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削藩

第268章 削藩

劉榮一番話,本是向朝堂內外表達自己‘以燕王主持朕加冠之禮’的決心。

但在劉榮話音落下之後,滿朝公卿百官的注意力,卻都被劉榮透露的另一則重磅消息所吸引。

——燕王劉定國,在自己壽命無多,且王太子並沒有任何毛病的前提下,請求劉榮從自己的兒子們當中,‘擇一德行兼具’者爲王儲!

這一訊息所暗含的政治信息量,完全可以用‘海量’來形容!

作爲漢家諸劉宗親當中唯二的兩家,以及唯一一家尚存於世、尚還在傳延宗祠的‘非太公一脈’遠方宗親,燕王一家對漢家的忠誠度,是完全不需要擔心的。

道理很簡單:人家劉季發達了,五服之內雞犬升天,那是人家澤及親族;

你特麼都和人家出五服了,說是同姓陌生人都不爲過,人家還願意給你家封個王爵——尤其還是燕國這般封土遼闊的諸侯國?

這你要是還不做忠臣,那可就是獲罪於天,天理難容了。

燕王一脈對長安天子的忠誠,朝堂內外清楚,天下人也都明白,新君劉榮顯然也心中有數。

所以,這件事最後的結果,大概率會是劉榮經過反覆、嚴謹的考察之後,最終給出‘王太子德行兼具,可堪燕國宗廟’的結論。

說白了,就是給本就名正言順的燕王太子背書,以中央朝堂的立場,承認燕王太子的繼位合法性。

乍一眼看上去,這似乎是脫褲子放屁。

——人家燕王太子本來就能繼承王位,結果你天子榮費勁吧啦繞了好大一個圈,還是讓人家王太子繼位。

這不沒事兒找事兒,平白給自己找事兒幹嗎?

但實際上,但凡是對政治規則有所瞭解的人,都會很輕易的看出:這看似荒誕的彎彎繞,卻能對漢家日後,留下一個極爲寶貴的先例。

宗親諸侯命不久矣之時,請求長安審查王儲候選人資格的先例!

對於漢家——對於至今爲止,都仍舊在採取郡縣、分封並行,且由郡縣制逐步代替分封制的漢家而言,這個先例的政治意義,完全不亞於太祖高皇帝斬白馬而逝盟:非劉氏,不得王!

如果說,太祖劉邦白馬誓盟,爲漢家奠定了‘異姓諸侯天然違法’的政治基礎;

那燕王劉定國此番,便算是爲漢家開創了‘王位傳承以天子允准爲前提’的先河。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其實是雙贏。

在過去,對於諸侯王而言,王位的合法性,幾乎只能單靠血脈。

即:因爲你是先王的嫡長子,所以你繼承了你爹的王位,成爲了得到世人認可的諸侯王。

這種單一合法性,即‘法統’來源,不可謂不堅固,但也明顯無法讓所有人信服。

比如某些能力出衆,卻由於母親並非王后,又或是出生稍晚些的王子們,很容易就會生出‘你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出生早一點,母親又是王后嗎?’之類的想法。

但在燕王劉定國玩兒了這麼一手脫褲子放屁後,漢家所有跟進這一做法的宗親諸侯,都將爲自家的‘後世之君’,贏得除血脈之外的第二份法統來源。

——天子的認可!

在過去,你說寡人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單憑一個嫡長子的身份便得了王位?

你說的沒錯,寡人無力反駁,寡人不挑你的理,也沒法挑你的理。

但現在,寡人除了是先王的嫡長子、王太子,同時還是長安天子官方承認的‘先帝諸子中德行最佳’者!

無論立長還是立賢,這王位都該寡人坐!

或許有人會說了:怎麼?

在過去,諸侯王傳延王位,不需要長安朝堂批准是怎麼着?

