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仙因着有之前皇帝一個高興之下賞的御賜金牌,所以進宮並不需要通報,並且還可以乘轎子繼續前行。這樣的榮寵已經是少有的了,也足以見得雖然楊鳳仙在府中潛心修養,可在皇上面前依舊是目前最紅的人了。
楊鳳仙內心急的火急火燎的,但轎伕的腳力有限,誰也不會飛,楊鳳仙即使心裡再着急,也沒有辦法親自下去吧嗒吧嗒的跑過去,便只能心急如焚的等着。
好不容易轎子到了乾清宮外面,楊鳳仙卻沒有着急下去,反而是坐在轎中先平復了下情緒,才扶着晴雪的手走出了轎門。
而後她又派了晴雯去通報,晴雯上前兩步,端着恰到好處的笑容說道:“這位侍衛大哥,麻煩您通報一聲,咱們嘉惠郡主求見。”
本來侍衛對這些丫鬟們便有些不屑一顧,他們是乾清宮的帶刀侍衛,身份自然是不一般,可眼下聽到的是嘉惠郡主的名號,便十分有眼色的說道:“這位姐姐是嘉惠郡主的丫鬟?長得真是花容月貌,我這就進去通報,姐姐且稍等。”
說罷便快速走了進去,不多時便帶着之前曾經見過的方公公來了。
見到熟人,方公公的面色還算不錯,他還記得之前嘉惠郡主曾經給他塞過不少茶水錢的事,這樣想着,面色就更加和善起來。
他上前兩步,行了個禮便笑着說道:“喲,今兒個刮的什麼風啊,怎麼把嘉惠郡主給吹來了?明兒個我可得好好拜拜還還願,您可不常入宮啊。我得多拜拜神仙,看看是哪路神仙把這位仙子給送來了。”
楊鳳仙矜持的笑着道:“方公公這嘴甜的,定是十分的皇上的喜愛了。”
這話可說到了方公公的心坎裡去了:“哎喲您說呢,皇上擡愛,平日裡最愛聽奴才說些逗趣兒的事兒,要不說咱們嘉惠郡主和皇上親近呢,這說出來的話啊,都是一樣一樣的。”
楊鳳仙也笑着問道:“方公公近日可好?許久不見,倒是十分掛念你呢。”
這宮中互相奉承着打太極的事兒實在是太尋常不過了,任何一個人都頗爲精通此道,楊鳳仙看多了宮鬥劇,也稍微略通一二,雖說不怎麼擅長,可應付應付也足夠了。
方公公謙和的笑道:“得郡主殿下的惦念,奴才最近好着呢。皇上宣您進去。”話音剛落,他們便走到了皇帝所在的宮室外面。
而後楊鳳仙便示意晴雯給茶水錢,晴雯不動聲色的送了個荷包,方公公一摸,便眉開眼笑的湊上前小聲說道:“今日皇上心情不錯,精神也不錯,郡主殿下大可放心。”
楊鳳仙便笑眯眯的說道:“多謝方公公提點了。”
方公公只是點了點頭,而後高聲唱道:“嘉惠郡主求見——”
屋內傳來劉公公的聲音:“宣——”
門被衣着統一的宮婢們推開,楊鳳仙低眉斂目,姿態優雅的走進去,她來之前已經換好了晴雯帶出來的品級相對應的宮裝,但髮髻卻沒有時間再挽,好在這樣也不算失禮。
楊鳳仙走進門,那門便悄然合上了,宮室十分的寬敞,裡面自是有一應內侍和宮婢們在旁邊服侍,站在最前面的便是皇上身邊的大太監,劉公公。
因着已經下朝,皇帝已經換下了龍袍,穿上了明黃色繡龍紋的常服。正在桌前一筆一劃練着字,看起來精神倒是不錯的樣子。
楊鳳仙上前行禮:“嘉惠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元景帝聽到她的聲音,這才擱下筆,神色間倒是親和的很:“嘉惠來了?快快平身,來人啊,賜座!”
楊鳳仙謝了恩,這才坐在了方公公派人端進來的錦凳上面,卻也只是敢坐半塊,並不敢大大咧咧的全坐上去。
“不是說有了身子不便外出嗎?倒是有功夫來看朕了?”待楊鳳仙坐下之後,元景帝和顏悅色的說道。
這話雖然聽着親切,可是楊鳳仙知曉皇宮中的一切都應小心面對,更何況她直面的是當今的掌權者元景帝。
楊鳳仙低頭一笑道:“縱然是這樣,可請安還是要來的,這規矩嘉惠自然不敢不遵守。”
因着之前推廣的稻田養魚和發豆芽這兩項技術,元景帝在民間的聲望達到了一定的高峰,這也讓元景帝十分開懷。
他只是一個老實本分的守成皇帝,或許他年輕時還有踏遍天下收歸天下爲大蜀國疆土的心願,可隨着年歲漸長身子漸弱,他慢慢的就只想頤養天年,長命百歲了。
能夠在這個年紀還能做出這樣足夠在史書上記載一筆的偉大功績,對於幫助他做到這一點的楊鳳仙,元景帝自是十分親切。
此刻見這樣一個受封爲郡主享受了無上尊榮的民間農女仍然保持着這種不卑不亢的態度,元景帝還是十分滿意的。
於是他用着自認爲最和善的笑容說道:“好好好,嘉惠想來看朕,朕自是開心的,朕將你封爲郡主,爺就算是把你當做了自己的小輩兒,你莫要見外,常進宮來走動走動,也是極好的。”
楊鳳仙點頭道:“這是自然的,皇上吩咐,嘉惠怎敢不從?”雖然說着這樣的話,可楊鳳仙面上還端着恰到好處略顯親近的笑容,看着不像是不情願,倒是十分開懷的樣子。
楊鳳仙又道:“嘉惠今日來,也是有事要稟告皇上。”
元景帝用一種朕就知道的眼光掃了她一眼:“但說無妨。”
楊鳳仙便道:“前些日子家父傳信過來,說是研究出了一種新型的稻種,原本的稻子可以畝產二百斤左右,稻田養魚這個法子既能肥魚又能肥田,最多差不多能畝產二百五十斤。眼下家父研究出來的這個新型稻種,可以畝產五百斤。”
元景帝瞪大了眼睛:“這可是真的?”
若是真的的話,那這件事可同樣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別看這一畝天不過多了二百多斤的產量,但這天下之大,土地之多,若是所有的田都能翻一倍,那就等於國庫的糧食也能翻一倍,而農民們的壓力還沒有那麼大,更不會有餓死人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