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海家有女初長成海朝雲

離開朱雀鎮以後,新軍挺進東南方向。

從淮南東路再到兩浙,距離最近,地勢也最爲平坦。

途徑至淮南東路徐州時,已過去半月有餘。

衛淵沒有着急行軍,而是將附近山匪一一剷除之後,才繼續前行。

剷除山匪,護佑一方百姓安寧,乃是好事。

所以,東南經略使範純仁也並未阻攔。

不過讓他感到詫異的是,在新軍駐紮于徐州城內時,衛淵還將當地有名的幫派——鹽幫連根拔出。

這鹽幫性質與漕幫相同,不過影響力與勢力都不如漕幫。

離開徐州以後,範純仁才問道:

“鹽幫背後勢力錯綜複雜,而且只是個江湖幫派,沒聽說他們如山匪一般打家劫舍,何須多此一舉?”

衛淵當然不能告訴他,鹽幫在淮南地界,經常去搶漕幫的生意,讓勢力遍佈兩浙的漕幫經常利益受損。

“據說這個鹽幫在戰時曾哄擡鹽價,而且經常欺壓百姓,使當地民衆苦不堪言,順手拔掉的事情而已,也算利國利民了。”

衛淵隨口應了句,範純仁便沒在多想什麼。

鹽幫一除,漕幫的勢力,就能正式滲入淮南地界了。

畢竟,拔掉鹽幫,那些淮南的氏族們,定會再去扶持另外一個鹽幫。

與其如此,倒不如讓有着自己支持的漕幫先入爲主。

如果這段期間,再出現什麼變數的話,衛淵不介意待凱旋時再殺一次。

“海州、楚州一帶靠近沿海,聽說亦有倭寇作亂,如今東南沿海一帶的倭寇,只知大軍會前往那裡,並不曉得我們會到海州。”

“本帥已將斥候散出去,打探海州倭寇情況,約莫需要在海州待一段時間。”

“如果範大人着急上任,就暫且先行一步,待本帥滅了海州倭寇,再去東南找你匯合。”

從海州開始,一路前往沿海城市,從北殺到南,這剷除倭寇的任務,也就算完成大半了。

只是如此一來,原定六七月左右凱旋,只怕要往後推遲一番了。

正所謂兵無常勢,皇帝那邊,倒是無需擔憂。

左右也就是多出一兩個月的時間而已。

範純仁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先行一步,兩浙見。”

“兩浙見。”衛淵微微頷首,派了一百輕騎護送範純仁前往東南。

跟隨衛淵一路而來,範純仁能夠明顯感到,對方無論是在討論軍事或是其它,都會叫上自己,這是對自己的尊重。

人家都做到這個份上了,他這個經略使,自然也不能不給面子,於是對於衛淵的決策,他也是大力支持。

同時以經略使的身份,催促兩浙先運一批糧草過來。

隨軍糧草倒也夠用一段時日。

範純仁這樣做,是在給衛淵示好。

待其走後,衛淵便就兵進海州。

當地刺史與一些大族宗老接到消息後,當日就在城門外等候。

大概到了午時,新軍才行至此處。

說實話,根據皇城司傳來的情報,海州一帶的倭寇,頂多也就數百人而已。

完全無需大軍親赴,只派遣一名將領率千人即可。

但衛淵仍是來了,只因這海州內,有一大士族,便是海氏,也就是負責改鹽制的海舟家族。

海州臨海,海家如果想要做海運的生意,當然不會捨近求遠跑到兩浙去。

衛淵率領大軍來此,就是要與他們談一談。

海家與盛家情況相似,盛家是大房做生意,二房走仕途,然後官商勾結。

而海家是大房在朝爲官,二房從商。

到了海州城外,衛淵讓大軍就地安營,只率滿甲營去往城中。

衛淵並未與當地刺史多做交涉,因爲在海州,海家纔是真正意義的一把手。

當地刺史畏懼海家在朝中的權勢,通常海家說什麼,只要不影響他的利益,他一般都不會反對。

既如此,衛淵就與他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當夜,衛淵與三百親衛,在海州城防營中落腳。

整個海州的兵力加起來,約有一千五百餘人,少得可憐。

翌日,衛淵打算帶着滿甲營前往海家。

親衛都頭江稷不解道:“衛帥,以咱們得身份,應該等着海氏找上門來纔是,爲何咱們要去尋他們?”

衛淵好奇道:“你似乎猜到了本帥要做什麼?”

