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

張居正在萬曆元年沒有篡位的實力,而他現在有這樣的實力了。

萬曆元年,朝中有楊博、葛守禮、王崇古、譚綸、王國光都是晉黨,張居正無論如何都無法大權專攝,即便是他相繼將這些人革罷,但依舊沒有實力去謀朝篡位,張居正現在的影響力,可以說都是朱翊鈞這十二年一點點給出來的。

皇帝病重,張居正第一時間想到的事兒,就是讓王崇古給皇帝殉葬。

王崇古跑到西山煤局,是真的害怕了,現在陛下病剛有了點轉機,王崇古欣喜若狂跑了回來,告了張居正一狀!有用沒用,至少有伸冤的地方。

“元輔昨日午時,突然派了自己府上的鐵林軍包圍了臣的府邸,若不是臣不在家中,當時正準備去西山煤局,就給元輔抓了,我叫上了兒子王謙,在城門關閉前,趕往了西山煤局,臣和王謙跑了,可是家眷都落到了元輔的手中啊。”

“陛下要給臣做主啊!”王崇古那叫哭的一個悽悽慘慘切切,幸虧跑得快。

“什麼理由?”朱翊鈞好奇的問道。

王崇古再叩首,誠惶誠恐的說道:“沒有理由,就平白無故的把臣的府邸給圍了。”

張居正仗着自己是世襲武勳,調動鐵林軍圍了他的府邸,連個理由都沒有,想幹什麼不言而喻。

朱翊鈞詢問起了緹帥趙夢祐,趙夢祐給了肯定的回答,宜城伯府全楚會館的鐵林軍的確調動,而且張居正是以武勳的身份調動軍兵圍了王家,只許進不許出,沒有任何理由,今早陛下轉危爲安後,張居正下令撤兵,開各坊坊門。

朱翊鈞醒來後,下了聖旨開了九城城門,王崇古看九門洞開,知道陛下無恙之後,纔回到了京城。

“這不是撤兵了嗎?”朱翊鈞強行給張居正圓了回來,他點頭說道:“先生也真的是太過分了!朕回頭,跟他好生分說一下!”

連個訓誡都沒有,更別提懲罰了,但就是這分說一下,王崇古就從地上麻溜的起來了,對結果已經很滿意了。

差不多得了,陛下肯說一下已經很不錯了,關係遠近要心裡有數。

王崇古和王謙坐下,但都沒說話,因爲陛下在思考,不宜打擾。

朱翊鈞明白、王崇古明白,張居正究竟想幹什麼,張居正打算和王崇古玉石俱焚,直接兌子,如此沒有理由的調動,把人逼死了,張居正就必須給一個交待,那把陛下身後事兒處理好,跟着王崇古一起追隨陛下而去就是張居正的打算。

要謀朝篡位,需要兩個必要因素,一個政治上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人,如張居正;一個軍事上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人,如戚繼光。

二者缺一不可,張居正的謀劃也很簡單,那就是讓潞王就藩,皇長子朱常治繼位,張居正和王崇古這兩個黨魁玉石俱焚,申時行入京開始端水。

當初張居正沒法篡位只能攝政,是根基淺薄,大明能挺過萬曆初年的主少國疑,也不僅僅是靠張居正的良心,還有張居正那會兒真的做不到,畢竟張居正根基淺薄。

申時行根基也不深厚,入京來做首輔,也無法篡位。

這就是張居正的謀劃,圍了王崇古的宅院,就是這個目的。

其實王崇古也看明白了,都是千年的狐狸,就是開始不明白,一天一夜過去了,也明白了。

王崇古說張居正是個忠臣,他就是這樣盡忠的。

“先生也是急了,朕也沒想到會這樣。”朱翊鈞笑着說道:“王次輔不必驚慌,朕一定好好跟先生說說,這次王次輔也受累了,回去的時候,從朕這裡拿兩壇國窖吧。”

兩壇,不是兩瓶,算是寬慰。

“謝陛下隆恩!”王崇古心裡當然有怨言,但皇帝駕崩是天崩地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陛下龍體欠安,張居正不想當反賊,也不想王崇古再變成反賊,只能如此了。

“勞煩次輔去金山陵園祭奠下大司馬譚綸,還有漳平侯俞大猷,朕在垂危之際,忽然看到了他們二人,在跟倭寇浴血拼殺,朕一想還沒滅倭,就立刻精神了起來。”朱翊鈞笑着說起了病中之事。

