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球獎的各個獎項出爐,也等於是爲奧斯卡敲響了到來的倒計時。本文由首發而在這一次金球獎上,拯救大兵瑞恩和天使愛美麗兩部電影不負衆望的拿到了最多的榮譽,也算是情理之中。
當然,頒獎季沒有就此結束,而且,還有一些其他的事情要做。一般來說,一個獎項頒發之後,很多人都喜歡爲沒有獲得獎項的電影鳴不平。比如1994年的奧斯卡之後,很多人就都爲肖申克的救贖喊冤,殊不知那一年的奧斯卡根本就是阿甘正傳和低俗的競爭,肖申克的救贖根本就是陪跑的。這樣的喊冤,其實也不是就一定是失敗者就必然更好,只是幾部電影都很好的時候,被比下去的就算是稍微差了一些,也會有很多人喜歡,沒有拿到榮譽,自然有人鳴不平。
而這一次的金球獎過後,薇諾娜本來也是準備好了,有人爲莎翁情史喊冤的話,就趕緊還擊,以免到了奧斯卡到來的時候,反而影響了獎項的頒發,可是,在金球獎頒發之後,情況卻很讓人意外。
“天使愛美麗獲得了金球獎,是一件意料之中的事情。今年的愛情喜劇中,幾部電影全都堪稱出色。梅格瑞恩和湯姆漢克斯的電子情書甜膩可人,讓人喜愛,而我爲瑪麗狂令人捧腹,也是票房奇蹟。相比之下,莎翁情史堪稱戲如人生,是戲劇與愛情的完美結合,可是,最好的電影還是天使愛美麗。這是對於女生來說最爲完美的電影,它告訴了人如何在寂寞中尋找快樂,它是那種可以在不經意間打動了所有人的心的浪漫童話,這樣的電影不獲得獎項,又有什麼電影可以獲獎呢?”
顯然,薇諾娜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比起來莎翁情史,天使愛美麗獲得的是全方位的勝利。不只是獎項到手了。而且在獎項到手之後,媒體的評論也是一邊倒的。天使愛美麗幾乎用一種摧枯拉朽般的氣勢,擊敗了莎翁情史。
勝利來得太過突然,也讓薇諾娜有些措手不及。
“真是想不到,媒體的評論這麼一面倒。”看着媒體上的評論,薇諾娜也有些不解。雖然說她也認爲天使愛美麗更好,可是卻不理解爲什麼莎翁情史的輿論竟然差了這麼多,害的她準備好的反擊都白費了,“他們的電影,也算是個藝術片了。怎麼媒體上連爲他們說話的都少。”
“他們那算是什麼藝術,”在看到了媒體的評論後,利維也只是笑笑,“這種勝利得來的容易,理由也就只有一個:因爲對手的電影,是一部專用的獻媚片,他們根本不追求藝術。他們的目的在於討好奧斯卡,所以獎項上可以差不多。可是討好獎項的電影,輿論未必好。”
“獻媚片?”薇諾娜有些不解。
“就是說這種電影拍攝的時候。就是以向奧斯卡獻媚爲主的。”利維解釋道,“奧斯卡喜歡古典劇,所以就拍古典,奧斯卡有很多戲劇出身。所以就拍戲劇風格,因爲電影界對於界很推崇,所以就拍攝一些大師作品,當然。這一部甚至已經拓展到了大師同人了。這樣的東西,算什麼藝術?你見過向別人獻媚的藝術家嗎?”
其實,每一年。任何一個獎項,都會有這種專門的爲了獎項而製作的電影。電影的評獎是有口味的,人們自然也就能夠去揣摩口味拍攝電影。這樣的事情,利維見得多的——其實美國還算好的,當初在國內那才叫一個兇:有人爲了拿獎,長年累月專門拍攝國家的不好,用來討好外國評獎者,而有些人則是爲了拍戲,連臉面都不要了,把宮廷拍攝成了紅燈區,還敢公然宣稱是因爲‘好萊塢喜歡大胸’。韋恩斯坦做的事情,其實也是這一類的事情,他的腦子更好,對於評獎者的命脈抓的更準,可不代表有多高尚。
這樣的作品,利維不認爲算是什麼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故作呻吟,媚態畢露,算是什麼藝術?
“莎翁情史其實也算是不錯,只是,因爲它的立意就是討好評委,所以在拍攝的過程中難免也就有些脫離大衆了。戲劇的風格不是所有人都欣賞的,莎士比亞也不該成爲電影的主角,這樣的東西,一時間玩個新鮮還可以,可是和真正經典的電影比,他們沒得比。”
“你就認爲自己拍攝的就是經典?”薇諾娜聽着利維的話,回答了一句,“哪裡來的自信?”
