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君’的意志

第272章 ‘君’的意志

劉舍說的不無道理。

即便劉榮革新了漢家的軍功覈算制度,舊有的秩序,依舊還保有極大的思維慣性。

——以人頭計算軍功,以攻城掠定判定武勳,幾乎是從戰爭二字誕生的那一天開始,便一同降臨在人世間的鐵律!

在這個時代的人們看來,什麼樣的人算有功?

不外乎先登陷陣,斬將奪旗八個大字。

就算不考慮到這些——不考慮到這些條條框框,也起碼得把敵方殺的抱頭鼠竄,潰不成軍。

即便是防守戰,也總得是花費較小的代價,擊退了敵軍聲勢浩大的攻勢,挫敗了敵人的重大戰略意圖,爲本方做出了巨大戰略貢獻。

與此同時,還得有一定數量的敵軍首級、說得過去的敵我戰損比,來驗證本方付出的代價‘較小’。

而這一戰,程不識除了守住朝那塞,沒讓匈奴人攻入北地,其他的任何一項都沒做到。

本方損失慘重!

敵方几近無損(理論上)!

在這個前提下,判定程不識損兵折將有罪,守住朝那有功,功過相抵,不懲不賞——這就已經是這個時代,人們的認知極限了。

但劉榮既然這麼做了,顯然也不是臨時起意。

劉榮,是下了大決心,要通過強權,強行轉變這個時代的固有思維模式。

故而,對於劉舍‘臣得給朝堂內外一個交代’的請求,劉榮從善如流。

——劉榮願意給這個交代。

而且這個交代,劉榮也可謂是準備多時,早有成竹在胸。

“在解答丞相的疑惑之前,朕,先問丞相一個問題。”

在劉舍略帶擔憂的目光注視下,劉榮輕飄飄一句話,便將劉舍隱晦的勸阻,給粉飾成了‘疑惑’。

順帶打消劉舍心中疑慮,表明自己不會因此而對劉舍感到不滿,便見劉榮含笑低下頭,揹負起雙手,朝着程不識——朝着仍舊跪地不起的程不識邁出兩步。

輕輕伸出手,就着手肘將程不識從地上扶起;

又越過滿臉複雜的程不識,看向程不識身後的北地諸將。

良久,劉榮才輕聲道:“足足二十年前,匈奴老上單于,舉大軍十四萬入北地。”

“先孝景皇帝尚在之時,朕曾問過先帝:爲什麼那一戰,匈奴主力能長驅直入,一直到先鋒都到了關中腹地,長安朝堂卻依舊沒有做出有效應對?”

“匈奴先鋒輕騎,都把距離長安不過百十里的回中宮給燒了,至多一天一夜便可兵臨長安城下!”

“我漢家,爲何不能將匈奴人攔在北地的朝那塞外、攔在關中門戶:蕭關外,而是要等到戰火都快燒到長安了,纔想起來在長安一代屯兵,準備打一場京城保衛戰呢?”

···

“先帝告訴朕:那是因爲在此戰之前,河西之地,還不曾爲匈奴所有。”

“——那一年,匈奴人在河西大敗月氏,佔領了河西之地,而後又迅速自河西、河南之交入北地,打了我漢家一個措手不及。”

“在那之前,我漢家從來都沒想過匈奴人,能從月氏人佔據的河西、能從北地來犯。”

“故而,匈奴人憑藉騎兵的高機動性,以有備襲無防,一路高歌猛進,居然險些打到了我漢家的都城長安······”

以追憶的口吻,說起這段多年前的往事,劉榮的目光,卻片刻都不曾從程不識身後的北地諸將身上移開分毫。

——作爲邊郡,北地人口並不算很多;

當年那一戰,北地都尉五千將士全軍覆沒,對於北地人而言,幾可謂是每個人,都至少有一個鄉黨親朋、遠方親戚戰死。

換句話說,此刻,正垂淚站在程不識身後的北地兒郎們,有一個算一個,都和當年戰死的那五千名英烈或多或少有點關係。

於是,當劉榮問出自己的問題時,劉舍在內的朝中公卿百官,看向程不識身後北地衆將的目光,便莫名躲閃了起來。

“朕,且問丞相。”

“——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率部死戰朝那塞,終以身報國,全軍覆沒的北地都尉部,有罪邪、有功邪?”

“故北地都尉孫卯,功臣邪、罪臣邪?”