王崇古也打過倭寇,算是譚綸、俞大猷的戰友。

“臣遵旨。”王崇古領命,他其實能聽明白皇帝的意思,一方面是分享這種旁人絕無可能知道的事兒,表示格外的親近,另一方面也告訴王崇古,張居正爲何那麼做。

譚綸作爲晉黨黨魁楊博舉薦回朝之人,最後還是背棄了晉黨,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譚綸反出晉黨,作爲現任晉黨黨魁的王崇古,比誰都清楚,王崇古是始作俑者,他搞得那份京營將官提舉名單就是直接原因。

“陛下,奏疏都拿來了。”馮保帶着司禮監八名稟筆太監,抱來了一大堆的奏疏。

王謙看着筆墨紙硯、朱墨等物,驚駭無比的說道:“陛下大病初癒,不歇兩天又要看奏疏嗎?!”

巴依老爺家的驢看到了都得罵一聲卷王,鷹中之王海東青看到都得說一句不帶這麼熬鷹的!

“沒辦法啊,朕這退燒了,就沒什麼了,奏疏不批,內閣那邊就轉不動,諸事不得推進,朕這裡耽誤一天,萬事都得耽誤十天,一個月,耽誤不得。”朱翊鈞笑着說道:“習慣了。”

李太后說耽誤幾天,大明亡不了,這話說的沒錯,別說耽誤幾天,以大明的血條,朱翊鈞這個皇帝躺在後宮裡,不上朝不批奏疏,大明都能再撐七十年。

但他這裡耽誤一天,大明就要用十天半個月的時間去找補回來行政僵化帶來的低效,自這次生病,朱翊鈞越發感覺時間不等人,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個先來,所以要只爭朝夕。

“臣等告退。”王崇古帶着兒子離開了解刳院的病房。

王謙走了十幾步忽然站定回頭看了一眼,低聲說道:“爹,你說陛下執意做手術拔智齒,是不是因爲牙疼影響看奏疏了,才一定要拔?”

“有可能。”王崇古深以爲然的說道:“太可怕了!兒呀,這人生在世,不光有江山社稷,還有這兒女情長、家長裡短,人活着,就要有鬆弛感,沒錯,一定要有鬆弛感!”

“孩兒謹遵父親教誨。”王謙這次沒有當逆子,而是十分認可父親的觀點,他又回頭看了一眼,打了個哆嗦說道:“真的是太可怕了。”

朱翊鈞感覺良好,牙疼是那種疼起來要人命的連貫的疼,拔牙之後,傷口還隱隱作痛,不過十分偶然,也就是一小會兒,不太注意,甚至察覺不到,朱翊鈞處理政務的效率再次恢復到了原來的高效。

張居正又在致仕,是今天新寫的奏疏。

國事有託,康濟有人,次輔有妄念,不過肖想,臣可以旋返初服,長往無慮耳。旦夕念之,力未從心,徒切耿耿。

張居正的意思是,國事已經有可以託付的人了,朝中也有了賢者,他可以長久離開不必憂慮了,哪怕是王崇古有什麼不該有的心思,也不是陛下的對手了,他的心情十分急切。

張居正意識到了自己手裡的權柄太大了,以前還覺得陛下熬老頭能把老頭都熬走,畢竟陛下春秋鼎盛,但現在張居正意識到,意外也是他需要考慮的事兒,所以要走了。

朱翊鈞想了想批覆道:先生教朕,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既以身許國家,許社稷,惟鞠躬盡瘁而已!他復何言?今日先生身系天下安危之重任,畏流言非議而避讓,豈是大丈夫乎?

迴旋鏢真的太好用啦!

這還真的是張居正說的話,又一次朱翊鈞問張居正什麼是大丈夫。

張居正還真的總結過,一如當初的《賤儒通疾疏》一樣總結了許多大丈夫的特點,但凡是明君聖主,都是大丈夫,但凡是大丈夫,都必然具備的一個品行,就是一以貫之,一旦出發,就要一直走下去,鞠躬盡瘁,走到盡頭,無需抱怨,人生多歧路,不要在路上對自己的目標,產生迷茫。

朱翊鈞十分擅長迴旋鏢,用張居正自己的話打敗他自己。

朱翊鈞在批閱奏疏,他其實就病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奏疏並沒有積壓很多,朱翊鈞很快就批閱完了奏疏,今天的奏疏,全都清一色的是問安的奏疏,朱翊鈞拿出了‘朕躬安’的章,哐哐哐把看過的問安奏疏,都蓋了章,蓋了整整一刻鐘才蓋完。

他本打算去北大營,結果被大醫官陳實功給攔住了,陳實功一聽皇帝要去北大營,要劇烈運動,往地上一躺,殺了他,陛下就可以去了,這剛剛躲過了成爲歷史罪人的危機,這危機又如影隨形。

