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瓷刻

bookmark

這麼想着,所有人心都涼了半截。

尤其是唐老,從最初的驚喜到片刻後的驚嚇,中間甚至只用了幾秒鐘。

他轉過彎來以後,緊張得舌頭都有些打結了:“陸,陸大師,這一窯,難道你是準備做試驗嗎?”

陸子安搖搖頭,一邊安排人照他的吩咐進行開窯和降溫,一邊回過頭平靜地解釋着:“窯變的基礎是鐵與銅的元素在溫差的情境下產生變化,不想它有釉變彩那不是很簡單,直接不添加這些就行了。”

“……是,是哦。”

倒是他們一下子沒想通透,要釉變彩難,不要還不容易?

等到確定溫度沒問題了以後,陸子安吁了口氣:“至於做試驗……也不算吧,事實上,這批素色瓷我是有別的用處的。”

唐老看着他,謹慎地道:“別的用處?和刻刀有關嗎?”

“嗯,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工藝,也與瓷有關,叫刻瓷,亦叫瓷刻。”陸子安眉眼沉靜,眼底閃爍着興味的光澤:“以前我就想過,在瓷上運用我雕刻的技藝來創作,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器物,鈞瓷難在天成,窯變難得,但是若是素色瓷的話,鈞瓷的工藝是最適合做瓷刻的。”

鈞瓷除了窯變現象之外,還有一種外觀特徵最是吸引人。

那就是它的乳光狀態,這是一種像青瑪瑙或蛋白石一般美麗的天青色半乳濁狀態。

它不僅使鈞釉產生一系列由淺到深的藍色,而且還賦予一種含蓄的光澤和優雅的質感,減少了因釉面玻化而帶來的妖豔浮光。

而沒有浮光的瓷,通透而雅緻,撇去了豔色與玻化的俗,用來承載刻刀所賦予的美最是適合不過。

“瓷刻?”

在場的很多人都陷入了沉思,更多的是疑惑。

倒是唐老還對這個工藝略有了解,踱了兩步才道:“我倒是曾經見過一件文物,掛盤上以特殊技法刻製出的篆印十六字滾籠詩……”

“對,這也是其中一種,比較有名的。”陸子安聲音清冽,緩緩道:“這個篆印十六字滾籠詩還是挺有意思的,它豎念、橫念、對角、一字二字串行、等怎麼都能念得通順。”

“對沒錯。”唐老皺着眉頭,凝神苦思:“就是我實在想不起來是哪十六個字了……”

當時驚鴻一瞥,雖然給了他極大震撼,但是畢竟時代久遠,他只記住了那個器物的名稱和工藝,但具體的內容是真記不清了。

“倒也不限內容,只要是四個字組成一句順口的句子就可以,總共可組成一百句。”陸子安來了興致,隨手拿起上釉的毫筆輕輕沾了些釉漿:“它一般都是用於掛盤和茶盞,因爲都是圓形的,說的是華夏民俗的一百個民間寓意,外圓內方;既寓意着陰陽和合、同時又比如古時的大錢……”

他聲音柔和而沉靜,流暢地講解的同時,筆下也沒有絲毫的停頓。

品禮儒禪

德仁道茶

和為百一

親宗通味

果然是十六個字,唐老連連點頭:“對,沒錯,當時我看的就是這個!”

“瓷刻裡面,這一句用得比較多。”陸子安笑笑,輕輕擱筆。

衆人頗爲驚奇,紛紛嘗試着從左念從右念。

“哇,真的怎麼念都是通的哎!”神色甚是驚訝。

“感覺這十六個字,怎麼搭都能行。”

衆工匠在看技藝,衆領導卻在看字。

嗬!這手字,可當真是絕了!

“沒想到陸大師您連篆書也會寫啊……”其中一位領導連連讚歎:“瘦勁挺拔,果然好字。”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

陶宗儀在《輟耕錄·印章制度》中描述的極爲貼切:“白文印皆用漢篆,平正方直,字不可圓,縱有斜筆,亦當取巧寫過。”

陸子安的篆書,很明顯有漢代的風格。

線條提按波變,跌宕流動,充滿了節奏變化。

起筆時或藏或露,少有雷同;

收筆處或作懸針,或爲垂露,姿態萬千;

轉折處或提或按,方圓兼備,虛實相生。

當下便有些工匠按捺不住,直言想求陸大師讓他們將這幅字拓下來,留作備用。

這字根本無須排版,直接可以用了!

陸子安也只是一時興起之作,篆書他寫得多了,以前做印章都是篆書,當下手一揮:“隨意,你們自取便是。”

他一點也不擔心這幅字會外流,如果真是拎不清的,根本沒有來這場合的機會。

“我看您這一批瓷器裡面,沒有多少掛盤呀。”唐老憂心忡忡:“如果全部用來做瓷刻的話,會不會……”

陸子安眸光微閃,微微一笑:“我的理解,可能和普義上的瓷刻略有不同。”

唐老眼睛一亮:“有何不同?”