江稷拱手道:“卑職不敢胡亂猜測,但是想來應與海運有關。”

“卑職說那麼多,只是想說,卑職是衛帥的人,萬事都會爲衛帥考慮。”

衛淵道:“連你都能猜到本帥前往海氏是爲了海運一事,看來,這海氏,本帥還真要去一去了。”

江稷不解,但是也沒有再過多詢問下去。

身爲親衛,有些話,當說不當說,他心裡比任何人都清楚。

他只是要讓衛淵感覺到,他這個親衛,是真的在爲他考慮。

畢竟,將來能否有遠大前程,成爲陳大牛那樣的將領,都在衛淵的一念之間。

衛淵的想法也很簡單。

他就是要告訴趙禎,他貪財,很貪財。

趙禎這種君主,不怕做臣子的貪財好色。

臣子越是重名利、貪財,他越是敢用。

隨後。

三百名身着重甲的親衛,隨着衛淵登門海氏。

負責看守海氏大門的那些下人們,一瞧見那些臉戴可怖面具,手持關刀,威風凜凜,一身殺氣的將士,頓時打了個哆嗦。

直接跑到後院,去稟明海氏二房家主海清。

這時,海清正與家人聊天,

“朝雲,你這丫頭,好不容易來一趟,就多住幾日。”

“明兒個我要去拜訪你們京城的那位忠勇伯,不妨先與我說說,他是怎樣的人?”

在衛淵出征之前,海忠的女兒,海舟的妹子海朝雲就出發來到此間。

她是要去尋自己兄長的,順道瞧瞧沿途風景。

此刻,海舟正在兩浙主導鹽稅改制。

提起忠勇伯衛淵,海朝雲一臉驚訝,

“他來了?”

海清道:“你還不知?昨兒個,刺史來尋叔父,就是要與叔父一同去城外迎他,之後又一起到刺史大人府上用膳。”

“你兄長倒是與叔父說起過他,此人,想要染指咱們海家的生意。”

海朝雲道:“侄女兒在京很少與勳貴交涉,但也從一些姐妹口中得知,忠勇伯衛淵是一位英雄。”

英雄?

海清暗自喃喃道:“若是英雄還好說,怕就怕,是一位梟雄啊!”

話音剛落。

海氏下人便跑着來到此間,慌里慌張的說道:

“兵兵.老爺,咱們家外,全是當兵的。”

當兵的?

海清微微皺起眉頭,旋即豁然起身,向海朝雲等人開口道:

“你們留在這裡,我出去瞧瞧。”

此番衛淵能夠領兵,其實海家也有助力。

當然,也僅限於上了份札子而已。

海朝雲自幼生活在江浙,近兩年纔去了京城,比較得空時,仍舊喜歡住在江浙這邊。但不管怎麼說,此女都是見過些許世面的。

聽到有當兵的前來,擔憂自家叔父安危,遂也緊隨海清身後。

海清那些家眷、子嗣,便也跟着前往了。

這時,衛淵正站在海家前院裡。

兩百名親衛守在門外。

僅有一百名親衛跟着衛淵來到此間。

海清第一眼就瞧見了衛淵,皺着眉頭不解道:

“忠勇伯?昨日我們剛飲了酒,交談甚歡,今兒個您就帶兵前來,所爲何事?”

何事伱心裡不清楚嗎?

衛淵帶兵前來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給海氏一個下馬威。

好讓他們明白,自個兒擔任東南安撫招討使一日,這沿海各州縣,便由他說了算。

衛淵直言道:“本帥因何前來,難道海舟沒有向你們提及?”

海清忽然沉默。

這時,尾隨他而來的海氏一衆家眷子弟,齊齊站在他的身後。

一些女子,看到那些戴着面具,顯得凶神惡煞的士卒後,竟是有些情不自禁的雙腿發顫。

突然。

海忠之女海朝雲向衛淵施禮,道:

“朝中自有法制,如忠勇伯這般,率軍闖入他人家宅,似乎不妥。”

衛淵瞧了她一眼。

模樣挺好,有種江南女子的婉約氣質,但不算驚豔。

遇事心中不慌,瞧見身邊這些士卒,也沒看到露出膽怯之意。

也不知是強撐着還是有底氣。

衛淵笑道:“你一女子,口齒倒是伶俐。”

海朝雲不卑不亢道:“衛將軍過獎。”

“曾聽家兄說過,衛將軍乃是當世豪傑,我大周擎天之柱石,如今奉旨平倭,卻率兵來我海家以勢壓人,是何道理?”