真的不能再出什麼意外了。

朱翊鈞當然不會殺了陳實功,只好留在了病房之內,等待拆線之後,再進行活動,這個傷風感冒都要人命的年代裡,朱翊鈞作爲天子,的確應該謹慎一些。

陳實功不會有任何的懲罰,相反會有更多的賞賜,在動手術之前,陳實功就盡到了告知義務,跪下來求陛下再等兩年,先用阿片鎮痛,是陛下自己不肯的。

手術中出現意外,那更不是陳實功起了什麼壞心,就是手術中的意外。

朱翊鈞拿起了一份雜報,看了兩眼,眉頭緊鎖的說道:“緹帥,派人去抄了這家書社,寫這篇文章的、覈准這篇文章登刊的,統統拿下,押入北鎮撫司大牢,聽候發落。”

“臣遵旨!”趙夢祐可不管什麼捂嘴帶來的惡劣影響,皇帝的聖命就是最高意志。

整篇文章核心內容就一個意思,奸佞小人張居正、正人君子新鄭公。

新鄭公就是高拱。

這篇文章說的是隆慶六年六月高拱被李太后下旨趕出了朝廷的事兒。

在這篇文章的描述裡,一個閹奴、一個毒婦加一個佞臣,殘害了正人君子高拱,閹奴罵的是馮保、毒婦罵的是李太后、佞臣罵的是張居正。

朱翊鈞看到這文章,不做出點什麼,那就不是暴君了。

馮保很貪,張居正也確實不是正人君子,但這篇文章罵了李太后,對子罵父親、母親,朱翊鈞作爲皇帝,就有尋仇的權力,直接下獄,秋後問斬。

李太后爲何被罵作了毒婦?隆慶皇帝龍馭上賓撒手人寰之後,朱翊鈞其實叫陳太后爲母親,進而登基,這就是嫡母了,而李太后也是太后,但是沒有徽號,有徽號的是正宮,沒徽號就是個添頭。

李太后的徽號,是在高拱被趕走後,張居正領內閣上奏,給李太后上了慈聖的徽號,而陳太后的徽號是仁聖,這樣兩宮並立,李太后就名正言順的住到了幹清宮照顧皇帝。

整個過程,陳太后並沒有任何反對的意思,畢竟沒有子嗣誕生,陳太后能繼續保持自己崇高的地位,就已經很滿足了,皇帝是人家李太后的親兒子,反對那就是自己不體面。

李太后溺愛潞王,對皇帝極爲嚴格,而陳太后對皇帝是極好的。

而在這篇文章裡,李太后要趕走高拱的目的,就是爲了徽號,就是爲了住進幹清宮裡,就是爲了權力。

所以李太后是爲了權力的妖婦、毒婦。

但李太后在萬曆四年就搬離了幹清宮,皇帝就已經獨立自主了,這話根本就不成立,李太后搬離幹清宮可沒什麼猶豫,更沒有臨朝稱制、垂簾聽政。

馮保要趕走高拱的原因,是非常清楚的,高拱和陳洪關係極好,陳洪當上了司禮監太監,那高拱就真正大權獨攬了,所以當時高拱在隆慶皇帝病逝後,要廢掉司禮監,其實對付的就是馮保。

司禮監是永樂年間以來的祖宗成法了,高拱就是再厲害,他也很難廢除,把馮保收拾了,陳洪上位就理所當然。

陳洪和高拱之間的關係,要追溯到高拱在裕王府的時候了,關係極爲親近。

而在這篇文章裡,馮保要趕走高拱的原因,也是爲了爭名奪利,爲了權力,因爲馮保矯詔了!

隆慶皇帝大行的時候,馮保壓根就不是顧命大臣,而是張居正討好馮保故意把馮保添加到了顧命大臣的名錄中,高拱、高儀、張居正三名顧命大臣,加了一員。

而且馮保還在挑撥離間,高拱明明說的是十歲天子,如何治天下,馮保告訴李太后的則是:十歲孩子,如何作人主。

朱翊鈞看着這份雜報,氣呼呼的說道:“咬文嚼字有意思嗎?不都是一個意思,朕十歲的時候不配當天子嗎?朕那時候的確是個孩子,的確是主少國疑,不能做出正確決策,但高拱明明白白的對着閣臣們這麼說,他高拱想幹什麼!”

“高啓愚就因爲主持鄉試,沒有避嫌,就被先生針對了十年了!朝臣都因爲高啓愚沒有避嫌,說先生有謀逆之心,高啓愚還僅僅是沒有避嫌,高拱則對着閣臣們,當面!大放厥詞!他自己親口對別人說的!”

