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最後的威脅,無疑是不偏不倚打在了劉嫖的‘七寸’之上。
——合着東宮竇太后,就只是你館陶主一個人的媽?
笑話!
真要說起來,這次的事,怕不是你劉嫖,更擔心被捅到老太太面前去吧?!
劉嫖後續的反應,也印證了劉榮的這一猜想。
在劉榮毫不留情面的駁斥劉嫖‘不要臉’,並明確表示不會替劉嫖吃下這次的虧空——明確表示劉嫖‘每石虧五錢’,屬於絕對意義上的癡心妄想之後,劉嫖便離開了劉榮的太子宮。
既沒有委屈流淚博同情,也沒有再強撐面子多留狠話;
就只是擺出一張吃了蒼蠅似的臭臉,一言不發的離開太子宮,乘車徑直回到了堂邑侯府。
劉嫖一副死了爹媽的表情,自也是讓等候在太子宮外,焦急的來回踱步的功侯們,大概意識到了什麼。
——太子,這是連長公主的面子,都不打算給了。
那還能怎麼辦呢?
“實在不行,把糧食賣去關東?”
萬般無奈之下,這個最不是辦法的辦法,終於還是被人擺上了檯面。
但接踵而來的,便是這個辦法,之所以是‘不是辦法的辦法’的原因。
“上百萬石糧食,且不說要花多長時間運到關東、能不能趕在秋收前;”
“——就算是趕上了,一路上的花費,又該從何而得呢?”
“就算運去關東的糧食,依舊能賣上百八十錢的高價,那也是把糧食運到、賣出之後,才能拿到手裡的錢。”
“眼下,我衆人,哪還有錢僱傭車、馬,將這麼多糧食運去關外呢……”
問題的關鍵被提出之後,十幾家被糧食‘套牢’的功侯們,便都如喪考批的低下頭;
甚至還有幾個人,索性便在太子宮正門外的石階上一屁股坐了下來,擺出一副悽悽慘慘慼戚的模樣,當真是我見猶憐。
事實上,劉榮此番平抑糧價,影響範圍僅限於關中——甚至只是關中的大部分地區,而非全部。
在關外——尤其是關東,常年累月的糧食緊缺,使得關東的糧價,始終是在關中糧價的基礎上,再高出三到四成左右。
比如前些年,關中糧價普遍都是在五十錢上下浮動,關東的粟,便往往能賣到七十錢。
今年更甚!
關中的糧價,都曾一度漲破百錢每石,關東更是老早就破了百錢,甚至已經在朝着一百五十錢大踏步前進。
而且,比起關中這虛假的‘百錢每石’,即有價無市的高糧價,關東那百錢以上每石的糧價,卻是實打實的市場價!
關東的老百姓,今年那是真的在按百錢每石,甚至更高的價格,在買糧食吃的!
畢竟再怎麼說,關東沒有太子榮,更沒有平抑糧價的長安朝堂,亦或是少府內帑。
無論是將關東佔據大半的宗親諸侯們,還是零星分佈的地方郡守,所秉承的,都往往是‘只要餓不死人就行’的原則。
至於百錢以上的糧價,究竟會不會餓死人?
——吃不飽飯,那你就委身爲奴嘛~
寡人的王宮之中,剛好缺了一批僕役;
多的不敢說,一天兩頓飯,寡人還是不吝於賜給你的……
考慮到關東的現實狀況,這十幾家功侯將手裡囤積的糧食,轉運到關東出手,倒也不失爲一個好法子。
畢竟過去百十年,關中便都是每年要往關東輸出漕糧,以補充關東地區——尤其是齊、趙等山丘遍佈、農田稀少地區的糧食缺口的。
這也正是關中,能成爲‘天下糧倉’的原因所在。
將手裡的糧食運到關外,就算沒能趕在秋收之前,功侯們也不用太過擔心。
——關東今年的糧價,已經是一百多錢每石了;
就算是秋收之後,糧價會有一定程度的下跌,也大概率不會低於七八十錢。
比起關中這三十錢都賣不出去的超低價,七八十錢每石,就算其中一小半要作爲運輸成本,也總還能剩下五六十錢每石。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沒錢吶……
囤積糧食,非但已經掏空了這些個功侯的家底,甚至還讓他們人均債臺高鑄;
眼下,這些人也不想着大發橫財了——能把成本收回來,甚至僅僅只是把外債還清,都已經很知足了。
糧食賣去關東,確實可以收回成本,甚至還有可能小賺一筆。
但眼下,就連把手裡囤積的糧食運去關東、運到能以正常價格出售的地方,所需的這筆運輸費用,這些人也已經拿不出來了……
“跟少府借點?”
