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體2電影熱賣的同時,電影的周邊產物,在這個時候,也在一同進行着銷售,而這些銷售裡面,最爲重要的部分,自然就是三體2的小說。.
這部小說,在電影上映之後也開始了銷售,靠着電影的熱度,它一時間也極爲暢銷。人們在看着小說的時候,也忍不住讚歎這個故事本來就非常出色,改編成電影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
但是,這部電影的改編過程中,到底有多麼麻煩,卻只有真正參與了的演員們才知道。
一個電影能夠吸引足夠多的觀衆,還是因爲本身的劇情足夠吸引人。電影中的人物形象,如果說一半是演員們的表演的話,那麼剩下的一半,肯定是劇本的寫法。不是所有好的小說都能夠改編成劇本的,畢竟,電影和書籍是不同的載體。
而這個劇本讓人在觀影之後感覺非常好,顯然也是和劇本有着很大的關係的。
三體這個故事,是個改編劇本。他的原作者是個中國人,故事寫得也是小說,這些東西唐尼全都是知道的。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一個電影劇本從小說改編成劇本要花費多少力氣,不過唐尼在此前仔細的讀過小說,他很清楚這個劇本做了多少改動。
這個電影的故事改編本身工作量是很大的。
和三體第一部比起來,第二部的故事,其實遠不如第一部更緊湊,比起來第一部的故事從頭到尾圍繞着死者展開,幾條線索盤旋而上凝聚在一起,然後開枝散葉,形成**,第二部小說的故事性其實差了很多。這個小說很難改編:雖然說這個小說作爲科幻作品質量不低,但是情節性太弱的問題,讓它有着很大的不足。
第一部三體小說。可以用偵探劇的情節來貫徹始終,但是到了第二部,過於分散的劇情,卻讓它很難被改編。分散的四個面壁者,再加上章北海,還有聯合國,以及其中不斷出現的地球上平常人的生活,這些方面,等於說是把一個故事,分成了六七個支線——對於一部小說來說。這樣的寫法都是稍顯分散的,何況是把它變成電影?
正是因爲小說原本的劇情完全展現出來有着太多的麻煩,利維也不得不做了一些改變。
他刪除了一些比較多餘的東西,比如說把章北海父子合成了一個人,把未來歷史學省略了,把對三體星人的監視的霧傘計劃簡單的一筆帶過,一些原本劇情中比較突出的科技方面的東西,被他進行了削弱。
這個電影就算是做了刪減,其實也一樣有着很多的科學元素在了。雖然是科幻電影。在電影當中有着很多部分都是幻想的科技,但是,在這個電影裡面凡是涉及到了現有科技的部分,電影還是考慮到了很多的科技知識的。
電影和小說不同。在小說中,這些科技知識可以盡情的想象,描繪,但是在電影裡面篇幅有限。自然只能夠撿更重要的來說。這些東西雖然不能說不重要,但是和核心的主線偏離比較遠,所以利維自然也就是一帶而過。
這樣做。其實不影響電影的科學方面的追求。電影播出了之後,寂然無聲的太空,空前出色的失重,這些東西,都讓很多的人讚不絕口。而電影中把理論物理學上升到了最爲重要的人類科學的地步,同時又把拯救人類的使命交給了社會科學,這樣的做法,也讓那些學者們讚不絕口。
當然,除此之外,他也改變了一些因爲第一部的改編而不得不改的地方:比如說在第一部中,電影已經說了三體星人徹底放棄了自己隨時可能毀滅的星球,整體移民前往地球,同時第一部裡面也說了三體星人的科技沒有探測到其他可以移民的星球,因此在第二部裡面,社會學家用來和三體人談判的籌碼,自然就變成了太陽系的安危:畢竟,這已經是三體星人唯一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三體星毀滅與否,三體星人壓根不在意:本來在他們看來那裡也是遲早要毀滅的。
當然,再有就是小說中是蘇珊娜透露給了社會學家信息,但是電影中改成了蘇珊娜的女兒——畢竟,第一部裡面,他已經改變了一些這個人物的形象了。
而後,他又增加了一些情節,比如說把雷迪亞茲的死拓展成了政治陰謀,把西恩斯妻子的事情變成了西恩斯早就知情,來強化電影中的思想衝突。
這種矛盾的強化,看似是把人類社會罵的很慘,可是,這樣做的做法,卻也是的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天生存在猜疑和爭執這個思想逐步的接受了。也正是因爲這樣,到了最後,社會學家的思想,纔會得以快速被觀衆們接受:如果人類一直都團結一致,人與人篤信不疑,和睦團結,友善無比,那麼這個理論,就有些缺乏根基了。