“高拱還上陳五事疏,說朕看奏疏,就是徑自內批!”

“陛下,沒必要生氣,更沒必要抓人,新政越成功,這些人就越像是跳樑小醜,什麼正人君子,什麼奸佞小人,沒必要爭執,這首輔也好,內相也罷,品行再高,最終,都是要看政績的。”馮保倒是一臉坦然,根本沒有任何的破防。

罵他的人多了去了,他這個司禮監掌印太監,跟誰都計較,這日子過不過了?

幹得好,就是好,評價一個政治人物,不評價政績,難道評價私德?

“你倒是穩得住。”朱翊鈞倒是對馮保這態度有些意外。

“高拱的操守的確很高,庇佑晉黨,卻沒有收過晉黨的賄賂,但這改變不了他無能的事實,先帝大行,修建陵寢的時候,內帑外庫,滿打滿算39萬銀,萬曆元年才還請了剩下的11萬銀,屬實是寒酸。”馮保頗爲坦然,就是鬧到先帝面前,馮保也沒什麼不敢面對的。

也不知道先帝對這預算50萬銀,拖欠11萬銀的皇陵,究竟是怎麼個看法,拖欠11萬銀,就代表着工程質量很難保證,是百般湊合,才如期完工的。

自隆慶二年高拱入閣兼掌吏部尚書,先帝倚爲心腹,事事都聽高拱的,臨到了,修陵寢就這麼點銀子,還欠錢,過於寒酸了。

連先帝大行這樣的事兒,都只有39萬銀,那天下那麼多事兒,哪一件能辦?

現在內帑有個銀錠堆積的銀山,其規模已經高達1583萬銀,都把皇帝給愁死了,天天給工部壓力,讓工部加大對銀幣軋印產能的提升。

朱翊鈞指着奏疏說道:“這文章還說先生!高拱病逝的時候,禮部請高拱諡號,朕怎麼回覆的?朕說:高拱不忠,欺侮朕躬,朕切恨之,今已死了,他妻還來乞恩典,不准他。欽此。”

“先生就跟着朕鬧,連番上奏,還跟閣臣一起,大有不給高拱諡號,就跟朕一直鬧下去,朕才勉強應允。”

“還說先生奸佞小人,高拱是正人君子,當初斗的那麼兇,先生就是裝出來的大度,那也是大度了!蓋棺定論的時候,沒有踩他高拱一腳!”

裝出來的大度,那也是大度,高拱的諡號,就是張居正給請的,要不高拱連個諡號都沒有。

緹騎們辦案的速度極快,風風火火的就把所有人給抓了,扔進了北鎮撫司大牢裡,等待發落,趙夢祐加急審訊,到了第二天早上,朱翊鈞就看到了案卷。

案情不復雜,就是高拱的門生故舊雒遵的兒子雒於仁,爲高拱鳴不平,所以才點名道姓,沒有任何遮掩的寫了這篇文章,這個《半月雜談》的雜報,也是爲了吸引人的目光,才直接登刊。

雒於仁,是萬曆十一年的進士,他的成名作叫《酒色財氣疏》,把萬曆皇帝罵到大年初一召見申時行,要收拾這個雒於仁,最終也只是罷官回鄉。

一個敢寫,一個敢刊,突出一個不畏權貴。

“先生在外面候着。”馮保低聲說道,張居正一早就來了。

“要是來爲這個雒於仁求情,就回去吧。”朱翊鈞沒見到張居正,也知道他爲何而來,不就是爲這個雒於仁求情嗎?朱翊鈞都能想到張居正要說什麼了。

“陛下,萬曆元年陛下答應先生,要宣見輔臣、接見廷臣的。”馮保提醒了下陛下當年許下的承諾,輔臣可以見到皇帝,就是張居正當年提出的要求。

“宣。”朱翊鈞擺了擺手說道,爲了雒於仁,食言而肥不值當,天塌地陷的事兒,朱翊鈞都沒有背信棄過,雒於仁一篇文章,不值得,皇帝的信譽,需要皇帝自己去守護。

“臣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張居正俯首見禮,看了看陛下的氣色,笑容滿面的說道:“陛下春秋鼎盛,臣就心安了。”

“先生來就是爲了看看朕的氣色?”朱翊鈞一愣,這張居正素來有話直說,這也開始繞彎子了?