“——少府膽大包天,已經成了太子的家犬。”
“——太子,不會幫我們的……”
···
“再求求太子……”
“——怎麼求?”
“——太子連見都不願意見吾等!”
短短片刻之間,功侯們便拿出了好幾個方面,卻也無一例外的被內部否決。
十幾家錦衣華服,卻又無不愁雲慘淡的身影,就這般在太子宮外圍成一圈唉聲嘆氣,畫風像極了後世,精神小夥湊錢組局的場景。
但沒人可憐他們。
無論是太子宮外,忙着售賣平價麥粉的少府官佐,還是用手裡的錢,買走一袋袋麥粉的百姓,都對這些人生不出哪怕半點同情。
——傻子並非不存在,但也總會是少數。
在這個時間節點,成羣結隊出現在太子宮外,卻連太子的面都見不到,不得不原地唉聲擡氣的貴族,隨便用膝蓋想一想,都能想到是些什麼人。
“啐!”
“狗賊!”
功侯們愁雲慘淡間,一聲不合時宜的輕啐聲響起,引得路人不由紛紛駐足;
循聲望去,卻見一個婦人驚慌失措的側着身,手掌死死捂住身邊孩童的嘴,快步朝着街角的方向遁去。
‘主犯’逃離現場,功侯們陡然被激發的瀉火,頓時失去了宣泄的目標;
至於在場衆人,卻並沒有按照常理,重新恢復到‘路人甲乙丙丁’的狀態。
氣氛,陡然變得詭異了起來。
功侯們怒目圓睜,在人羣中尋找着可供自己宣泄怒火的對象;
但只是簡單地掃視一週,功侯們便驚疑的發現:這些平日裡見到自己,都恨不能五體投地,捧自己臭腳的黔首賤戶,此刻居然齊齊注視着自己!
非但敢直視自己,那一雙雙目光中,甚至還都帶上了大逆不道的憤怒?
啪!!!
詭異的氛圍,隨着一聲輕啐的蛋殼破碎聲,以及一隻被砸在功侯腦門的雞蛋所打破。
片刻沉寂之後,原本被灑掃的一塵不染的太子宮正大門外,便被一陣陡然揚起的土灰所充斥……
“打他!”
“婢子養的東西!”
“狗屁的勳貴!”
···
“叫你害人!叫你害人!”
“不是,都別擠啦……”
“讓開些,讓俺踢上一腳……”
毫無徵兆的爆發騷亂——尤其還是在太子宮正大門外,幾乎是眨眼的功夫,現場便被一夥夥驚慌失措的禁軍衛士圍了個圈。
那率隊小將急的額頭冷汗直冒,生怕是太子宮出了什麼變數!
偏偏太子宮正大門,是朝着蒿街,以及街道對面的未央宮方向開的;
沿着蒿街往下走二百步,走到蒿街和章臺街交叉口,便是武庫!
此刻,武庫自然是已經拉起一級戰備響應,長樂、未央兩宮,更是片刻間便宮門緊閉!
而在騷亂的源頭:太子宮正門外,那慌亂小將,終於看到了自己的救星……
“程將軍!”
