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

“皇帝的意思,我明白。”

“我,明白……”

作爲一個合格的政治人物,竇老太后對於劉榮想要表達的真實意圖,自然是一目瞭然。

只是事關太宗孝文皇帝聲譽,尤其還是太宗皇帝在位這二十七年的是非對錯,乃至於政治定性;

即便知道劉榮所說的是事實,竇老太后一時間,卻也是有些躊躇難斷了。

——對於劉榮意圖通過這種有可能有損太宗皇帝聲譽的方式,來讓漢家重拾真正的陵邑制度,竇老太后自然沒有疑心其他。

還是那句話;

作爲老劉家的天子,劉榮必定是如今天下,最不希望太宗皇帝名譽受損,尤其是政治聲望受損的人。

既然連劉榮這個最大既得利益者——這個最需要太宗皇帝光偉正的漢天子,都覺得有必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對漢家現有的陵邑制度做出調整;

那情況,必定是真的到了非如此不可的地步。

劉榮接下來的一番話,也無疑是佐證了這一點。

“皇祖母當知:太祖高皇帝年間,被丞相府強制遷移到長陵邑的,可不單單隻有地方豪強。”

“——有田齊王族,如今的長陵田氏;”

“也有故六國遺老遺少,乃至於宗周之後。”

“甚至就連開國元勳功侯家族,也被太祖高皇帝以‘世代爲帝守靈’的名義,而被遷至長陵邑。”

“比起這些動輒出生於王、侯家族者,地方豪強,實可謂是最不需要關注的粗枝末節。”

“可饒是如此,凡太祖高皇帝一朝,也從未曾有人說:在我漢家施行陵邑之制後,關東郡國,仍舊有富甲一方、爲禍一方的地方豪強。”

···

“現在呢?”

“皇祖母可知,如今之關東,究竟有多少家豪強尾大不掉,郡國二千石——乃至宗親諸侯不能?”

“究竟有幾家豪強,就連我長安朝堂有意出手,也要投鼠忌器,忌憚三分呢……”

見竇老太后陷入糾結,劉榮也沒有坐等老太后拍板,而是迅速開始爲自己的論斷給出依據。

果不其然——聽劉榮拿太祖高皇帝年間,長陵邑動輒有王、侯家族遷入,關東根本不存在豪強坐大之弊,如今的狀況卻截然相反來說事兒,竇老太后當即面露憂慮之色,示意劉榮繼續往下說下去。

——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七年,天下究竟是變得更好還是更差,自然是切實關乎太宗孝文皇帝畢生功績的政治定性問題。

但竇老太后也明白:相比起‘太宗皇帝究竟是對是錯’‘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七年,究竟有沒有給宗廟、社稷埋下禍根’的政治定性,無疑還是問題究竟有多嚴重,以及問題如何解決,來的更爲重要一些。

無論太宗皇帝是對是對、是否給漢家留下了隱患,這都已經是既定的客觀事實;

若是爲了維護太宗孝文皇帝的聲譽,而對客觀存在的問題視若無睹,甚至強行遮掩,那就純屬本末倒置了。

像這種關乎宗廟、社稷,關乎國本的問題,是根本騙不了人的。

無論掌權者如何遮掩、無視,問題就是那麼水靈靈的擺在那裡;

問題解決了,隱患消除了,一切好說。

但若是一味地掩蓋、無視問題的存在,甚至抱有‘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解決發現問題的人’之類的觀念,那最後的結果,只會是步‘暴秦’之後塵。

所以,即便此事關乎亡夫:太宗孝文皇帝劉恆的生前身後名,竇老太后也還是滿懷着憂慮,願意聽劉榮繼續說下去。

也恰恰是竇老太后這難得的清醒,將一個埋藏在盛世表皮之下的黑暗世界,經由當今天子劉榮之口,赤裸裸的揭露在了竇老太后的面前……

“宣曲任氏,無需孫兒多言,皇祖母也多少有所知曉。”

“——秦時,任氏爲秦督道官;”

“秦末亂世,任氏據秦糧倉爲己有,一夜而得秦倉存糧百萬石!”

“更於太祖高皇帝年間,關中米石作價八千錢,百姓民易子而食時起家。”

“而一個宗族,尤其還是一個區區千石級別的督道官,能在秦末亂世存糧百萬石而不失,本身就足夠說明問題了。”

說起宣曲任氏,饒是養氣功夫早已練到家,早就不再是動不動咬牙瞪眼的少年,劉榮的眉宇間,也還是隱隱閃過些許暴戾。

正如劉榮所言:宣曲任氏,一個家族,一個在秦時連小蝦米都算不上,僅僅只是領着秦廷千石俸祿的督道官,在秦末那個亂世,居然守得住百萬石糧食!