衛淵脫口詢問,“擎天柱石愧不敢當,你兄長是誰?”

海朝雲道:“巡鹽御史海舟。”

原來是他啊。

衛淵笑了笑,“海舟的妹子你是海朝雲?”

海舟有不少姐妹,但大都已經出嫁,只餘海朝雲尚且待字閨中。

聞言,海朝雲點了點頭。

衛淵大笑兩聲,道:“當初你兄長來尋我時,曾說,若不是我已有婚約,你們海家不介意開個先例,與勳貴聯姻。”

此話一出,海朝雲頓時聯想到什麼,下意識覺得羞愧,“你!”

衛淵懶得再搭理她,朝着身邊親衛擺了擺手。

他們便就退下。

隨後,衛淵看向海清,

“海家主,你就打算這樣一直晾着本帥?”

海清硬着頭皮道:“忠勇伯,請。”

來到海家正堂。

海朝雲親自爲衛淵斟茶。

後者突然問道:“聽說你與我外甥盛長柏相識?”

海朝雲倒是知道,衛淵與盛家有親。

盛長柏與海朝雲之間並不算認識,只是前者曾打聽過,家風極嚴的海家,可有什麼待字閨中的女子。

進而打聽到了海朝雲。

她搖頭道:“聽過盛長柏這個名字。”

海清朝着她使了個眼色。

海朝雲識趣,“侄女兒告退。”

頓了頓。

海清主動詢問道:“衛將軍,我海家的生意,不單單只是海家的生意,若是給了您兩成利,我如何向與我海家合作的那些人交代?”

“這樣,一成如何?”

衛淵搖頭不語。

海清皺眉道:“衛將軍,此前說好的,如果水軍若成,再給您兩成利,如今有關水軍成立的消息尚且不見蹤影,您張口就要兩成利,未免”

接下來的話,他不敢再說下去。

衛淵笑道:“你是想說,本帥未免太黑了?”

海清沉默。

衛淵道:“海運未開之前,你們海家就曾藉着朝中勢力,以皇商名義,將絲綢、玉器運往海外諸國。”

“其中絕大部分收益都歸朝廷,但是你們爲了防止沿海倭寇打劫,每年要給各地倭寇數萬兩銀子。”

“如果我將這事說給陛下聽,說你們與倭寇有勾結.你們海家在朝中的清名,還能保得住嗎?”

這個消息,是皇城司傳遞給衛淵的。

燕達想要的很簡單,海家的生意,衛淵如果賺兩成,那麼他要兩成的三分利。

所以,衛淵必須要兩成,一成都不能少,不然,他就賺不到錢了。

海家的確與皇商能扯上勾結,由於海家每年不少利潤都會上貢給朝廷,所以趙禎並未過問此事。

如今海運一開,海家就不需讓利給朝廷了,只要與海外諸國做幾筆大生意,其稅收就夠朝廷賺得了。

禁海運期間,唯有皇商能與海外諸國做生意。

海清面露難色,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衛淵繼續道:“水軍一定會成立,屆時,你們給倭寇的銀錢,便能省下來了。”

“要不然,隨着你們海家生意越來越大,那些倭寇,還會只要區區幾萬兩銀子嗎?”

“再退一步,即使海軍不成立,有我在東南一日,你們海家的生意,便繞不開我。”

“兩成利而已,你們海家,不虧。”

說白了,兩成利就是保護費。

衛淵主管東南軍國大事,其中可操作的空間太多了。

海家,只是他壓榨的第一個對象而已。

當然,此事也不能過火,否則,容易被羣起而攻,適得其反。

適當收取一些好處便可。

只是唯獨這海家.

他的責任是掃蕩東南沿海倭寇,與海州關係並不大。

特意拐個彎跑海州一趟,不能白來。

當初海舟來尋衛淵,就是要讓他順帶着將海州一帶倭寇清除乾淨,唯有如此,海家的船隻,才能在海上暢行。

“衛將軍,我們海家爲了支持您掃蕩倭寇,也算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了。”

“正發往兩浙的兩百艘戰船,可都是由工部監造,與軍器局無關,監造戰船的錢財,也都是工部向朝廷申請,我海氏與東南各商戶捐錢製造。”

“如今,您還要兩成利,這不是要老夫的命嗎?”

