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回 太極

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其中的太極即爲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

易經繫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即爲太極的陰、陽二儀。

同渾沌哲學一樣,太極觀念這種迷離恍惚的看待萬事萬物的現象和本質的人生態度,以及這種思維方式本身,實則包涵着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終極目的是希望人類活動順應大道至德和自然規律,不爲外物所拘,“無爲而無不爲”,最終到達一種無所不容的寧靜和諧的精神領域。

《易》中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的內容。意思是成卦的過程,先是有太極,尚未開始分開蓍草,分蓍佔後,便形成陰陽二爻,稱做兩儀。

二爻相加,有四種可能的形象,稱爲四象。由它們各加一爻,便成八卦。

太極在道家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狀態,出現於陰陽未分的混沌時期之後,而後形成萬物的本源。

太極生兩儀,便是由太極的分化形成天地的過程,兩儀,即是天地,亦可是陰陽。太極的概念經常與易學一起出現。

道門易有自己的獨特體系,太極的概念是道門易的宇宙論、修養理論的重要基本概念。

太極圖有很多種,諸如先天太極圖、古太極八卦圖等。

歷經流傳至今,各圖唯有先天太極圖以及古太極八卦圖人盡皆知,因此,現代人所稱的“太極圖”即“陰陽魚圖”或“天地自然之圖”,現代人所稱的“太極八卦圖”即古太極八卦圖範式,甚至往往將“太極八卦圖”簡單的稱之爲“太極圖”。

太極,華夏古代哲學用以說明世界本原的範疇,曰:“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爲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爲深;先天地而不爲久;長於上古而不爲老”。

太,即大;極,指盡頭,極點。物極則變,變則化,所以變化之源是太極。

關於太極的含義,有以下幾種解釋:

一、指宇宙最初渾然一體的元氣,人曰:“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爲一。”

《易》曰“有形生於無形”,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階段來解釋“易有太極”。

以未見氣時爲太易,氣初爲太初,形之始爲太始,質之始爲太素。氣形質混然一體而未分離的狀態,稱之爲渾沌。

渾沌之物即是古人所說的元氣。以元氣未分狀態爲太極,賦以其原始物質的含義。

二、以虛無本體爲太極,解釋爲“大衍之數,其一不用”。

說“不用而用以之道,非數而數以之成,斯易之太極也。”以“一”爲太極,認爲此“一”不是數,而是“無”,“無”爲四十九之策數形成的根據。

三、大衍之數的四十九數未分爲太極。曰:“四十九數合而未分,是象太極也。今分而爲二,以象兩儀矣。分揲其蓍,皆以四爲數。一策一時故四策以象四時也。”

對大衍之數的論述及其太極說,不以不用之一爲虛無實體,以四十九數未分爲大極,並且認爲八卦涵蘊在大衍之數中。

四、以陰陽混合未分爲太極。《文》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爲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五、太極也指:“一陰一陽之謂道”也正是對太極的解釋。那麼何爲道呢?指天道,地道,人道。萬事、萬物都有兩面,並且不斷的變化,也有一定的關聯。

天道、地道大家根據證明並理解。關鍵是人道,人道又主要就是指思想,思想決定了行爲、態度。講的也是大家在尊重自己的思想,尊重自然規律。

學會控制情緒,如不生惡念,不怕惡念。

《易》有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何謂太極?

“太”有“至”的意思;“極”有“極限”之義;“太極”就是至於極限,指的是宇宙演生階段中陰陽尚未分化的最初形式。

故而,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陰陽魚形環轉相抱的太極圖,並不是用來表達太極形象的圖,倒是其原名“天地自然之圖”(表達陰陽二氣自然流轉)比較貼切;而想要表達太極形象,一個空空如也的灰色圓形似乎就足夠了。

太極圖被稱爲“第一圖”。從殿樑柱,到太上道祖樓觀臺、道觀的標記物,至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攤;從醫學、氣功、武術及傳統文化等等,太極圖無不躍居其上。

這種廣爲人知的太極圖,其形狀如陰陽兩魚互糾在一起,因而被習稱爲“陰陽魚太極圖”。

“太極圖”既然流行得如此久遠、如此廣泛,自然它的起源和流變問題就成了人們的興趣焦點。

在考察它源流之前,應弄清楚“太極圖”的名稱和圖形的關係問題。

這裡有兩種情況,一是同一名稱,卻指不同圖形,被稱作“太極圖”的除了陰陽魚圖形外,還有五層圖形、空心圓圖形、黑白半圓圖形等,實際上後幾種圖形被稱作“太極圖”的時間大大早於前者;一是同一圖形,卻有不同的名稱,如陰陽魚“太極圖”,早期稱作“先天圖”、“河圖”、“先天自然河圖”、“先天自然之圖”、“古太極圖”等;五層“太極圖”又稱“無極圖”、“太極順逆圖”、“太極順生圖”、“丹道逆生圖”等,當然兩類太極圖的圖形各自都稍有差異。