就連遺臭萬年的老流氓劉邦,居然都對宣曲任氏無可奈何,只能讓麾下大軍對着宣曲任氏的糧倉流口水,卻根本生不出半點不該有的念頭!

宣曲任氏,憑什麼?

區區一個小家族,憑什麼能在那個亂世,在糧食比金子還珍貴的年景,在羣狼環伺之下,守住那百萬石不止的糧食?

後世有位偉人說:槍桿子裡出政權。

事實上,宣曲任氏在秦末守住那百萬石糧食的底氣,也恰恰是槍桿子。

——秦昭襄王之時,秦太后羋月以身入局,使義渠部族徹底融入華夏文明。

而義渠部族有一個分支,被秦昭襄王安置在了長水一帶。

這,便是後世人聞名遐邇的‘長水胡騎’的由來。

長水胡騎,也是秦廷得到河套養馬之地後,所擁有的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騎兵部隊。

後來,隨着秦先後發動對關東六國的滅國之戰,以及統一之後對北方草原、南方嶺南的擴張戰爭,以及二世即立後的叛亂鎮壓,讓曾爲秦立下汗馬功勞的長水鐵騎,逐漸消失在了華夏文明的視野當中。

在歷史上,直到漢武大帝重振華夏雄風,讓一支又一支草原胡騎納入華夏懷抱之後,長水胡騎才得以重新回到華夏曆史舞臺。

但鮮有人知曉的事:秦屬長水胡騎,並沒有隨着秦二世而亡,而徹底消失在這片天地之間。

沒錯;

秦屬長水胡騎的最後一支殘存,便掌握在宣曲任氏手中。

在秦時,長水胡騎數以萬計,更是遍佈秦廷的騎兵部隊,爲中層將官;

作爲督道官的宣曲任氏,出於‘確保交通要道安穩’的考慮,合法擁有一支數百人的長水胡騎,也沒人覺得有什麼不對。

但到了如今漢室,時態就有些嚴重了。

——一支兵力達到八百人,且騎術精湛的長水胡騎!

雖然只有區區八百人,但這支胡騎所具備的戰鬥力,很可能達到了漢家現有騎兵部隊的總和!

而這樣一支胡騎,卻掌握在私人手中——掌握在一個糧食販子手中。

這讓作爲劉漢天子的劉榮,如何能接受?

更何況宣曲任氏做的生意,又恰恰是對宗廟、社稷安穩極具影響力的糧食生意。

宣曲任氏動動手指頭,就能在關東引發一場又一場動盪,乃至於風暴!

對於這麼一個擁有死人不該擁有的武裝,又掌握私人不該掌握的影響力的家族,劉榮的態度只有一個。

——先孝景皇帝曾有言:一個人想不想反,不重要;

有沒有能力反,纔是關鍵。若是沒有反的能力,那即便他天生反骨,也根本不用當回事;

但若是他擁有反的能力,哪怕他忠心耿耿如諸葛武侯,也完全可以爲了規避不必要的風險,而將隱患扼殺在搖籃之中。

此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宣曲任氏雖得太宗皇帝‘舉族忠良’之贊,然此族所具之長水胡騎八百,萬爲我漢家所不容。”

“——今日,孫兒也同皇祖母交個底;”

“宣曲任氏,萬不可這般肆意逍遙!”

“若不能盡散其長水胡騎八百,另遷居孫兒之茂陵邑,孫兒便是發兵十萬,也絕不容此族有一人,存於這天地之間!”

“至於太宗孝文皇帝之聲譽——孫兒自不願悖逆先祖,卻也不願爲先祖隨口一言所掣肘。”

“太宗皇帝清譽,孫兒會盡力而爲;”

“若事不可爲,孫兒,也只得先行向皇祖母告罪……”

鄭重其事的說着,劉榮還不忘從榻上起身,對着老太后便是沉沉拱手一拜。

而在御榻之上,聽身旁宮人說起劉榮的舉動,竇老太后心下也是不由一沉,徹底明白了事態的嚴重性。

——就連宣曲任氏!

就連得太宗孝文皇帝背書的宣曲任氏,也沒能讓劉榮生出哪怕些許忌憚!

就連關東影響力最大,最不好處理的宣曲任氏,劉榮都下定了非剷除不可的決心!

那剩下的……

“便是宣曲任氏,都沒能逃過皇帝的如炬慧眼;”

“想來,此番過後,關東往後十數年,當再也無有豪強、宗族之禍了?”