理論上來講,上一代諸侯王薨故,王太子繼承王位,確實需要長安朝堂的批准。

但這裡的批准,僅僅只是象徵意義的:你爹死了,你作爲王太子合法繼承了王位;

繼承了王位,甚至整合了國中勢力、坐穩了王位,都已經促成既定事實了,再給朕補了一封‘請求即位’的奏疏,朕也絕不會駁回。

很顯然,這種象徵性的‘批准’,與其說是長安朝堂承認諸侯王繼承人的王位合法性,不如說是諸侯王和天子互相給彼此個面子。

——寡人承認你天子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承認寡人是你漢天子的臣;

作爲回報,你也得承認寡人是合法即位,是你漢家的宗親諸侯。

說的再簡單點,就是我給你忠誠,你給我名分。

這種交易性質,且明顯不具備現實意義的‘承認’‘批准’,顯然無法和天子審查王太子,乃至其他諸侯王子,並判定諸侯王儲最終候選人的背書相提並論。

所以,說這種操作模式對諸侯王大有裨益,完全算不上誇大其詞。

反過來,對於長安朝堂——尤其是天子本人而言,這種做法的好處自然更是多到數不清。

就拿如今,漢家客觀存在的朝堂中央-關東諸侯兩級關係爲例;

在吳楚七國之亂後,長安朝堂中央與關東宗親諸侯,便陷入了一種極爲微妙的對立。

長安朝堂想的,自然是吳楚之亂得意平定,而且是在極短的時間內,以朝堂中央的壓倒性優勢迅速平定!

關東宗親諸侯當中最強大、最危險的刺頭都已經被剔除,剩下的小癟三,難不成還能對長安朝堂中央說不?

於是,自先孝景皇帝三年,吳楚之亂平定至今,短短三年的時間,長安朝堂不知出現了多少針對關東宗親諸侯,且堪稱‘異想天開’的提案。

什麼剝奪諸侯王任命官員的權力啊~

什麼,剝奪諸侯王擁有衛隊的權力啊~

甚至是剝奪諸侯王收取農稅的權力之類。

這些倒還不算太離譜——自吳楚之亂平定之後,長安朝堂已經在穩步推進這些削藩政策了。

比如諸侯王任命官員的權力,已經從吳楚之亂前,除諸侯國相、內史、中尉——即‘諸侯三公’外皆可自主任命,降格到了只能自主任命比二千石及以下官員。

在過去,其實連諸侯三公,即王相、內史、中尉,諸侯王都可以‘舉賢不避親’,甚至直接先任命,然後找長安朝堂補一道手續。

太宗孝文皇帝入繼大統之時,那位害的齊哀王劉襄與皇位失之交臂的王舅駟鈞,便是彼時的齊王相。

但現在不可能了。

漢家現如今的宗親諸侯,非但無法舉薦,乃至違規任命國相、內史、中尉,甚至還被剝奪了‘以母族外戚爲班底’的特權。

自吳楚亂平,孝景皇帝便已定下鐵律:諸侯王相、內史、中尉,一不取諸侯親族,二不取籍貫本地者,三不取德行不長者。

至於留給諸侯王的比二千石及以下級別的官員任命權,也僅僅只是權宜之計,給諸侯王留一個緩衝、消化空間的同時,採取層層推進的準則。

——孝景皇帝彌留之際,已經給劉榮交代了:加冠親政之後,第一時間開始着手,剝奪諸侯王任命比二千石級別官員的權力!

之後以五年爲一週期,在十年之內,先後剝奪諸侯任命千石、六百石級別官員的權力。

千石、六百石,什麼概念?

如今漢家,大縣縣令秩比千石,小縣縣令最低秩六百石。

連六百石級別的官員,都不再允許諸侯王自主任命——連一個縣令都不許諸侯王欽點!

真做到這一點,那漢家的諸侯王,也就和徹侯沒什麼區別了。

除了官員任命權,漢家削奪諸侯王權柄的第二個重點,無疑便是兵權。

和官員任免權一樣——對於剝奪諸侯王兵權,長安中央也同樣採取穩步推進的準則。

吳楚亂平後,孝景皇帝砍下的第一道,便規定諸侯王也和領兵將帥一樣:非天子詔書、調兵虎符同在,便不得擅自調兵超過五十人!

接下來的第二刀,便是劉榮即將在肉眼可見的將來,要制定的‘限定諸侯王親衛規模在三千人以內’的編制上限。

再往後,自然就是一點點壓縮諸侯王衛隊的編制,最終將諸侯王衛隊的規模,控制在保鏢團的程度。

至於諸侯王收取農稅的權力,則稍微有點複雜。

——在漢家現有的制度下,諸侯王和徹侯唯一的區別,便是從封土得到的收入來源。

諸侯王治一國,是直接替長安中央收取本國農稅,並截流至少七成!

