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
這是第一次。
漢家的丞相主動乞骸骨,主動拒絕終老任上——這是有漢以來的第一遭。
從太祖高皇帝年間的酇侯蕭何,到孝惠皇帝年間的平陽侯曹參、安國侯王陵;
再到呂太后年間的左、右相國:闢陽侯審食其、曲逆侯陳平;
乃至先帝年間的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北平侯張蒼……
——掰着指頭算下來,故安侯申屠嘉,是漢家第九任丞相。
而在申屠嘉之前的八任丞相,蕭何、曹參、陳平、灌嬰四人,是在任上終老;
審食其、周勃、張蒼三人,則是被天子罷免。
至於僅有的個例:安國侯王陵,則是因爲反對呂太后遍封諸呂子侄爲王侯,而被呂太后明升暗貶,拜爲皇帝太傅。
從這八人的經歷就不難看出:只要有可能,漢家的丞相——甚至是絕大多數官員,都是更願意終老於任上,而非在年邁時主動告老請辭的。
就拿有漢以來,僅有的三位被罷免的丞相舉例;
——審食其被罷免,完全就是因爲其乃呂太后所拜、其相權完全源自呂太后!
呂太后駕崩、諸呂伏誅,審食其能留下一條小命,都還是太宗孝文皇帝仁慈;
哪怕是想眷戀相位而不去,在‘諸呂伏誅’的背景下,也是完全沒有操作的可能。
——周勃被罷免,更是千古奇談;
先帝以一句‘功侯們本該待着封國,如今卻貪慕長安的繁華而眷戀不去,丞相是百官之首,就給他們做個表率吧’,便把周勃趕回封國去了!
愣是搞得周勃一點脾氣都沒有,只能吃下這個啞巴虧。
至於北平侯張蒼,那就更不用多提——因爲黃龍改元一事,而和先帝起了齟齬,從而被先帝強硬罷相;
到如今,老爺子一百來歲的年紀,愣是再也沒來過長安,甚至都不允許家中子侄,來長安轉轉、看看。
究其原因,也還是繞不過先帝當年罷相,搞得老爺子‘晚節不保’,沒能終老於丞相任上。
對於後世的人而言,這或許稍有些奇怪。
但實際上,早在這距離後世兩千多年的漢室,華夏民族的精英階級,就已經明白什麼叫人走茶涼了。
當然,個人的思想境界達到一定高度,也確實有可能克服人心、人性,從而做出急流勇退的選擇。
但漢家,乃至整個封建時代的官員都更願意終老任上,而非臨老退休,卻也並不完全是由於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淪喪。
——這其中,還有一個關鍵的點,讓封建時代的官員們,不得不佔着位置‘眷戀不去’。
輿論。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怕被捅脊樑骨。
道理很簡單:漢家的第一任丞相,同時也是漢家——乃至華夏自漢以後的、每一任丞相的榜樣和模板:酇文終侯蕭何,是在任上終老的。
對此,太祖高皇帝劉邦的說辭是:宗廟、社稷,片刻都離不開蕭相國!
這樣一來,問題就很簡單了。
——太祖高皇帝當年,那可是一天都離不開蕭相國!
——人蕭相國都要斷氣兒了,孝惠皇帝都還在向病榻上,正值彌留之際的蕭相國問策!
怎麼到了你這兒,宗廟、社稷,就離得開你這個做丞相的了?
別是你這個丞相不稱職,有你沒你,對宗廟、社稷都沒區別吧?
更或者,直接就是連本職都沒做好,被陛下給罷免了,又怕說出去丟人,才美其名曰:激流勇退,告老還鄉?
在這個時代——在這個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的時代,類似這樣的負面評價,是無法被證僞的。
甚至哪怕皇帝頒下詔書,明明白白告訴全天下的人:丞相真不是被罷免,只是年紀大了,朕心疼,才特許老丞相頤養天年,也還是完全沒用。
這隻會被理解爲‘皇帝在給老臣留體面’,卻根本無法讓人相信。
因爲沒人會相信,也沒人願意相信:這世上,居然會有人願意主動放棄萬石俸祿、相宰之位,寧願回家鄉的窮鄉僻壤,做個富家翁。
所以,庸人捨不得權柄,自然不願離職;
思想境界高、願意捨棄權力的人,也仍舊難免會被社會輿論所裹挾,只能通過‘終老任上’的方式,來證明自己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庸相、昏官。
——你看!