伶瑤仙子想了又想,道:“這五色天同位一體,相生相剋,互爲依存,除了太極陣、陰陽陣、三才陣、四儀陣外,連十二元辰陣和二十八星陣都難剋制。”

“太極陣只有太上道祖會,陰陽陣必須要兩人都是極陰極陽之體。至於三才陣,三人的修爲要相同,除此之外還需要有長時間的默契,或者說必須達到心靈相通才能發揮出最大水平。至於四儀陣,當是擁有朱雀、白虎、青龍、玄武的魂相且要不暴走才行。”燃燈道人嘆道。

“三才陣嗎,這三仙島中其實也還是有的,只是他們的修爲太低,並不能將陣發揮到能重創五色天的水平!”南極仙翁道。

“你說的是三劍俠?他們的潛力是大,可年歲尚輕,但還不足以委以重任。”燃燈捋須道。

伶瑤仙子呵呵一笑,不太贊同:“久聞玉虛宮的燃燈道兄機智超羣,今日一見,卻也不過如此,這般識見,怎可爲一教之大師兄?”

燃燈道人雙目中有着幾絲疑惑,不解問道:“聽仙子所言,似乎是另有高論?”

“高論不敢,但卻也不敢用世俗的眼光來看三界之人。大道之前,無論王公賤民,人人平等,殊不知也有極少的天生地長萬古異人,他們受大道庇護,與普通修道的仙人根本不可同日而語,也不用守那些繁文縟節,便可修爲大進,一日千里。”

“雖說如此,但就算是修爲一日千里,不到二十歲的少年,又有多大能耐?”燃燈輕輕一揮手中拂塵,喃喃道。

“師兄所言不錯,年方十九的稚子,道行不過十餘載,且未得明師指點,能有幾斤幾兩,還是另圖他法吧,以免誤了三人性命,徒增了死傷。”南極仙翁對伶瑤仙人道。

“看來三界是沒人了,如此見識,難怪會被羅睺捷足先登,耍得團團轉。”伶瑤仙子不悅道。

第三百九十九回 道化之生第一百六十二回 元境第九十二回 英雄末問路第九百三十一回 外熱內冷第六百八十五回 鳳來(三)第三百二十三回 琴之正音第四十回 三俠顯本真第一百七十七回 塵紛擾第四百一十六回 善哉第五百八十一回 得道第七百六十八回 靈性第四百一十五回 善惡人第七百六十二回 善報者第三百一十二回 度人先度己第八百四十回 至尊訣第四百一十六回 善哉第三百九十四回 斬三尸第三百四十二回 餘威第七百零一回 薛劍的結(二)第五百九十三回 經絡時(二)第三百九十三回 駐顏術(二)第四百二十八回 風水第七百六十回 靈性第三百一十八回 酒道第六百一十五回 冤親債主(三)第六百五十五回 辟穀第五百六十二回 善德第一百八十六回 醫仙第七百零九回 太危來(六)第九百回 衆聖之戰第五百三十四回 善性第六百六十一回 變化之化(二)第七百四十九回 白鸛情(二)第八百五十一回 阿顫第四百二十九回 爭不得第八百四十九回 通天術第七百三十八回 雙王鬥第八百九十二回 冥君之威第六十三回 落日餘暉第三百二十四回 天意第二百七十五回 聖之道第六百八十回 陰婚第四十四回 王無罪歲第六百七十回 夾脊術第四百五十六回 福報人第四百七十二回 心靈美第二百一十四回 反手天第四百一十六回 善哉第七百九十七回 任寧(二)第四十二回 羣英激戰第四百七十七回 苦不易第四百二十四回 呂洞賓(二)第八百一十九回 冰與火第九百五十三回 八方雨第七百八十九回 黑王(五)第五十五回 英雄命運曲第一百五十六回 雷龍劫第三百四十九回 簡中妙第八百四十三回 神龍經第四百九十一回 消陰第一百九十六回 截殺第十回 堪別與國殤第五十五回 英雄命運曲第四百三十三回 善行第六百一十八回 陰侵第六百四十二回 梅山娘娘第七百九十一回 黑王(七)第八百零七回 任寧之威第八百五十九回 龍鳳手(二)第四百六十七回 恩怨明第三百六十七回 陰誰謀誰第二百三十五回 青天威第三百回 真知第四百一十回 有借無還第一百四十六回 鬥而遭殃第八百零三回 太虛之體第四百六十九回 善得第六百六十九回 相術第四百零七回 雷王第三百一十九回 茶仙第五百六十七回 道根靜虛第二百零六回 危局第二百二十九回 堅守第四百八十八回 先後第三百三十五回 心如玉第八十四回 江湖風第七百四十二回 前世今生第一百三十二回 鳳麟洲第七百九十二回 養小鬼第八百零九回 寒威(二)第六百一十四回 冤親債主(二)第四百零一回 拯救第一百二十七回 人長壽第八百四十五回 穆人策第三百二十七回 破勢第四百一十五回 善惡人第四百九十六回 奇經八脈第八百四十回 至尊訣第四百五十九回 仙道第七百八十八回 黑王(四)