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拄斧

第380章 拄斧

何安邦一個一個的數:“一、二、三……”

十三環。

《隋書》:侯王貴官多服九環帶,惟天子加十三環。

唐代又減成了九環:《中華古今注》:唐革隋政,天子用九環帶。

宋朝時又改成了十三環:《宋史·輿服志》:天子冕服,帶博(寬)二寸,素裡,絳純(大紅)其外……金扣,施十三環,貫十二章。

但同時期的遼與金都是九環,元朝也是九環。

隋與宋都應火德,都尚紅色,但隋只傳二世,天子冠帶既便能流傳到元代,也不可能這麼新。

想來想去,就只有宋?

“這裡如果是遼代龍脈,爲什麼會用宋朝皇帝冠帶做法器?”

“可能和朝代無關,用姚玉忠的說法:只要附帶龍氣就行。所以宋、遼、金都有可能……”

這麼說,好像也有點道理?

“哪位的?”

“趙佶!”

“宋徽宗?”

何安邦驚了一下,“怎麼判斷的?”

李定安指了指皮帶的扣頭,“看十二章,‘日’紋!”

何安邦眯了眯眼睛:日紋:太陽裡面站着一隻鳥……

咦……怎麼是兩隻腳?

兩足金烏?

李定安嘆了口氣:“宋徽宗精力比較旺盛,又比較閒,把北宋的《輿服志》改的似是而非:升龍成了降龍,金烏改爲雙足……到南宋趙構時才改了過來。”

其實就是正事不幹,盡瞎逑折騰。

北宋硬是被他折騰了個稀巴爛,把自個也弄成了亡國之君。

下場也不怎麼好:靖康之變後,宋徽宗被金人擄至北地囚禁了九年,據說是被活生生折磨死的,死後只蓋了一張草蓆,匆匆一卷,草草掩埋。

又七年後,南宋與金議和,屍骨還宋,葬於紹興。

結果沒幾年,又被楊璉真伽(元代江南釋教都總統)給挖了出來。爲破漢人龍脈,不但屍骨被“挫骨揚灰”,就連墓地也被“盡犁爲墟”……

“那這根金帶,應該就是楊璉真伽從永佑陵(趙佶墓)中挖出來的?”

“不好說,很大可能是靖康之變時金兵從宋朝皇宮裡搶的……之後元滅金,又落到了元兵手裡……”

還有一種可能:說不定就是金兵抓住宋徽宗之後,從他身上扒下來的……

何安邦下意識的點點頭。

趙構雖然同樣不靠譜,但沒他爹趙佶這麼荒唐,應該不會把刻有兩足金烏的腰帶葬進祖陵……

“也算是一級文物,處理仔細點,別氧化了!”

一羣領導面面相覷:什麼叫“也算是”?

這可是宋天子“袞冕”冠帶?

再回憶回憶,李定安之前好像說:這樣比較關鍵的“法器”,至少有四件……

“李老師,剩下的三件是什麼?”

“如果按照五行八卦來推理,玉衡爲囚星,主束縛休囚,法器應爲索帶……搖光爲破軍,爲將,主陣戰殺伐,法器逃不脫刀劍兵器……開陽即武曲,爲帥,主號令四方,法器可能是兵符之類。”

兵器、兵符……再結合“附有龍氣”:皇帝的御刀或御劍,派兵的虎符?

幾位領導精神一振,眼中冒起火熱的光:這兩種,比金帶更少見。

李定安適時的潑冷水,“只是風水陣法,法器內涵的寓意要大過象徵意義和實際意義……而所謂的‘附帶龍氣’,並非特指御用之物,御賜的也算……所以,剩下的三件,說不定還不如金帶……”

只是“說不定”,萬一呢?

既便是御賜之物,價值也低不到哪裡……

領導們的熱情一點都沒減少。

“李老師,還有一處呢?”

“在北極位,也就是柱子或金身佛底下,北極爲北天之主,主鎮守中央,至於法器……逃不脫印、令之類!”

王永謙愣了一下:“帝璽?”

李定安斜着眼睛:想什麼好事呢,那玩意又不是大白菜?