眼看程不識從太子宮內走出,小將幾乎是連滾帶爬的上前,擡手就是一拜。
卻見程不識雲淡風輕的一點頭,旋即用眼角撇了眼大門側方,仍在塵土宣揚的騷亂源頭;
而後,便在小將驚駭欲絕的目光注視下,滿是淡然的一昂首,悠然發出一聲輕嘆。
“家上說了。”
“——既然沒有持械,便不算械鬥。”
“不是械鬥,那就只是民間百姓,赤手空拳的博跤。”
“我漢家,民風至剛至烈,尚武之風極盛。”
“只要別打到東、西兩宮,又或是太子宮、武庫之類的地方——只要還在街上,便任由他們去吧……”
···
“你帶人盯着些,別鬧出人命。”
“只要不出人命,就全當沒看見便是。”說着,程不識又冷冷撇了眼騷亂源頭,花了不知多大的力氣,才勉強按捺住擼起袖子走上前,加入進去的衝動。
卻也沒忘冷哼一聲,旋即便負手轉身,擡腳邁回了太子宮中。
——作爲名將,又是成名多年的宿將,程不識在軍中,也是有不少人脈的;
便是此刻,正在太子宮正門外風中凌亂的小將,便是程不識在周亞夫賬下,平定吳楚之亂時,替周亞夫指揮、調動過的俊傑。
老熟人,尤其還是名揚天下的名將、當朝太子中盾衛發了話——傳的還是太子帶的話,小將經過短暫的糾結之後,便也迅速鎮定了下來。
側過身,看向那騷亂源頭,深吸一口氣;
旋即便回過身,朝身後的部曲一招手。
“你,去武庫傳話:太子宮並無大事,只是有買糧的民夫起了爭執。”
“——太子,已經有了處置。”
“讓武庫那邊靜待片刻,而後徐徐恢復常態即刻。”
···
“伱倆,一個去未央,把同樣的話帶到;”
“另一個去長樂,就說無甚大事——片刻之後,太子便會前去朝太后,親自言說利害。”
倒也不是小將自作主張,替劉榮安排好了行程。
而是太子宮外——未央宮外一牆之隔的蒿街對側,皇城腳下、朗朗乾坤,出了這麼大的動靜,劉榮無論如何,都是要往長樂宮走一趟的。
原本應該走未央宮,向天子啓做彙報、挨批評;
但眼下,天子啓這不是沒在長安,只有東宮太后坐鎮嘛……
“喏!”
小將下了令,幾名將官當即領命,旋即朝着武庫,以及兩宮的方向分散而去。
至於小將,則是留在了原地,小心翼翼的觀察起事態的發展。
一邊觀察着,一邊也不由得暗中犯起了嘀咕。
“打這麼兇……”
“別真鬧出了人命吧?”
“這些混小子,手腳沒個輕重的……”
“——嘶~~~!”
“唔……”
“一大把年紀的人了,下腳還這麼黑……”
面色痛苦的下意識捂住襠,小將終是覺得不忍,別過頭去;
又等了好一會兒,才招呼着麾下禁衛,開始將人羣驅散。
幾乎是同一時間,劉榮的車馬,也出現在了太子宮正門外。
便見劉榮負手走出大門,看都不看躺在地上,渾身泥塵、鼻青臉腫——甚至還有幾個人不省人事的‘案發現場’,徑直上了車,便朝着長樂宮而去。
總歸這幾日,劉榮也是要去一趟長樂宮的。
這下,也正好算是有了由頭……
·
·
·
·
“幾個買糧的民夫農戶,能鬧出這麼大動靜?”