“瓷刻是我國源遠流長的一門傳統民間手工藝術,秦漢時便有剝鑿瓷釉的方法,稱爲“剝玉”。”陸子安目光溫柔地看着桌上的刻刀:“古人做瓷刻,是從魏晉開始的。”

對瓷刻不大瞭解的衆人聽得津津有味,沒一個人瞎咋呼。

剝玉啊,聽着都好美的感覺。

如果玉是一層一層的,那麼瓷刻,就彷彿是用刻刀在將玉質一層層剝離。

越來越通透,直抵靈魂深處。

“魏晉暑期,隨着陶瓷業的發展,出現了大量的精美瓷器。

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賞瓷器之餘,很想把詠詩題文的墨跡留存於其上以便永久保存。

於是當時的藝人們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單線刻出詩文書畫的輪廊,這便形成了最初的瓷刻。”

陸子安沉吟着:“但他們一般很少運用色彩,大多是以墨寶爲主。”

除卻這較爲出名的十六字,其餘大多數都是題詩。

“但瓷刻,其實是通過藝術家的精妙構思,將書法的線條、繪畫的構圖、雕刻的刀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之成爲一項綜合性的造型藝術。”陸子安脣角勾起一抹愉悅的微笑,指尖輕輕撫過冰冷的刀面:“這樣的創意,僅僅用來刻繪詩句,未免太過可惜,在我看來,凡是能着墨於紙上的事物,無不可刻於瓷器之上。”

所有?

衆人的目光默默地落在了那十六字的篆書上,陸大師不僅技藝卓絕,更有一手好字畫,木雕和玉雕說來別緻,但到底都是雕。

如果能將書畫與瓷工藝相結合,那豈不是既能有書畫的獨特的藝術美感,又有瓷器的精妙質感?

想象着那個畫面,所有人都開始有些迫不及待。

這一窯瓷器,忽然有了更重要的意義。

溫度,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裡,終於慢慢降了下來。

第183章 不爭饅頭爭口氣【爲踢翻狗糧宗師加更!】第65章 福祿壽三星報喜第224章 新一代的玉雕大師關於成書期煩惱的二三事~第176章 木渣兌金銀第244章 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第175章 鏤空透雕格子門第58章 福壽雙全第41章 哚哚的毒雞湯第68章 冬陽竹編第265章 玉第213章 看破不說破第139章 油紙傘第34章 雙獎第401章 一陰一陽謂之道第556章 以弱制強,以柔制剛第308章 請開始你的表演【爲皇天365盟主加更!】封推感言第491章 亦師亦友【爲黑山知秋舵主加更!】第169章 一目瞭然第482章 秋江夜泊【爲秋橙嘿舵主加更!】第411章 創作,亦是創世【爲最初的聲音舵主加更!】第587章 吉卜而納之第451章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第40章 白家絕技【元旦快樂!】第295章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第640章 業績報告大會第514章 學霸還是學神【爲山中悟劍舵主加更!】第115章 始於顏值,陷於才華第537章 山中無日月,世上已千年【爲淡紫色香芋舵主加更!】第392章 太小,不適合第234章 殊途第198章 復刀和補刀第215章 藝術在前,市場在後第396章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爲丶向日葵的泣丶舵主加更!】第270章 天下第一名社第385章 雅俗共賞之高峰【爲大石哥1伊異舵主加更!】第485章 心有靈犀?有意思第205章 初心【爲傲嬌的小馬馬盟主加更!】第182章 雕琢技巧第591章 百工之魂第541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200章 絲翎檀雕第457章 水很深第181章 黃楊木梳第609章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第90章 花弄影【爲皇天365舵主加更!】第27章 真假手串第642章 要開直播了第461章 一器而工聚焉者車最多第218章 江間波浪兼天涌第4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爲寸心秋月白舵主加更!】第232章 墨分五色【爲皇天365盟主加更!】第507章 惺惺相惜第394章 名至實歸第209章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第581章 金屬工藝木紋金技法第188章 二更雲,三更月,四更天第407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爲淡化思念舵主加更!】第688章 瑪瑙爲釉古相傳第508章 好自爲之【爲忘情的飛鳥舵主加更!】第593章 走投無路第264章 壯哉我大華夏!第248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215章 藝術在前,市場在後第497章 雙贏與共贏【爲明朝初晴舵主加更!】第322章 歷史性意義第514章 學霸還是學神【爲山中悟劍舵主加更!】第232章 墨分五色【爲皇天365盟主加更!】第258章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第351章 年少時不能遇到太驚豔的人【爲神止紅塵堂主加更!】第87章 天地有大美,衆生有輪迴第432章 小作小死,大作大死【爲洛書無字舵主加更!】第356章 天上掉餡餅第254章 坑爹VS坑媽第648章 牀中牀、罩中罩第616章 心中有型,徒手成型第90章 花弄影【爲皇天365舵主加更!】第657章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第497章 雙贏與共贏【爲明朝初晴舵主加更!】第701章 請期,用鴈第638章 閒時與你立黃昏,竈前笑問粥可溫第675章 意外第138章 貨比貨得扔第183章 不爭饅頭爭口氣【爲踢翻狗糧宗師加更!】第322章 歷史性意義履行承諾第685章 最美妙的情話第556章 以弱制強,以柔制剛第197章 荊軻刺秦王第453章 技不如人第450章 青銅之冠【爲洛書無字舵主加更!】第154章 精益求精第75章 懸崖上的花【爲空大國王舵主加更!】第218章 江間波浪兼天涌第331章 蒼璧禮天,黃琮禮地【爲獨舞的客人護法加更!】第453章 技不如人第185章 華夏工藝美術大師評選第65章 福祿壽三星報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