按他的估計,陰山之北,也就是主陣陣心,纔可能有這一類的東西……

至於是什麼,挖出來就知道了。

李定安摘下手套,又給技術員交待了幾句,隨後出了工作區。

領導們又烏央烏央的跟了出來。

探工已經將15號劃方的磚層清理完畢,正在用地磁儀探測。

看圖像,依舊是一口盒子。

按李定安推測,這個方位埋的應該是兵符。

姚川很專業,不大的功夫,就把盒子挖了上來。

依舊是木盒套鐵盒……

領導們又烏央烏央的進了工作區。

清理、沖洗、開蓋……當看到東西的真容,衆人頓時恍然:令牌?

果然是兵符?

與之相比,令牌的品相要稍差一些,顏色黑中顯灰,擺明是銀質。

形制大體爲圓形,四周出闊,上鑄系環,兩側有高浮雕獸頭,有點像龍,但沒有角?

下連虎面,虎頜下爲祥雲,兩面有字,分開都認識:亻、志、大、金……

但合一塊,跟天書沒區別。

王永謙仔細的瞅了瞅:“這是什麼字,遼文?”

“不是,是完顏阿骨打根據契丹小字創建的金文,又稱女真大字。”

“金朝的令牌?”

“對,既是調兵符令,也是郡王令。”

只是郡王?

“誰的?”

“別急,我正在拼……”

王永謙嘆了口氣:李定安這張嘴,真就沒救了?

他說可能不如金帶有價值,還真就不如金帶?

既便李定安不提醒這是“郡王令”,他也能猜個七七八八:無角爲螭,雖然也屬龍的一種,但離真龍還差着好大的一截。

當然,價值還是很高的:迄今爲止,金代令牌只出現過兩塊,一塊是完顏宗翰(金朝開國重臣)的“秦王令”,另一塊是“大金國兵馬上將軍令”。

兩塊都是銅牌,都由民間收藏家收藏,從未公開鑑定過,所以別說考證,連真僞都不知道。

所以,要說這一塊是“絕無僅有”,“天下唯一”,也不算錯。

但有“宋徽宗金帶”打底,他就有點看不上眼了:螭龍令也行,倒是弄塊金的呀?

領導們倒是興致未減:有總比沒有好?

又等了幾分鐘,李定安才直起腰。

“拼出來沒有,是什麼?”

李定扯着嘴角,躊躇了好一陣:“諳版勃極烈!”

勃烈極……這是什麼?

思忖間,王永謙又愣了一下。

何安邦和馬獻明眼對眼,好像很驚奇。

“勃烈極既是身份名稱,也指金朝的政治制度,翻譯成漢語既爲‘最高議會’,每代只有五人,既皇帝、儲君、國相、左國相、右國相……諳版勃極烈既爲儲君。

但有一點,並非世襲,而是挑選:上代皇帝先從同輩中挑選儲君,實在挑不出人才,再從下一輩中挑……說直白點,皇位不是傳給兒子,而是弟弟或堂弟,也可以傳給侄子甚至是堂侄……

金朝前三代也確實是這樣傳的:完顏阿骨打把皇位傳給了堂弟完顏晟,完顏晟又傳給了侄子完顏亶……但憋病極大,隱患也極大,傳到第三代就廢除了,改成了父傳子……所以,自金立國,諳版勃極烈只有兩位:完顏晟和完顏杲。 領導們終於聽懂了:“金太宗和金熙宗?”

李定安點點頭:“對,令牌背面字翻譯過來是‘天輔五年’,這是完顏阿骨打的年號,當時的諳版勃極烈是完顏晟,他“奉詔知國事,總理軍政”,各路上將軍必須有他的符令和文書才能調軍領軍,這一塊估計就是其中之一……”

哪還需要估計?

也根本不是李定安所說的“不如徽宗金帶”,結果恰恰相反。

沒錯,當時的完顏晟只是儲君,但兩年後繼位,既金太宗。然後先滅遼,再滅北宋,功績與威望直逼完顏阿骨打。

宋徽宗就是被完顏晟擄至會寧府(金代大都),受盡折磨而死……

如果就事論事:一個聖帝明君,一個亡國之君,無論政績、聲望、影響力,以及能力和作爲,完顏晟碾壓趙佶好幾個級別。

這麼一想,這塊令牌的價值比金帶要高好幾倍……

王永謙很奇怪:“那你呲什麼牙?”

李定安嘆了口氣:“皇帝的東西……也太多了點?”

感覺就像是……掉進了皇帝窩?

和尚手裡的龍骨可能就是遼代哪位皇帝的,但還未來得及考證,就挖出了宋徽宗的金帶,現在又挖出了金太宗爲儲時的調兵符令?