長樂宮,長信殿。
聽劉榮說太子宮外,不過是幾個農人起了爭執、動起了手腳,竇太后只滿是狐疑的皺起眉頭;
劉榮卻是既沒有開口解釋,也沒有矢口否認,而是帶着耐人尋味的古怪笑容,緩緩低下頭去。
經過身邊老宮人的耳語,得知劉榮如此作態,竇太后當即明白:這件事,怕是另有內由。
不多時,殿外便有一宮人小步快走入殿,走到竇太后身旁俯身耳語一陣;
待那宮人直起身,竇太后才露出一個‘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之色,如釋重負般,緩緩呼出一口濁氣。
“原來,是那幾個蠢貨……”
···
“太子也不知道攔着點。”
“——真打死一兩家,回頭皇帝雷霆震怒,那板子,可是要打在太子身上的~”
“更何況是在太子宮外,與未央宮一牆之隔、距武庫不過二百步的地方;”
“真要出個什麼事兒,太子,那可就是一百張嘴,都說不清自己的道理了……”
老太太諄諄教誨,劉榮自然是洗耳恭聽。
但聽歸聽,給出的答覆,卻是依舊不減絲毫‘人君’之相。
“孫兒倒覺得,有這麼一遭,正合適。”
“——前些時日,關中糧價鼎沸,粟作價上百錢一石。”
“雖然還不至於到餓殍遍野、民相食的地步,但也終歸是百姓民怨聲載道。”
···
“如此民怨滔滔,若是時日一久,我漢家的宗廟、社稷……”
“先太宗孝文皇帝、父皇多年勵精圖治,所取得的成果——在天下人心目中佔據的地位,也將就此付諸東流。”
“所以,在孫兒看來,與其讓民怨繼續積攢下去,倒不如藉着這個機會宣泄出來。”
“畢竟大禹治水之時曾有言:御民之道,堵,不如疏……”
原本還因爲劉榮縱容太子宮外的百姓,鬧出那麼大動靜而隱隱有些不愉;
一聽劉榮這話,竇太后當即便消了氣,再也不提讓劉榮‘下次注意點’的事兒了。
——先帝!
如果說這個世界,還有什麼人、什麼事,能迅速影響這位孝文竇皇后的認知和立場,那也就是先太宗孝文皇帝,以及‘恐損先帝遺德’六個大字。
先前,竇太后沒想那麼多,只想着小小一件事,鬧出來那麼大的動靜——連武庫和兩宮宮禁都給驚動了,總歸是不好的;
但經劉榮這麼一說,尤其是說到了先帝取得的成就,竇太后對此事的態度,當即便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劉榮說的沒錯。
先帝和當今天子啓——主要是先帝在位期間,爲自己、爲漢家所積攢下的威望,是自有漢以來,漢家最爲寶貴的財富!
任何有損於先帝威望、破壞先帝政治成果的行爲,都可以直接認定爲:漢賊!
至少在竇太后的立場上來看,確實是這麼回事。
再者,對於那幾個屯糧居奇,挖國家牆腳的蠢貨,竇太后縱使再怎麼仁慈,也是提不起哪怕一丁點同情。
更何況竇太后,也並非什麼善男信女,又或是聖母之類……
“太子既然有成算,那我也就不多過問了。”
“只是再怎麼着,也別過了火。”
“——終歸是帝都皇城,一草、一木,都是動則牽連甚廣。”
“爲君者,務以持重爲先、維穩爲要……”
這一番教誨,劉榮沒有再反駁,而是豎耳聆聽,謹遵教誨。
略過此事,竇太后自然也就順着話題,問起了糧價平抑的事。
簡單問過狀況,得知大致已經辦妥,竇太后的面上,也不由得涌上一陣輕鬆喜悅之色。
——如果是,高皇后呂雉,和這位孝文皇后竇漪房之間,有什麼根本上的不同,便不外乎立場二字。
呂雉,是‘呂氏女’。
而竇漪房,則是‘劉氏婦’。
雖然這只是二人的自我認知,但也正是這細小的認知差別,便導致這二人在很多關鍵的時候,做出了截然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選擇。
糧價得以平抑,宗廟、社稷得安,呂雉會說:嗯,我辦到了!
但當今竇太后,卻會像現在這樣長鬆一口氣,然後嘀咕一句:幸蒙先祖庇佑,我老劉家的江山,總算是熬過這道坎了……
“南皮侯和魏其侯,可幫上太子的忙了?”
“又或者,是非但沒有幫上忙,反而還拖了太子的後腿?”
聽竇太后問起自家子侄,在太子宮——尤其是在此番,劉榮平抑糧價過程中的表現,劉榮當即便是面色一肅!
鄭重其事的思考過後,才一板一眼的拱起手:“稟皇祖母。”
“竇詹事爲人幹練,此番平抑糧價,將太子宮上下安排的極爲妥當,幫了孫兒大忙!”
“近幾日,孫兒正想着修書一封,替竇詹事向父皇請功。”
“至於老師……”
說起表叔竇嬰,劉榮卻是變了個臉色,稍有些‘不好意思’道:“終歸是師、是長輩;”
“孫兒此番,便沒敢太麻煩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