剩下三成,也並非直接運往長安交接給少府,而是通過祭祖酌金的方式,上繳長安中央。

這裡的關鍵點在於:凡是諸侯王國土範圍內的農稅,諸侯王都可以收。

你封土上有百姓五百戶,你就能收這五百戶人的農稅;

若你有本事,從周遭郡國再哄五百戶人家到你的封國落戶,那你就可以收這五百加五百——總共一千戶人家的稅。

更有甚者如吳王劉濞,居然在荊吳沼池之地,形成了猶如後世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般的人口虹吸效應,短短三十多年,就將本國人口翻了幾十倍不止!

真要有這個本事,長安朝堂也不管你——真能把人口漲到千兒八百萬,那你就收千兒八百萬戶人家的稅,完全沒問題。

而徹侯封國,卻是有固定的食邑戶數的。

你是個萬戶侯,那你就只能收這一萬戶人家的稅;

哪怕你的徹侯封國,從開始的一萬戶漲到兩萬戶、三萬戶——乃至十萬戶,你也依舊只能收這一萬戶人家的稅。

注意,是‘這一萬戶’,而非任意一萬戶。

你還不能換!

一開始是這一萬戶人家,那就得世世代代都收這一萬戶人家的稅!

如果運氣不好,有哪戶人家絕後了,那不好意思,你的食邑減一。

除非天子專門頒詔給你補,否則,你就只能對治下‘子民’好一些的同時,祈禱這些個子民能子孫萬代,傳延不絕。

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長安朝堂自吳楚之亂平定之後,不遺餘力的壓制諸侯王。剝奪諸侯王行政任命權,兵馬調動權、擁有權的前提下,毫不誇張地說:農稅收取權,幾乎成爲了諸侯王唯一有別於徹侯的特權。

如果連這個權利也被剝奪,那漢家的諸侯王,真就要變成封國大一點,且沒有固定食邑戶數的徹侯了。

如果可以,劉榮當然也希望能達到這個結果。

但凡事,都有個過程。

如今漢家,也確實還有保留分封制、保留部分宗親諸侯國自主權的政治必要性。

中央集權固然好;

但正如先孝景皇帝天子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所言:一切,皆當以'穩'爲第一要務。

爲了個'穩'字,你甚至可以暫時性的'錯';

但絕對不能出於任何原因——哪怕是爲了'對',而破壞'穩'。

言歸正傳。

時至今日,吳楚之亂平定已經過去了三年,武裝叛亂、武力鎮壓,以及戰爭所帶來的驚懼,已經逐漸消散於天下人——尤其是關東宗親諸侯心中。

而現如今,長安朝堂與關東宗親諸侯的關係,便大致是:長安朝堂能採取的削藩措施,基本上都採取了,剩下的,都得等時間來結出果實;

而對關東宗親諸侯而言,或有不服者,或有不甘者。

但絕大多數宗親諸侯都清楚:能鎮壓吳楚七國之亂的長安朝堂,一定能鎮壓未來的任何一場宗親諸侯叛亂。

而且只會平定的更快、更輕鬆。

所以,出於'識時務者爲俊傑'的考慮,絕大多數宗親諸侯,其實都想做點什麼,來想長安朝堂——主要是天子表明自己的忠臣。

只是效忠歸效忠,畢竟都是王公貴族,又基本都是天子的宗親長輩;

真讓他們跪舔,他們也舍不下臉皮。

更何況吳楚之亂後,朝堂已經削奪了諸侯王許多權力,大傢伙一邊擔心長安朝堂頂上自己的同時,暗下其實也有不少牢騷。

雖然不敢把牢騷發出來,但讓他們真讓出什麼利益,他們也大都不怎麼樂意。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看似脫褲子放屁,實則卻既能鞏固諸侯王法統,又能增強長安中央對諸侯王的監管、掌控——與此同時,又並不會對已經很慘的宗親諸侯,再造成什麼實質性傷害的做法,顯然也能成爲關東宗親諸侯,向長安朝堂、向天子效忠的不二良策。

第190章 族!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206章 孤兒軍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20章 諸呂故事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62章 記住了?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46章 莢錢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250章 單于庭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88章 賊心不死!第88章 賊心不死!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227章 開戰!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50章 有樣學樣沒寫完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17章 樑《孝》王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3章 左膀右臂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8章 命可真好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08章 誓師第44章 長安侯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206章 孤兒軍第4章 棋盤俠劉啓調整一下狀態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268章 削藩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回家晚了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84章 上架感言調的一手好作息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54章 表叔,慎言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44章 長安侯第17章 樑《孝》王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3章 左膀右臂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311章 幽冥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77章 我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