——我到死都還是丞相!
——宗廟、社稷,那是一天都離不開我啊!
——要不是我實在壽數已盡,這丞相之位,哪兒還輪得到別人?
也正是由於這樣的時代背景,申屠嘉主動乞骸骨的舉動,纔會這般讓人訝異。
申屠嘉捨得下權柄?
就算捨得下,難道回了家鄉,就不怕被人戳脊梁骨嗎?
在申屠嘉第一次,同時也是最後一次在公開正式場合,向天子啓請奏告老時,溫室殿內的每一個人,幾乎都帶着這樣的想法。
但天子啓接下來的應答,卻是大大出乎了朝臣百官預料的同時,也讓天下人——乃至後世之人,重新認識到了這位‘中人之姿’的老丞相,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衆卿,或多或少都聽說了。”
“——在私下,丞相已經再三請辭告老,朕卻都沒有允准。”
“到今日,丞相又在這朝議之上,當着百官功侯的面,再度上奏乞骸骨。”
“想來,是丞相心意已決,朕即便想留,也無法讓丞相迴轉心意了?”
天子啓此言一出,衆人不由得又是一奇,紛紛將愈發驚詫的目光,撒向殿中央的申屠嘉。
早先,坊間確實有過申屠嘉私下上奏,請乞骸骨的輿論。
但大多數人對此,都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態度。
即便是信的那一半,也更多是認爲申屠嘉此番,是又被天子啓做的什麼事給惹惱了,才又犯了倔脾氣,想要拿辭官來威脅天子啓。
但當下,看天子啓這非但沒有絲毫怒意,反而還滿帶着感懷、唏噓,更甚是不捨的架勢……
“難不成申屠嘉,當真捨得下這滔天權柄,寧願告老歸鄉?”
“要知道當年,北平侯被罷相,可是惹得天下人無不嗤笑,北平侯羞憤之下,至今都沒來過長安吶?”
“——何止北平侯?”
“——就連北平侯的族親,都再沒人來過長安!”
“——沒發現這些年,朝堂內外,都沒剩幾個姓張的官員了嗎?”
殿內,百官公卿暗下交頭接耳起來,無不爲申屠嘉‘居然真的要辭官’而感到震驚。
更讓人震驚的,是天子啓那非但不惱,反而還滿帶着不捨的反應。
——看這架勢,申屠嘉,是真的要辭官了?
陛下不捨歸不捨,但看這反應,也似是不打算硬留……
一時間,朝臣班列——尤其是西席的功侯班列之內,頓時便多出好幾道蠢蠢欲動的身影!
至於東席,御史大夫陶青更是陡然鼻息粗重,脊背卻也不由挺得更直了些——好似丞相之位,已經是陶青的囊中之物。
對於申屠嘉甘願告老,大多數人都感到驚詫。
但對於那些有資格角逐丞相之位的功侯而言,驚詫歸驚詫,唏噓歸唏噓;
可最要緊的,還是趕緊盯住這好不容易空出來,下一次又不知道要等多久的丞相之位!