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劉榮並沒有回身看向劉舍,而是仍舊站在程不識面前,越過程不識厚實的肩膀,定定注視着顧自垂淚的北地諸將。

果不其然:劉榮此言一出,原本還垂淚啜泣、擡手抹淚的北地衆將,就好似盯上獵物的虎狼般,唰的一聲齊齊擡頭!

雖然沒有齜牙咧嘴、怒目圓睜,僅僅只是繃着臉看着;

但看向劉舍,及朝公百官的目光,卻無不帶着一抹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肅殺。

劉榮很確定:一旦劉舍敢從嘴裡說出‘有罪’二字,那不遠處的北地兒郎們,便必定會原地暴走!

就算不到血濺五步的程度,也起碼是劉舍二字臭遍整個北地,乃至北地在哪的整個北方。

事實上,也不用這些北地丈夫們目光灼灼的眼刀威脅——哪怕是從本心上來講,劉舍也從不覺得那五千位英雄,和‘有罪’二字沾邊。

於是,即便明白劉榮的意圖,劉舍也仍舊是肅然起敬,甚至闆闆正正的整理了一番衣冠,大致朝着西北方向深深拱手一禮。

直起身後,又頗有些莊嚴的朝西北方向注視片刻,才語帶唏噓道:“故北地都尉,自都尉孫卯以下,戰卒共四千九百八十三人。”

“——皆乃馬革裹屍,爲國戰死之英烈!”

“無論過往,亦或日後——無論何人,膽敢說這四千九百八十三人當中的任何一人,在那一戰中‘有罪’,臣,便第一個不答應!”

劉舍這句話,算是得到了現場絕大多數的認同。

無論什麼時代,英雄,都總是讓人不由肅然起敬。

尤其是爲國捐軀,戰死沙場,爲保家衛國而觀榮的烈士,更是讓人生不出半點不敬。

見劉榮是這般反應,滿朝百官公卿也都是面呈肅然,原本還在‘觀察獵物’的北地衆將,也算是稍恢復到正常狀態。

劉榮卻是漏出一個得逞的笑容,含笑看着面前,已經熱淚盈眶的程不識;

微不可見的輕一點頭,同時眨一下眼,劉榮便回過身,正式開啓了自己的表演。

“既如此,敢請問丞相;”

“——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十四萬大軍入北地一戰,北地都尉部,戰損幾何、斬獲幾多?”

“北地都尉孫卯,又浮斬幾級?”

劉榮此言一出,早有心理準備者如丞相劉舍,自是做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至於其他人,卻是被劉榮這莫民奇妙的一問,而震的再次愣在原地。

這······

阿這······

“回陛下。”

“那一戰,北地都尉部,自都尉孫卯以下,共四千九百八十三人,悉數戰死,無一生還。”

“全軍覆沒,連戰況都是後來,自草原歸降的弓高侯等,以草原言傳相說,方爲我漢家所知曉······”

已經明白劉榮要怎麼做,劉舍自也是默契的爲劉榮捧起哏。

劉舍如此給力,劉榮自也不甘落後;

當即再道:“如此說來,當年一戰,北地都尉部戰歿將士,共四千九百八十三人。”

“——比此戰,程不識所部戰歿數量,都還要多七百餘;”

“斬獲無從說起,便是無。”

“——此戰,程不識部,好歹還有那麼八十多級斬獲。“

···

“一戰而沒四千九百八十三人,斬首無——故北地都尉上下,緣何無罪?”

“浮斬欠四千九百八十三——連自己的命,都欠浮斬‘欠’進去了,都尉孫卯,又爲何有功?”

這一回,劉舍倒是沒再站出來冒頭。

卻換做韓頹當站了出來,以權威人士——軍方高級將官的角度,細心爲劉榮‘解答’起了此事的內因外由。

“稟陛下。”

“故北地都尉之功,不在斬獲、不在浮斬;”

“按照太宗孝文皇帝當年的原話來說,故北地都尉之功,在於以微弱兵力抵禦強敵,以近三十倍的兵力差距,將老上單于親自率領的十四萬匈奴大軍主力,在朝那塞外拖了數日。”

“也正是這數日,爲北地百姓撤離、隱居爭取了時間,也爲長安朝堂爭取到了反應時間。”

···

“臣清楚的記得,當年,朝堂內外談論起故北地都尉孫卯——孫公時,幾乎都是在說:若非孫卯死戰朝那,那匈奴先鋒火燒的,或許就不是回中宮了。”

“——許是新豐櫟陽宮;”

“許是甘泉行宮。”

