無華的新時代來臨一刻609.第605章 皇上,請您爲民做主!481.第479章 徐階心靜似高山不動第717章 一錘定音!289.第289章 殿下的御下術大成447.第445章 吃着火鍋 喝着小酒第13章 朝天觀236.第236章 內廷的事先抓一抓224.第224章 我們要養忠犬,不能養羊第61章 詔獄裡的海瑞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繼光,憋屈的李成樑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487.第485章 平壤城下第372章 寧可再把他們當豬養143.第143章 張師傅,不妨再大膽一點!320.第320章 遼東的奇兵第677章 到底釣沒釣上?168.第168章 高拱回京427.第426章 換個方法攻城424.第423章 防火防盜防海瑞484.第482章 羊會上樹嗎?306.第306章 文進士還是武進士?501.第498章 天意誠難測第50章 出牌的嘉靖帝220.第220章 徐公府的騷操作112.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627.第623章 赴湯蹈火,我等在所不惜321.第321章 引鱉入甕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452.第450章 宗社黨第78章 祖孫倆分錢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180.第180章 想要好處,你自己上啊!514.第511章 啓新亭會議494.第492章 奉先殿258.第258章 徐階心虛了第345章 重華宮全體出動306.第306章 文進士還是武進士?208.第208章 不知所措的揚州官場第665章 孔聖人神主位何在?第363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第363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645.第641章 還要繼續努力啊!117.第117章 東邊急不得,北邊慢不得第710章 京師總醫院第348章 帶大明打上月球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第356章 大家都在糞坑裡,你也就不臭了第715章 沒打痛了吧?請再來一次!540.第537章 你們咋纔來呢!228.第228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693章 大明朝的冠軍盃賽第32章 海瑞第一擊541.第538章 學會兵法的葡萄牙人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609.第605章 皇上,請您爲民做主!256.第256章 在下海瑞海剛峰!518.第515章 現在是我大明的好機會264.第264章 徐階和張居正這對師生314.第314章 外面的人不甘心,裡面的人不消停466.第464章 大明官吏們,你們上岸了!296.第296章 還是海公知我!429.第428章 悲憤的海瑞第45章 把都兒找到獵物第59章 捅破天了!517.第514章 燕北都司144.第144章 笨蛋,因爲讀程朱理學能當官啊!第7章 嚴家父子431.第430章 王家兄弟516.第513章 大浪淘沙,總有人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