不用猜,剩下的那兩件也差不到哪裡。

而這樣的大陣至少還有兩座:一座陣挖出四五件,三座陣是多少?

還有更關鍵的:陰山以北纔是主陣……李定安敢保證,哪裡絕對有大傢伙。

照這裡來看,可能不止帝璽……

衆人無語:我們嫌少,你卻嫌多?

連着兩件,價值一件比一件高,領導們的心情可知而知?

領導滿臉堆笑:“李老師,要不先探一探太極位?”

щшш ◆Tтká n ◆C〇

也對,反正遲早都得挖。

李定安點點頭:“姚組……”

剛喊兩個字,馬獻明就竄了出去:“我去就行……老姚正在挖二十二號劃方,你別打擾他……”

姚川愣了一下,嘴裡嘟嘟囊囊。

肯定不是什麼好話……

運氣很好,沒有埋在銅柱底下,而是肉身佛之前坐過的位置。不知道是不是陣心的原因,埋的不深:三層磚以下,夯土只有二十來公分。

馬獻明還沒用半個小時。

技術員的動作更快,幾分鐘的時間就清理了出來。

還是一塊符牌?

還好,金的:

wWW ★t tkan ★¢ O

呈長方形,陽面爲龍紋和風紋,陰面爲纏枝曼陀羅。

還有字,陽面九個,陰面三個,但依舊不認識。

李定安瞅了瞅,猝然一頓:“天贊帝聖旨金碑?”

“什麼東西?”

“遼景宗耶律賢駕崩前,留給皇后蕭綽(蕭燕燕)稱制攝政的金牌,又稱‘遺命’金牌?”

《遼史》:(幹亨)四年秋九月壬子,景宗崩。癸丑,即皇帝位於柩前,時年十二。皇后奉遺詔攝政,詔諭諸道……

這裡的“詔”,總共有三件:一爲聖旨,二爲龜龍鈕金璽,三爲遺命金牌。

聖旨的具體內容史志中沒有記載,但金璽和金牌的形制與銘文記的清清楚楚:璽爲龜鈕,令爲矩形。

如果將金璽和聖旨金牌的內容翻譯成漢字:依天命、繼家國,雲佐承。

幼帝耶律隆緒第一個年號爲“天輔”,以及蕭綽死後的諡號“承天太后”,全來自於這裡:天命、佐承!

《金史》中又記載:金熙宗攻破遼大都,之後生擒天祚帝(遼末代皇帝),只找了金璽和聖旨,金牌在天祚帝逃亡過程中弄丟了。

之後便下落不明。

但這東西能出現在這裡,基本不可能是假的。

簡而言之,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其它不論,就論影響力:遼景宗爲大遼中興之主,堪稱英明神武,與大宋十戰九贏。宋太宗趙光義的“高梁河驢車戰神”就是他封的。

承天太后更是將大遼推向巔峰,打的大宋節節敗退,最後結“澶淵之盟”,逼着大宋稱臣、納貢……

與完顏晟不好比,但要比宋徽宗,至少高出好幾層樓……

何安邦雙眼直冒光,“不是下落不明嗎?”

我哪知道?

李定安又嘆了一口氣:這地方,怎麼盡出稀奇古怪的東西?

不知道哪個皇帝的脊樑骨?

有可能從宋徽宗身上扒下來的腰帶?

現在又是一塊大遼蕭太后奉詔稱制的遺命金牌?

經過手的文物也不算少,但這幾類,李定安真就是第一次見。

稀奇歸稀奇,但道理他明白:這塊金牌既是聖旨,更類比帝璽,用來坐鎮北極中央,沒毛病……

領導們都比較矜持,沒笑出聲,但眼睛一個比一個亮:截止目前,宋、遼、金三朝皇帝算是湊齊了,而且影響力一個比一個的大。

既便是最不靠譜的徽宗皇帝,也在史書上留了好幾頁。

換種說法,這地方申建景區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了……

米順東猛呼一口氣:“李老師,還有一件!”

哦對,還有破軍位。

李定安也比較好奇,又會是哪位皇帝的刀或劍?

轉着念頭,姚川抱着箱子進了工作區,技師一擁而上。

前後不到十分鐘,東西被洗的乾乾淨淨,亮亮堂堂。

一把水晶的小斧頭?