海清擺出一副特別委屈的模樣。

衛淵臉色肅然,反問道:“這麼說,這戰船不該造?倭寇要是躲在海上,你想讓蕩虜軍的將士們走着去海里殺敵不成?”

www ⊕Tтkan ⊕Сo

 

第345章 代州講武堂第166章 衛淵懵了,皇帝幾個意思?第227章 忠勇侯府‘盛極’第273章 現代軍事編制構想,爲國盡忠無懼罪第四十五章:衛淵擔任先鋒,盛家去往京城第81章 被多方勢力拉攏的衛淵第240章 紙上談兵議延邊軍事第三十八章:木哥兒,你有小名了第二十五章:練兵術,一年之後看成效第206章 殺倭大捷,明蘭前往趙氏茶鋪第二十一章:衛小娘夜訓盛明蘭第四十一章:與野利旺榮比武第五十一章:首戰告捷,大獲全勝第320章 天要亡我大遼?第111章 有機會,一定要殺了衛淵!第112章 趙禎的用意第四十二章:野利旺榮死了第168章 王炸!第333章 明蘭及笄,舅父,明兒好看嗎?求追讀第五十章:諸君,且隨吾破敵!第270章 六大軍司,危機四伏,遇到愛情的陳第173章 朝廷年宴,殺倭第111章 有機會,一定要殺了衛淵!第133章 華蘭 長柏等盛家小輩前來拜訪第163章 如此天大之事,我衛氏也得分一杯羹第134章 與華蘭二三事,俏皮的如蘭第91章 這天下,不能交給武將來管第一十三章:袁家下聘,顧廷燁隨行第261章 創建諜報組織第233章 送子金童,衛家有後第175章 出征,東南柱石第五章:戰終第214章 末將有罪!第238章 衛淵擔任會試考官第96章 汴京勳貴齊至,衛家姐弟風光第244章 爲國盡忠,爲民盡力,吾所願也第207章 衛淵資產第316章 將王太師從太廟移出去!第111章 有機會,一定要殺了衛淵!第126章 衛卿爲國盡忠,就不能享受享受嗎?第292章 張輔遇刺第134章 與華蘭二三事,俏皮的如蘭第248章 怎麼有種不好的預感?第186章 末將願追隨衛帥,至死不渝!第二十六章:張桂芬:看劍!第209章 海上絲路第一人,華夏水軍推動者衛第一十四章:弟衛淵,拜見大姐!第308章 衛淵第一次北伐!第182章 八賢王之後,蘇州吳王第101章 遼 夏來使,令衛淵着甲佩刀進殿第245章 衛家嫡長女衛靜姝,嫡長子衛棄疾第266章 謀爵,東南事,賊配軍!第174章 趙宗全的氣運沒了第七章:顧偃開授藝,賞賜求追讀第一十九章:衛淵見顧廷燁與盛長柏第325章 立規矩,上方谷?代州軍事政治集團第300章 父皇,兒臣要扛不住了第329章 加九錫,假黃鉞,代州集團的壯大第139章 認衛青爲祖,趙禎命禮部記冊第153章 什麼清流 濁流,都挺下流第235章 對西夏用兵第230章 顧侯去世,諡號之爭第174章 趙宗全的氣運沒了第250章 比武?衛淵:打到你們服爲止!第119章 (大章)誰敢爲了你得罪衛淵啊?第175章 出征,東南柱石第三十六章:明蘭被盛老太太教養第191章 林兆遠請張桂芬說親第199章 衛恕意姐弟三人往事第七十九章:代州之戰,結束!第七十四章:衛淵連斬西夏七將!第113章 吳大娘子拜訪盛家第167章 王安石入京,大朝議第167章 王安石入京,大朝議第243章 離間計,請封爵第292章 張輔遇刺第328章 全城膜拜,高呼‘冠軍侯’!第329章 加九錫,假黃鉞,代州集團的壯大第166章 衛淵懵了,皇帝幾個意思?第184章 東南百官惶恐第171章 這個太子畫風有點不對啊!第六十九章:戰事膠着第278章 代州八虎第294章 什麼時候用,是一門學問第179章 放火燒山,陳大牛變了!第123章 張桂芬吃醋第123章 張桂芬吃醋第190章 明蘭與盛老太太回宥陽老家第九章:衛淵打算前往揚州第259章 小別勝新婚第150章 陰謀詭計,成不了大事第307章 皇帝與百姓共治天下第96章 汴京勳貴齊至,衛家姐弟風光第292章 張輔遇刺第300章 父皇,兒臣要扛不住了第289章 就憑這三件事,侯爺也足以名垂青史第四十四章:我大周,也有自己的霍去病!第240章 紙上談兵議延邊軍事第152章 囚禁二王第245章 衛家嫡長女衛靜姝,嫡長子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