“臣仍心有餘悸,寢食難安,昨日聞陛下天語綸音,中氣十足,心稍安定,今日一見,與往日並不無不同,臣也好安心處理內閣之事了。”張居正十分肯定的說道。

“臣還真的有一件事。”

“果然,先生請講。”朱翊鈞點頭,該來的還是會來。

“臣發兵圍了王次輔的府邸,就是打算天變的時候,帶他一起走的。”張居正十分明確的告訴皇帝,他當時就是做好了準備,要殺王崇古。

“臣驟聞天變,驚恐難安,窮計應對,只能出此下策了,王次輔沒有誣告臣。”

王崇古到皇帝這裡告狀,首先就要排除誣告的可能,張居正作證,王崇古沒有危言聳聽,更沒有誣陷他張居正,就是奔着殺人去的。

“王次輔昨日從朕這裡拿走了兩壇酒,朕替先生致歉了,王次輔並不打算斤斤計較。”朱翊鈞說明白了事情處置的結果,朱翊鈞給兩壇酒壓壓驚,就是代張居正道歉,天子給他王崇古道歉,已經給足面子了。

王崇古沒有纏鬧,因爲皇帝真的沒了,別說王崇古了,潞王、皇嗣們都危險。

“先生不問問雒於仁的事兒嗎?”朱翊鈞拿出了那封雜報,遞了出去。

雒於仁的事兒,張居正已經知道了,陛下辦這個案子,可是有刑部駕帖,不是白紙案、黃紙案,是鐵案,也是過了內閣的,張居正覺得並不重要,天大的事兒,都沒陛下龍體健安重要。

“陛下龍體欠安,雒於仁這本雜報文章這個時間刊印,就是在謀反,若是平日,臣自然要勸陛下仁恕,但現在,雒於仁既然敢下注,就要願賭服輸,臣倒是覺得陛下有些柔仁了,斬首示衆有點便宜他了,該送解刳院的。”張居正不準備勸皇帝仁恕。

他甚至覺得皇帝只准備給個斬首示衆,有點柔仁。

皇帝龍體欠安已經鬧得沸沸揚揚,雒於仁這個時候,寫這麼一本雜報文章,就是謀反,雒於仁就是在賭,賭皇帝會一命嗚呼,纔敢如此做,陛下沒事,那就該雒於仁有事了,願賭服輸。

那就沒有什麼好辯白的了,斬首示衆,已經是陛下仁慈了,送解刳院才符合非刑之正。

隨着國朝振奮,陛下這兩年殺心越來越輕了。

“啊,朕柔仁嗎?先生真的是說笑了。”朱翊鈞撓了撓頭,還以爲張居正要勸仁恕,結果完全不是那回事兒。

“他這份雜報的時間,顯而易見蓄謀已久。”張居正再次強調,雜報的時間很有問題,趁着皇帝生病,鼓譟這種風力輿論,甚至連李太后都成了毒婦。

朱翊鈞指着雜報說道:“這文章有問題,這高拱愧對先帝信任,楊博的兒子娶王崇古的女兒的時候,給的誥命,是金字的!這是僭越!誥命都是要過內閣的,高拱敢說他不知道這件事嗎!”

“正人君子,就是這麼報答他信任的君王的嗎?這是爲臣之道嗎!”

朱翊鈞對高拱是正人君子這件事,極不認可,拋開其他一切不談,這已經是拋開事實不談了,就高拱給王崇古女兒金字誥命這一件事,高拱就愧對隆慶皇帝的信任。

張居正硬着頭皮說道:“陛下,這當初和俺答汗議和要仰賴西北,新鄭公也是無奈之舉,彼時臣也在內閣,臣並未奏聞君上,也是失了爲臣之道的。”

張居正還是給高拱找補了幾句,那時候俺答汗可不像現在這麼乖巧,在棺材裡身首異處,一動不動。

爲了穩定西北方向宣府大同,高拱只能這麼做,張居正也在內閣,他也知道這件事。

“欺上瞞下的正人君子?哼。”朱翊鈞將雜報放在了一旁說道,張居正從來沒打造過什麼正人君子的人設,相反,眥睚必報纔是張居正身上最大的標籤。

“先生昨日上奏致仕,朕否了奏疏,先生就不必試探了。”朱翊鈞擺了擺手說起了張居正致仕的請求。

“臣遵旨。”張居正十分乾脆,不抵抗,被迴旋鏢打的其實挺難受的。

“陛下,德王殿下抱着一個泡鹹菜的壓菜石來了。”一個小黃門一臉莫名其妙的說道。

“啊?宣。”朱翊鈞也有點呆滯的說道。

這皇叔又準備了什麼花樣?

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請假條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630章 因爲,陛下他善!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609章 這次病人是大明皇帝而已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