天見可憐~
如今漢家,別說是丞相之位了,就連那些稍微有點實權的九卿職務,其輪轉週期,都基本是以十年爲單位的……
除非特殊情況,要想做丞相,除了要有徹侯——至少也得是關內侯的爵位之外,還得先在‘亞相’御史大夫的位置上,坐到上一任丞相老故,或是被罷免;
而要想成爲‘亞相’御史大夫,又得在九卿之首的內史之位上,先證明一下自己。
這個邏輯很簡單:內史的職權範圍,覆蓋關中的軍、政、農、商,乃至於治安等種種方面;
毫不誇張的說:內史,幾乎就是權力限於關中範圍內的小一號丞相。
而‘亞相’御史大夫,又是天然的丞相候選人;
當丞相或因老故、或因被罷免而出現空缺時,除非有人半路殺出,否則,御史大夫幾乎就是丞相的第一順位繼任者。
所以,要想坐上御史大夫的位置,成爲丞相之位的第一順位繼任者,就得先在內史任上證明一下自己——證明自己能做好‘關中的丞相’。
做得好‘關中的丞相’,纔有成爲整個漢家的丞相的能力。
除此之外——除了在內史任上證明自己,能做好‘關中的丞相’之外,內史要想升任御史大夫,也同樣要等職務出缺;
而要想成爲內史,除了同樣要等內史職務出缺外,還要先成爲九卿。
做了九卿,並且做出了成績,甚至還要展露出相宰的潛能,纔有資格小升半級,成爲九卿之首的內史……
這麼一連串前置條件算下來,先做九卿,再做內史,然後升御史大夫,最後再等丞相老死——於此同時,還要祈禱不會有人意外殺出……
毫不誇張的說:這一套職務輪轉流程,完全是以‘丞相老死/被罷免’爲啓動信號的。 ——現有的丞相沒了,御史大夫才能去掉‘亞相’的‘亞’字;
——御史大夫做了丞相,證明過自己能做‘關中的丞相’的內史,才能遞補爲御史大夫;
——內史做了亞相,九卿其他位置的人,才能角逐空出來的內史一職……
而這套運轉流程中,唯一可能讓御史大夫,無法如願去掉‘亞相’的‘亞’字的,則是漢家另外一個政治傳統。
凡丞相正常離任(過去基本是故老任上),都是可以在離任之前——即臨終之際,向天子舉薦自己的繼任者的。
絕大多數情況下,天子也會採納這個人選。
至少有漢以來,還沒有發生過丞相辭世前舉薦的人,卻沒有被天子拜爲丞相的先例。
在這個前提下,一旦丞相離任前舉薦的人,不是現任御史大夫,那便是御史大夫們最擔心的‘有人意外殺出,搶了我的相位’的狀況。
意識到這一點,百官朝臣又紛紛將各異的目光,撒向東席次坐的御史大夫:開封侯陶青身上。
能力一般,德行一般,哪兒哪兒都突出一箇中庸。
若單只是如此,那倒也沒什麼。
——當年,北平侯張蒼被先帝罷相,先帝拿出申屠嘉這個備選方案時,朝野內外也都覺得御史大夫申屠嘉怎麼看怎麼平庸;
好歹比起當年,僅僅只是關內侯的爵位,還得先帝臨時進封爲徹侯,才能順利拜爲丞相的申屠嘉,陶青至少本身就是徹侯。
但讓此刻的陶青,不免有些忐忑的是:陶青這個御史大夫,是當今天子啓當年,專門給內史晁錯找的提線木偶……
天子啓要削藩,內史晁錯衝鋒陷陣,卻無法僅憑一己之力,與身爲百官之首,卻反對《削藩策》的丞相申屠嘉抗衡;
於是,天子啓就給晁錯找了個提線木偶:御史大夫陶青。
以九卿之首+亞相的組合,才勉強得以和丞相申屠嘉分庭抗爭,從而順利推動《削藩策》。
而現在,晁錯已經身死,申屠嘉告老在即。
最有資格成爲申屠嘉繼任者的御史大夫陶青,卻曾經在晁錯的指揮下,對申屠嘉發起過瘋狗般的撕咬……
“丞相心意已決,朕再三挽留不得,便也不再強求了。”
“——丞相先前說,在長安呆習慣了,希望可以在離任之後,繼續留在長安。”
“既然要留在長安,還希望丞相,不要推辭太子太師的職務。”
···
“太子太師,名爲‘太子師’,實際上卻並不需要日日教導儲君。”
“丞相不用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會承擔不了這個職務的職責。”
“——就當是朕這個涼薄之君、暴虐之君,給老臣的最後一絲禮遇吧……”
“在丞相這樣的老臣身上,我漢家的儲君,也總能學到點什麼……”
天子啓此言一出,殿內百官公卿也終於得出結論:申屠嘉,真的是要乞骸骨了。
而且,是以‘正常離職’的性質乞骸骨,而非被罷免!