瞅了瞅,李定安差點一口老血:敢不敢再稀罕點?

何安邦失聲驚呼:“拄斧……扯什麼淡?”

馬獻明也很想這麼說。

不出意外,這很可能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經常用來敲大臣門牙的那一把。

司馬光《涑水紀聞》:太祖(趙匡胤)彈雀於後園,某臣急事請奏,太祖亟見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詰其故,對曰:“臣以尚急於彈雀?”上愈怒,舉柱斧柄撞其口,墮兩齒……

《邵氏聞見錄》:朝宴,文定就大盤中以手取食,帝(趙匡胤)用拄斧擊其首……

《資質通鑑》:普(宰相趙普)擅增刑名,太祖引柱斧擊折其上齶二齒……

若是上朝,他就藏在袖子裡,若是下朝,就隨時把玩……可見其喜愛程度?

《禮記·明堂位》:朱干玉鏚,以舞大武……幹既盾,戚既斧,這東西屬正兒八經的禮器。

但用水晶雕琢,一天到晚拿手裡,動不動敲人門牙的,就只有趙匡胤。

所以,其它三件文物加起來,可能都沒這件東西的價值高。

更關鍵的是,這東西還有個孿生兄弟:玉斧。

宋太祖趙匡胤玉斧一揮,此外非吾所有也……自此大宋與大理劃江而治。

宋太宗趙光義揮了揮玉斧,燕雲十六州脫離中原王朝三百餘年,任胡騎縱橫……

宋仁宗趙禎見貴妃收禮,怒問:安得此物,遂以柱斧碎之……

宋徽宗趙舍每命相,猶自擇日,在宣和殿親札其姓名於小幅紙,緘封垂於玉柱斧子上……

沒錯,就是北宋皇帝世代相傳,“宋揮玉斧”的中的那把玉斧。

還有更更關鍵的:不止一本筆記體史中記載,燭光斧影中的那把斧,就是這東西……

資料太難查了……

第101章 扯什麼淡?第56章 誰在叫我第185章 和變態擡什麼扛?第322章 放不掉第426章 走着瞧第371章 出事了第504章 炸毛了第142章 不就是講幾堂課嗎?(學術研究相關第422章 有點變態第276章 想一出是一出第109章 找到了第316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443章 洞塌了第52章 說明了一切第480章 腸子都悔青了第510章 牽線第172章 不是一般的扎眼第178章 看仔細點第163章第476章 你連我都要詐一詐?第118章 敢不敢硬氣點第288章 您也一樣第316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348章 找到了第189章 有得必有失第491章 掀桌子第313章 別和他兜圈子第27章 看熱鬧第241章 心態崩了第247章 反過來想第229章 這就是個怪胎第376章 你着什麼急?第130章 於佑任的畫第504章 炸毛了第25章 碰瓷?第504章 炸毛了第234章 骨扇第277章 按計劃行事第438章 當我是泥捏的第412章 項目提前第35章 那也行第475章 冤家路窄第321章 事發了第375章 立項穩了第459章 你辭職算了第251章 再等等第474章 透視眼第447章 活下來了第321章 事發了第244章 告黑狀第500章 回國吧第498章 明知道蠢,還硬塞給我?第15章 四十年的老酒第279章 挖坑埋人第40章 下次一定第202章 假的總歸是假的第382章 太歡快了第448章第333章 沒一丁點準備第395章 鎮國之器第377章 既然不重視,那你就別重視了第259章 白瓷鎮紙第37章 話裡藏着話第363章 早出國境了第326章 照着臉上秀第413章 只是暫時第512章 裝病第251章 再等等第180章 這麼厲害?第424章 文明起源第418章 圖書館第344章 朱古錢第159章 你們作弊第325章 不可能第317章 乾隆御賜第340章 剛纔可不是這麼說的第37章 話裡藏着話第95章 搗亂的來了第149章 又上億了?第504章 炸毛了第427章 漲漲世面第5章 網友報警了第260章 好人做到底第370章 領導,我檢討!第472章 早了三千年第238章 油畫第249章 全家都和李定安犯衝第373章 躺着也中槍第114章 果然第84章 送佛送到西第467章 又不是我撕的?第358章 活該第120章 銀冊第387章 地下城第433章 找不到河就找墓第397章 後悔了第428章 假的第488章 你連個屁都不知道第17章 這家沒法待了第277章 按計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