“更或者,直接就是長樂、未央二宮······”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朝公百官即便是再遲鈍,也總該反應過來劉榮想要做什麼了。

劉榮也不負衆望的圖窮匕見,順着話頭,擺出了自己此番大費周折,所要表達的核心議題。

“有勞桃侯、功高侯,將如此淺顯的道理,告知朝中公卿百官知曉。”

說着,劉榮終是會過身,側對着劉舍領銜的朝公百官,手指,卻是虛指向身體斜後方的程不識及北地諸將。

“當年,故北地都尉五千將士死守朝那塞;”

“此戰,程不識親率北地都尉部,又北地民男、關中援軍共近兩萬——同樣是死守朝那塞。”

···

“真要說有哪裡不一樣,那也就是當年,故北地都尉部五千將士,面對的是匈奴單于親率的十四萬大軍;”

“而程不識,則是以近兩萬的兵力,面對匈奴右賢王率領的七萬匈奴軍隊。”

“——三十倍的兵力差距,和不到四倍的兵力差距,程不識的處境,確實比當年的孫卯好許多。”

“但程不識給出的答卷,難道不也比當年的孫卯,要好許多嗎?”

嘴上如是說着,劉榮還不忘面帶疑惑的轉動着身體,將目光撒向劉舍左右,那些依舊對程不識暗含不滿者——主要是功侯貴戚。

在這些‘肉食者’身上掃了好幾圈,劉榮才繼續道:“孫卯以下,故北地都尉四千九百八十三名英烈,固然可歌可泣;”

“——但程不識麾下,這些能活着來到長安的將士,這些能爲麾下陣亡兵卒操辦後事,照拂他們遺孤、遺孀的倖存者,難道不更應該讓朕、讓諸公,感到慶幸和敬佩嗎?”

···

“昔,孫卯率部死戰,將老上單于十四萬主力,在朝那塞拖了三日。”

“今,程不識同樣率部死戰,讓匈奴右賢王七萬大軍,在朝那塞外空耗四十餘日,卻始終沒能踏入北地半步!”

“——孫卯爲北地百姓、爲長安朝堂,爭取了三日逃命、應對的時間;”

“程不識卻讓北地百姓不需要逃亡,長安朝堂不需要擔心匈奴人肆虐北地,甚至兵臨蕭關!”

“這,難道不是更大的貢獻、更大的功勞嗎?”

隨着劉榮接連發出數問,以劉榮爲界,分爲左右兩個‘陣營’的人羣,卻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劉榮身前,劉捨身後,朝公百官的頭越來越低,腰越來越彎;

望向程不識的目光,也愈發沒有了底氣。

反觀劉榮斜後方,程不識身後的北地衆將,腰桿那是越挺越直,腦袋也是越昂越高!

雖仍舊滿含熱淚,但望向程不識——望向上官背影的目光中,卻也帶上了滿滿的自豪和驕傲。

也就是在這時,劉榮終於爲這場計劃之外的鬧劇,畫上了一個令人驚歎的句號。

“在朕看來,程不識和故北地都尉孫卯,是一樣的人。”

“——都是我漢家的功臣!”

“孫卯處盡艱難,兵力薄弱,敵軍又太過強大,所以全軍覆沒,只給天下人,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傳說。”

“程不識兵力稍多,但也依舊處於劣勢兵力;“

“敵人固然沒有那麼強大,卻也終歸是匈奴右賢王,以及匈奴在幕南能調動的大半兵力。”

“程不識能守住朝那塞,很不容易,也同樣值得頌揚。”

····

“朕認爲,我長安朝堂,不能因爲孫卯殉了國、丟了朝那、全軍覆沒,就認爲他有功;”

“更不能因爲程不識活了下來、保住了朝那,就認爲程不識沒有功勞。”

“——我漢家的爵祿、封賞,難道是有什麼只給英烈後人,而不能給活着的功臣本人的忌諱嗎?”

“還是說我漢家,不以貢獻來判斷一個將領的功過,反而以生死,而作爲判斷依據呢?”

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122章 暴君!第238章 宗祠第37章 且瞧着吧第162章 記住了?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152章 博望苑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241章 處置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88章 賊心不死!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31章 不盡然吧?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222章 不遠了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99章 十日?!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105章 西進!第35章 漢少府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9章 執棋者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76章 孫兒,冤枉啊!剛落腳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142章 啊這?啊???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108章 誓師婚假第23章 好劇本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208章 太上皇?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14章 坑兒的爹!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61章 陛下!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208章 太上皇?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