意識到這一點,百官面色頓時就有些不大好看,至於御史大夫陶青,更是已經不再抱太大希望了。
——拋開陶青的能力、德行不說,單就是陶青和申屠嘉之間的恩怨,就足以讓申屠,將‘舉薦繼任者’的權利,用在除陶青之外的任何一個人身上。
而陶青不能官拜丞相,就意味着御史大夫的位置,陶青還要繼續佔着;
好在晁錯身死,內史已經出缺。
本身就是九卿的幾位,可以爭取一下內史;
不是九卿的,也可以爭取一下某位九卿調任爲內史之後,所留下的九卿之缺……
“陛下恩德,老臣,無以爲報……”
“願意以這幅老朽之軀,再爲我漢家,培養出一位合格的儲君。”
“——雖然未必能活幾年,但只要能多活一天,臣便會花這一天的時間,來規教儲君。”
“只希望陛下,千萬不要再說自己是涼薄之君、暴虐之君,來讓臣這個本就羞愧的老匹夫,更加感到無顏以面天下人了……”
帝相之間客套起來,百官自也適時抹了抹淚,本能的充當起合格的背景板。
但在天子啓下一句話道出口之後,所有人都停止了‘哀傷垂淚’,只直勾勾望向殿中央的申屠嘉,眼皮都不敢眨一下!
“丞相告老,國失柱石……”
“朕德薄,無以安天下,乃致去歲,有吳楚七國賊子爲禍關東……”
“如今,又要失去丞相這樣的老臣,朕實在是不知道日後,該如何治理這天下了……”
···
“只國不可一日無君,亦不可一日無相。”
“即便再怎般不捨,也還是不得不厚着臉皮,問老丞相一句;”
“——今我漢家,何人可繼丞相之位,佐朕以治天下元元?”
來了。
百官公卿期待、矚目的戲肉,終於來了。
這一刻,幾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申屠嘉即將道出的這個人名之上。
就連已經不抱太大希望的陶青,都難免帶着些許僥倖,豎起耳朵,祈禱起能從申屠嘉口中,聽到自己的名字……
“太尉絳侯周亞夫,可爲漢相!”
申屠嘉本就直率的性子,此刻更是展露無遺。
毫不遲疑的給出答案,吐出‘周亞夫’這個名字,申屠嘉便閉緊了嘴脣,擺出一副‘沒有理由,就得是周亞夫’的堅定姿態。
這也算是漢相‘推薦繼任者’的特權中,所附帶的小特權了。
——對於舉薦的繼任者,丞相不需要給出任何理由,更不需要引經據典,來爲自己的選擇增添依據。
就這麼明晃晃丟出一個人名,然後三緘其口:就他了!
不解釋!
愛咋咋地!
你要我說,那就是他!
人選我給了,採不採納隨你便!
只是這個人選,往往也都會是皇帝所屬意——至少是可以接受的人選,不會讓皇帝太難堪就是了。
“可。”
申屠嘉人選給的乾脆,天子啓答應的更是爽快。
至於原因,這朝野內外都是人精,只需要稍微想一想,便也大都能明白的過來:這是要拿丞相之位,把周亞夫從‘太尉’這個敏感的位置上,穩穩當當託下來。
到這一步,申屠嘉告老乞骸骨的部分,便已經算是走完了流程。
按道理來說,朝議接下來的議題,就該回到先前的吳楚亂平後續一事——即有功將士的封賞之上。
以‘拜太尉周亞夫爲丞相’,來作爲對有功將士封賞的話題開端,也正合適。
但沒人注意到:御榻之上,天子啓微不可見的咧了一下嘴角;
而後,便故作淡然的望向殿側,那道自步入溫室殿——甚至是自步入長安城,都不發一言的厚重身影。
“說起太尉周亞夫~”
“正好昨日,太尉派了人來長安,說是要上奏疏。”
“——上奏就上奏吧,還非得在朝議之上,當着百官的面請奏?”
“嘿;”
“這周亞夫也真是的……”
“想要什麼封賞,直接告訴朕就是了,還怕朕出爾反爾不成?”
冷不丁道出一語,天子啓隱隱含着期待的目光,便望向程不識那壯實、穩重,此刻卻也隱隱有些發顫的身影。
“即使如此,還請程都尉上前,代太尉周亞夫呈上奏表吧。”
“朕也好聽聽:朕的太尉,究竟想要些什麼封賞。”
“——大膽提便是;”
“只要不是朕身下這方御榻,又或是裂土爲王之類,朕,自無不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