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穎這位所謂的‘新媽媽’同樣是農村人,與張錚家相隔不遠。
在這小小的農村裡,大家對何姓女人的評價是不好的,甚至可以說是極壞。
首先,她是沒有太多文化的,這些並不重要,畢竟在農村,不識字的人多了去了。
她們家裡的人是一羣‘小資主義者’。
這裡的‘小資主義’是指掙的錢永遠都留不住,今天掙一元,卻要花兩元。用‘乞丐不留隔夜米’ 來形容她們一家,一點都不爲過。
再有,她不會爲人處世,永遠不會察言觀色,平時喜歡談論他人的家中私事作爲笑料,像個長舌婦。
然而,這還算不了大事。
嚴重的是,她生活作風不良,感情方面太過混亂,更有甚者說,與其姐不和的原因是與姐夫有不一般的關係。
當然,傳言只是傳言。
在張錚看來,這些只是輿論,不能當真。
婚前的她爲張錚做了很多家務事,讓張錚體會到了在譚雪身上體會不到的溫情,也許這是張錚迷戀她的源頭吧!
在何姓女子之前有一位女子主動追求張錚,該女子是張錚妹妹的同學,漂亮賢惠,可是張錚偏偏對她不搭理。
真是不明白,這感情真有那麼奇妙麼?
有的人能在感情裡來去自如,有的人卻在感情中進退兩難。如果說張錚是來去自如的人,那麼譚雪就是在感情裡出不去的人。
與張錚離婚後,譚雪想盡一切方法想要挽回這段感情。只是這段婚姻,最後還是以落寞告終。
但張錚還沒想到的是,他對何姓女子的感情並不是所謂的愛情。只是他的感情有了一個空缺,需要有個人來填補,何姓女子只是他一個擺脫舊感情的橋樑、一個精神寄託者。
張崢向人談起這段新感情時,人們的態度都是勸他放棄,有人說:比起譚雪來,她差遠了。你的眼光怎麼是越來越差?
而對於亦穎來說,父親的這段新戀情已經是不能用不喜歡來形容了。
亦穎本來就不得父親的喜愛,現在有了父親又有了這樣的一段新戀她已經完全感覺不到當初剛到父親身邊時候的愉悅心情了。
她不喜歡何姓女子,現在的她不喜歡可能只是想着因爲她----父親不再像以前那樣對她了。
亦穎把對何姓女人的不喜歡直面表現出來了,卻被父親指責不聽話,這讓亦穎心裡傷害又多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