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懷疑,尤其是在末日前的互相懷疑和自私,這本來也就是一種深刻的人性,而這種自私,拓展到了宇宙中也是一樣的。
利維的刪減和修改,主要是針對把故事串聯起來這個方面下手。大劉的原作雖然很好,可是缺乏足夠清晰的主線,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在利維改了之後,他突出了小說中的種種猜疑,種種矛盾,而後通過主人公把它從地球人的矛盾這個小環境下的矛盾,上升到宇宙中的矛盾這個大環境,可以說是用主旨思想,把電影串了起來。
其實如果認真的說的話,三體2裡面的黑暗森林理論,畢竟只是一種假設理論,大劉對社會科學的研究並不算特別深入,這個理論也有着很多的不足之處。如果把電影刻畫的重點,變成了刻畫這個理論,那麼就算拍得再好,電影的理論上也很難站得住腳。一個大製作最後的核心理論被人質疑,那這個電影整體格調就低了。
但是,利維通過前後的聯繫呼應,把它的重點變成了在末日前對人性的挖掘上面。這部電影的深度自然也就發生了變化。
這些改變有些很簡單的,有些則不容易,比如電影中讓社會學家在最後階段露出面壁者微笑,爲了和他呼應,在前面就要強化這個微笑。而爲了把社會學家對三體人直接對話的場面挪到了聯合國總部,從而讓這個宣言變得更加讓人興奮,前面的面壁者也要連續在這裡栽倒。
這些改動,等於說是強化了故事性的串聯性,而減少了一些故事中的科學含量,通過這樣的手段。電影才更加好看了——科幻電影的製作方式,註定了它們必須經過了濃重的商業化之後才能夠製作好,不考慮如何賺錢,那是不可能的。
能夠同時兼顧到不同的科學,還能夠有很好的劇情,這些方面也只有長年主持csi這樣的專業性強的電視劇的編劇,才能夠讓這些要素有機的結合起來。
而且組合起來之後,還要把它寫的很有節奏感。
有些電影的劇情很爽,但是爽過了之後。似乎就剩不下來什麼了。這些電影第一遍看的時候,感覺非常過癮,可是第二遍再看,就覺得有些乏味了。這樣的電影也許打鬥場面很漂亮。也許動作場景很驚人,可是經不起反覆看的電影,再怎麼說也不是經典。
比這樣的電影還要更次一等的,自然就是那些看了一般就知道後面怎麼演的電影。甚至於。一些拍的更差的電影,看了開頭,人們就已經知道了結尾的情節了。電影的敘事好壞。決定着電影是不是好看,這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而還有另外一種電影,則是一直都讓人覺得非常壓抑。從頭到尾,壓抑感不斷的增強,變厚,一直到最後時刻,這種壓抑才宣泄而出。
當然,有些比較扯淡的電影,就是從頭壓抑到最後,連宣泄這個環節都免了……
這樣的電影,一般有好評,但是卻很少會有好票房,畢竟沒有幾個人看電影,會特別喜歡壓抑的氣氛的。
但是這個電影,在這一方面處理的可以說是非常好的。
這個電影本身的故事,可以說是相當壓抑的,從頭到尾,電影中講述的都是一個人類在被壓迫的環境下掙扎求存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人類幾乎沒有獲得過任何一次的成功,幾個不同的計劃全都失敗了,人類自己在這個過程中還在不斷地自相殘殺,就算是面臨外星人大軍壓境,地球內部還是有叛徒冒出來,國家之間還相互算計,不同的文化之間還在相互仇恨——按理說,這個故事是相當陰暗的故事。
如果真的按照小說的情況來拍攝的話,那麼一直到了最後一刻之前,整個電影都是非常壓抑的。人類不斷失敗,不斷遭到重創,不斷地陷入絕望,甚至連掙扎的力氣都沒有,一直到了最後一刻才翻盤——雖然說,最後的翻盤,可以給人很大的快感,但是作爲電影,觀衆們是否願意忍受兩個多小時的壓抑?這本身也就是個大問題。
電影畢竟不是小說,它需要靠着自己的畫面來掌握觀衆的情緒。
在電影上看這個故事的時候,人們至少沒有這樣壓抑的感覺。
電影的節奏一直控制的很好。在過於陰暗的謀劃後,總是會給人一些覺得可笑的笑點,在過於讓人難受的失敗之後,總會給人一些新的希望讓人去期待,這些方式,讓電影看起來節奏很好。
光和影交織,人們的心情不斷有着起伏變化,這樣的做法,才能夠讓電影演得很好。
如果一直陰暗下去,電影的主基調,不會那麼讓人喜愛的。那樣一來,就算是人物有亮點,也只有可能成爲人們心中的好演員,而不是一個受歡迎的偶像。
可是,一個電影有了畫面,有了演員,而且還有着曲折的劇情,再加上新式的播放手段,讓觀衆們有着截然不同的觀影體驗,這些東西綜合起來,纔有了這部電影的票房。
當然,利維的野心不只是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