聽出竇老太后語調中的不滿,劉榮確實一臉嚴肅的沉沉點下頭。

“宣曲任氏,是這次強遷關東豪強的典型!”

“除糧商:宣曲任氏,還有車馬行商:洛陽師氏,鋼鐵商:蜀郡程鄭氏、卓氏,臨淄豪俠:刀間等。”

“——孫兒意此番勞苦,使關東得至少十年太平!”

“而長安朝堂,也可於此十歲之間,專心於內治關中、外戰匈奴,而無有關東之憂也……”

劉榮話說的坦誠,竇老太后的情緒,也基本是明寫在了臉上。

——宣曲任氏,那就是太宗孝文皇帝,爲自己所倡導的‘儉樸’‘本分’等民風,而專門立的一個整節牌坊。

作爲太宗孝文皇帝的妻子,竇老太后如今所得到的一切——無論是身份地位、榮華富貴,還是天下人的憧憬、歷史上的評價,都幾乎完全源自太宗孝文皇帝。

如果說如今天下,有誰比當今劉榮,還更不希望太宗皇帝聲譽受損,便必定是竇老太后無疑。

所以,對於劉榮不打算放過宣曲任氏,甚至要拿宣曲任氏立典型的盤算,竇老太后自然是本能的感到不愉。

只是再怎麼不愉,竇老太后心裡也清楚:在這件事上——在維護太宗皇帝聲譽一事上,劉榮和竇老太后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既然劉榮做出了這個決定,那情況,大概率真的到了非如此不可的地步。

於是,竇老太后再三思慮之下,終還是極爲勉強的鬆了口。

“宣曲任氏,得沐太宗孝文皇帝聖恩,但不思報效君恩,反以商賈末業而爲禍一方,魚肉鄉里;”

“——若使其存於世,則有損於太宗孝文皇帝一世之清名!”

“念其曾得太宗孝文皇帝之贊,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盡遷其族於太宗霸陵邑,世代爲太宗皇帝守靈,以告慰太宗孝文皇帝在天之靈!”

···

“宣曲任氏以下,洛陽師氏、臨淄刀氏,蜀中程鄭氏、卓氏等,皆遷孝景陽陵邑。”

“——刀間爲禍臨淄,齊王身宗親諸侯而不能治,實有負太祖高皇帝、太宗孝文皇帝之恩德!”

“罰齊王思過於宗廟,告罪於悼惠王靈前。”

“乃告關東地方郡、國:凡地方豪強魚肉鄉里,爲非作歹,郡、國知而不報,爲虎作倀者,皆坐謀逆!”

竇老太后萬般不好,就是這一點好。

——想不通的時候,千般不情、萬般不願;

可一旦想通了,並有了決斷,那就絕不會再磨嘰,不會有絲毫拖泥帶水。

聽老太后將宣曲任氏的金字招牌——太宗孝文皇帝的稱讚,直接定性爲‘沐浴皇恩而不知報效’,劉榮自也是明白:這,已經是竇老太后所能做出的最大讓步。

同時,也是唯一能最大限度減小宣曲任氏,影響太宗孝文皇帝聲譽的方式。

短暫的思考之後,劉榮便緩緩點下頭,算是認可了竇老太后的說法。

——在決斷上,劉榮是繼承了竇老太后的果斷的。

劉榮不願意做的,誰都強迫不了;

可一旦劉榮接受,那劉榮,也不會再做無謂的爭取,或者說是磨嘰。

“即如此,孫兒,謹遵皇祖母詔諭。”

正事兒談完,劉榮一如往常,畢恭畢敬的向竇老太后拱手領命,作勢欲退。

卻不料劉榮本能的恭敬,竟引來竇老太后略有些彆扭的···

恭維?

“什麼詔諭不詔諭的;”

“——皇帝能想起來到這長樂宮,同我這瞎眼老婆子知會一聲、商議一番,已然是全了忠孝之道。”

“至於詔諭,皇帝自個兒瞧着頒便是。”

“免得坊間有人,說我這瞎眼老寡婦獨斷專權,不許皇帝臨朝親政呢……”

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268章 削藩第38章 秦老匠第230章 小說家言晚點更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93章 兒,斗膽第81章 天下皆反?第250章 單于庭我再改改第84章 上架感言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50章 有樣學樣第207章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206章 孤兒軍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268章 削藩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15章 我好怕啊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88章 賊心不死!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122章 暴君!第109章 劉濞老賊!我再改改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324章 試探第131章 序幕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調的一手好作息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302章 戰書?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84章 上架感言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