“大衆給我的自信。”利維歪歪頭,“我的電影大衆欣賞。”
“你是拍攝文藝片的。”薇諾娜提醒道。
“那又怎麼樣?文藝片一樣需要大衆支持。”
電影是什麼?這是個很難說清楚的問題。
有人說電影就是賺錢的,票房高,觀衆多,那就是好電影。但是利維畢竟經歷過不少爛片,要是讓他承認,富春山居圖,話了。
電影肯定不是完全爲了賺錢而拍攝的東西。要是真是爲了錢就什麼都可以接受的話,那根本是瞧不起整個電影行業。而且,利維見證過香港電影的興衰,那麼輝煌的過去,可是最後被一羣爲了錢無所不用其極的傢伙給毀了。一週一部電影,或者是tvb模式的草臺班子看似賺錢,其實是在透支未來。
那麼,電影就是個藝術品?
也不盡然。
很多文藝片導演認爲,電影是藝術品,和書畫作品一樣,他們要求的不是每個人都欣賞,但是,卻要求電影必須表現出來自己的思想纔可以。不能夠反映思想的東西,就算是再好,也什麼都不是。這些人的電影,不是拍給別人看的,是拍給自己看的。
當然,這種人的電影不怎麼賺錢——伍迪艾倫一輩子最高票房才五千萬,而王家衛的電影,基本上就沒有賺錢的……
這樣的思想對嗎?利維覺得也不全對,甚至更差。如果你反映出來的思想壓根沒有人理解,那很可能說明,不是你的電影差,就是你的思想有問題了……
“法國電影大師特呂弗曾說,導演有兩種,有些導演會在心裡想到大衆,另一些導演則根本不考慮大衆,對於前者,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而對於後者,電影是個人的探險,”利維想了一下,纔開口說話,“很多人注意了前半句,而忽略了後半句。電影是表達藝術,那麼藝術又是什麼?如果仔細的說,藝術是用間接的方式來表達現實生活中經典的內容。電影是反映生活的,自然也是藝術品。但是,藝術就一定是脫離大衆,脫離社會,沒有人願意看的嗎?如果真的是如此的話,那麼,這就是藝術本身就出了問題了。”
“如果一個藝術品,不能夠讓人看到它之後就覺得它美,非得看了它的價格標籤和作者才認爲它美,那麼這不算是成功的藝術品。一個電影得看看導演是誰,影評如何,甚至得看看是不是被官方禁掉了纔算是好電影,那這電影也就失敗了。看到大衛雕像,斷臂維納斯,就算是不懂得雕塑的人,也會覺得它很美——至少,人們看得到線條的流暢和比例的完美。同樣,蒙娜麗莎,或者是伏爾加河上的縴夫,這些經典,就算是不懂得欣賞畫作的人,看到了之後,也會爲蒙娜麗莎的莊重典雅的氣質和縴夫們各自的神態所傾倒,他們本身的魅力,是在那裡擺着的。而音樂就更不用說了,好的音樂是超越了國境的,這個早就是大衆的共識了。電影也是如此——大衆欣賞不了深入的東西,表層的東西,總得讓人能夠欣賞吧?爲了深層忽略表層,那還算是藝術嗎?”
利維的話,讓薇諾娜明白了什麼,而利維自己說了下去,“有些電影是過於小衆了。導演拍攝的是給自己,或者是給少部分人看的東西。他們不在乎大衆是不是理解。這就像是那些經常會有的所謂的藝術家的展覽,我們正常人根本看不懂,他們也不在乎,他們只給那些大主顧看——這樣的東西,我認爲是肯定無法和蒙娜麗莎作爲比較的。就算是畢加索的作品抽象,也得有和平鴿這樣的深入人心,能夠引起共鳴的東西纔算是大衆認同的大藝術家,電影是藝術不假,但是它反映的,應該是大多數人的生活。不能夠反映大多數人的電影,可能是藝術品,但不可能是經典。。”
“我們要追求的是什麼?經典。因此,我們拍攝的,也就是那些能夠讓所有人產生共鳴的電影——比如阿甘正傳,比如公民凱恩,比如教父,他們的完美,是因爲他們在追求藝術性的同時,沒有放棄大衆的標準。讓最多的人認同的藝術,纔是真正的藝術。認爲藝術脫離大衆,本身就是錯誤的。”
看看薇諾娜,利維也再次笑了起來,“他們片面的追求所謂的藝術性,可以說已經是捨本逐末了。爲什麼我們會勝利?爲什麼我有自信?不就是因爲我們的電影更好嗎?他們的電影需要奧斯卡爲之增光,我們的電影,能夠讓奧斯卡引以爲榮——這就是我們的電影的差別所在,這就是爲什麼我們的電影是經典之作!”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